「风下之乡」沙巴论坛 - 沙巴人聚集之地

 找回密码
 加入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78|回复: 9

未来10年华校取代国小成主流

[复制链接]

373

主题

3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积分
129498

拿督准拿督太平局绅甲必丹部长局长良民软件功能探索比赛优胜者沙巴旅游达人旅游大使铜章(累积乐捐RM100以内)

发表于 2016-8-8 10: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亚洲时报

学校数量占优势 国小10年后无可取代

August 7, 2016

(吉隆坡6日讯)华文学校将在未来10年取代国民学校?不可能!

教育部副部长张盛闻及全国校长职工会副主席王仕发,不约而同地斩钉截铁表明,华校不可能取代国民学校,因为在学校数量上,华校始终落后于后者。

尽管华校重视“五育”-“德智体群美”的教育方针,赢得美誉,不过,国民学校也有特色,无可取代,例如把宗教课列为正课,是巫裔家长把孩子送往就读的优先选择。

他们今日受《光华日报》询及国家教育顾问理事会的研究报告,这么回应。

目前,国内共有5877所国民学校,多源流的华校有1298所,淡米尔学校则有524所。

昨天,国家教育顾问理事会前成员张国祥(译音)博士透露,经过两年研究,未来10年,华校或可能取代国民学校,成为主流学校,因为今年在华校报读的巫裔生,高达18%,反观在国民学校就读的非巫裔生,只有4%。

他也是国民大学教授,他说,预料(在华校)这个数剧会逐年增加,因为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巫裔家长不把孩子送往国民学校。

他指出,中上层收入家庭不把孩子送往国民学校的五大原固,即缺乏老师及教材、由单一族群掌管学校行政、更倾向于伊斯兰教育、纪律问题及学校维修不尽善、电脑设备落后。

张盛闻:华校扮团结要角

张盛闻说,非华裔生到华校念书的人数的确有所攀升,但这也只能显示华校在多源流社会及国民团结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些华校董事部甚至担心,非华裔生人数逐渐增加,会影响到华校本质。我认为,董事部应以正面态度看待此事。”

他认为,董事部应为更多人学习华语而感到开心,让各族学生在相互了解的环境里,让国民更团结。

对于政府会否增建更多华小以满足需求,他说,这胥视华校生的需求而定,毕竟目前非华裔生占多数的华校,都坐落偏远地区。

他举例,沙巴一些华校的非华裔生占总人数40%,主要是毗邻没有国民学校,华校自然而然替代成为首选。

他说,城市家长会把孩子送到华校,主要让孩子学习中文。

不管怎样,他强调,截至目前,华裔生始终是华校的主要学生来源。

至于会否担心一些有心人士担忧以“华校取代国民学校而阻碍国民团结”为由,要求关闭华校,张盛闻强调,我国是个言论自由的国家,最重要是政府有坚定的立场。

他认为,大家可发表不同意见,最重要是政府的立场是要维护多元教育,况且华校的确受国家宪法保障。



光华日报

巫裔生报读逐年增 未来10年华校成主流

5/08/201619:02

(吉隆坡5日讯)华文学校或成主流学校?

国家教育顾问理事会经过两年研究,未来10年,华文学校或可能取代国民学校,成为主流学校,因为今年在华校报读的巫裔生,高达18%。

刚从该理事会成员退休的张国祥(译音)博士说,在国民学校报读的非巫裔生,只有4%,反而在华校就读的巫裔生,却有18%。

“预料(在华校)这个数剧会逐年增加。根据我们的研究,由于越来越多的巫裔家长不把孩子送往国民学校,未来10年,这个多源流学校将成为主流学校。”

他也是国民大学教授,他受网络媒体《自由今日大马》询及家长把孩子送往学校就读的倾向时,这么回应。

他指出,根据《2013-2025 年教育发展大蓝图》,政府目标是吸引更多华裔及印裔学生到国民学校就读,因为研究显示,许多家长计划把孩子送往非国民学校上学。

该理事会由13名成员组成,都是来自教育、企业及前教育机构单位主管,找出中上层收入家庭不把孩子送往国民学校就读的五大原因。

张国祥说,该理事会建议,委任对特定科目有专长的老师为主管,以引导其他老师教学。

他举例,如果印裔老师的强项是英语,那就委托其为英语组主管,协助较弱的老师教导英语。

他强调,即使是校长,应由具备能力的校长来管理学校事务。

他认为,不应从种族因素来委托校长,毕竟家长要的是有能力教导的人,可以代为管好自己的孩子。

他主产,如果做到这点,政府便能赢得信心,吸引非巫裔生到国民学校就读。



国中华文师资这盏红灯

3/08/201617:39

如是我刎 文:董恪宁

国中的华文科,乃是母语教育的基石:不但华小和中学的师资,都来自这里;国内外大学和研究所的薪火传承,也需仰赖这个环节衔接。一旦断层,上下两岸,必然遭殃。

尽管这样,华社上下经常错判国中母语班可有可无,总是掉以轻心,完全不当一回事。结果,年年月月,国中华文师资如坐针毡,不论资量,还是总数,仍是歹戏拖棚,没有定案。

出席董总主催吉打州及玻璃市州董联会合办的“吉玻华教领袖营”,董总国民型中学工作委员会主任钟伟贤先生再一次透露,有逾50%的国民中学和国民型中学华文老师年龄超过40岁,有者甚至不得不选择提早退休。

钟先生举柔佛州为例的佐证,不过是这盏红灯的冰上一角:柔佛州国中华文教师联谊会的有大约500名会员,当中超过250人年逾45岁,未来10年内行将陆陆续续离开职场。

可惜,虽见溃穴,国家教育部所行,唯有头痛医头之方。年前为了应对华小师资荒,时任柔佛州教育局助理主任的李翊狮督学曾经揭露,曾有十余名国中华文教师因此奉令下调华小执教。割肉之策,虽然可以补疮;但是,国中所需呢?

偏偏新血不足,变本加厉。培训中学师资的苏丹依德利斯师范大学(UPSI)中文组,过去6年,只能栽培157位华文科老师。换句话说,每年教出的,只有微不足道的26人,用在全国14个州属。

去年呢,师范大学录取的新生,仅有微不足道的15人。每州可配,仅得一人。据此推算,可想而知,新晋的学生远远不如补给退休的老将。经年累月,母语教育如何继续在这个国家前行?

犹糟的是,师范大学2007年为中文系毕业生特别开办的 “大学毕业生文凭课程(DPLI)”,已在2009年停办。这样下去,可想而知日久之后,必然连累中学母语班的教学。

仅从工作量,即可体会困境所在,缘由何来。师资有限,国中华文老师多是以一当十,一人之肉身,要执教多个年级的的华文课;一周上课接近30节,比比皆是。那么,累积的作业,怎么可能及时批考?

何况,当前国中华文科所涵盖的范畴,洋洋洒洒,何止十八般武艺?除了理解、语音、语法和修辞,还有作文,甚至书法。另外,还有之乎者也的古文和名句精华。哪个老师可能全部精通,从容上课?

既然如此,甭说市场的各个行业一再出现的蹩脚中文,乃是理所当然了;就是学校的一纸的内容简单,造句浅显公文,笔下也写得别扭,不但辞不达意,而且褒贬不分,把典雅的中文搞得一塌糊涂,处处都是欧化的语病,读之摇头。

认识这些,读者自可明白,何以选考SPM华文科的学生,已从过去每年的6万人,跌至眼前的5万人。这样下去,国中华文科的香火,还可能继续在南中国海两岸开花结果吗?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思之自明,迨无异议。国中华文科严重失血,华小的师资,必然受累。华小满目疮痍,独中怎么可能千秋万岁?想到这里,教育部怎么还能坐视肇因,任由宿弊纠缠一个马来西亚?

11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积分
136043

敦丹斯里拿督斯里拿督准拿督太平局绅甲必丹部长局长良民星章(累积乐捐RM500以内)

发表于 2016-8-22 21: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华校取代国小成主流   这是一个偽命题

即使国家注重华文,也会在国小推广华文而不是任由华小壯大!
美女我喜歡看。
性感尤物是我的最愛。
攝影是我的生命。
拍攝性感照是我的夢想!

373

主题

3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积分
129498

拿督准拿督太平局绅甲必丹部长局长良民软件功能探索比赛优胜者沙巴旅游达人旅游大使铜章(累积乐捐RM100以内)

 楼主| 发表于 2020-8-26 20: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华日报

马来组织再挑战华泰小合法性

2020年8月9日

(吉隆坡9日讯)马来组织“大马穆斯林教师协会”(i-Guru)再次挑战在华小与泰米尔小学的合法性,这次是质疑多源流学校使用华语与泰米尔语教学的权利,本案将于明天在登嘉楼高庭进行案件管理。

控方的代表律师行今日发文告表示,明日上午9时的案件管理,将由高庭法官拿督旺阿末法立主审。主审法官旺阿末曾是巫统领袖,在敦阿都拉任首相时受委为上议员并出任内政部副部长。

大马穆斯林教师协会的代表律师是拿督沙哈鲁丁阿里和努阿法阿米,他们将教育部及联邦政府列为第一及第二答辩人。

预料大马穆斯林教师协会主席莫阿兹吉将作为起诉方代表出席。

文告指出,起诉方认为,包括华小与泰米尔小学在内的多源流小学,这类学校的成立,已经抵触了联邦宪法第152条和其他相关宪法条令,即宪法指明所有官方事务介以国语来沟通,包括了国民教育。

这已是近期第5宗挑战华泰小地位的法庭案,同时也大马穆斯林教师协会挑战华泰小地位的第2宗案。

首宗诉讼案是在去年10月发生,当时土著权威党(Putra)副主席凯鲁阿占以个人名义,入禀联邦法院挑战多源流学校的成立违宪。惟这起案件在隔月遭联邦法院驳回。

马来亚大法官丹斯里阿查哈莫哈末判定,《联邦宪法》第74条赋权国会制定与教育相关的法令,即《1996年教育法令》的第17条令和第28条令,授权教长设立华小、泰米尔小学,但是并未就多源流小学的合法性多做评论。

惟马来组织对法庭的判决不死心,半岛马来学生会(GPMS)及大马伊斯兰教育发展理事会(MAPPIM)在去年12月16日,再次入禀法院挑战华淡小违宪,本案在今年3月9日起开审。

今年2月21日,轮到大马穆斯林教师协会(i-Guru)入禀吉打哥打巴鲁高庭,挑战《1996年教育法令》下的华、泰小违反联邦宪法,使这类案件增至3宗。

3月23日, 马来西亚穆斯林联盟(ISMA)主席阿米努丁耶哈入禀法庭,挑战华泰小违宪。



土团青主张废除华淡小

2020年8月26日

(吉隆坡26日讯)土著团结党青年团新科团长旺阿末法依沙(Wan Ahmad Fayshal)反对现有的多源流教育体制,主张关闭华小和淡小。

旺阿末法依沙也是上议员和青年及体育部副部长。他今天发文告,批评国家团结部长哈丽玛(Halimah Mohamed Sadique)昨日在国会的说法,即政府无意改变现有教育体制。

据《当今大马》报导,旺阿末法依沙指控华淡小无法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甚至违背了联邦宪法。

宪法第152(1)条文阐明,马来文是国家语言,但第152(1)(a)项也提到,所有人都不能被禁止使用、学习或教导其他语言。旺阿末法依沙表示,虽然1996年教育法令取消了教育部长关闭华淡小的权力,但华淡小显然无法让学生培养深厚的国家身份认同。

他说:“为了巩固国家团结,土团青坚定认为,华淡小必须分阶段废除。”

行动党古来国会议员、前副教育部长张念群昨日在国会部长问答环节,询问哈丽玛是否赞成华淡小是族群团结的阻碍。

哈丽玛当时并未直接回答,仅强调为了团结,所有学生都必须奉行国家原则;并提及,政府无意改变现有教育体制。

旺阿末法依沙在文告中批评哈丽玛的立场错了,因为大马青年必须透过国语来达成团结。

他也批评华淡小毕业生不能精通国语,无法实践“社会契约”。

“若要维持符合‘社会契约’的社会文化,国民必须掌握国语,即马来文。”

“不过,观察显示,许多华淡小毕业生只能够讲流利的母语。”

他表示,国立大学(UKM)教授张国祥(Teo Kok Seong)的研究及数据,也支持了这个说法。



当年华人办华小有其历史渊源 首相:以为有一天会回到祖国

2020年8月15日

(新山15日讯)  首相丹斯里慕尤丁表示,若要实行单一教育政策,必须各族群和社会领袖代表共同商议议决,否则难以实行。

“这并非首相一个人能决定的事,必须获得各族群的同意 。”

他强调,虽然我国各源流教育和国家教育政策不一致,然而,母语可以传承和加强族群文化 ,如果族群失去了母语传承会很糟糕。

“华人建立华小是有其历史渊源所在,最初是以为有一天会回到祖国生活,因此才在这里办学建校。后来,华人就开始在本土落地生根。”

慕尤丁今日上午在新山与柔州公务员对话会上,针对柔州移民局局长峇哈鲁丁提出是否能实行单元教育政策时,作出上述回应。

他也强调,无论是马来人、华人、印度人和原住民等,都是马来西亚人,因此希望政府政策都能被让全民受惠。

另外,针对英语教数理课题,慕尤丁认为,国语(马来文)也能成为国际语言,因此他在2009年担任教育部长期间废除了这项政策。

“但这不代表我们会忽略英语的使用,我们会寻找方案,达致双赢 。”



巫议员:大马人小学时就被教导分裂

2020年8月17日

(吉隆坡17日讯)巫统京那巴当岸国会议员拿督邦莫达今日再语出惊人,指控大马人在小学时就开始被教导分裂!

他说,我国是多元种族的国家,领袖在任何地方,站在舞台上致词时都强调要团结,但我们却在国小、国民型小学和各种学校等,教导我们的孩子分裂。

“但在6年后,我们就告诉孩子必须团结,必须在同一屋檐下,但是我们不知道,分裂早已经在小学阶段就开始了。”

此时,前教育部长兼新邦令金国会议员马智礼要站起来打岔,原本邦莫达并不给予前者时间,但马智礼则说他是要支持邦莫达的意见,最后才获得邦莫达的允准。

马智礼询问邦莫达,是否是指小学不应以华小或泰米尔小学来区分,是否就意味著需要废除多源流学校(sekolah vernakular)?

邦莫达则回应说,“我从没建议要废除多源流学校,只是政府需要研究什么才是最好的,确保国家团结受到保障。”

“我国是多元种族国家,不像其他国家。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采用像我国这样的教育制度,只有大马,用各种各样的语言。”

此时,马智礼进一步追问,是否应成立皇家调查委员会来探讨教育的团结课题时,邦莫达则回答说,这必须首要处理。

373

主题

3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积分
129498

拿督准拿督太平局绅甲必丹部长局长良民软件功能探索比赛优胜者沙巴旅游达人旅游大使铜章(累积乐捐RM100以内)

 楼主| 发表于 2020-9-20 23:43:17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华日报

要求废除多源流学校 引起华社大反弹

2020年8月27日

(吉隆坡27日讯)青体部副部长万费沙要求废除多源流学校制度,引起华社大反弹,华总总秘书拿督黄益隆博士指出,多源流学校是自独立以来就建立于国家教育体系中,也是国家宪法上的体制,因此促请政治人物或有心人士别一再地消费多源流学校,捞取廉价政治宣传。

他谴责只为个人议程的政治人物,不断地在多源流学校议题上大做文章和发表不实言论,企图煽动族群的情绪,这才是破坏国民团结。

他今日发表文告说,国家目前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各行各业皆咬紧牙关,希望疫情赶快过去,让社会和经济生态尽快恢复原状。而在疫情的冲击下,青年也面对极大的挑战,大专毕业生更可能面对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困境。

“甫上任土著团结党青年团团长旺阿末法依沙贵为青年及体育部副部长,理应也绝对在其位能够推广更多的政策,以协助面对困难的青年走出困境,而不是发表不实言论,进而挑起种族情绪。”

他说,除了副青体部长外,日前巫统京那巴当岸国会议员拿督斯里邦莫达也指国民型小学教导学生分裂,以及再有马来组织上庭挑战华淡小的合法性一事。

他强调,宪法赋予各族群学习母语的权利,而且蓄意挑畔种族情绪和散播仇恨,破坏国家的和谐与团结。

他指出,国民型小学尽管以母语教学,但所有课程都是根据教育部所制定的课本和课纲来教,教师更是接受政府所培训出来,何来教导学生分裂之说?

黄益隆也说,华小和淡小在马来西亚已有超过百年的历史,在国家独立前就已存在,为国家培育了不少栋梁。且不仅是华淡小,仍有宗教学校、私立学校和国际学校等各类型学校,皆是为国家培育人才,从未作出任何分化国民团结的举动。

他指出,过去数十年来,华小也录取了不少友族学生,从不排斥招收其他友族学生,培育了许多能够良好掌握华语的杰出友族同胞。而在学校里,也设有祈祷室,食堂也有贩卖清真食物,甚至都有举办每一个族群的节日庆典,让学生能互相了解彼此之间的文化,促进团结。

他认为,无理发表华淡小教导学生分裂言论的政客,才是在分化国民团结,而身为国会议员在国会殿堂里或外,理应为民请愿而不是一再地发表种族性言论,造成社会的不安。



建议废多源流学校 万阿末费沙:为国民团结

2020年8月27日

(吉隆坡27日讯)昨日建议政府逐步废除多源流学校制度的青体部副部长兼土青团团长万阿末费沙指出,他的建议是为了国民团结而努力,而非否定各族学习母语的权利。

虽然万阿末费沙昨日的建议引起反弹,但万阿末费沙今日依然坚持立场,同时也不认为他对联邦宪法的诠释蒙昧无知。

对于希盟青年团批判他发表的言论蒙昧( Jahiliyah),万阿末费沙反问:“为何捍卫联邦宪法会被指蒙昧?”。

“他们(希盟青年团) 是否知道本身在说什么?我们(土青团)正在讨论的是从学校层次促进国民团结的努力,而不是否定他们学习母语的权利。”

希盟三党青年团今日谴责万阿末费沙的这番煽动性言论,意图和目的仅仅是为了获得支持及捞取选票。

希盟三党青年团团长,即行动党社青团长李存孝、公青团团长阿克玛及诚信党青年团长沙兹尼在联合声明直斥这类本末倒置与贪婪的立场,违反了联邦宪法,理应即刻消除。

他们表示,联邦宪法第152(1)(a)条文阐明,任何人(除了官方用途),不得被禁止或阻止使用、教导或学习任何语言;而宪法第152(1)(b)条文也阐明,不能阻止联邦政府或任何州政府行使权利,保留及维持联邦内任何其他社群使用及学习各自语言。

万阿末费沙昨日称,土团青坚决反对,政府不会关闭多源流学校的声明,因在他看来,多源流学校无法让学生培养出深厚的国家身份认同感,不少观点都认为多源流学校抵触联邦宪法。



以母语为教学媒介语 伊党:华中无法培养国民团结

2020年9月3日

(怡保3日讯)伊斯兰党宣传主任卡玛鲁查曼认为,由于以母语作为教学媒介语的国民型学校无法培养国民团结,因此吁教育部修改多源流学校的制度。

他也援引国民大学学者拿督张国详提出,多源流学校制度阻碍建立国民身份的说法,来支持自己的论点。

“因此,我们认为应该修改这项(多流源学校)制度。”

他今日发文告说,目前是教育部检讨多源流学校的课程纲要的时候,特别是在有关使用国语的课题上。

此外,卡马鲁扎曼也呼吁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国语的运用。

他补充,为了确保国家多元社会和谐,必须把种族团结议程提升为主要核心。

无论如何,他了解题这项课题(多源流学校)已经引起高度争议,因此应该以和谐及有效的方式解决。

卡玛鲁查曼的文告,相信是呼应土团党青年团长万阿末费沙日前发表关闭国内母语源流学校的言论。



玻宗教司再建议废多源流学校

2020年9月20日

(吉隆坡20日讯)玻璃市宗教司拿督阿斯里强调,他将向政府献议废除多源流学校。

他说,各族的学生应在国民小学上课,才能培养各族团结精神。“各族学生必须在同一个环境下学习,这样他们才能有同样的经历,尤其是在小学时期。”

他今日在“国家原则50周年”论坛上,这样指出。这个论坛是由民政党智库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SEDAR)所举办。

阿斯里指出,若要促进国家发展,小学时期就统一在国民小学上课为最佳,因为大家没有仇恨、没有政治立场,正是培养团结的时候。

他直言,一些人可能会觉得我的这项提议觉得不舒服,但在马来西亚的学校,各族应有相同的经历,否则宗族分裂的问题将继续延烧。

“我也有华人和印度人的朋友,大家也都有,因此各族之间的合作很重要。”

阿斯里在希盟执政时期,也曾向前首相马哈迪和前教育部长,提出废除多源流学校的献议。

373

主题

3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积分
129498

拿督准拿督太平局绅甲必丹部长局长良民软件功能探索比赛优胜者沙巴旅游达人旅游大使铜章(累积乐捐RM100以内)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5 19: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今大马

教育部数据显示,15%华小生是巫裔

2020/11/12 4:04 pm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入学数据,华小在过去10年越渐受非华裔家长欢迎,特别是巫裔家长。

另一方面,华裔与印裔家长送孩子到国民小学(SK,简称国小)的人数却减少了。

教育部在本月10日的一项国会书面答复中表示,2010年至2020年之间,巫裔学生就读国民型华文小学(SJKC,简称华小)的数量显著增多,10年内增加了6.18%。

目前,在全国的华小中,巫裔学生共占了15%。

相较于10年前,华小的印裔学生则增加了1.08%,其他族群的学生增加0.65%.

虽然华裔学生在华小占大多数,但今年报读华小的华裔学生比2010年减少了7.9%。这可能意味着两件事——更少华裔家长把孩子送到华小,或华小已变得更多元。

淡小学生维持不变

教育部并没有在国会书面答复中提供确切的学生人数。

教育部的这项书面答复是针对公正党斯蒂亚旺莎国会议员聂纳兹米(Nik Nazmi Nik Ahmad)的提问。聂纳兹米要求,教育部提供所有源流小学从2010年到2020年的各族裔学生分布。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国民型淡米尔小学(SJKT,简称淡小)的各族裔学生人数在过去10年维持不变。

淡小几乎都是印裔学生,高达99%。

国小巫裔仍占大多数

教育部也表示,从2010年至2020年之间,国小的巫裔学生人数保持稳定。

巫裔学生人数在国小占据93%至94%之间,占绝大多数。

教育部没有提供,非巫裔土著学生的相关数据。

教育部指出,过去10年,国小的其他族裔学生增加了0.84%。

同一时期,国小的华裔与巫裔学生人数则稍降,分别降低了0.44%与0.52%。

国小的非巫裔学生仍旧很少,华裔学生只有0.73%,印裔学生则只有2.63%。

去年,《当今大马》刊登一篇特别报道,说明非巫裔家长为何拒绝把孩子送到国小。

私立学校学生更多元

教育部也提供私立学校的学生入学数据,但只有2019年与2020年的数据。

比起去年,私立学校的巫裔学生人数稍微增加了0.65%,华裔(0.44%)和印裔学生(0.21%)人数皆稍微下降,至于其他族裔的学生则增加了0.01%。

私立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华裔,占了65.88%,仅次于华裔的是巫裔学生与沙巴、砂拉越的土著学生,占26.96%。

私立学校的印裔学生有4%,比国小与华小的印裔学生多,但比淡小的印裔学生少。

其他族裔的学生,有一部分可能是外籍工人的孩子。他们在私立学校共占3.17%,是所有源流学校当中最高的比率。

教育部书面答复并没有说明,私立学校所指涉的是私立小学、私立中学或两者兼有,《当今大马》正在联系教育部,以澄清此事。

马来西亚目前有5种私立中学,包括学术学校、宗教学校、华文独立中学、国际学校与特殊学校。



诗华日报

非华生逐年增长 吴添泉:政府应多关注华教发展

2020年11月14日

(吉隆坡14日讯)华总会长丹斯里吴添泉认为,随着过去10年来华小的非华裔生人数不断增长,政府应更关注我国华教发展,包括增建新华小、加强华校师资培训、通过提供足够华文师资鼓励与协助华中(国民型中学)与国中开设华文班,同时提供足够的拨款,协助及鼓励华文成为其中一项“全民语文”。

他说,教育部应关注和考虑,以便为非华裔生在华小毕业后,升上中学时能够有机会持续接受华文中学教育的机会和管道,包括近年来也有一些非华裔生进入国内独中受中学教育的现象在内。

他强调,马来文作为国语的官方地位和运用肯定保持不变,但随着时代发展,国家各民族文化和教育迈向多元也是必然融合并存的既有现象和事实。

他说,非华裔生在华小的增加或比率上的增长,过去10年来不管是官方数据或各校统计,已经是一个即存事实,政府和华社都应该以正面态度看来问题,但大前提是华校传统特征,包括教学媒介语和董事部权限等,必须保持不变。

也是沙巴中华大会堂总会长的吴添泉今天发表文告,针对教育部高级部长莫哈末拉兹在国会指出,华小非华裔生比率在10年内增加课题作出反应。部长透露,巫裔生在华小比率从2010年的9.15%增加至今年的15.33%;印裔生从2010年的1.67%增至今年2.75%;其他种族生比率从2010年的1.02%增至今年1.67%。这意味着华小华裔生比率从2010年的88.16%,减少至今年的80.25%,共下降了7.91%。

吴添泉表示,华小非华裔生增加现象主要是出现在乡区,尤其是东马一带,但近年来也出现在城市地区,包括吉隆坡的华小在内,可说是一股“潮流”,主要是非华裔家长对华小教育素质和学术水平各方面的信心,华裔人口比率下降,以及华裔家长把子女送入国际或私立学校等原因。

他说,非华裔生进入华小比率逐年增加已即成事实,不只是华社,政府本身也应该采取未雨绸缪,尤其是在政策上,例如在财政预算案中,应该提供华小更多的发展拨款,兴建新华小,加强华校师资培训,必要下在师训大专内扩大或增加华文师资培训班等等。

他说,除了小学6年,政府也应该在政策上为包括这些非华裔在内的毕业生,提供升上中学之后继续接受华文教育的机会和平台,以目前的政策而言,至少可以加强中学(尤其是华中)华文班的开设和提供相关的华文师资。

“政府也应该关注的另一个现象是,国内一些地区尤其是东马一带的独中,多年来都出现非华裔生就读的现象,如果政府在政策上能够放宽,给予独中进一步的肯定,如一些州政府所的提供制度化发展如常年拨款或拨出土地供以校养校等,也不失为政府在协助‘全民教育’的其中一项作法。”

“当然,如果政府最终能够承认独中统文凭那就更好。”

他认为,随着华小非华裔生的增加,政府有必要为这些非华裔生在毕业后,能够在中学继续拥有接受华文教育的机会,“在马来文为主要教学媒体语的中学,不论是国中或华中,一旦有需求,政府就应提供开设华文班的便利和委派有关师资,并应鼓励华文学会的设立,同时通过校方为华文学会提供一切支援,包括活动场所和所需的经费在内。”

“我认为,这是国家多元种族、国情和教育的大势所趋,通过学府塑造‘全民教育’新生代,培养出更多元思维和更具竞争力与亲和力的‘马来西亚学生’,应是政府和华社所乐见其成的。”



友族就读华小 比例逐年增长

2020年11月11日

(吉隆坡11日讯)友族就读华小的比例逐年增长,根据教育部所发布的数据,非华裔生在华小的就读率从2010年的11.84%增加到2020年的19.75%。

教育部高级部长拉兹吉丁指出,在过去10年,就读华小的华裔生的比例则逐年下降,从2010年的88.16%下跌至2020年80.25%。

他说,在就读华小的非华裔生当中,巫裔生从2010年的9.15%增加到2020年的15.33%。印裔生则从2010年的1.67%增加到2020年的2.75%。

“其他种族则从2010年的1.02%增加至2020年的1.67%。”

拉兹吉丁昨日在国会下议院,以书面回答人民公正党斯帝亚旺沙国会议员聂纳兹米的提问时,如是指出。

至于泰米尔小学,拉兹吉丁指出,印裔生的入读率达到99%,巫裔、华裔和其他种族的学生只占1%。

他也说,华裔生就读国小的比例在过去10年也有下降,即从2010年的1.17%下降至2020年的0.73%。印裔生也从2010年的3.15%下跌至2.63%。

“巫裔生在国小的就读率在过去10年来都没有太大变化,维持在93至94%。”



华小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衡 每间平均男教师仅4到5名

2020年11月15日

(吉隆坡15日讯)过去,我国男女教师比例出现失衡的问题,至今仍没有太大改善,尤其是华小的男女教师比例更是严重失衡。

2020年,华小就达到每1名男教师,就有约5.5名女教师的比例。

根据教育部在官网公布截至2020年10月31日的最新数据显示,在全国1300所华小当中,男教师有5646名或15.5%,而女教师则有3万784人或84.5%。

这也意味著,平均每间华小的男教师只有4到5名。

尽管华小的男女教师严重失衡,但男教师的比例与2010年相比仍略提高1%,从2010年的14.43%到2020年的15.5%。

不过,并非只有华小的男女教师比例失衡,其他主要源流的小学如国小和泰米尔小学的男女教师也出现“阴盛阳衰”的情况,国中和独中亦是,惟男教师的比例都比华小来得高一些。

国小方面,2020年,男教师有6万1627人或32.67%,女教师则有12万6989人或67.33%;泰米尔小学的男教师有1610人或22.89%,女教师有7034人或77.11%。

然而,在教育部属下所有中小学的教师总人数达到41万5005人,其中男教师有12万1079人或29.18%。而女教师则有29万3926人70.82%,男女教师人数接近3比7的比例。

对此,大马中学华文教师联谊会主席曾俊萍指出,教师常年出现“阴盛阳衰”的情况,也不单只是在大马发生,其他国家也面对相同的情况。

她今日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说,理想的情况是,我们希望能达到男女教师3比7的比例,人数更为平衡的情况,但她也强调,这并不是否定女教师的贡献。
她指出,教师行业缺乏男丁可从数个社会现象去探讨,包括大专生、公务员等的人数比例,也是女生多过男生。

她说,尤其是华人社会有一种男儿志在四方的观念,较少男生愿意当教师,当然也有喜欢当教师的男生。

“再加上教师的地位大不如前,过去,教师在社会的地位都很高,无论是学生或是家长都对教师毕恭毕敬,而随著时代的不同,现在教师的社会地位也不比以前。”

不过,曾俊萍也强调,要改变学校男女教师比例失衡的问题,还是需要从基本做起,让家长甚至是学生自己,了解当教师不是想像中的难或差。

“要提高男教师的比例,这会是长期的工作,看看10年前和如今的数据,男教师的比例并没有显著的增加,就可以知道这样的工作并不容易。”

询及早前教育部曾为了要解决男女教师人数失衡的问题,在师范的招生上有意制定男生女生各一半的比例。

对此,曾俊萍认为,如果来报读的学生,10个里面有8个是女生,师范也不能拒收,因为男生如果不达人数标准就不收,也将导致无法培训足够的师资。

曾俊萍也是“我要当老师”运动工委会的成员之一。为了鼓励更多华裔子弟申请教育部开办的师范课程,以成为华小和中学的老师,董教总在今年开始推展“我要当老师”运动,并连同国民型华文中学发展理事会、马来西亚中学华文教师联谊会、各州董联会以及各区华校教师公会进行工作。

她说,“我要当老师”运动并不是主要鼓励男生当老师,他们也设立了面子书专页希望通过各种不同的宣传,鼓励更多华裔学子报读教育部开办的师范课程,成为华小或中学教师。

373

主题

3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积分
129498

拿督准拿督太平局绅甲必丹部长局长良民软件功能探索比赛优胜者沙巴旅游达人旅游大使铜章(累积乐捐RM100以内)

 楼主| 发表于 2020-12-8 10: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华日报

UPSR国文成绩不达标 1.3万华泰小生读预备班

2020年11月18日

(吉隆坡18日讯)在过去3年,我国的华小及泰米尔文小学生每年约有1万2000或1万3000人因小六检定考试(UPSR)的国文科成绩不达标,而需要就读中学预备班,无法直升初中一。

在2018年,3.45%即1万3651名华小及泰米尔文小学六年级生需要就读中学预科班,而2019年为3.24%即1万2272人;来到2020年开学年则有3.27%即1万3099人

教育部副部长拿督马汉顺指出, 小学六年级升至中学是一个重要的阶段,虽然大部分的华小及泰米尔文小学毕业生都能直升中一,就读中学预备班的华小及泰米尔文小学六年级毕业生属于少数,但每年皆有约1万2000或1万3000人需要就读一年的预备班,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他今日在“e起上学堂 ”线上教学平台推介马来文科教学时指出,其副教长办公室开始推展 “e起上学堂 ”以来,最初先开办华文科教学,接下来也会开办其他科目,包括今日起开办国文科教学,而12月还会开办英文科教学,每周不间断地线上公开课,让学生可在线上学习。

他说,对准备升上国中的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掌握好国文是一件重要的事,因为国中阶段大部分科目都是以国文来教学,教育部也倡导大家一起学习掌握国文,这样会让在国中的学习事半功倍。

教育部早前表示,教育部正在探讨今年的华小及泰米尔文小学六年级毕业生就读中学的方案,但一切尚未有定案;教育部目前探讨的方案,包括:家长自行选择让孩子直升中一或选择就读预备班、依据学生平时的国文成绩鉴定学生参加附加考试升中一、或学校提供课外国文辅助班取代预备班等。

马汉顺日前作客本报与Ai FM合作的《开讲东方议题》时指出,过去是以小六检定考试(UPSR)来评估学生国文掌握能力,能力未达标者才读预备班,但是疫情下取消了考试,无法鉴定学生的国文水平。

尽管如此,他认为,预备班能让学生适应以国文作为媒介语的教学方式,若能帮助学生接下来5年的学习,绝对是值得的。



引华教人士担忧 教育部拟再合并微型华小

2020年12月8日

(怡保8日讯)教育部近日再度提出合并微型华小计划,包括霹雳州在内的各州属,目前已有多间微型小学接获向家长征询意见的指示,引起华教人士担忧。

《东方日报》探悉,各州教育局是在今年10月期间,接获教育部发出的公函,随后下令涉及的微校召见家长或展开问卷调查,寻求家长们是否接受学校合并计划的意见。

据了解,现阶段接获指示的全是学生人数少于30人,并已展开复级班计划的B型微校,学生人数多于30人的A型微校则不受影响。同时,涉及的不仅是微型华小,也包括其他源流的微校。

依据教育部的指示,被“点名”的微校一旦获得家长们的同意,将与方圆5公里内的另一间小学合并,所以在相关距离内若无其他适合小学可进行合并的B型微校,将排除在合并计划外。

然而,教育部只是发出征求家长意见的指示,未有具体说明将何时生效、如何执行,以及微校被关后的情况等细节。

霹雳州董联会总务兼拉律马登县发展华小工委会主席郑东旺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也证实上述消息,并指拉律马登县已有2所B型微校接获通知,分别建议与县内的一所微校及一所华小合并。

“其中位于武吉干当的达阿逸德润毅成华小(6名学生)被建议与淡不落新华华小合并,而章吉遮令育群华小则被建议与太平新板新民华小合并。”

他表示,华社在过去已多次表态反对合并微型小学,相信教育部近日的动作是为了“试水温”。

无论如何,他强调,华社将捍卫“一所都不能少”的立场,力保缺口不打开,正如霹雳州董联会的立场,即同意将微校迁往人口密集新社区,坚决反对没有保障的合并。

“若政府从不限制华小的建设与发展,微型华小通过合并或迁校,以进行资源整合属合情合理的事情,当然也没有什么华小数目越来越少的问题,只是当局却无法做出相关保证,所以华社必须捍卫维护华教的立场。”

郑东旺也表示,霹雳州董联会将尽快向董总反映州内的情况,并要求董总介入,敦促教育部表明立场,勿要投石问路,引起不安。

另一方面,章吉遮令育群华小董事长陈永成证实,该校校方已接获召集家长的指示,以征求家长们对孩子转入距离原校5公里外的新板新民华小的看法。

据其了解,这并不是新的建议,教育部早在2年前也向校方提出相同的要求,当时在全校21名家及董事部集力反对下,才没有了下文。

同样的,他指校方这一次也会召集家长们开会讨论,但相信全校19名家长的立场也不会改变。

除了拉律马登县,《东方日报》探悉其他的县区,如马登巴冷县的微型华小也接获相关指示。

为提高教育水平,教育部约在10年前开始推出微校合并计划,鼓励入学率低于30人的各源流微型小学进行合并,以整合政府资源。

然而,基于多数的微型华小皆为华裔用尽几代人的血汗所建成,所以合并微型华小向来都遭到国内华社的致力反对,并在坚持“一间都不能少”的立场下,只同意面对学生来源的微型华小进行搬迁。

尽管如此,教育部未曾废除有关计划,多年来也会不时向学生少于30人的微型华小,重新提出合并的建议。

依据教育部在2019年的数据,国内共有380所学生少于30人的微型小学,其中国小有160所、华小124所,以及泰小96所。



光华日报

华教董事会的操作

2020年11月21日  文:杨式丰

1996年教育法令条文明确说明,每所学校或教育机构董事会必须有一个管理章程,章程规定成立一个由1位主席领导的董事会(board of governors) ,以在符合本法或本法下任何条例的方式来管理该教育机构。所以,董事会才是主导学校的主权单位。

董事会通常是15位成员组成,管理员3位(德高望重的热心人士)、官委3位(社团贡献者)、董事赞助人3位(由学校赞助人选出)、家协3位、校友会3位组成的董事会。简单来说,董事会才是公信力十足的教育机构,这包括华文独中工委会,教总,董教总全国华小工委会,大马华校校友联合总会,大马华文教育家长总会)等组织。

我认为,除了以上所提到的组织外,不需要再成立其他代表华教的团体,而造成更多错误资讯传送,分裂华教力量。董事会守护华教本来就不易,我促请各界人士放下私心,全力支持董事会。

至于家教协会是在1973年家教协会条例下设立,在这条例下,家长和教师(包括校长)自动成为该校家教协会的成员,其它人士不能成为其成员,因家教协会本来就是家长教师协会。

如果允许其他人士或是孩子已经没在学校念书的家长和监护人参与,恐怕会产生各种不良后果。无可否认,有些学校运作会出现问题,部分是出自于家教协会,这其中还是以前任家协主席或理事干扰现在理事办事等。其次就是家协和董事会之间的矛盾。

董事会和家协部分功能重叠,家协应把这重叠功能交由董事会主导,维护董事会主权和地位,从中扮演协助角色。这不是说家协无贡献,家协也是学校重要领导人,只是家协会常更换主席及理事,每任理想不同,发展方向也不同,当权时间短暂可能会影响学校发展。董事会有3位家协代表参与,任何意见或建议,都可通过这3位代表提出,只要是好的建议,必然会得到董事会的接纳和支持。

因为家协理事任期有限,可能所进行的计划未完成,孩子已经离校,你也不在家协内担任任何职位。但是,如果是好的建议,董事会必然会完成,这就是家协和董事会美好相处,共同发展学校的一个好方式。

校友会是毕业和离校学生组成,校友遍布社会各个阶层、各角落,校友们对母校贡献和发展都有贡献。3位管理员通常是以闻商组成,他们守护着学校的资源,即使校地是政府的,很多硬体都是热心教育人士捐助建成,这些资产拥有权是属于董事会,守护权力就来自这3位管理员。

官委董事通常是来自他校董事会成员或社团内具有公信力的代表,他们的经验及社会人士对他们的认同与贡献,使到在推动学校发展计划时更事半功倍。董事会赞助人来自各阶级的爱华教人士,他们每年都会捐助一笔赞助费,董事会利用这些捐款来发展学校。

每次学校发展及活动都会在网络上通知,我都会诚心邀请爱华教人士参与,成为学校赞助人,共同发展华校。校长是每间董事会的当然秘书,他们除了记录开会议程,执行工作和董事会在捍卫华教及发展校务方面都保持密切关系。董事会历经风风雨雨,在爱华教前辈们的守护下,华教才能走至今日。

槟城经历过两个政府,我所看到的是,华教向来都面对不公,无论谁当政府,在政治下,守护华教人士会被政治家说成极端,被不明人士当异类看待。我想在此声明,华淡小学在我国已经逾200年,在未独立前地位已经受政府承认。在各族努力争取独立建国,华校有法律保障,各族语文学习也获得国家宪法明确保障,不容任何人质疑。

爪夷文事件,谁是谁非,时间定会定夺。我们站在董总立场很坚定,所有国民型华文小学(简称华小)都是政府资助学校(government aided schools),华语为其主要教学煤介,国语和英语为必修科,同时也是必考科目。我觉得我们的小孩修三种语言己经非常吃力,不需再把爪夷文纳入正课。我们没反爪夷文,我们只是守护和保护华教特色。

我们没歧视爪夷文,我们有建议把这个科目设于美术科中,既然他们说只是介绍,为何不纳入美术科而非要纳入正课?虽然教育部最后交由各校家协做最后决定,但已造成各族间的误解,纳入正课的伤害已成定局,谁又应在这事件上负责?未来还是有许多争议。

目前我看到的是,能守着华教已经是万幸,希望有天我国能出现一个真正中庸冶国、不分种族的政府,华裔同胞能多添人口。我们这代只能守着,能不能再突破教育盲点,真的需要靠大家共同努力。



华中华小高职危机

2020年11月22日  文:亦鸣

1987年8月,政府宣布派遣100名不暗华文华语的马来公务员到全国华小出任校长、副校长、行政主任和训导主任四个高职,引发了董教总严厉抗议,华社群起鼓噪,要求政府收回成命。但是,时任教长安华却坚持不肯妥协,导致董教总、华团、马华、民政、人联及行动党一致号召抗议,结果发生了“茅草行动”,导致许多人身陷囹圄。

最后董教总与政府达致协议,除了课外活动主任,其他职位都必须拥有华文优等,这时才把事情平息了下来。当时是因为政府采取行动对付顽抗的华教人士与政党人士,而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开了缺口,就让华教面临变质的可能性。董教总坚守岗位,与当时的政府采取对立行动,就是要保卫华教的完整。董教总对政府质疑,但如今这种质疑已经是多余,因为不必政府采取行动,华中和华小开始面临高职危机。

华中比华小的情况更加严重,但都是因为教师“好逸恶劳”,只肯担任本身职务的工作,就是教学工作,而对行政工作非常冷感。追根究底,这是因为政府所推行的TIME-BASED自动升级薪金制有关。现在的教师都拥有大学,甚至硕士以及博士衔头,只要达致年度需要,就可以自动升级,而不须付出更多。教师只负责教学工作,教完课就可以回家了,可真是悠哉闲哉。

担任高职的工作繁琐,工作时间被延长,时常远赴外地开会或接受课程训练,责任是比教书更加吃力,压力肯定是比普通教师更重,于是许多具有华文资格的教师都不愿意被擢升。除此以外,担任高职可能被调离本身住家,尤其是地阔人稀的地区。高职除了领取与教师同等薪水,也领取一些津贴,可是那些津贴是少得可怜,教师是看不上眼了。他们只要到外教点补习,所赚的钱是津贴的好几倍。

现在的华裔教师可没有像他们的前辈那样可以为华教牺牲,把发展华教当作伟大使命。他们把教师这份工作当作是饭碗,只要准时上课,准时下课,到了月底领到薪水,那已经是人生最满足的事。那些繁琐的工作,就留给那些伟大的牺牲者,而那些伟大的牺牲者似乎开始断了层,腾出的空缺是越来越多。

华小暂时没有面对问题,但始终会发生;华中副校长空缺非常严重了,拥有华文文凭者或者受训中学华文的教师,都不愿意教导华文,他们宁可教导数学或道德科目。最终这些具有华文资格者也没有申请升级,他们既然能够自动升级,就没有必要去承担更严峻的考验。

有人说当高职是管人家,当普通教师就是被人管,许多具有华文资格的教师宁可被人管,就是不管人。他们说管人家绝对不是好差使,被人家气得七孔生烟就有份,于是大家都保持这种观念,导致华中华小高职少人问津了。华中高职最终将引入不暗华文的华裔教师来担任,因为华裔教师少人自荐负起伟大使命。由于这个缺口被打开,接着当局也会委派非华裔来担任,尤其是具有华文资格的非华裔。届时董教总想干涉已于事无补。若是这种对华社不利的现象发生,那是华裔本身自生自灭,绝对无法怪罪他人。

373

主题

3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积分
129498

拿督准拿督太平局绅甲必丹部长局长良民软件功能探索比赛优胜者沙巴旅游达人旅游大使铜章(累积乐捐RM100以内)

 楼主| 发表于 2021-1-29 10:34:54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华日报

邦莫达建议 教育部明年推行团结学校

2020年12月15日

(吉隆坡15日讯)巫统京那巴登岸国会议员拿督斯里邦莫达建议,教育部在2021年推行团结学校(Sekolah Perpaduan),促进学生团结精神。

他指出,人们在不知觉情况下,因为学校分开等因素,已经分裂了学生们之间的团结。

因此,他今天在国会下议院询问教育部是否有意推行团结学校,集合所有的学校在某一个地方,以让学生们之间可以接触及交流。

他说,集合所有学校,包括国小、国民型学校等在同一个地方,使用共同食堂、草场等。虽然是在不同学校学习,但是在同一个范围里,学生可以接触和交流。

邦莫达在国会下议院参与2021年财政预算案委员会阶段辩论时也建议,教育部可以从明年开始,在每个州属建立一至两所团结学校。

“让学生们团结起来,了解本身的身份、领导人是谁和来历。这很重要,因为要实现国民团结是需要付出努力。我相信教育部长是明智的。

不过,教育部高级部长拉兹吉丁随后在进行部门总结时,没有针对上述课题作出回应。

此前,邦莫达在8月期间的国会也曾语出惊人,指控大马人在小学时就开始被教导分裂。



校长职工会冀教部考虑周详 开学前调动师资引不便

2021年1月20日

(吉隆坡20日讯)全国校长职工会主席林美琴校长认为,尽管没有政策阐明在临开学前教育局不能调动老师,但这的确为学校带来不便,尤其是现在所有小学都只能在开学时进行网课的时候。

她今日接受《东方日报》询问时说,学校已经面对老师不足的问题,如果是调走一位老师,然后再调回一位老师回来,这样的情况就还好,至少原有学校老师的人数没有减少。

“但如果是‘有出没进’,那么学校就将会再面对老师不够的情况。”

林美琴认为,如果因为如此的调动而导致没有老师进行网课,这样学生在某些课业上就没有老师教。

她指出,当然,校方肯定会想办法解决老师不够的问题,包括安排老师代课或聘请临教,但如果一直更换老师的话,最后损失的还是学生。

因此,她希望,教育部能在调动老师的时间点上有周详的考虑,而在临开学前,尤其是现在各校都需要进行网课的情况下,不适合在这样的时间点再调动老师。

上周,教总指出,半山芭、孟沙区和冼都区共有25所华小收到当局通知调走校内的资深教师,涉及的人数多达79人;同时,霹雳州的下霹雳县有8所华小的37位资深老师被调动,当中的1所华小同时被调走10位老师,影响严重。

而昨日,再有华小的教师于新学年开学前夕被调动,尽管为数不多,但最后一分钟的调派已对学校在上课时间表的安排上,造成困扰。



指遭到狸猫换太子 倪可敏再揭16华中变国中

2021年1月27日

(怡保27日讯)倪可敏昨日揭发霹2所华中无故变国中后,他今日再揭全国81间华中之中,竟有多达16所已遭狸猫换太子,莫名其妙从华中变国中,直指情况极严重。

倪可敏说,昨日他揭发太平华联及曼绒爱中无故从华中变为国中之后,就陆续收到许多来自全国各地投诉,经过他统计,全国华中竟然有多达16所遭教育部私自改为国中,最终导致没获得任何维修拨款,待遇与希盟执政时代相比简直是天渊之别。

他说,这16所无故变成国中的华中,当中就有现任马华副教育部长马汉顺的母校。

“这证明马华副教长不止当家不当权、事实上还一直糊弄华社、做官领干薪。”

华教在大马立足逾200年、地位获得教育法令保障,多源流教育不但是我国的竞争优势,更是国家重要的文化资产,他认为全体华社皆有责任去守护华教堡垒,维护先贤含莘茹苦培育的心血。



马汉顺调侃倪可敏数学奇怪

2021年1月28日

(美罗28日讯)教育部副部长拿督马汉顺调侃行动党副秘书长倪可敏的数学“好奇怪”,因仅是华小,政府在今年就有拨款7000万令吉,但后者却要求政府恢复对独中、国民型中学(华中)及华小一共6700万令吉的拨款。

他指出,倪可敏要求教育部恢复2020年希盟执政时期,给予独中的1500万令吉、华中2000万令吉、增建搬迁华小2000万令吉及华小水电费津贴1200万令吉,总共只是6700万令吉,

“问题是,2021年仅仅华小拨款,就已超过7000万。换著7000万不要,而要求6700万。倪可敏的数学,好奇怪耶!”

马汉顺是今午前往美罗甘榜章双溪格巴原住民村,移交援助品予村民时,被询及倪可敏今日发文告指致函要求教育部高级部长拉兹吉丁恢复6700万令吉拨款一事,要求媒体浏览其面子书专页的回应。

另外,针对仍有地区无法进行居家教学(PdPR)问题,马汉顺表示,教育部已研究及采取行动克服上述问题,包括推出教育电视(TV Pendidikan)及“E起上学堂”(Ez Learning Web)

他指教育部将加强推广及采用上述其中一项措施,以便让各源流的学校学生都能参与,毕竟至今都无法预测新冠疫情何时结束。

马汉顺续说,指居家教学不仅仅发生在郊外,在城市地区也会面对相关问题。因此,教育部必须查明学生所面对的问题,然后对症下药,克服有关问题。

他透露,教育部有混合教学措施,包括采取线上及线下教学,以克服居家教学的问题。

他以甘榜章双溪格巴原住民村为例,老师将功课交到甘榜的特定地点,由村长前往领取功课,转交甘榜内的学生,待学生完成功课后,再由村长放在特定地点,由老师领取。

马汉顺续说,自从落实行动管制令后,各方包括学校、老师、家教协会及社会等都采取各种措施,为家长及老师准备居家教学,包括设法解决无法线上教学的问题。

针对吉兰丹话望生原住民村仍无法开课,马汉顺表示,教育部将会讨论有关问题,并设法给予解决,若有最新进展,将另行通知。



倪可敏马汉顺骂战 爱中董事长劝和解

2021年1月28日

(吉隆坡28日讯)日前掀隔空骂战的行动党副秘书长倪可敏与马华署理总会长拿督马汉顺原来不只同样来自霹雳州曼绒县爱大华,而且也是同一所中学的校友。

倪可敏也是行动党霹雳州主席,他近日就永久地契及华中变国中的课题与马汉顺掀隔空骂战。

其中,倪可敏指全国有16所国民型华文中学在去年遭教育部列为国民中学,其中包括爱大华国民型中学,而爱中也是马汉顺和倪可敏的母校。

对此,爱大华国民型中学(爱中)董事长姚宜铨直言,爱大华国民型中学早在7、80年代转为国民中学。

姚宜铨对《东方日报》说,这两人都是爱大华国中的杰出校友,在前后担任霹雳州行政议员期间都有落力协助母校,也曾多次回母校巡视。

对此,姚宜铨对他们俩的骂战深感无奈,并劝请两名杰出校友放下政治歧见,为母校寻求更多的款项来造福学弟妹。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他们既然是)校友又是同乡,希望他们协手合作,为华教做出更多的贡献。”

他补充,马汉顺在当霹雳州行政议员时,曾回校巡视,但担任副教长期间则因疫情影响而有多次的行管令,因此还没有以副教长的身份回校巡视。

他说,当年的学校三机构会决定将爱中转为国中,是为了学校的发展,因当时的年代要筹款不如现代有号召力,再加上爱大华是一个人口较少的市镇, 当时很难筹款,因此需要依靠教育部支援。

他补充,据他所知,当年的学校董事会先辈,为了要开设大马教育文凭班(中四及中五)建设理科实验室,以符合教学需求及教育部条例,而到全马筹款约 一年才凑到2万令吉来购买一些仪器。

他说,有鉴于此,当年在校长的建议下,他们把校地转移到教育部,转为国民中学。

他提到,在学校转为国中后,教育部于校方的要求下,在1981年开始建3层楼的科学实验室、3间课室及男女厕所,后来也建了老师办公室及一排课室, 因此学校就不必分上下午班。

尽管如此,他指出,学校招牌得以保留“国民型”的字眼是1998年特别通过时任副教长丹斯里冯镇安向教育部申请及批准。

他说,虽然学校已转为国中很多年 ,但是本质没有变,因学校坐落在华裔集中地,华裔学生占90%以上,每周也有5节华文课。

他提到,在委派校长方面,虽然早前曾面对过问题,但庆幸的是县教育局官员相当尊重他们的建议,所以接纳他们提呈的人选。

姚宜铨指出,每个年代办校都有不同的难度,虽然近年来要筹款并非难事,因爱中培育过不少杰出的工商等领域的人才,很多都懂得饮水思源,但80年代却不是这样的 景观。

他说,校方目前正在构思建设讲堂(auditorium),因此希望马汉顺及倪可敏与其展开口水战,不如想办法找多更多的款项进一步提升母校的设备。

根据资料显示,1965年出生的马汉顺及1972年的倪可敏亦是马大的校友;马汉顺毕业于医学系,倪可敏则是毕业于法律系。

373

主题

3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积分
129498

拿督准拿督太平局绅甲必丹部长局长良民软件功能探索比赛优胜者沙巴旅游达人旅游大使铜章(累积乐捐RM100以内)

 楼主| 发表于 2021-3-23 21: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华日报

穆斯林教师协会获准 挑战华泰小合法性

2021年2月17日

(吉隆坡17日讯)哥打峇鲁高庭今日批准大马穆斯林教师协会(i-Guru)重启挑战华小和泰米尔小学合法性的诉讼。

大马穆斯林教师协会的代表律师拿督沙哈鲁丁阿里表示,承审官拿督旺阿末法立批准重启在去年10月25日被撤销的诉讼。

“法庭择定2月28日为案件管理,以聆审总检察署将此案转到吉隆坡高庭审理的申请。”

该申请的目的是为了将所有相似案件,移交由吉隆坡高庭的同个法官审理。

对此,沙哈鲁丁阿里表示,他的委托人会反对政府的申请,因为“我们的立场是,哥打峇鲁高庭也有权鉴定此案的宪法问题。”

大马穆斯林教师协会主席莫阿兹吉作为本案的起诉人,在去年2月21日代表该会入禀法庭,挑战《1996年教育法令》下的华小和泰米尔小学违反联邦宪法。

之后,董教总及马华获准介入成为答辩方;大马华文理事会、泰米尔语文协会及泰米尔小学毕业生协会也曾申请介入此案。

首宗挑战华泰小地位的法庭案在2019年10月发生,当时土著权威党(Putra)副主席凯鲁阿占以个人名义,入禀联邦法院挑战多源流学校的成立违宪。惟这起案件在隔月遭联邦法院驳回。

大法官丹斯里阿查哈莫哈末裁决,《联邦宪法》第74条赋权国会制定与教育相关的法令,即《1996年教育法令》的第17条令和第28条令,授权教长设立华小、泰米尔小学,但是并未就多源流小学的合法性多做评论。

惟马来组织对法庭的裁决不死心,半岛马来学生会(GPMS)及大马伊斯兰教育发展理事会(MAPPIM)在2019年12月16日,再次入禀法院挑战华泰小违宪,本案在2020年3月9日起开审。

同年2月21日,大马穆斯林教师协会(i-Guru)也入禀吉打哥打峇鲁高庭,挑战《1996年教育法令》下的华、泰小违宪。

同年3月23日, 马来西亚穆斯林联盟(ISMA)主席阿米努丁耶哈入禀法庭,挑战华泰小违宪。

同年10月,莫哈末凯鲁阿占以多个机构就同一事件入禀法庭为由,申请撤销这项诉讼。



华小开学前突调动老师 教总:对学校造成不必要问题

2021年3月5日

(吉隆坡5日讯)  教总说,一些州属的华小也表示在开学前突然接到教育局调动老师的指示,把许多资深的老师调往其他学校,对学校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问题。

教总发文告说,根据教总调查,在教育局临时调动老师的课题上,以吉隆坡和霹雳州的情况较为严重。

“吉隆坡共有27所华小收到当局通知调走校内的资深老师,涉及的老师多达86人;而霹雳州的下霹雳县,有8所华小的37位资深老师被调动,曼绒县则有13所华小的20位老师被调动。”

文告说,也有一些华小在开学前被当局指示缩班,并导致校内的老师被调走,对学校造成许多不便。

“面对当局以各种原因进行师资调动,学校皆认为,校方在开学前都已经编排好老师的教学时间表,因此,教育部和教育局任何涉及师资调动的措施,包括缩班的指示都必须在合情合理的情况下进行,而且也必须事先与校方进行商讨,而不是在校方不知情的情况下临时调动老师,这肯定是为学校添乱,也对学校的正常运作带来负面影响。”

教总说,各教育团体和学校董家教,包括教总都反对当局临时调动老师的措施,促请教育部指示教育局收回调动老师的指示,让有关的老师继续在原校服务,以便相关的学校在此非常时期能够顺利开课和正常运作。

“此外,许多家长也自动发起联署运动,要求当局取消有关不合理的调动,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但是教育部却无视民意,一意孤行,引起大家的不满。”

教总说,开学在即,学校已经对老师的教课时间表和行政作业做好了安排,教育局突如起来的措施,不但打乱了校方的安排,而且当中一些学校同时被调走多达9至10位老师,严重影响校务和行政作业。

“特别是在此疫情严重的非常时期,教育局此举更是加剧了学校的工作负担,引起了广泛的不满。”

教总表示,一些被调动的老师在原校执教了长达20年,当中也一些老师已经接近退休年龄,却依然被调走。这种不合理的调动,严重打击老师的士气,无助于提升教学的成效。

“一些涉及‘对调’的老师不符合教学空缺的实际需求,例如一些学校被调走英文科老师,但调进来的却是其他科目的老师。甚至有华小老师在调动后,被派往国小执教。”

教总说,在这次的调查中,许多微型华小也要求教育部密切关注微型学校面对的师资短缺问题,因为微型学校的老师本来就不多,只要缺少一位教师,就足以在教学工作带来诸多的不便,并造成其他老师的工作负担也相对增加。

“当中一些微型学校的师资空缺甚至拖了两年都还没获得填补,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操作。微型学校一般上都面对资源不足的问题,董家教无法长期自行聘请临教来填补有关的空缺,因此教育部必须正视微型学校师资不足的问题,并马上加以解决。”

此外,微型学校都没有副校长的正式职位,但行政工作却和大型学校一样,因此唯有自行委任校内老师兼任副校长的职位,协助处理行政工作,但这也造成相关老师难于兼顾行政管理和教学的任务。

“因此,微型学校掌校者殷切期望教育部能关注微小的问题,包括调派足够的老师和正式委任副校长的职位,以改善微型学校的问题,并提升教育的素质和成效。”

教总说,掌校者也希望教育部根据学校的师资需求来分派老师。

“一些学校反映被派来过多不具华文资格的语文老师,由于无法分担其他科目的教学,这导致校方在安排这些老师的教学时面对许多困难,对学校的运作造成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一些学校也面对缺乏学校书记、学前教育班助理等的问题,这都是教育部必须加以解决的。”



教育部:全国华小学生人数下跌

2021年3月23日

(吉隆坡23日讯) 根据教育部截至今年2月的统计,华小的学生人数为50万7177人,这与2010年比较,全国华小学生人数下跌了15.92%。

不过,根据统计,华小的非华裔学生所占的百分比,从2010年的11.84%提高至2020年的19.75%。

教总在“2010-2021年华小数目和学生人数演变概况”报告指出,根据教育部截至今年2月的统计,华小的学生人数为50万7177人(不包括学前教育班)。

其中,雪兰莪州是全国华小学生人数最多的州属,共有11万0276人,占全国华小学生人数的21.7%;其次是柔佛州,有9万0473人(17.8%)。

无论如何,与2010年比较,全国华小学生人数下跌了15.92%。资料显示,除了沙巴和纳闽,其他各州华小的学生人数都减少了。

在华裔人口生育率大幅下跌的情况下,和过去比较,华小的学生人数有所减少,这是必然的现象。

不过,保守估计,还是有超过90%的华裔家长把孩子送到华小接受基础教育,这反映了华社对母语教育的重视。

此外,根据教育部的数据,在2010年非华裔学生占华小学生人数的11.84%,到了2020年,非华裔学生的百分比提高到19.75%。

这显示华小的办学获得非华裔家长的青睐,吸引越来越多友族同胞把孩子送往华小就读,同时也证明了华小是多元族群的学校,各族群孩子都可以在华小愉快地一起学习。

教总指出,2014年和2021年全国华小按照学生人数的比较,学生人数超过2000人的华小主要是集中在雪隆和新山地区的华小。

随著学生人数下跌,再加上一些新华小的启用,以及微型华小搬迁到华裔人口密集区,这在一定的程度上,解决了一些华小面对学生人数爆满的问题。

例如在2008年,共有52所华小学生人数超过2000人,而且当中17所的学生人数超过3000人。到了2014年,学生人数超过2000人的华小只有42所,当中只有10所的学生人数超过3000人。

来到2021年,有关的数据进一步下跌,只有32所华小的学生人数超过2000人,而且当中只有5所学生人数超过3000人。

教总表示,对于这些大型学校来说,学生人数减少至一个合理的范畴是正面的发展。除了能够借此解决校园过于拥挤的问题,也有助于改善教学环境,进而提升教学的成效,特别是教育部目前积极推展校本评估的教学模式,更是有必要朝向小班制发展。



张念群批国盟承诺跳票 致华小仍师资不足

2021年3月9日

(吉隆坡9日讯)前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批评,国盟政府在去年10月招聘临教的承诺跳票,导致今年华小尚有500多个空缺。

张念群今日发表文告说,教总日前指华小上犹500多个空缺需要填补。

她表示,师资短缺是制度问题。退休老师的人数比师训学院毕业的新老师多,空缺怎么也填不满。

她说,师训学院所录取的大马教育文凭(SPM)毕业生需要5年的时间完成培训,无法解决当下的问题。所以,希盟时代开始了制度化招聘临教。对比起以往的制度,这些临教将获得3年的合约,并将在合约期间接受培训,一旦完成培训就能转正成为正式老师。工作前景更有保障,也能更快速的解决师资问题。

她指出,2019年召开《第一轮2020年临教招聘》(Guru Interim Fasa 1 Tahun 2020)后,教育部在2020年3月展开了第二轮招聘(Guru Interim Fasa 2)。然而,之后却没有继续为2021年招聘临教。

她说,教育部副部长拿督马汉顺曾在去年9月表示,教育部将10月启动新的华小师范课程,即大学生师范培训课程(PDPP),以填补华小师资空缺。

“可是根据师范学院的广告,该学校在10月所启动的是德语和韩语培训课程,与华小无关。倘若国盟恪守承诺,或是依循希盟的做法,在去年下半年也展开临教招聘,今年肯定可以填补更多的华小职缺。”

除此之外,她说,财政部长也在《2021年财政预算案》中承诺,将从今年1月开始聘请3万5000名护士、医护人员、福利官和临教。希望财政部与教育部可以明确交代,这3万5000个职缺究竟如何分配,至今有已经填补了多少。

她指出,将在今年毕业的师训新老师仅有318人。教育部必需立刻继续展开临教招聘以应付2021年以及来年的师资需求。若不能做到未雨绸缪,师资问题将在来年继续恶化。

373

主题

3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积分
129498

拿督准拿督太平局绅甲必丹部长局长良民软件功能探索比赛优胜者沙巴旅游达人旅游大使铜章(累积乐捐RM100以内)

 楼主| 发表于 2024-7-10 09: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华日报

华总会长丹斯里吴添泉:冀各地方发展大蓝图清楚列明各源流学校保留地

2021年4月20日

(吉隆坡20日讯)华总会长丹斯里吴添泉建议政府在草拟与规划地方发展大蓝图时,应根据各族人口分布需求清楚列明各源流学校保留地,以更制度化方式发展各源流母语教育。

他说,一向来地方发展大蓝图只是根据未来人口和教育需求,划列出供发展教育用途的学校保留地,包括中、小学在内,但并没有以各族人口分布或比率,清楚列明应保留供何种源流的学校(小学)的保留地,这是值得检讨和改善的。

他举例,政府在有关规划下,应该在华裔人口聚居以及未来华裔人口增长区,清楚列出华小的保留地,而不是模棱两可的在未来教育发展的土地用途上,只列出供“小学教育保留地”,这肯定在未来发展时带来不必要的混淆、矛盾与争议。

他希望房屋及地方政府部和教育部能够配合,改善地方发展大蓝图在教育用途(学校)保留地的规划,以更公平、合理及制度化发展各源流小学的母语教育。

他认为,如果有这方面的清楚规划,类似雪兰莪州蒲种金銮镇兴建朱运兴华小被政治与种族化的风波,应该是可以被避免的。

他今天有关课题发表文告说,朝野经常都表示应制度化和专业化处理与发展国家教育事业,但不幸和让人遗憾的是,教育课题经常都被种族化和政治化,这是值得检讨和纠正的。

他对一小撮人政治化和种族化即将动工兴建的朱运兴华小表示纳闷和遗憾,也对有关方面所持的“改建各民族就读的国小”建议感到啼笑皆非,并反问道:“维持落实可让各民族就读的华小又有何不可?”

也是沙巴中华大会堂总会长的吴添泉说,国内有近20%的友族学生就读华小,证明华小广受友族家长的欢迎和支持,同样的,在一些地区也有一些华裔家长把子女送入国小就读,这是我国多元教育特征之一。

他说,非常清楚的事实和现状是,多年来华裔人口密集区的金銮镇并没有华小,再加上附近华小已面对学生爆满窘境,因此兴建朱运兴新华小可说是迫切之需。

他强调,此计划在经过三朝政府执政时代后即将动工,可说是完全符合民意的合情、合理与合法,不应有任何悬念和异议!

吴添泉也呼吁政府批准朱应新华小建委会所提出,向政府争取豁免6万令吉土地贡献金的申请之外,也通过各方面各管道拨款协助建校工程,协助减轻华社负担,并确保它如期完工,早日惠及该区学生。

他说,全面拨款兴建各源流学校,也是政府制度化发展教育的其中一项重要和必须途径。”



师资纷纷出走 吴家良:马汉顺需反思 勿扮“道德魔人”

2022年3月11日
吴家良(右)代表安顺国会议员倪可敏,巡视选区内的学校并与教师交流。

(安顺11日讯)民主行动党全国社青团中委吴家良指出,教育部政策弊病百出,以致师资纷纷出走,所以,副教育部长拿督马汉顺需反思,勿扮“道德魔人”。

他今日发表文告,针对马汉顺早前批评辞去教师一职改行的年轻人,并称之为“教育界怪现象”,直抨马汉顺不食人间烟火,方会说出“何不食肉糜”般的言论。

他说,马汉顺作为副部长,应该反省教育工作者为什么会感到气馁。

“如今,教育工作者的文书工作堆积如山,教育部对教育工作者设下的绩效堪称繁文缛节,因此,不难理解为何教育工作者纷纷离职或转换跑道。”

吴家良也是霹雳州行动党副组织秘书,他说,许多有意成为教师,修读教育系的年轻人,多次尝试申请担任教师却不果,另一边厢马汉顺却感叹教育工作者人数式微,这岂不自打嘴巴?

他举例,去年申请“一次性聘请教师计划”的人数众多,但在第一阶段的15科中,教育部只录取300人左右,将大批符合资格者刷下。

“马大教育系中文组的学生便是活生生的例子,那一批的学生在毫无理由的情况下被教育部刷下。”

他补充,马大教育系中文组的学生都拥有本科中文系文凭,心系华教而想成为一名中文教师,所以,毕业后自费报读教育系继续进修。

“但是,教育部在毫无任何原因的情况下,在面试后将他们刷下,对他们公平吗?对华教而言,又公平吗?”

他批评,教育部做出这样的决定后,又感叹师资不足,这才是马来西亚教育界的怪象。

鉴于此,吴家良促请马汉顺即刻反思教师录取制度,同时检讨教师的薪资。

他表示,教育工作者责任重大,下班后仍需不停工作备课,而教育部提供的薪水早已落人后,因此,马汉顺实在不应扮演“道德魔人”谴责想赚钱养家而辞职的前教师。



砂华小学生人数每况愈下 非华裔学生有所增加

2022年8月27日

(民都鲁27日讯)民都鲁省津贴华小董事联合会主席拿督包章文透露,3年前,砂华小学生共有6万1千人,现今只有5万9千余人,人数每况愈下。

更甚的是,当中全砂华小非华裔学生占36%,而民都鲁更甚,将近一半是非华裔学子,高达46%。

他提到,砂拉越共有223所华小,当中186所为半津贴,31所政府小学,6所教会学校。数据显示,非华裔学生以往维持31%,今年却是36%,华裔生则占64%。

在华小就读的36%非华裔学生,当中8%是穆斯林同胞,显见马来友族很多择华小就读。

至于民都鲁方面,截至5月31日数据显示,民都鲁华小学生总共有5011人,当中华裔54%,非华裔46%,等同民都鲁华小学生将近一半是非华裔。

民华小约半非华学生

他今早为该会假皇朝餐厅召开的第十七届(2022-2023)第一次会员大会暨执委选举上致词时,如是指出。

他指出,民都鲁有7所华小,学生人数都在150位以上,未受微小政策波及。

他称,教部近年来一直想对微型小学采取一些措施,包括复合班级或合并,但华小董联会坚持,华小一所都不能少。

迁校建设难行

会上,包章文透露,多年来不断有人向他献议,依据民都鲁,尤其在三马拉汝的发展趋势,民都鲁将后还需要建设华小,或考虑从其他地方,尤其从中区,迁到民都鲁。

对于上述提议,他坦言,说易行难,曾经参与几所学校建设的他,深深明白当中过程艰辛,除了需要处理财务问题,还有教育部的批文地段等等,任务繁重,责任重大。

为此,他希望年轻且精力旺盛的热爱华教者,能为民都鲁增加华小而努力。



非华裔生入学率高 华校成多元和谐典范

2021年4月21日

亚庇21日讯|必打丹区国会议员阿旺胡赛尼今日说,本州和我国的华文教育,是实现多元种族社会和谐的典范。

引伸教育部的数据,约有16%马来人及约2%印度人的孩子,在华小就读时,他说,单是在沙巴,非华裔家长选择将孩子、送到华小就读的入学率是最高的,以前只有华人子弟入读华校的日子已不再。

「有56%的非华裔生在华小就读,在亚庇的比率更高。」

他说,根据亚庇中华工商总会会长拿督雷远生的说法,亚庇商会属下华小有超过一半是非华裔生。

「亚庇中华、里卡士中华、哥隆邦启华和必打丹华商学校共有5144名学生,当中非华裔占了2859人(55.58%)。」

他表示,在他选区的必打丹华商学校及华商幼稚园,非华裔生的比率最高,有89.46%。

在感谢教职员的付出和牺牲时,他也恭喜联邦政府和沙政府,继续对国内华文教育的支持。



华小受非华裔家长欢迎 因为专注教与学

2024年6月11日

(莎阿南11日讯)教育研究学者认为,非华裔家长选择送孩子到华小(SJKC)学习,主要是华小比国小(SK)更专注在“教”与“学”。

教育专家认为,国小的品质其实与华小相同,然而,华小的学习与环境优势,让越来越多非华裔家长选择送孩子到华小学习。

国民大学(UKM)教育与福祉研究中心讲师阿努亚阿末博士表示,根据他在华小的教学经验,他认为华小更专注于教学方面,而不是忙于组织与学习无关的课程。

“在华文学校的学习环境,除了老师对授课之外,家长在孩子的学习方面,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他指出,如果以上述条件评估华小的品质要比国小好很多,他则不认同,因为,华小和国小在课程和师资培训方面是相同的。

“但是,关键在于,当学校里没有太多非学习活动时,学习就会变得更加专注,对孩子的学习也更好。”

他于周日接受《阳光日报》采访时表示,非华裔家长送孩子到华小就读的趋势会不断增加。

同时,阿努亚也承认,家长意识到孩子掌握华语的重要性,导致越来越多的非华裔学生就读华小。

为此,他认为,国小也应该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以满足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和需求。

当被问及在国大设华语班的建议,他表示,这建议很早已提出,但由于国大的学生环境因素,在确保其实施效果方面始终面临限制。



UPKK斩获8A佳绩 巫裔华小生流利英语令人惊艳

2024年4月28日

(莎阿南28日讯)巫裔华小生放学后到宗教学校继续上课,在伊斯兰评估考试(UPKK)斩获8A佳绩,还说得一口流利英语令网民惊叹不已!

网民Makjah在TikTok帐户上载一则视频,内容显示一巫裔华小生以英国口音进行演讲,令许多网民感到惊讶而备受关注。

现年40岁的母亲诺拉兹央向《阳光日报》表示,其孩子依卡(Eka)跟其同龄孩子一样没差异,只是学习方面的领悟比较快。

“依卡学得很快,他的英语说得很流利,因为从小就在我和丈夫的控制下观看许多YouTube视频。”

“依卡平时透过教育频道学习语言,然而,我们在家里仍使用马来语,以确保孩子能掌握两种语言。”

她透露,依卡是在4个兄弟姐妹中的长子,由于过去6年都在华小就读,因此,也掌握第三种语言(华语)。

“为确保孩子了解伊斯兰教,依卡也被送到住家附近一所宗教学校。”

她表示,没想到依卡在宗教评估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因为华小生在宗教考试很少能取得优异成绩。

“当依卡取得成功时,很多人都感到惊讶,并询问他学习的成功秘诀。”

她表示,身为母亲当然很感动,因为依卡在两所学校的学业成绩都很均衡,他的3个弟弟妹妹在学习上,都以哥哥作为学习榜样。

据报导,在TikTok分享视频的Makjah是华小生依卡的姑姑,有关依卡的每个视频都能吸引网民的关注。

373

主题

3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积分
129498

拿督准拿督太平局绅甲必丹部长局长良民软件功能探索比赛优胜者沙巴旅游达人旅游大使铜章(累积乐捐RM100以内)

 楼主| 发表于 2024-7-11 21:3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今大马

逾百所学校有病例,张念群促教部每日公布数据

2021/4/17 4:19 pm

马来西亚全国学校自3月1日分阶段开课至今,至少有186所中小学传出确诊病例。为此,前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促请教育部,每日提供牵涉学校的新增确诊病例数据,以更好地防疫。

张念群也是行动党古来国会议员。她今日发文告说明,很多学校已经传出2019冠病确诊病例。

“教育部必须提供每日数据,说明有关学校的冠病疫情。这关乎行政透明,我们别无选择。”

“家长和老师有权知道这些数据,以便他们能在知情的情况下做决定。同时,这也有助恢复家长们的信心。”

校长申诉政府效率差

昨日《星洲日报》报道,全国校长职工总会长林美琴表示,全国学校自3月1日复课至今,至少有146所小学和40所中学传出确诊病例。

她指出,这样的情况让学校成员和家长都十分担心,然而县教育局和卫生局却行动缓慢,应对效率差。

她透露,基于如此,校方只能先自主决定,在接获官方指示前就先通知学生家长和协助追踪密切接触者。

赋予校长更多自主权

对于校长职工会的说法,行动党美律区州议员李政贤认为,教育部应该给予校长更多防疫自主权,按照防疫需要尽快隔离师生,也能在必要时迅速关校。

“每日新确诊人数正在攀升,疫苗接种计划也非常缓慢,何况十八岁以下的人口还未纳入接种计划中。对于学校确诊案例,我们只感觉到越来越严重,以及教育部无力于第一时间处理的窘态。”

“给予校长更多防疫自主权,是更有效率和弹性的处理方式。”

此外,他也批评教育部长莫哈末拉兹及卫生部长阿汉峇峇含糊处理学校确诊案例,不顾师生的安全。

“卫生部长阿汉峇峇于日前强调政府将不会贸然关闭出现确诊案例的学校。这与之前教育部长的说辞同样含糊,两者皆未具体说明关校的标准。”

李政贤认为,教育部除了要求每日消毒和教职员轮流站岗外,出现确诊案例时,仅要求涉及班级回家上网课,其他班级则仍需到校园上课。

“换言之,教育部从复课后便不愿再让学校关闭。也许这其中有一定合理的考量,但这处理手法欠缺弹性,也无法安抚师生及家长们的忧虑。”

促财长尽快发放电脑

另一方面,张念群也敦促财政部长东姑扎夫鲁,尽快发放15万台手提电脑给予学生。

她批评,东姑扎夫鲁声称政府会在今年2月开始发放电脑,但迄今这个计划仍然毫无下文,显然现有的政府对孩子们的教育漠不关心。

财政部长东姑扎夫鲁去年在国会提呈2021年财政预算案时披露,官联企业将捐献1亿5000万令吉给“精明基金”(Cerdik ),以通过一项试点计划购买手提电脑给500所学校的15万名学生。

根据“精明基金”的网站,该计划是由财政部旗下的13个官联公司和官联投资公司推动,并放眼今年2月开始分发第一批的设备。



柔母语班老师聘书津贴延迟,张念群促马汉顺解释

Apr 18, 2022 12:14 PM  更新: 12:14 PM

柔佛华文母语班教师早前申诉津贴延迟支付,如今又面对聘书遭扣押的问题。

行动党古来国会议员张念群发表文告透露,4月14日收到华文母语班老师来函,投诉至今未获得县教育局的委任信,导致无法在原本执教的中学开办华文母语班。

张念群说,这批老师指出,按照惯例,华文母语班老师如果无法在开学前获得委任信,县教育局都会口头允许校长让母语班老师授课。

“然而今年,校方却不被允许像以往一样先开班,然后才补上委任信。”

“数名老师联络县教育局并询问原因,得到的答案是不允许学校开设华文母语班,因为教育局今年还没有收到华文母语班老师教学津贴的拨款,也无法承诺何时会允许他们执教。”

“柔佛华文母语班老师去年面对津贴被拖延的问题。他们从去年8月开始就未获得津贴,甚至获告知因柔佛州教育局没有拨款,得义务教学。”

张念群进一步指出,义务教学的新闻曝光后,如今2021年母语班的津贴已经陆续发放给老师。

变本加厉未发聘书

张念群续说,今年的问题却变本加厉,许多华文母语班老师连聘书都拿不到,让人不得不质疑这是教育部对母语班老师的变相惩罚。

“最无辜当然是在国中求学的华裔学生,面对华文母语班没有老师的窘境。一旦华文母语班无法成功开办,必然会对SPM华文科的考生人数造成影响,进而影响未来华小的师资。”

张念群促请教育部副部长马汉顺回应,教育部拨款从2021年的503亿5700万令吉增加到2022年的526亿2500万令吉,为何此前柔佛母语班老师会发生没有津贴的问题?

“副教长马汉顺有必要给予完整回答,并诚实公布2021年柔佛共开办多少华文母语班,而2022年至今又开设了多少母语班。”

张念群也在文告中附上这封署名“一群华文母语班老师们”的来函,这些老师在函中要求教育部副部长马汉顺关注多项诉求。

其中有聘书迟迟未发、提交津贴申请表时遭县教育局以技术问题刁难、来自小学的母语班教师遭中学正式华文教师排挤,而无法接受中午华文口试培训等课题。

多年问题难以解决

母语班并非正课。一般上,国民中学(SMK)若有超过50%的华裔学生,就须将华文科列入正课;否则,只要有15名家长申请开办母语班如华文课或淡米尔文课,校方就会安排来自其他学校,包括小学的华文教师在课外时段,例如放学后,为学生教授华文课。

然而,师资不足、教师津贴延迟发放等课题,已是华文母语班的沉疴宿疾。

《星洲日报》2月中报道,一批执教中学母语班的华小教师投诉,从去年8月开始就没有获得津贴,甚至过后听闻因柔佛州教育局没有拨款,而需义务教学。

不过,马汉顺当时说明,已向柔州教育局提出此事,并保证这些母语班教师的津贴必定会发放出去,不会有义务教学的情况。

他说,本次延迟发放津贴乃因柔佛教育局批准的母语班数量,比年初预算的多了许多,导致年初的拨款不敷应用。

据报道,马汉顺也表示,教育局在审批中学母语班教师申请时,会优先考虑中学华文教师,但若一些地区没有中学老师申请,只要华小老师符合资格,教育局也会批准之。



诗华日报

华小土著生 10年暴增18.52%

2024年7月11日

(吉隆坡11日讯)教育部指出,入读国民型华文小学(华小)的土著学生在过去10年有增长的迹象,从2014年的11.67%增至今年的18.52%。

根据国会官网上载教育部的书面回答,教育部说,同一时期入读华小的非土著学生反而下降,从2014年的88.33%减少至2024年的81.48%。

该部指出,国民小学(国小)的土著学生入读率也显示增长,从2014年的93.81%增至2024年的95.12%,至于非土著则下降,从2014年的6.19%减少至2024年的4.88%。

至于国民型泰米尔小学(泰小),该部说,土著的入读率从2014年的0.38%增至2024年的0.49%,非土著在同一时期的入读率维持约99%。

此外,截至今年5月31日,国际学校的学生人数报8万8951人,其中5wan 9726人(67.1%)是大马公民,非公民则占2万9225人(32.9%)。

“按种族计算,土著占19.9%,非土著占80.1%。”

教育部说,国人在国际学校的入读率,从2019年至2024年期间的增长率高达34%,其中土著学生增长49.4%,非土著则增长30.6%。

教育部是针对希盟劳勿区国会议员邹宇晖的提问作答。邹宇晖想了解各种族入读华小、泰小,以及国际学校的人数比率与数据。



大马华小土著生比例 10年增6.85%

2024年7月10日

(吉隆坡10日讯)教育部长法迪娜披露,土著学生过去10年报读华小(SJKC)的比例,已从2014年的11.67%增加至18.52%。

“而非土著学生比例,则从2014年的88.33%,下降至2024年的81.48%。”

她昨日在国会下议院,以书面回答行动党劳勿国会议员邹宇晖的提问时说,土著学生报读国小(SK)的比例,从2014年的93.81%增加至今年的95.12%。

“而非土著学生的比例,则从2014年的6.19%降至2024年的4.88%。”

法迪娜续称,至于泰米尔小学(SJKT)方面,土著学生报读的比例,在过去10年,从0.38%增加至0.49%。

“泰小的非土著学生比例,在2014年至2024年间,约呈9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风下之乡」沙巴论坛  

GMT+8, 2025-1-18 12:14 P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Style by Coxx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