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下之乡」沙巴论坛 - 沙巴人聚集之地

 找回密码
 加入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大佬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料] 沙巴原住民传统特色

[复制链接]

367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积分
127650

拿督准拿督太平局绅甲必丹部长局长良民软件功能探索比赛优胜者沙巴旅游达人旅游大使铜章(累积乐捐RM100以内)

31F
 楼主| 发表于 2021-9-13 20:19:49 | 只看该作者
当今大马

地方守护神溯源:一则前殖民酋长故事

吴佳翰  Sep 6, 2021 1:10 PM  更新: 1:10 PM  【沙砂作响】

马来西亚各个县市的民众会堂(Dewan Masyarakat)通常都以地名或历史人物命名,但是以华裔命名的民众会堂几乎少之又少。

沙巴偏远的瓜拉班尤镇(Kuala Penyu),就有一间名为Dewan Dato’ Shahbandar Makang的民众会堂,或许是三十多年来该镇唯一的民众会堂。乍看之下,Dato’ Shahbandar Makang似乎是穆斯林名,可能因此逃过马来民族主义者和伊斯兰主义者的“法眼”。

瓜拉班尤县是笔者硕士论文的田野地点,由金马利湾、南中国海和汶莱湾围绕,县府为瓜拉班尤镇。靠近汶莱这千年古国,瓜拉班尤自然拥有众多前殖民的口述历史。其中,流传着一批华农前来开垦的故事,比叶亚来开埠吉隆坡早了一个世纪。

这也解答了Dato’ Shahbandar Makang的身世。

建立胡椒王国的Si Lasak

18世纪中叶,汶莱苏丹王朝为了应付全球的胡椒市场,引进上千名华农在北砂和沙巴西海岸种植胡椒。《英人北婆罗洲先驱报》(British North Borneo Herald)在1886年记载当地的口传历史,总结如下:

上个世纪,一艘中国的“王舡”(Wangkang)抵达汶莱,船上载满陶器、丝绸和甜食。船上的Si Lasak及其随从却没有在汶莱河流域定居,反而划着载满货物的木船抵达克里亚斯河河畔(Klias river)。他们在河畔种植胡椒,从外地招募亲友前来经营胡椒园,并和当地女子通婚。


图二:1886年《英人北婆罗洲先驱报》写的报导,翻摄。(取自Sabah Historical Research And Preservation Group[url=]面子书[/url])。

Si Lasak和当地杜顺籍(汶莱人用语)酋长的女儿结婚,被汶莱苏丹册封为Orang Kaya(直译:有钱人)爵位,成为当地酋长和汶莱苏丹的代理人。这批移民从中国带入各式高品质的布料、厨具、茶、姜等物品。Lasak在马来文的意思是刻苦耐劳,当地人已不记得他的中文名,仅流传他的绰号,意即“刻苦耐劳的家伙”。

Si Lasak逝世后,他的两位儿子Ahkoon和Teguan,以及孙子Makang和Aksoon,曾孙Rinjewar都被苏丹册封为Orang Kaya Shahbandar。Shahbandar是汶莱的官方职称,负责管理港口(Bandar)的事务。可见Si Lasak及其跟随在瓜拉班尤建立了“胡椒王国”,并受到汶莱苏丹的承认。文章开头所提的Makang,是Ahkoon的儿子。


图三:Si Lasak和Guanbee的族谱。(笔者绘制)

Si Lasak逝世后的发展

《英人北婆罗洲先驱报》提及,Si Lasak逝世后,内陆的姆律人(Murut)因妒忌这个农业聚落,下山攻击猎首大批Si Lasak的追随者。随后,洪水淹没他们的种植园。这批华人后裔唯有举家带眷迁至地势较高的Bundu地区,重新种植胡椒。


图四:Si Lasak及其后代聚落的迁移图。(笔者根据Google map绘制)

英属北婆罗洲特许公司殖民沙巴后,延续汶莱人的称呼,把这一批继承大批华人文化习俗的族群称为Dusun Bundu(直译:在Bundu地区生活的种植园之人)。这族群演变为今天沙巴的塔达那人(Tatana)。

1884年12月,公司官员接管瓜拉班尤时,Makang已逝世,其儿子Rinjewar被封为该县原住民法庭的法官,结束该家族和汶莱王朝的君臣关系。《英人北婆罗洲先驱报》记述,从Rinjewar家的阳台可遥望被椰林和硕莪林包围的广阔稻田。稻田有水利系统灌溉,一年可丰收两次。虽然鼠患和干旱会影响一季的收成,但另一季的收成足以支撑聚落一年的粮食。

《英人北婆罗洲先驱报》发现这批华人后裔和比萨雅、杜顺和汶莱人通婚,已改成汶莱或杜顺人的人名,大部分不谙华语,只有少部分还会说方言(福建话),却保留清朝初或中期的“猪尾巴”发饰,家里仍有祖先及神明祭拜台。报导还说Ahkoon和Teguan于Bundu所建设的木屋仍然坚实,据说建于1730年代左右(真正年代有待确定)。

Makang的墓碑

Makang在文献记载里仅是Rinjewar的父亲,从Rinjewar的财富可推算Makang之富有。但为什么不是Si Lasak的其他后裔被选为民众会堂的名字呢?

笔者首次看见Makang的名字是来自沙巴文化局所出版《塔达那民族丛书》,据称是塔达那人的前殖民地方大臣。笔者获当地人指引,走访Makang的墓地。墓地有座亭子,顶端写着“Makam Dato Shahbandar Makang”,即Dato Shahbandar Makang之墓。


图五:Makang之墓的外观。(笔者摄)

单从墓名判断,原以为会看到原住民或是穆斯林的墓碑,结果是原初的华人石碑,刻于1876年。石碑上写着“福建,妣显考讳〇〇江傅府君之墓。光绪丙子年,孟夏吉旦立”。石碑上端的铜板用马来文写“生于1808年,逝于1876年,享年68岁”。

由于碑文的阴刻红漆脱落,间中有一或两字无法辨认,惟可确认的是Makang的祖父Si Lasak来自福建(闽南),姓傅。Makang仍有中文名,是“傅〇江”,Ma所对应的是无法辨认的字。

墓碑的翻新工程

引介人说Makang墓碑于1989年翻新,自己也是翻新小组十四人之一。在这之前,瓜拉班尤民众会堂落实后,地方人士决定用Dato’Shahbandar Makang来纪念Makang的功劳。因民众会堂代表县的声誉,同批人士认为更不应让其墓碑荒废。因此,申请了州政府的拨款,翻新Makang之墓,增设亭子。


图六:翻新墓碑时,新增的铜板。(笔者摄)

显然,地方人士和州议员清楚Makang的背景。这攸关当时的沙巴政治氛围。和西马相反,80年代中的沙巴从伊斯兰化走向多元主义。1985年的州选,沙巴团结党(PBS)险胜,非穆斯林担任首长。当时瓜拉班尤州议席仍由提倡伊斯兰主义的沙统(USNO)胜出,但隔年的闪电大选却由沙巴团结党的Wences Angang夺取该席。

沙巴团结党开创全马制度化拨款非穆斯林宗教团体和非国民学校的先例。拥有华人血统的Wences Angang因此同意用Makang命名该县的民众会堂,也拨款新建华人庙宇,亲自出席开幕典礼。

Makang成了地方守护神?

由于缺乏正式的文字记载,大部分瓜拉班尤居民已经不清楚Makang的身世。少数还记得的人,就是当初翻新小组成员的亲友。这些成员虽拥有华人血缘,但都不是Makang的直系后代。1990年代,大部分塔达那人改信天主教,但这批成员仍信奉华人宗教,偶尔前来祭拜Makang。

在华人的亲属观里,非父系后裔无需履行祭拜祖先的义务。他们的祭拜行为已超越家族祭拜,有点类似祭拜地方神明。就当地的亲属观而言,因和原住民通婚的关系,“第三表亲”(Third cousin)也被视为近亲,这范畴内的姻亲也可被视为亲戚。

所谓第三表亲指的是,共享同个玄(外)祖父母的同辈。建筑小组内的十四人,也能凭此理解方式,自认为Makang的“后裔”,对Makang的崇拜也可归类成祖先崇拜。

引介人说,烧香敬茶祭拜Makang时,会祈求Makang守护家人和地方平安。而当笔者献议要为碑文重新涂上红漆时,他则回答需要等待清明节等良辰吉日方可办理。

另外,Makang的Dato’称号更增添其神秘,因为Dato’的称呼似乎并非由汶莱苏丹所授予,也非封号。当地人在其墓地和民众会堂加上此称号,可能受到“拿督”或“拿督公”信仰的影响。

笔者认为,如今的Dato’ Shahbandar Makang之墓具有部分英灵崇祀的特质。这体现在:一、后人选用Dato’而非Orang Kaya来命名当地重要建筑;二、该墓涉及超越父系继嗣范畴,是社群对地方文官的纪念及崇拜。

后人对Makang的评价

Makang的后人Guanbee(化名,60来岁)就住在Makang墓地附近,独居一人。他的曾祖母是Rinjewar的女儿Ebun binti Rinjewar。好景不常,他因不好意思持续获取附近教堂的救济,几年前改信天主教。

他当然以自己的家族为豪,称Makang因懂得汉字而受到汶莱苏丹(Sultan Omar Ali Saifuddin II)的重用。Guanbee回忆曾有位本地学者找上门,宣称Makang是名穆斯林。Guanbee听后生气地拿起扫把他赶走。

Rinjewar则不谙中文,曾前往砂拉越布洛克王朝学习英文,英语极好。《英人北婆罗洲先驱报》的论述里,Rinjewar是公司的忠臣,受不了汶莱的暴政;而Guanbee则自豪地认为Rinjewar极力对抗公司殖民,是公司的眼中钉。

Makang的故事众说纷纭。以华人血统自豪的当地人认为Makang是好官。另一名不愿承认华人血统的报导人则认为Makang人品不好,若是村民没有上缴税金和农作物给汶莱,Makang则会通风报信,把村民押到汶莱处分。文化认同的选择影响了人们对于过去的诠释。

马来西亚人对于前殖民的想象,已被僵化成马六甲王朝以降的正统论述。国族主义营造的史观,掩盖许许多多地方史,让人们对于脚下的土地越来越陌生。大家对于华人早期移民和异族通婚的认知,不应只停留在汉丽宝公主和其随从而已。

在当代,Makang的故事开启了许多我们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想象。或许Si Lasak这种“前殖民酋长”的故事,还在全马各个角落等待着我们去发掘。文史工作者或许应该重新记录各个县市的地方志,重新连接居民与土地的情感。各族共存融合的故事,在过去或许早已实现。



金马利、肉桂和阿尼法的中国祖先

吴佳翰  Dec 31, 2019 9:07 AM  更新: 9:16 AM  【沙砂作响】

前外交部长阿尼法阿曼(Annifah Aman)不上阵金马利(Kimanis)国会议席,但他和当地的故事仍未结束:他打算下一届大选重披战袍。其实,他和当地的故事很久以前就开始了。

沙巴的国州议席划分虽受到不公正的选区划分操作(Gerrymandering,又译傑利蠑螈),但仍不离河盆(River basin)为主的划分主轴。

在前英殖民时期,驯化的马属(Equus)动物仍未流行,河流是唯一的长程交通。汶莱及苏禄王朝仅以控制河口要塞为统治方式,进而形成“一河盆一县”的政经划分。

如金马利选区(2004至今)底下分王麻骨(Membakut)州选区和皇家湾(Bongawan)州选区:前者主要由王麻骨河盆和Binsuluk河盆组成,后者皇家湾河盆与金马利河盆组成。金马利河是该区最大河,河口与南中国海的交汇处即是金马利湾。

有肉桂的河

“金马利”一词源自卡达山杜顺语和汶莱语的合成:“有肉桂”的意思。“Sungai Kimanis”即“有肉桂的河”。

与马来语同属南岛语系(Austronesian),卡达山杜顺语拥有可延长词根意义的缀词(imbuhan)。前缀“Ki-”即“有”,“Manis”即“Kayu Manis”的简称。

在汶莱语,“Kayu Manis”是“甜木”,即肉桂(Cassia bark)。“Kayu Manis”作为当地指称肉桂的词,与汶莱王朝息息相关。

对汶莱而言,肉桂是有利可图的香料。当地人借用汶莱贵族眼中的商品“Kayu Manis”,来指称此河“具有肉桂”。

“金马利”一词最早应见于18世纪中叶英国东印度公司探险家Thomas Forrest和Alexander Dalrymple的著作。书中提及金马利是肉桂的重要生产地,有一定规模的杜顺居民,懂得造船远至爪哇贸易。

19世纪初,金马利河盆属於汶莱苏丹奥玛阿里·赛夫丁二世(Omar Ali Saifuddin II)儿子杜曼公(Pangeran Tumanggong)的地盘。杜曼公每年派遣船只大量采集肉桂,垄断其贸易,导致金马利河的肉桂树在1850年代已所剩无几。

美国据点Ellena

除了肉桂,金马利也盛产柯巴树胶(gum-copal),也有大片的耕地。如此的物质条件吸引了美国的兴趣。1865年底至1867年初,金马利河口成了美国婆罗洲贸易公司(American Trading Company of Borneo)的据点,取名“Ellena”。

正当英国势力慢慢侵蚀汶莱的领地之时,美国也瞄准这庞大且衰弱的王朝。1865年,带着美国总统林肯委任状的摩西斯(Charles Lee Moses)请求汶莱苏丹册封自己为“美国驻汶莱领事”。需要金钱及平衡英国的汶莱苏丹,爽快答应摩西斯所提出的交易。

摩西斯得到租借北婆罗洲十年的契约后,立即前往香港寻找贩卖契约给美商拖雷(William Torrey)和哈里斯(Thomas B. Harris),以及两位华商Lee Assing和Pong Ampong。四人组成了美国婆罗洲贸易公司,十二位美国人及六十位华人苦力因此前往金马利河口,开始耕种水稻、甘蔗及烟草。

未经美国国会批准,美国国旗在金马利河口升起。正当摩西斯及拖雷积极在外寻找投资者,七十多位移民不敌异地微生物,大部分因患病而死亡,包括哈里斯本身。

垦殖计划失败,处于饥饿状态的美国生还者从纳闽逃离,剩下的华人苦力则转移至纳闽的煤矿厂工作。1867年,摩西斯被汶莱苏丹革除,短暂的Ellena正式结束。


现今Ellena的遗址,位于哈里斯旧家与金马利河之间。图片取自维基百科。

阿尼法的中国祖先Kina

刚失去金马利国会议员的阿尼法(1953-),是沙巴前首席部长慕沙阿曼(Musa Aman)的弟弟。他们的母亲Pah是杜顺人,拥有华人血统,因为Pah的外祖父Kina是华人。

据阿尼法的大哥Ayub Aman及当地长老忆述,Kina来自中国,最初在

金马利从事种植及陶器买卖。陶器被内陆的杜顺人视为财富的象征,尤其用于埋葬。

传说他带进了密集耕种和圈养动物的工具及技术。后来金马利的农耕欠收,Kina翻越克洛克山脉(Crocker range)来到根地咬(Keningau)发展。

Kina与他的两位杜顺太太在根地咬定居。Kina的大儿子Gunsanad(1840-1930)和长孙Sedomon(1894-1966)是英殖民时期杰出的根地咬领袖。

Kina的华人民间信仰实践一直传承至Sedomon。Kina的华人特质明显,懂得经商及农耕。其迎娶两位太太的举动实不符合杜顺人“一夫一妻”的习俗法,却因华人的身份而被豁免。

其实,Kina是绰号,并非本名。是因杜顺人无法掌握其中文名字的发音,因此用当地指涉“华人”的词汇Kina来称呼他。


Kina家族的主要成员族谱图。

前殖民的华人开拓者

因父亲的关系,阿尼法在金马利隔壁的保佛(Beaufort)国会议席出生。1999年大选,他赢得保佛国会议席;之后的选举则“回到”隔壁的金马利议席,胜出至今。

同时,他也是唯一担任过外交部长(2009-2018)的东马议员,至今也没有任何东马人担任过比他更重要的内阁部长职位。

在基础建设落后的沙巴,阿尼法其中一个政绩是兴建金马利镇通往根地咬镇的大道,缩短了当年Kina的迁移路线。

有趣的是,根地咬的姆律(Murut)发音“Koningau”指的也是肉桂树。过去根地咬也因盛产肉桂而受商人青睐,至今肉桂仅能在当地生长,在其他县市则因地理气候而无法生长。

Kina究竟是如何前来沙巴?他当时从事的种植业是否与肉桂相关?当华人苦力因美国婆罗洲贸易公司开辟Ellena时,Kina的大儿子Gunsanad已25岁。

Kina作为Ellena华人苦力的可能性极低。由此推算,他应是汶莱王子杜曼公治理时期已在金马利活动。

Kina从金马利迁移至根地咬,是否和金马利的肉桂产业在19世纪中叶的没落有关?若沿着金马利河的上游,Kina的确可以抵达盛产肉桂的根地咬。或者他的迁移和Ellena的开发有关?

无论如何,他所留下的财富与身教,成了长子与长孙成为地方领袖的基础。

沙巴拥有丰富的前殖民史

Kina、肉桂及金马利的故事提醒着我们,沙巴拥有丰富的前殖民史,并非教科书所呈现般的“原始”,沙巴原住民族也并非“没有历史的人”。同时,前殖民时期迁入沙巴的华人虽少,但他们的影响力并不小。

另外,选民在看待政治人物时,应该跳脱祖籍所赋予的刻板印象。如509选前,部分杜顺及华人选民谣传阿尼法及慕沙拥有巴基斯坦籍的背景(父亲),调侃其外来性。

姑且不论谣言是否属实,选民明显忽略了调侃对象的杜顺籍及华人籍背景。同理,“谁的祖先先抵达”也是伪命题。政治人物祖先抵达国土的时间点也颇为复杂,不应轻易概括。

若持续渲染政治人物的祖籍和迁移的时间点,选民只会看到自己所相信的“部分事实”。我们应回到用政绩或廉洁程度的判断标准,才能慢慢跳脱“种族政治”的枷锁。

367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积分
127650

拿督准拿督太平局绅甲必丹部长局长良民软件功能探索比赛优胜者沙巴旅游达人旅游大使铜章(累积乐捐RM100以内)

32F
 楼主| 发表于 2021-9-13 20:20:28 | 只看该作者
当今大马

关注砂跨族婚姻孩子权益,PSB矢为其争取土著地位

2021/4/18 2:27 pm  更新: 2021/4/18 2:33 pm

砂拉越全民团结党(PSB)实兰勾国会议员巴鲁比安透露,该党将会争取让砂拉越土著与非土著的跨族婚姻孩子,取得土著身份。

巴鲁比安也是巴卡拉兰(Ba'kelalan)州议员。他今日发文告附和砂州加拉毕协会(Rurum Kelabit)主席菲律普(Philip Raja)及砂拉越达雅工商会(DCCI)总秘书利巴(Libat Langub)的上述呼吁。

加拉毕也是砂拉越的少数民族。

巴鲁比安表示,为了让所有砂拉越跨族婚姻的后代受益,砂拉越全民团结党将把这项权益纳入竞选宣言之中。

他说,一旦在来届大选胜选,该党将修订联邦宪法和州宪法里的“土著”定义,并确保砂拉越诠释法(Interpretation ordinance)的“土著”诠释,涵盖当地土著与非土著生下的子女。

根据砂拉越诠释法,砂拉越共有28个原住民群体受承认为土著,他们占大约70%的砂州人口。

长期影响砂人口结构

巴鲁比安认为,否定跨族婚姻孩子的土著地位,将会长期影响砂拉越的人口结构和土著身份。

“我相信,就如其他砂拉越土著般,所有土著和非土著生下的孩子都应该受承认为土著。”

“即如砂拉越高庭法官陈汉章(Ian Chin)的观察,如果没有处理好这件事,很多砂拉越人都会失去土著地位。”

巴鲁比安是引述陈汉章2001年在一宗原住民传统习俗地权(native customary rights)案件中的判词。当年,他也是此案的答辩方律师。

后代更难继承习俗地

他指出,砂拉越土地与测量局最近实施的政策,让跨族婚姻的孩子更难以继承原住民习俗地。

“以往的习俗是只要父亲是土著,那么孩子自然也会是土著,但现在却不一样了,至于理由是什么只有当局才知道。”

“这严重影响原住民习俗地的拥有权。”

他表示,沙巴也面对类似的情况,但只要原住民社群领袖另发一张证明书,跨族婚姻的孩子就能取得土著身份。



认为政治人物不可信,研究指原住民漠视政治资讯

2021/4/23 9:30 am  更新: 2021/4/23 10:25 am

由非政府组织所进行的调查报告显示,吉兰丹、沙巴与砂拉越数个原住民部落,对政治资讯非常的不信任,认为政治人物都不诚实。

国际非政府组织Internews和独立新闻中心(CIJ)针对3个州属的数个原住民部落,进行了信息生态系统评估(IEA),发现这些地区的原住民对政治资讯和政治人物不存好感,有者更指“无法分辨事实和虚构”。

这两个组织是在2020年8月至10月期间,针对吉兰丹话望生的3个特米亚(Temiar)族原住民村,在沙巴孟浪卡(Melangkap)和必达士 Pitas)的原住民,以及在砂拉越甘榜叻巴(Kampung Lebor)和南轧本卡旦(Nanga Bekatan)的原住民进行调查。报告是今年4月1日发布。

“72%(受访者)不信任有关政治的资讯。许多受访者认为,无论是刊登在新媒体或传统媒体的讯息,都是偏驳的。”

“这种信念导致了冷漠和蔑视。”

所有政治人物都一样

在话望生的3个特米亚村,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认为,根据他们的观察,政治新闻是最不值得相信的,带有非常高的个人偏见和宣传议程。

“高达80%的年轻受访者表示,他们不相信任何有关政治的资讯。”

“其中一名女受访者指,所有的政治人物都是一样的;没有行动的言论,没有任何意义。”

报告也指,由于那3个特米亚村的村民对政治资讯极度不信任,所以大部分的妇女和青年也不会理由他们所接收到的任何政治资讯。

都是骗取选票的谎言

另外,在沙巴孟浪卡和必达士的原住民,每5人当中有4名受访者表示,他们一般都会倾于不理会任何的政治新闻,理由是“很难分辨事实和虚构。”

“当进一步调查,他们认为,政治人物的语术都是谎言,以捞取同情和骗取选票。”

“他们也认为,有太多的政治新闻了,以至他们无法分辨事实和假新闻。”

跟随父母选择来投票

“因此,大部分是女性的受访者都会漠视政治新闻,不要与政治有任何关联,并把课题留给男性。”

同样的,在砂拉越的甘榜叻巴和南轧本卡旦,超过50%的受访者也不会理由任何与政治相关的新闻,指大部分的资讯都只会让人混淆。

年轻的受访也表示,他们对政治没有兴趣,因此在选举时,会跟随父母的选择投票。



诗华日报

珍妮拉幸邦与嘉杜歌手高歌 丰收节歌曲献给所有沙巴汉

2021年5月28日

(本报亚庇28日讯)在抗癌过程中不忘欢庆佳节,抗癌战士——甘拜园州议员珍妮拉幸邦与本地嘉杜籍歌手合拍视频高歌,迎接丰收节。

数十年来汲汲营营,从不间断为原住民作出贡献的珍妮,也是沙巴民行党妇女组主任。

她向媒体透露,自己如今是乳癌病人。

她是今年1月发现自己得了乳癌,目前在接受化疗。

她说:“当然,化疗是很辛苦的,但我还是有能力应付。”

“当情况良好时,我非常乐意履行其职责为社区服务,我们要很快乐地做我们所爱做的事。”

该欢庆丰收节的视频主题为“没有界限的丰收节”(”Sunduvan Kaamatan Aiso Vohit” -Spirit of a Borderless Kaamatan) ,是由珍妮亲自填词,歌词含义勉励嘉杜社群要保持乐观及向目标迈进。

她说,“没有界限”意谓着所有原住民都一起欢庆丰收节,共同分享喜乐,各族和谐团结。

她说,因为疫情关系,今年5月30日及31日的丰收节不能举办欢庆活动,但她希望借着这首歌,提醒族人在内心里要有丰收节的精神。

“嘉杜人喜欢在庆典上高歌,所以我决定写一首歌送给大家,希望大家保持着丰收节的乐观前进精神。”

有关视频已经上载到优管(youtube)。

另外,珍妮也应“粉红丝带”(乳癌防治宣导协会)之邀,分享她的抗癌经验。



亚洲时报

疫情下的惊艳! 沙大嘉波混血儿玛雅摘冠 UNK 2021 7强

2021年6月2日

在疫情笼罩下举行的2021年州级丰收节庆典选美赛依然备受各界关注,代表亚庇亚庇区的嘉达山波兰混血儿玛雅赫诺斯卡脱颖而出,夺得后冠。

芳龄20的玛雅是沙巴马来西亚大学音乐系在籍学生,是英报记者的女儿,她除了赢得后冠及獎杯,还获得总值6万6830令吉、包括1万5000令吉现金的獎学金及獎品。她也赢得线上投票的「最有魅力小姐」衔。

获得第亚军的是来自巴基纳丹的戴安娜,季军是昆达山的菲比安吉丽卡,她们分别获得1万2000令吉及1万令吉现金獎,以及獎杯。

第四名为代表杜立区的丽莎克里斯蒂,第五名为丹容哥拉末的阿夫丽,第六名为高坑区的雪伦,第七名为兵南邦摩约的凯莉伊万娜。


367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积分
127650

拿督准拿督太平局绅甲必丹部长局长良民软件功能探索比赛优胜者沙巴旅游达人旅游大使铜章(累积乐捐RM100以内)

33F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0 13:42:14 | 只看该作者
亚洲时报

沙巴乡香首创华嘉肉骨茶 采用14种珍贵药材烹制让您回味无穷

2022年6月18日

(亚庇17日讯)沙巴乡香首创华嘉肉骨茶( SINO- KADASAN) 最受当地人喜爱,这是他们的招牌菜介绍给广大的民众和游客享用。

余汉雄与其商业伙伴王锦源(Peter Wong),吴静怡皆为沙巴人。 余汉雄当初踏入餐饮业之时,他是一名厨房实习生,于2004年,年仅20岁的他,在吉隆坡接触西式及马来西亚当地美食。 在回到家乡沙巴之前,在外地经历了几年。 他最好的朋友Peter Wong 和 吴静怡,他们对餐馆特别是肉骨茶很感兴趣,因而决定涉足餐饮这行业的生意,他们第一家是在兵南邦ITCC购物广场创设乡香肉骨茶店。

随着家庭食谱被他们所谓的世代相传,加上他们在当地拥有自己的餐厅的愿景,并预见到行业的市场机会,他们得以巩固并成功开创业务,并于2018 年底,在兵南邦ITCC 购物中心开设嘉风味“乡香肉骨茶餐馆”,将他们的家庭食谱提供给当地市场,最终被 F&B E-Media 评为 2020 年在马来西亚东部国家的最佳城市之一。

招牌华嘉风味“砂锅肉骨茶”

在这间乡香肉骨茶,店主们第一个推荐的菜单肯定是他们的招牌华嘉风味“砂锅肉骨茶”,从一开始就成为当地人最爱。采用14种中草药的混合物在室内煮一个小时,然后放入当地新鲜的猪杂(如猪肚、瘦肉、五花肉、粉肝、粉肠、肋骨、猪蹄、尾巴等),最后在锅中滚烫的混合猪杂(或 根据客户的要求/额外的偏好),加上豆腐卜总是会带来异国情调的中草药味和猪肉的新鲜度,当您到达沙巴亚庇时,您必须尝试一下。

“干肉骨茶”最受游客喜爱

其次是他们著名的佳作“干肉骨茶”,这也是餐厅每天最受游客喜爱的畅销品之一。 煮熟的猪杂碎(通常有五花肉、猪肚、瘦肉、排骨、肉丸和粉肠)按顺序放入煲仔中,最后热滚滚上桌 将美味香甜的猪肉带入口中,在这里品尝过您将永远回味无穷。

首创中草药“肉骨茶干捞面”

另一个将是他们非常特别的“肉骨茶干捞面”,这是本州首创的中草药猪肉汤面,就像沙巴本地制造的斗亚兰面(面粉面条),煮熟并与其他的酱油肉汤混合成家庭炸猪油,浇上新鲜切碎的葱,最后搭配一碗热腾腾的肉骨茶 ,这是中草药猪肉汤和干老面(面条)的最佳搭配,除了“乡香肉骨茶”之外,在镇上的其他地方都找不到相同的美食。

在另一角落,业主们介绍了他们一直以来最喜欢的推荐“Lihin Kidney”(米酒猪肾),这是他们的常客要点的。本地新鲜猪腰子一般清洗干净,然后按顺序用土锅煮分钟,将本地产的里欣(米酒)拌入姜丝,最后滚烫上桌,将最好的猪腰新鲜度带入嘴里,在风下乡的兵南邦,踏入这家公认的华嘉风味肉骨茶,绝对不能错过。

富都园岭河顺茶餐室开第二分店

此外,乡香肉骨茶饮食集团日前在兵南邦路富都园岭河顺茶餐室开设第二间分店,提供广范的服务。

该集团执行董事余汉雄受访时指出,乡香肉骨茶第一间总店开设于兵南邦 ITCC 购物广场底层,他们的内骨茶是采用14种珍贵药材烹制而成,味道浓,无防腐剂,让您回味无穷。

他说,该店还推出SINO- KADASAN肉骨茶,具有独特的味道,试过就知!

他表示,经过2年多新冠疫情的冲击,如今新冠疫情已逐渐缓和,他们将重新出发,为广大食客提供更多形式,以更多口味的服务。

吴静怡:即将推出海鲜肉骨茶

此外,该集团董事吴静怡指出,该集团是使用自己公司注册商标的肉骨茶,拥有自己本身的专利权。

她表示,她们亦将推出海鲜肉骨茶,具有另一种风味!

谈到未来的发展计划时,她指出,该公司正积极筹划输入机器,自已包装生产肉骨茶,推向广大市场,谋划更大的发展空间。



百林:推动发扬母语 建议订原住民母语月

2022年5月3日

(本报讯)嘉达山杜顺文化协会主席兼该族最高民族英雄丹斯里百林吉丁岸建议订立本州原住民母语月,以推动及发扬母语。

他表示,沙巴拥有眾多不同的原住民母语,因此,需要有一个月的特别日子来加以发扬。

他说:「订立母语月有其好处及让我们受惠,如果我们能够通晓更多语言,那会更好。」

百林也是前任首席部长,他是在本月1日在根地咬举行的州级丰收节庆典开幕礼上致词寺这麽表示。

他也建议州政府重启根地咬文化村的计划,以宣扬尤其是当地多元文化,以及缔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他说,根地咬县公署拥有适当土地推行该计划,「我们应该仿效砂拉越的做法,但愿我的建议得到积极反应。」

杰菲里支持

副首席部长兼农渔部长拿督杰菲里吉丁岸在稍后致词时表示支持百林提出的该两项建议,「我们有此永久性建筑物,可充作举办诸如丰收节庆典等活动。」

他表示,必须维持原住民文化传统,以免失去其特生,尤其是年轻一辈必须明白本身的文化。

他说,州政府也有计划将根地咬发展成食品及水果生产中心,以及拥有收集、加工业及销售等设施兴网络。



立新党 支持华语和卡达山杜顺语 纳入州政府第二官方语言 助扩大国际关系吸引外资

2022年7月14日

(本报13日讯)沙巴立新党表态支持将华语和卡达山杜顺语一起纳入州政府的第二官方语言的动议。

该党副主席拿督罗拔达威表示,是时候把卡杜语纳入为州的官方语言,因为它已在学校和高等教育学府的教育课程中。

“卡杜语运动也在各地广泛推行,尤其是在每年丰收节月份。”

这名卡达山杜顺文化协会副主席指出,卡杜语列为官方语言地位,亦可以扩大政府在帮助杜顺、姆律及拜丹语系家庭的努力。

罗拔达威也是州工程部助理部长,他称目前沙巴、砂拉越和西马半岛不同种族学生正在学习卡杜语言。

“事实上,我们被告知西马半岛有一些学校有兴趣介绍卡杜语言的教学。”

另一名立新党副主席张金富相信,中文已经走上主流轨道,成为沙巴州的官方语言。

这名沙巴橡胶工业局董事以沙巴的华文学校为例,指这些学校有很多非华裔学生就读。

“官方使用中文可能有利于州政府扩大国际关系和吸引外资,同时,受过中文教育的民族将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和事业空间。”

沙巴进步党副主席余田雄日前建议在州议会动议把华语和卡杜语一起纳入为沙巴第二官方语言。



光著上身穿紧身短裤登机 砂拉越原住民来沙交流

2022年5月3日

(本报讯)一群多达60人光著纹身上身、仅穿著一条紧身短裤共同乘坐飞机由砂拉越美里飞来亚庇,会是怎样的光景?

由社运活跃份子彼得约翰加班率领的这批砂拉越原住民就是这样,于上周末晚上走上亚航班机,前来沙巴作文化交流。该访问团共计72人。

彼得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彼此如此出行旨在缔造历史,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一环,而是向沙巴乃至全球宣扬砂拉越的传统文化。

他坦言,由于没有上衣,该团员在该短短的50分钟飞行中也显得冷,但为了传统文化,这是值得的。



骆意荣协助3杜顺青少年 成功申请得公民权

2022年9月12日

(本报讯)在沙巴民主和谐党副主席拿督骆意荣的协助下,三名杜顺青少年成功申请得公民权。

骆氏表示,他最近收到一位40岁的单身母亲奥皮特罗杰寻求协助,指三个亲生孩子丢失了出生诊所的信件,因此未能获得确认其三位孩子的公民身份。

据指出,奥皮是根地咬的杜顺人,前夫也是双溪杜顺人,她现在里卡士的一所学校担任清洁工,每月收入1500令吉供养六个孩子。

此外还面临着艰难生活的这名单亲妈妈解释,她曾到根地咬的国民登记局寻求官员协助登记,但没有得到正面的回应,后来搬迁到山打根,现在带着6名孩子来到里卡士总算稳定下来。

她的孩子分别是老大、老五及老六已成功申请得公民权,现在剩下老二20岁,老三19岁和老四17岁。

骆意荣表示感谢沙巴登记局总监和所有官员帮助顺利解决问题。

奥皮特对骆意荣在短短两周内解决了问题表示感谢。

她说:「我很感激终于有一位领袖拿督骆意荣愿意在这件事上帮助我,他积极处事的态度应该被沙巴州其他人效仿。」


367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积分
127650

拿督准拿督太平局绅甲必丹部长局长良民软件功能探索比赛优胜者沙巴旅游达人旅游大使铜章(累积乐捐RM100以内)

34F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9 19:32:07 | 只看该作者
诗华日报

基督徒戴头巾参与世锦赛掀议 大马选手:热爱且尊重马来武术

2022年8月8日

(马六甲8日讯)戴头巾亮相马来武术世界锦标赛掀热议,信奉基督教的大马国家马来武术选手梅丽娃蒂(Merrywati Manuil)以“热爱并尊重马来武术”,亲自回应各方的疑虑。

来自沙巴的梅丽娃蒂在位于马六甲爱极乐举办,并于7月杪落幕的马来武术世界锦标赛的女子单人创意赛中夺得金牌,为国家队贡献第7面金牌,让大马一举摘下马来武术世界冠军宝座。

她是于昨日在面子书上,针对近日以来许多人对于她头戴围巾甲参与马来武术世界锦标赛一事,发文回应。

她说,很多人问她身为一名基督徒,为何要戴上头巾参与马来传统武术比赛。

“我并非马来人,但我真心尊重、钦佩、热爱马来武术。”

拥有沙巴姆鲁族血统的她强调,尽管比赛并没有强制非马来女性戴上头巾,然而她选择在比赛中戴上头巾,因为她感到舒适。

“对我而言,这让我在比赛中看起来更整齐、有礼貌和有风度。”

“没有人强迫我戴上头巾,我这么做是因为尊重马来武术,并把我所学习的事物和礼仪实践出来。”

她最后表示她希望上述回应可以解答各方的疑问,同时也不忘打趣呼吁各方放轻松,不要那么认真。

梅丽娃蒂贴文至今已有9400个赞,逾1000条留言以及4700次转发分享,大部分网民对于她高智商的回应表示敬佩以及赞赏。



拉菲:组织男子选美赛 违背祖先传统文化

2023年5月24日

根地咬24日讯|嘉杜文化协会根地咬区协调主席拉菲罗伯特指出,组织男子选美比赛是侮辱和损害丰收节选美比赛(Unduk Ngadau)传统文化的行为。

他解释说,选美活动或比赛应专属于女性展现自我的平台,而组织男子选美赛意味着违背祖先只为女性举办的赛事传统。

「即使自从60年代初推行丰收节选美赛以来,也从未为男性举办过。我不支持这样的组织,因为这违背了我们祖先的传统。」

拉菲是针对有关在社交媒体上流传,在根地咬一个甘榜配合丰收节举办的选美赛,作出上述评论。

也是嘉杜文化协会最高理事的他表示,作为嘉杜姆(KDM)的原住民,我们需要共同努力保护祖先流传下来的传统,致力于将本州传统文化传承给下一代。

他强调,任何组织丰收节的各种活动,都不得使用嘉杜文化协会(KDCA)的标志和名称,特别是如果相关活动不涉及该协会委员会。



丹南姆律族 迪姆坤系长屋

2023年3月7日



丹南7日讯|丹南最大族群就是属于姆律族了,姆律族也是本州第三大土著群。

丹南的姆律族群主要由两个派系所组成,即是迪姆坤系及达克系。其中迪姆坤系主要聚居在文那纳一带,而达克系则是居住在金马旺一带。

受到时代的改变,大部分的姆律族人都居住在比较现代化的屋子了。不过,郊区的姆律乡村中的文化屋子(村民举行村级活动的屋子),依然维持姆律族传统建筑的特色。

有关参考资料及相片取自脸书「North Borneo Historical Society」。



东马有青年会说9种语言 语言天赋叫网民惊叹

2023年6月17日

(吉隆坡17日讯)一名沙巴青年通过自学,会说9种包括中文在内的不同语言,语言天赋让让网民惊叹不已。

在一段片长54秒的Tik Tok视频中,来自沙巴的杜顺族少年阿兹里@AzreyKun,轮流切换讲出9种不同的语言,包括母语双溪语(Bahasa Sungai)、西班牙、俄语、英语、华语、日语、韩语、国语和印尼语,让人感到震惊。

视频中,阿兹里(Azrey)先是使用自己的母语双溪语,开始和线民打招呼;双溪语属于沙巴的原始方言,他认为,该语言未来50至100年内或会逐渐消失,因为已经没有什么人会讲。

他指出,他是通过观看Youtube视频和热门电视剧《纸钞屋》,学会了使用西班牙语会话,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但他表示自己只会说一点点的西班牙语。

接著他继续展现他的语言才能,阿兹里流利地用俄语交谈,并谦虚地承认他仍在提高俄语的流利程度,随后他切换到英语,声称花了11年学习精通英语。

阿兹里接著使用华语,表示他念的学校是华校,自然这是他在学校时学习的一门语言,也是通过与同学之间不断交流才掌握的语言,久而久之就熟悉了。

随后他接著通过使用日语和韩语对话展示了他非凡的语言能力。

他透露,之所以学习日语,是因为自己是日本动漫爱好者,像是《火影忍者》、《海贼王》、《鬼灭之刃》,因此自然就掌握了日语;至于韩语,他表示自己仍属于初学者,虽然还未精通,不过还是能以简单的韩语做个自我介绍;接著他指出,他会说印尼语是因为他喜欢观看印尼网红Fiki和Turah的视频,因此透过他们的视频来学习;最后身为大马人,他就以精通的国语结束视频。

该视频上载后,逐渐引起网民热议,网民对他拥有多语的能力感到震惊,有的网民表示能够掌握多种语言真是厉害,其中一名Tik Tok使用者@hajar在视频的留言区反映“太激动了!!!我非常钦佩拥有多语能力的人。”

此外,其他网民对阿兹里毫不费力地在多种语言之间进行切换,感到惊讶和赞叹。

用户@QueImRose写道“哇,我对你能够说出多种语言感到敬佩……有时候听你说话,我的大脑都快要跟不上,这简直让我难以置信。”

另一名用户@Aleena表示“终于!!!有一个会说双溪语的人。我的母亲的血统是杜顺人,我感到非常自豪。”



珍妮:沙砂马来人占少数 批敦马藐视东马土著与华人

2023年11月17日

亚庇17日讯|一直强调马来西亚是马来人的土地,并指非马来人拒绝同化,敦马言论引起各界热议,甘拜园州议员珍妮质问敦马,这个挑破离间的课题,置世世代代生于斯长于斯的东马土著何在?

也是嘉杜姆族的珍妮说,当初沙砂愿意与半岛共组马来西亚,所获得的支持来自于沙砂土著,以及明清时期迁移至婆罗洲的华侨,难道这些族群全是外来人吗?

她提醒敦马,别忘了沙巴在1960年未共组大马之前,人口结构分布,嘉杜族占了32%;华人占23%;其他穆斯林15.8%;巴夭人13.1%;印尼人5.5%;姆律人4.9%;菲律宾人1.6%以及仅仅0.4%的马来人。

时隔短短不到50年内,人口结构就大翻盘,非公民占了25%,而原本占据首位的嘉杜族仅占17.76%;她质问敦马,难道他口中「马来人的马来西亚」,在沙巴就变成「非公民的马来西亚」?

敦马说,当年外来者例如阿拉伯人、印度人或巴基斯坦人来到这里时,一律被吸纳成为马来人,并接受马来文化和马来生活方式,不成问题;那照此逻辑,维持着世世代代传统的沙巴土著,也是敦马口中那些不愿「同化」的外来人吗?

珍妮强调,敦马的言论,恰恰就如他自己所言,「看扁和蔑视」非马来人;马来半岛独立时期,三大民族并没有提及关于任何民族需要放弃自身的文化特征,从联盟、国阵以及历届政府直至今天的团结政府,都落实多元融合而不是同化政策。

她也提醒敦马勿为了捞取政治利益而罔顾事实,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以及多元宗教国家,恰恰这也是敦马在位时期,所积极向国际社会传达的资讯,并且也取得了正面的成果。

她说,敦马的时代已经落幕,敦马在位期间对国家建设的贡献不可磨灭,但是她劝请敦马就收,在政治舞台上完美转身接受掌声,而不是一意孤行不停煽动情种族情绪,一味发表制造种族对立和矛盾的言论,对国家没有建设只有破坏。

珍妮提醒敦马,我国现存的华泰小及宗教信仰自由,乃受宪法和教育法令保障,各族也可依据本身的传统及信仰庆祝节日,这是不容置疑的。

在当今多元文化潮流中,尊重和保持不同群体的独特性和文化传统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多元才是团结的基石,一味要求少数族群放弃族群特质,附庸于主流文化并不可行。

珍妮期望敦马可以放下种族主义,在推出政治舞台后,继续发挥他的睿智,给予政府高瞻远瞩的指引,营造各族和睦相处的社会以及和谐生活家园为要。

367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积分
127650

拿督准拿督太平局绅甲必丹部长局长良民软件功能探索比赛优胜者沙巴旅游达人旅游大使铜章(累积乐捐RM100以内)

35F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9 13:29:10 | 只看该作者
当今大马

沙巴穆斯林可赴教堂婚礼,前首长吁拒绝极端份子

Mar 18, 2023 10:22 AM  更新: 10:22 AM

西马半岛近来再度出现种族和宗教纠纷之际,前沙巴首长沙烈赛益提醒,沙巴人民应捍卫州内的和谐文化,反对极端主义分子。

沙烈赛益(Salleh Said Keruak)也是现任国阵乌苏干州议员。他今日在面子书发文指出,在沙巴不同的宗教与信仰场所可以相邻共存,显示东马对种族和宗教有着高度的宽容。

种族宗教差异不阻和谐

他表示,对沙巴人来说,种族及宗教差异不是和谐相处的障碍。

“事实上,
如果发现穆斯林前往教堂出席基督徒的婚礼,请不要感到惊讶。”

“对于拥有三十多个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沙巴,这不是一个问题。”

沙烈赛益指出,这种宽容共处的文化,是维持沙巴种族团结的关键因素之一。

“让我们共同捍卫这个共识,不轻易受到极端分子的影响。”

首相强调不容煽动

今日较早前,首相安华强调,政府绝对不会容忍任何试图在马来西亚煽动种族或宗教情绪的人士。

近期,国盟领袖不断挑起种族和宗教情绪课题,包括指控青体部的“来拜访”活动(Jom Ziarah)存有“基督教传教士”议程。

青体部通过“影响马来西亚计划”所办的“来拜访”活动,在3月4日带了8名华裔和印裔青年参观联邦直辖区清真寺,以及在3月11日带领3名华裔青年参观位于沙亚南的锡克庙。

杨巧双前天在国会发言时强调,没有穆斯林青年参加“影响马来西亚计划”,青体部也绝对没有带领任何穆斯林青年进入基督教堂。



阿联酋穆民教堂开斋为例,沙烈赛益呼“信仰可没减”

Mar 24, 2023 3:57 PM  更新: 4:22 PM

青体部举办系列活动“来拜访”引发争议之际,前沙巴首长沙烈赛益分享一支短片,
冀望能破除穆斯林对其他宗教之间的不必要的抗拒和猜疑

该短片时长59秒,一名穆斯林男子分享自己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一所基督教堂开斋的经历。

这名男子在视频中表示,“今晚,我看到穆斯林走进基督徒的世界,基督徒走进穆斯林的世界。我看到的全是笑容。我看到的全是喜乐。”

“全世界在谈论宗教时,它仿佛是分裂的。然而,我刚刚在一所招待社区穆斯林的基督教堂里开斋。我今日所看见的,是信仰的真谛,是人性的意义。”

“某人的信仰,不会因对其他人开放宽容,而有所减弱,反倒将其信仰发挥至极致。”

据《当今大马》查悉,这支短片是在2018年拍摄。

根据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当地媒体报道,阿布达比的圣安德鲁教堂也曾于2019年举办了开斋晚宴,出席者涵盖了基督徒和穆斯林。

“团结则存,分裂则亡”

沙烈赛益认为,这支短片深刻传达了宽容的价值,在当下的马来西亚,尤其值得国民学习。

“马来西亚正被那些不顾后果,利用分歧(达成目的)的人所撕裂,着实令人心碎。”

“我希望分享这支短片能够产生些许影响。我们所有人必须尽己所能,守护我们多元种族、多元宗教的传统。”

“我们不能让既得利益者,为了自身短期目的,在我们之间制造分裂,因为后果贻害长远。切记,团结则存,分裂则亡。”

赞柔苏丹允跨宗教互访

沙烈赛益也赞誉柔佛苏丹依布拉欣,不禁止穆斯林参访其它宗教场所。

“柔苏丹表明信任穆斯林的信仰,是正确的。”

青体部此前因透过举办系列活动“来拜访”,而遭到国盟领袖质疑存有“基督教传教士”议程。

该系列活动分别于3月4日和3约11日,率领8名华裔和印裔青年参访联邦直辖区清真寺,和3名华裔青年参访位于沙亚南的锡克庙。

活动引发争议后,沙烈赛益也曾发言提醒沙巴人民,捍卫州内和谐文化,反对极端主义分子。



原住民日办线上活动,分享抗疫经验与传统习俗

2021/8/10 9:55 am  更新: 2021/8/10 9:56 am

每年的8月9日是世界原住民日。沙巴社群伙伴基金会(Pacos Trust)从昨天开始,一连三天在网上举办活动,分享原住民的抗疫经验以及传统习俗。

社群伙伴基金会的执行主任安妮拉兴邦(Anne Lasimbang)受访时说,今年的活动专注于原住民社群的抗疫历程,活动主题为“2019冠病与原住民社群复苏”。

安妮拉兴邦说,原住民会在线上分享如何以传统习俗推动疫情时的复苏。

“沙巴、砂拉越和马来西亚半岛的主讲人会分享原住民的各种传统经验,如管理、教育、食物安全等。”

她说,系列活动的主旨是要提倡维护原住民权益,同时肯定原住民的成就和贡献,特别是攸关环境保护和气候变迁方面。

她指出,由于冠病疫情未解,这是连续第二年以线上方式举办一年一度的原住民日活动。

“我们必须适应这个新常态。”

“我希望我们原住民社群继续团结一致,并且积极地欢庆国际原住民日,尽管是以线上方式举行活动。”

“我希望全球尽快复原,以便下一年能面对面地举行庆祝活动。”

安妮是沙巴人,曾是人权委员会委员,负责撰写有关原住民习俗地权利的报告。

巩固原住民支持网络

社群伙伴基金会使用Zoom和面子书专页数直播系列活动。马来西亚原住民网络(Jaringan Orang Asal SeMalaysia,JOAS)和原住民关怀中心(COAC)也是联办团体。

这项活动是从8月8日至10日举行,其宗旨是巩固原住民社群的支持网络,并提倡维护原住民权益。

其中有的活动为:原住民传统习俗分享会、文化表演、维护原住民权益讲座等。

疾呼维护习俗地权益

今年国际原住民日主题为“不让任何人掉队:原住民和新社会契约召唤”。

大马人权委员会昨天也发表文告响应国际原住民日,敦促大马政府采纳人权委员会2013年报告的建议,以维护原住民的习俗地权益。

该报告呼吁政府检讨既有的土地法令,正视原住民的问题,并切实地保障原住民的习俗地权益。

人权委员会也疾呼政府在防治2019冠病方面,为原住民社群提供更多简易明了的资讯。

“人权委员会欣慰政府推动五项附加的措施,以便提升和加速全国冠病免疫计划,如开设流动接种中心,上门为原住民社群接种等。”

人权委员会认为,为原住民提供简易的在地语言资讯,将会鼓励原住民更积极地接种。

改善社会与经济状况

人权委员会呼吁大马政府履行联合国原住民权利宣言,特别是攸关第21条文。

第21条文阐明,原住民应不受歧视地改善经济和社会状况,特别是教育、就业、职业培训、住房、环境卫生、医疗保健和社会保障方面。

“各国应采取有效措施,并在适当的情况采取特别措施,确保原住民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得到改善。应该特别关注原住民老人、妇女、青年、儿童和身障人士的权利和特殊需要。”



“以自己方式宣导抗疫”,NGO办原民视频比赛

刘存全  2021/9/4 9:31 am  更新: 2021/9/4 9:31 am

“打疫苗就像开车系安全带,若出车祸则能减少伤害;又如吃避孕丸,虽然仍可能怀孕,但机率很小。”

“又如身穿防弹衣,子弹虽然还是会打中身体,但至少能保护重要部位。”

沙巴的抖音(Tiktok)用户Ervi.j通过视频,以生动和平易近人的方式,力图说服身边人打疫苗,解决当地疫苗接种登记率偏低的问题。

“沙巴人,拜托了,登记打疫苗吧。难道你不想要aramaiti(干杯)吗?”

“Aramaiti”在沙巴卡达山族语中意指“把酒喝光”。

这支视频日前在社交媒体广传,“原民抗疫”(Orang Asli Lawan Covid)比赛近期也用这段视频作为示范作品。

这场比赛的联办单位是马来半岛原住民村网络(JKOASM)、鹅唛原住民医院以及马大原民冠病海报团队。

比赛开放给马来半岛原住民参与,奖金额高达1500令吉。比赛于上月31日截止时,收到30个参赛作品,参赛者来自雪兰莪、彭亨、霹雳、柔佛等地。

其中一支参赛视频显示,两名雪州玛美里族(Mah Meri)妇女相遇时,相互提醒要戴口罩,同时保持身距,以防范2019冠病的传染。

另一支参赛视频中,彭亨瓜拉云冰原住民村的三位青年鼓励人们克服恐惧,接种疫苗加强自身免疫力,同时可享受出外堂食的便利。这支视频有4000多个阅览次数。

原民直接参与宣导

这次比赛的负责人之一是马大艺术与社会科学院性别研究课程的高级讲师露莎丽娜(Rusaslina Idrus)。

露莎丽娜告诉《当今大马》,马大原民冠病海报团队自去年开始设计一系列海报,向原住民群体宣导疫苗接种与对抗2019冠病疫情的意识。

但团队不久发现,这种单向宣传方式相当有局限,于是决定尝试新的媒介。

“(实际上)原住民社群一直都有拍摄短片,我看到一些原住民通过拍视频,捍卫自身权益。”

“原住民青年也非常爱用抖音,我们就想,何不改用更具互动的方式传播海报资讯?”

“我们就决定举办这样的比赛。与其由我们来录制视频,不如让原住民一起录制视频。”

参赛者可以选择使用原住民母语或马来语,视频长度则限制在一分钟。

原民非“待解问题”

露莎丽娜也指出,媒体往往对原住民群体不友善,经常突出“原住民拒打疫苗”,或“原住民逃进森林躲瘟疫”的新闻,把他们视为“待解问题”。

另一方面,她补充,政府当局则习惯用家长式态度应对原住民群体,认定他们无法为自身福祉作抉择。

露莎丽娜说,这次比赛使用“#oalawancovid”(原民对抗冠病)标签,就是为了颠覆种种偏见,让外界和原住民本身意识到,原住民群体扮演着重要的防疫角色,正积极向身边人宣导防疫资讯。

“我们希望改变公众与原住民自身的观念,认识到原住民能够成为公共卫生的重要伙伴。”

“要应对疫情,就要确实让原民社群参与在解决方案中。他们并非问题所在,他们才是解决方案。”

露莎丽娜发现,比赛能够赋权原住民青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能够为防疫宣导出一份力,足以说服身边犹豫不决的亲友接种疫苗。

家长式管理难见效

露莎丽娜发现,许多原住民并非立场坚决的“反疫苗”人士,而是缺乏疫苗资讯,才会对打疫苗有所迟疑。

她说,政府当局惯用“家长”姿态来管理原住民,在重要决策时排除原住民意见,代他们做决定,而且在实际推行政策时也没有争取原住民信任。

她举例说,她曾询问原住民为何不愿接种疫苗,对方回复:“我们不清楚疫苗成分,根本没有人告诉我们。”

迟疑源自资讯不足

露莎丽娜说,资讯不足情况下,原住民当然对接种有所担心和迟疑,因此当局与其施压原住民接种,不如花时间向他们解说与争取信任。

“(外界批评)原住民无知时,并没有正视他们的顾虑,我们有时候自认无需解释,我们更了解实情,你(原住民)只要接受就行了。”

“但若你要与原住民群体互动,你就需要花时间处理他们的恐惧、提供正确资讯。”

今年5月,彭州原住民发展局总监佐哈里涉嫌威胁原住民,必须登记疫苗接种,否则将拒绝他们的土地申请,甚至会切断各种金援。

这番言论随即引来原住民权益分子的批评,惟佐哈里否认之,形容那是警惕原住民的“看似残忍的必要之举”。

另一方面,森美兰原住民权益组织今年6月初指出,原住民社群没有管道可以接触准确讯息,因此呼吁通过鹅唛原住民医院、原住民电台Asyik FM,以及原住民村长、原住民发展顾问委员会和原住民志工,协助州政府推广疫苗接种的意识。



新村获2亿拨款,1亿推动东马原住民文化传承

马新社  Oct 29, 2021 5:26 PM  更新: 5:26 PM

财长东姑扎夫鲁宣布拨款2亿令吉予华社发展新村,充作修葺新村屋、新村人融资便利与中小企业的融资计划用途。

东姑扎夫鲁今日在国会下议院提呈明年度预算案时,宣布各族的发展开销和利好消息。

·政府拨款1亿4500万令吉予印裔社群,以推动计划加强印裔社区在印裔社会转型单位,及印裔社会企业发展计划下的社会经济活动。

·为了鼓励东马人民加深文化传承的知识,政府将拨款1亿令吉推动这方面的工作。

·原住民将获得2亿7400万令吉拨款用以提高生活水平,包括发放补贴、学校援助及福利援助,约20万原住民受惠。

每个睦邻区获6000

·明年起,政府将调高中学生的零用钱至每日4令吉。

·为提高社区的团结议程和志工文化,政府将为每一个睦邻区(KRT)发放6000令吉,逾8000个睦邻区将获得总额5000万令吉。

·发放5000万令吉充作修葺地方政府的小型膜拜场所用途,同时用于推动社区活动及与地方居民共同管理相关长所。

367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积分
127650

拿督准拿督太平局绅甲必丹部长局长良民软件功能探索比赛优胜者沙巴旅游达人旅游大使铜章(累积乐捐RM100以内)

36F
 楼主| 发表于 2024-4-8 19:30:31 | 只看该作者
当今大马

非穆的浪漫想象:从“绿潮不能淹没的净土”谈起

陈泓缣  Dec 29, 2023 12:44 PM  更新: 12:50 PM

日前接受《ASTRO八点最热报》的预录访问,到最后出街的成品,我个人所谈的部分其实精简不少。其实这个课题,我一开始就猜想制作人无非就是要东马议员捍卫东马的多元,然后骂西马政客在带风向,搞到马来西亚保守化、极端化。这是大多数非穆斯林能直接理解的简单逻辑。

然而,真实世界是复杂的,不是这么简单的非黑即白。首先,信徒强调宗教认同、单一族群强调身份认同,是全球的趋势。所以才有川普政权(可能的)卷土重来、欧洲也有极右翼政党上台执政。这不是任何单一宗教的问题,这是现代性(Modernity)发展到极致后(如尼采宣布的上帝已死)出现的反弹。

现代化与世俗化是相辅相成的概念。所谓现代化就是理性抬头、人定胜天。世俗化则是政教分离,宗教从公共领域中隐退,结果变成“价值多元”(你有你看法,我有我主张)。19世纪社会学家韦伯所说的“世界的祛魅” (the disenchantment of the world) , 即指宗教性统治的解体, 它发生在西方国家从宗教社会向世俗社会的现代性转型中。来到当代,“价值多元”变成“价值相对”再进一步蜕变成“价值虚无”(任谁都没有对错之分)。祛魅遭遇反扑,人们反而要找回“心中那一把尺”,毕竟心灵不能空虚,必须找回慰藉。

半岛非穆“羡慕”东马

反观,马来西亚立国以来,就是一个有官方宗教、但尊重其他宗教信仰的国家。国家原则第一条就是“信封上苍”,这就是“支持宗教”,而不是“支持宗教也不支持非宗教”的世俗主义。政府部门每逢活动、集会都必以宗教祈祷仪式开始,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这些历来都能在各族群互相迁就下没什么大问题。一旦官方宗教机构的官僚扩权,要让社会各层面都接受其规范,例如短裤能不能穿、圣诞歌能不能唱、圣诞蛋糕是否清真等,不同信仰的族群间就会发生摩擦、不信任感油然而生。过度强调宗教认同,就容易矫枉过正、适得其反了。

因此,有别于“两极化”社会的西马(马来vs非马来人),东马两邦沙巴和砂拉越是“多极化”社会,族群多元,并太多异族通婚,遂成为了半岛非穆斯林眼中的“绿潮不能淹没的净土”,也浪漫化成为“捍卫马来西亚世俗体制的基石”。州政府机构可以庆祝圣诞,无论什么宗教背景都戴着圣诞帽唱多语的圣诞歌,自然引人羡慕。

东马穆斯林宗教认同

但是,在宗教教育从小就在体制内执行的马来西亚,东马能自外于伊斯兰化吗?或更精准的说,东马穆斯林群体能不越来越强调宗教认同吗?我认为,东马穆斯林群体自然有强调宗教认同的趋向,但会止步于“尊重其他宗教信仰”的线,毕竟多极化社会的风气是包容性的。

东马穆斯林曾经大方接受传统海南咖啡店,在此喝咖啡吃面包;但随着时代巨轮的转变,也只有屹立不倒的一些老招牌,还有穆斯林顾客光顾,其他华人经营的咖啡店,自然越来越少穆斯林顾客。同时,东马穆斯林群体也很大程度上支持巴勒斯坦,与巴勒斯坦同在,而不是许多非穆斯林群体心中的“外国的事,事不关己”。这是开明还是保守?

非穆斯林社群惯常对于穆斯林同胞使用的“保守”、“开明”标签,往往采用二分法,非此即彼。不是保守,就是开明的二分法,忽略了其实保守和开明,都是一个光谱上的各两端,中间可有许多不同程度的保守/开明。甚且,许多非穆斯林对于“保守/开明”二分法的划界,往往以自己的立场出发。凡认同我者乃开明,不接受我者乃保守。

就以穆斯林在咖啡店吃喝做例子,全国各地也有非穆斯林经营的具有halal认证的新式咖啡店。远的有Old Town、Papa Rich;近的有华阳,前不久我也看到有穆斯林顾客在排队买蛋挞。难道我们能说愿意光顾这些新式咖啡店的(要有清真认证,可是接受华裔食物的)就是保守的吗?自我要求遵守宗教律令,不吃非清真食品的,就是保守吗?

非穆的一厢情愿?

多元族群的相处之道,无非就是我需要走向你、你也得接受我。双方必须互相尊重、坦诚交流。首相安华的昌明大马(Malaysia Madani)理念包含六大价值观,即永续(keMampanan)、繁荣(kesejAhteraan)、创造力(Daya cipta)、尊重(hormAt)、信心(keyakiNan)和善行(Ihsan)。其中的“尊重”就强调包容性,尊重多元之间的和而不同。安华在上个世纪90年底就推动回儒文明对话。

但是必须理解的是,安华的MADANI论述有其来伊斯兰源头,《麦地那(Medinah)宪章》。《麦地那宪章》是七世纪初先知默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第一个伊斯兰国家后为穆斯林和非穆斯林制定的条款,其中包括宗教自由的权利。虽然有了“穆斯林民族”(Ummah)的概念,但先知并没有排斥其他宗教,当时住在麦地那的犹太人可以自由信奉其他宗教。

安华在马来西亚要捍卫宗教自由,其证成(justification)并不是源自于西方基督教历史的世俗主义,而是来源于伊斯兰传统的语境。因此,要求穆斯林不强调宗教认同才等于开明,难道不是非穆斯林群体的一厢情愿吗?

编按:本文作者陈泓缣是种植与原产业部副部长,也是沙巴亚庇国会议员、行动党政策局主任。标题与副题为本刊所加。



沙砂原民打脸内长,公民权修宪加剧原民困境

Mar 27, 2024 3:52 PM  更新: 3:52 PM

尽管内政部长赛夫丁声称此次公民权修宪案不会损害原住民权益,惟沙巴、砂拉越原住民皆坚称,一旦公民权修宪案通过,将会加剧原住民所面临的公民身份认定困境。

原民艺术家兼社运份子沙果耀(Shaq Koyok)
指出,与外籍人士结婚的原民尤其会受到影响。

“我认为,新的修订将加剧缺少正式(身份)文件的群体困境。”

“有相当多原民是与移工结婚……他们在为孩子登记成为马来西亚人时,遇到了诸多问题。”

他解释,许多乡区原民在出生时,因未能到国家登记局登记出生,而没能取得报生纸。

他表示,自己就是其中案例,而身为无国籍者,经常难以获得教育和医疗服务。

沙果耀为特姆安族(Temuan)。

沙巴公民团体“平等受教倡议”(ANAK)在社媒上影片,分享了沙果耀的上述发言片段。

诸多老人仍持绿卡

影片中,砂拉越社运分子艾尼斯(Agnes Padan)也发表了相同的观点。

她指出,删去《联邦宪法》附录二第二部分1(a)项中“永久居民”的字眼,将会影响到砂拉越与家人同住的老人。

既有条文阐明,出生于马来西亚,且父母至少一人为公民或永久居民,得以自动获得公民身份。

一旦修宪案通过,则符合相关条件的人士就须透过登记程序申请公民身份。

“一旦修宪案通过,这些人会怎么样?”

“我们不是在说一、两个人的事。有许多老人仍领着绿色身份证(MyKas,临时居留证)。”

“他们已经是第三或第四代人了。我们要把他们送去什么地方?他们不(受承认)是马来西亚人、印尼人、菲律宾人。他们是哪个国家的公民?”

缺乏基建导致注册困难

她表示,自己曾经手诸多案例,砂拉越有许多老人,尽管生活在此已有数十年,却仍是没有公民身份。

艾尼斯为伦巴旺族(Lun Bawang)。

另一名达雅族社运人士则表示,乡区原民面临的其中主要问题,即是缺乏基本建设。

“这就是为何大多婴儿太晚注册出生,甚至完全没有注册。”



丰收节贺图误用小麦,网民揶揄首相署不懂稻米

May 29, 2023 7:06 PM  更新: 7:17 PM

首相署发布贺图祝贺沙巴和砂拉越丰收节,惟贺图设计错误使用小麦图案,
遭到网民耻笑首相署不会区分小麦与稻米

除了社交媒体用户,也有记者提醒首相署,在发布贺图之前,应先查清是否使用正确的设计图案。

记者乌斯哈尔(Ushar Daniele)在推特写道:“虽然你们(发布贺图)本意是好,但至少你们应该知道稻米和小麦的区别。”

“用谷歌上做个简单的搜寻不难,而且还是免费的。”

在贺图上,首相署副秘书长和全体同仁祝贺砂拉越丰收节与沙巴丰收节快乐。

这张贺图发布在首相署的社交媒体。在网民批评后,首相署的推特与面子书已撤下贺图,但并未回应。

丰收节是砂沙原住民盛大的传统节日,在沙巴称为丰收节(Pesta Keamatan),砂拉越则称为达雅节或达雅丰收节(Hari Gawai)。

当地原住民会在节庆上,庆祝过去一年的稻米收成,并祈祷来年再次丰收。



重现沙巴人的记忆、故事与挣扎:访女导演纳迪拉

微诺塔  Mar 9, 2024 8:29 AM  更新: 10:03 AM

电影迷人的杜顺人民谣,巧妙地将古代民间传说与现代叙事交织一起,融合了北婆罗洲的优美景色和轻快的传统音律,温柔地使观众沉浸在沙巴文化的神秘世界里。

这是即将在大马上映的新电影的背景,是亚庇的38岁电影制作人——纳迪拉伊拉娜(Nadira Ilana)写给家乡的情书的一部分。

尽管风格主调明显不同,但这部电影与她广受好评的首部作品《沉默的暴动》(The Silent Riot,2012年上映)有着相同的动机。纳迪拉在这部作品大胆地调查了1986年沙巴团结党(PBS)在选举获胜后,充满政治动机的沙巴暴动事件。

这两部作品都渴望向世界,尤其是大马半岛人展示真实的沙巴。

纳迪拉认为,媒体甚至创意产业,对婆罗洲大马人的呈现都有所偏差。

“我已经在这个(映像)行业工作了12年,(业者)宁愿选择西马人来讲述婆罗洲的故事,也不愿选择像我这样的人。”

纳迪拉在2019年以沙巴和年轻电影人代表身份,加入国家电影发展局(FINAS)顾问团。

纳迪拉在白沙罗柏兰岭Nadir工作室,手里拿着一把沙巴传统吉他(sundatang)。

演自己的机会都没有

纳迪拉凭借《沉默的暴动》,为东马人拿下首个自由电影节(Freedom Film Festival)的贾斯汀路易斯(Justin Louis)奖项。

此后,她搬到吉隆坡,开展自己人生和事业。

虽然忙于工作,但纳迪拉依然争取东马文化能在电影和广告有更准确的呈现,而且也促进本地电影和广告业吸纳更多的东马人才。

“身为女性,我是(影发局顾问团)房间里最年轻的,我经常成为关注焦点。”

她指出,讽刺的是,即便是东马丰收节的广告拍摄上,东马人依然必须跟其他族群争取其中的角色。

她认为,西马人往往比东马人更受青睐,毕竟在沙巴和砂拉越的演出机会相对较少,东马人少有发展自己演艺才能的空间。

纳迪拉表示,即使在幕后,她也面对效仿西马人说话语气的要求,而人们经常谈论的族群包容,也经常遗漏东马的多元身份。

沙巴有32个不同的族群,卡达山—杜顺人是最大者;至于砂拉越则有27个族群,而伊班人是主要群体。

然而,她说,西马视角总把这些众多少数族群堆积起来,放进一个“沙巴砂拉越”的通称下,然后跟西马的三大族群: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并列。

纳迪拉强调,“我们(东马人)并非一个种族,这就是为什么我对马来西亚的概念,总是跟他们对马来西亚的想象有出入。”

勿等政客来救我们

即便如此,国人不了解沙巴文化和历史的问题,并不令纳迪拉感到惊讶,因为她自己也有同样问题。

拍摄纪录片的一年前,纳迪拉才通过与父亲的一次偶然谈话,得知沙巴当年的政治动荡,这成为她拍纪录片的催化剂,也因此为电影做了大量的事前研究。

“这使我的世界观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尽管学校实施爱国教育,周会时播放爱国歌曲的记忆犹在,但是(我从研究发现),联邦政府显然不太喜欢我们。”

纳迪拉曾到澳大利亚和美国的电影学院深造,她指出,“大学毕业后,我才赫然发现沙巴暴动的事情,我们的历史课本完全掩盖了这个事情。”

纳迪拉记得,她的朋友在看了电影后向她坦白,从来不知道沙巴这段重要的历史。

“艺术足以影响人的观点,激发社会变革,大马艺术家应该仿效印尼和菲律宾艺术家,加强介入政治。

“如果我们漠不关心政治,那么身为艺术家的我们,就错过了人们日常生活。”

“政治人物左右政策,但艺术家更能从深深地影响个人情绪,激发个人心灵,或许有一天,我们会发现,我们并不需要政治人物前来拯救我们。”

故友生前苦难的启发

《沉默的暴动》12年前上映后,纳迪拉也陆续创作了40部作品,但她安排今年上映的新作《半男的歌谣》(Ballad of the Half-Boy)却可谓是她“极早期”的作品,甚至超越《沉默的暴动》。

事实上,《半男的歌谣》的剧本早在13年前就开始起草,当时她才25岁,凭藉这份初稿,她获得参与柏林电影节天才项目(Berlinale Talents)剧本工作站的机会。

接下来的13年内,纳迪拉不断提炼这份剧本,参加了多项的东南亚电影展。

纳迪拉所亲自导演和制作的《半男的歌谣》,探讨了沙巴青年所面对的挑战,强调了一个世代的年轻人在“被忽视”的代际创伤中挣扎,苦于没有自我实现的机会。

“十几岁的时候,我目睹了好些男性朋友入狱,有些甚至是多次入狱。这让我很困惑,不理解为什么这些事情总是不断发生。”

“在沙巴,尤其是男性,生活在前几代人的阴影下挣扎着,不被人看到或听到。”

“多年前,我朋友死在少年拘留所,我便开始写剧本。他的一生的对剧本有着众多的启发。”

日蚀与“半男”传说

电影里,纳迪拉将沙巴现今许多年轻人所面临的困难,与卡达山—杜顺的“日蚀”民间传说结合——这种应对日蚀的传统,是她从杜顺族母亲那里听来的。

“当我从妈妈那里听到这个民间传说时,我觉得,这是个自我探索的美好故事,从那以后我就一直设法撰写这个剧本。”

根据传说,日蚀或月蚀源自天空神祗塔罗布(Tarob)的贪婪,因此日蚀或月蚀发生时,村民就必须敲锣来驱赶之,最终使塔罗布把太阳或月亮吐出,而此刻,人们的愿望也会随之实现。

这种民间传说也交织了“半男”的民间故事,其中望子心切的一对老夫妇,不惜接受“半个”孩子。

这个“半男”后来踏上自我探索的旅程,并碰上“另一半”,他们彻夜搏斗,直到黎明才结合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这是个故事中的故事,保留了有趣的传统故事,以及‘半男’的民间传说,跟所有现代装饰元素融合一体。”

重拾杜顺语与文化

多年来,除了不断的修改剧本,纳迪拉一直在做不同的准备。

“我在吉隆坡工作,但每当我拿到资金,就会回到沙巴拍纪录片,这使我更了解自己的文化,重拾杜顺语。”

这包括学习卡达山—杜顺语,这是沙巴最大族群的用语,但它的文字资源稀少,能读懂这种文字的人也正在迅速减少。

懂得杜顺语也有助于她指导自己的演员——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杜顺人。

“我的演员们明白,我们每个人的知识和文化兴趣各不相同。”

“我们互相支持,如果有人不懂得些什么事情,我们可以相互寻求帮助。”

让沙巴人为世人所见

《半男的歌谣》呈现深深植根于沙巴文化的故事,由沙巴人导演,当地演员领衔演出,拍摄工作也完全在东马进行,支援人员大多是沙巴人。

纳迪拉认为,就算是近年来,这也算是一项壮举。

她说道,沙巴电影产业很落后,岗位很少,迫使许多人才远走他乡。

她举例说,发展差距很是明显,以至于她迟至2017年才第一次在沙巴使用有显示器屏幕的摄像机。反观在西马,同样的设备早在2000年以后就很常见了。

她承认,影发局曾经试图为东马人提供更多的机会,但影视业却未能配合。

“沙巴电影工作者需要时间来发展他们的才能,但他们没有资源或工作机会来累积经验。”

“东马有限的创意产业工作,让人很难专业化。”

“在顶尖专业人士聚集的吉隆坡工作了10年,抑制自己的期望至关重要,因为东马人难以分得机会,沙巴人和砂拉越人总是落于人后。”

正是这种种原因,纳迪拉认为,承载着她和族人故事的《半男孩之歌》终于能够登上大银幕,无疑有着重大的意义。

“我梦想,卡达山—杜顺或沙巴人的民间故事登上电影的屏幕,让沙巴人从这些故事中感受到自己被人看见和肯定。”

本文是3月8日妇女节组稿。敬请留意接下来更多的“巾帼风范”系列文章。作者是微诺塔(S Vinothaa),译者是马海妮(Mahaini Iris)。



诗华日报

经过数世纪训练与基因适应 仙海巴夭族潜水技能超群

2023年9月6日

仙本那6日讯|仙本那是国际闻名的潜水旅游区,谈到仙本那,除了蓝天白沙滩和清澈透明的海水以及海洋生物,最令人感兴趣的莫过于当地的海巴夭族,这个族群据说是人类最早拥有出色潜水技能的族群。

传闻巴夭族是人类基因上最早被发现与潜水活动高度适应的族群之一,因此被称为「巴夭海洋民族」,他们拥有令人惊叹的潜水技能,这已经成为他们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海巴夭族因其令人惊叹的潜水深度而闻名,可以潜入令人惊叹的深度,曾有人纪录他们可以潜水达到200英尺,相当于约61米的水下深处。这项技能是经过数个世纪的持续训练和基因适应所产生的成果。

海巴夭族无论男女从小就能在没有氧气筒情况下在海底自在畅游。

令人惊叹的成就之一是巴夭族在水下可以生存较长的时间。他们能够维持呼吸,并在水下停留5到13分钟之久。这是一个不可小觑的成就,需要坚定的训练和卓越的耐力。

其实这些卓越的技能早已经成为了巴夭族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日常一部分。捕鱼、收集海产品以及在水中度过已成为了他们看似简单,但外人认为是丰富难得的文化遗产。

海巴夭族是活生生的例证,证明了人类如何适应他们的周围环境,并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潜水技能及令人叹为观止的海底深处潜水。

或许有一天能透过基因学揭示巴夭(巴瑶)族为何能拥有的令人惊叹的潜水技能之谜,以协助所有人类具也能拥有此等非凡的适应环境能力,到时虽然没有了潜水观光业,却会兴起充满浪漫情怀的海底漫步配套。



沙巴风味和日本经典美食新组合 日本餐厅Ramenya拉面屋主打鸡骨浓汤拉面

2023年11月28日

嘴馋的你,是否响往日本大街上的传统美食?等等,如今不必千里迢迢的飞到日本去,只要到亚庇Imago购物商场的日本餐厅Ramenya拉面屋走一趟,就可以品尝到各种使你的味蕾兴奋跳跃的日本美食。

位于Imago主打日本的国民美食-拉面的Ramenya拉面屋,是由对创业充满热情的曾家两兄弟一手所打造,他们主打的拉面都配以熬制上八小时的鸡骨浓汤为汤底,讲求真材实料,原汁原味,绝不添加一丁点味精,是他们一路走来坚守的原则。

一般在日本的拉面都是以猪肉为汤底,但也有鸡汤、海鲜汤、贝壳类、牛肉、鸭肉和蔬菜汤,然而,Ramenya拉面屋则以鸡骨浓汤为招牌,另外还有牛肉汤、咖哩汤、鱼汤和豆乳汤底等供消费人选择。


州工业及企业发展部长拿督冯晋哲(左二)为IMAGO的 Ramenya拉面屋主持开幕仪式,左一为国际旅游小姐选美赛创办人兼马来西亚记录大全创办人丹斯里拿督黄罕荣

东主长兄Richie说,现今的日本年青一代更注重健康,以鸡肉汤底的拉面越来越普遍化,鸡肉胜在不油腻,而且胶原蛋白丰富,各种族都能接受,因此,眼光长远的Richie决定打破传统,不让拉面受到猪肉的局限,他们的创意为喜欢拉面的消费人,带来更多新口味,三巴炒拉面配鸡排、蟹肉带子蒜蓉炒饭、日式咖哩牛肉片饭、照烧芝士炸鸡翅饭、鸡排咖哩拉面,崭新和经典的新搭配,是不是听来很酷,你愿意来尝试吗?钻研拉面多年的他指出,拉面要做得好,五方面必须做得周全,除了汤底,还有面条、酱料、香油和配料,Ramenya拉面屋的拉面配料有鸡肉、牛肉、软壳蟹及豆腐乳等;而面条都是采用外国入口高品质的东京白面。

精心改良符合本地人口味

曾家两兄弟都是道地的沙巴人,他们在东京学艺,掌握了日本人烹调拉面的技巧,带回沙巴后,精心改良,以符合本地消费人的口味,如日本人口味偏甜,本地人则偏咸及偏辣,日本人喜欢口感硬的拉面,而本地人喜欢软绵绵的拉面,日本气候冷,当地人都偏向重口味,而本地气候炎热,本地人喜欢稍微清淡的口味,他们都依本地人的口味调出各种各样的汤底,除了以咸为主的鸡汤、牛肉汤,还有酱油汤、黑蒜味汤、辣味增汤、黑松露味增汤及柴鱼汤。

除了拉面,日本不胜枚举的传统美食都一一出现在Ramenya拉面屋的菜单,如日式干捞面、日式炒饭、铁板烧、日式汉堡、独家特制哥斯拉炸鸡(现做现炸,鲜嫩多汁),火锅方面有新鲜椰子鸡汤、泡菜牛肉汤等日式、中国式及韩式,任君选择,还有其他的日式美味小食如章鱼烧、日本炸鸡、饺子、明太子卵烧、酥炸生蚝、鱿鱼圈及天妇罗虾等,精心的泡制的小菜,连前来消费日本游客都成为Ramenya拉面屋的粉丝,对亚庇出现如此高水准的日本料理感到惊叹!
软壳蟹配蒜蓉味噌拉面

吃完了主菜,当然少不了日式甜品,Ramenya拉面屋的蛋糕材料也很讲究,如采用由日本空运而来的面粉,使蛋糕更为柔软膨松,口感滋润嫩爽,还有抹茶布丁、抹茶红豆蛋糕、黑巧克力蛋糕;饮料方面除了日本茶叶之外,还有各种苏打水、冰沙和抹茶等。

踏入Ramenya拉面屋的那一刻,彷佛置身于日本街道,精致的装潢,洋溢着日式风情,小巧的日式灯笼高高吊挂,还有装饰型的日式窗户以及摆在各个角落的日本绘画和工艺品,充满东洋情调,让人不竟心情也悠闲起来,两层楼的店内还有一间可容纳21人的厢房,可供举办私人宴会之用,店内也有洗手间,非常方便。

为沙巴市场带来崭新口味

今年36岁的Richie,18岁到澳洲深造,主攻食物科学,当时他没有想过将来会进军餐饮业,只是在澳洲留学时,外食昂贵,为了省钱,他经常在家里自行烹饪,还经常致电向母亲大人讨教,不知不觉,对烹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论中式、西式、泰式、韩式,他都得心应手,其中最有兴趣钻研的还是日本餐。

「我在日本学习的时候,发现日本人很有工匠精神,对自己从事的职业,精益求精,严谨专一,如做拉面的师父就专心研究拉面、做寿司的师父,一生都在做寿司,这种『匠人精神』,很令我钦佩。」
香滑的哥斯拉炸鸡汉堡,只有在Ramenya拉面屋吃得到!

Richie在澳洲攻读食品科学,曾在华人餐厅、澳洲自家品牌快餐店、奶茶店及冷冻食物厂打工,对食物产生浓厚的兴趣, 2017年他携同胞弟Roderic到日本东京精进厨艺,2019年在Plaza333创立日本餐厅,他从事餐饮业的初衷,除了对烹饪有兴趣,也希望把亚庇所没有的新事物,带入这个市场。

「我们在国外看到不一样的东西,也尝试过不一样的食物,我们把它们带回来沙巴,并将它变成属于我们的品牌和味道。」

Richie说,Ramenya的「ya」日语的意思是「屋子」,他曾长年在国外当游子,对他而言,即使再好的厨艺,也比不上母亲亲手烹煮的家乡菜,他取名「拉面屋」,就是要消费人吃到他精心烹调的美食后,感受到家的温馨。

赞助选美赛为沙旅游业出力

今年35岁的Roderic表示,除了Ramenya拉面屋,他兄弟俩还经营着两间日本餐馆,为了回馈社会,他们慷慨解囊,赞助今年在沙巴举行的国际旅游小姐选美赛,为沙巴旅游业的宣传出一份力。

11月18日,州工业及企业发展部长拿督冯晋哲及国际旅游小姐选美赛创办人兼马来西亚记录大全创办人丹斯里拿督黄罕荣,连同来自44名来自世界各国的佳丽们,共同为Ramenya拉面屋主持开幕仪式,高朋满座,场面好不热闹。

「44位来自世界各国的佳丽都来了沙巴,我们要让她们感受到风下之乡的热情、文化和美好风光,我们把世界都带来沙巴,也把世界带到Ramenya拉面屋,沙巴是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地方,我们希望有更多国际游客,能透过国际旅游小姐选美赛,认识沙巴,看到沙巴,也都来享用沙巴人所烹调的美食。」

Roderic的专业是测量师,澳洲荣誉学位毕业,由于全力支持哥哥的梦想,决定投入饮食业,和哥哥一起追梦,兄弟俩齐心协力,在创业的路上,披荆斩棘,一步一步迈向目标。

Ramenya拉面屋,用最真诚的心,最温暖的笑容,欢迎各界人士光临赐教。



古晋华裔男娶2妻违法?  律师:3人若没注册难构成“重婚罪”

2024年3月12日

(吉隆坡12日讯)针对一名古晋男子娶两名妻子的事件,受访的律师认为,真实情况也许只有当事人才最清楚,也许他们都未进行结婚注册或透过东马原住民习俗法律下结婚。

律师覃祖斌接受《东方日报》电访时表示,根据1976年法律改革(婚姻与离婚)法令(Law Reform(Marriage and Divorce) Act 1976),一夫多妻是不能接受的。

“根据1976年法律改革(婚姻与离婚)法令下,一夫多妻制是不能接受的,也就是说一个时间内只能有一个妻子或一个丈夫。”

“但还是有例外,其中包括了巫裔的婚姻事务是根据宗教法律,而东马土著可以选择根据东马原住民习俗法律(Customary Law)去结婚。”

覃祖斌指出,一些东马原住民习俗法律上允许原住民一妻多夫或一夫多妻,他们结婚可以申请在东马原住民习俗法系下结婚。

“不过,这个是依据各自种族的情况。”

不过,他补充,由于社交媒体流传的照片中,也不太清楚新人真实情况是如何。

“看照片中,也没有说明对方是什么种族,因此这个也很难下定论。”

吉隆坡中华大会堂法律顾问拿督黄明山表示,虽然说照片中的男女都有中文名字,但也无法断定他们是否是华裔。

“虽然他们有中文姓名,但我们不可以因此断定他们到底是否是华裔,也许是东马土著也说不定。”

黄明山指出,非穆斯林的婚姻必须一夫一妻制,但不太清楚这3人是否有进行结婚注册。

“若没有任何记录显示3人已结婚注册,那就很难构成重婚罪。”

黄明山透露,而且,在东马的确有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夫多妻),并不出奇。

据《Daily Express》报导,一名学者佩莉西嘉曾于2014年分享,非基督教原住民男子若要执行一夫多妻制,前提是必须得到第一位妻子的同意,并支付“Sogit”给予家人。



亚洲时报

三议员戴传统头饰宣誓 突出本身族裔身份

2022年12月20日

(吉隆坡19日讯)第15届国会下议院今日首次开议,3名国会议员则头戴代表各自族群的传统头饰,出席国会宣誓。

沙巴根地咬国会议员杰菲里吉丁岸(Jeffrey Kitingan)是头戴卡达山杜顺传统Sigar帽子出席国会。

杜顺族的Sigar传统帽子通常由特殊布料手工编织而成,不同的颜色也承载着不同的含义。

而砂拉越玛士加丁(Mas Gading)议员莫迪(Mordi Bimol)则头戴Tanjak礼帽。

该礼帽是一种布制头巾,通常是马来男子传统服装的一部分。

至于金马仑高原国会议员南利今日则头戴原住民传统特制草帽“Topi Tempo”,出席国会宣誓。Topi Tempo一般上是由于棕榈叶编织,是原住民的传统服饰之一。

除了传统的黑色宋谷帽,也有一些议员选择戴白色头巾。



星洲日报

习俗节庆世代相传-很华人的土著塔达那

让路高架桥工程-兵南邦地标拆除

传统祭祀仪式-禀告守护灵搬家

头兜象征嘉杜姆族群-绘测师盼再参与设计

两河交汇之处-冰湘岸姆律族的心脏(上篇)

乘舟逆流而上考功夫-回到-姆律达霍族发源地(下篇)

攀山上网课spm考7a1c-沙资优生进不到大学

嘉杜族禁捕制平衡生态Tagal守护一方碧水

与男跳挑逗性舞蹈引沙人不满丰收节美后禠夺头衔

失望嘉杜语没列招师课程-马迪乌斯国会吟诗满堂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风下之乡」沙巴论坛  

GMT+8, 2024-5-17 01:04 P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Style by Coxx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