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11-3 15: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巴星洲日报
慕沙:50万公顷列护林区 沙20年恢复森林原貌
2014-11-10
(亚庇11日讯)沙巴州首席部长拿督慕沙阿曼指出,沙巴至今有超过50万公顷的森林进行修复和再造,相信再持续努力20年,沙巴森林可完全修复原貌。
慕沙表示,在森林保育政策下,州政府实行了永续森林管理计划以及佔地24万1千公顷,世界最大的人猿栖息地--乌鲁西加麦/马鲁雅森林保护区。
加强管理减少砍伐
“在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如英国皇家协会、本地高等教育学府等的协助下,我们会持续推广沙巴成为热带雨林国际研究中心,以进一步减少砍伐森林和森林退化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
签31项国际备忘录
慕沙是于今晚在市区独立操场为沙巴森林局成立百年庆典主持开幕时表示,州政府在透过改善森林管理,提高相关部门和加强国家森林执法措施下,进一步提高沙巴在国际信誉的地位。
“如今,州政府的森林保育计划成功吸引了国际机构及非政府组织的支持和协助。到目前为止,我们与国际性组织一共签署了31项合作及谅解备忘录,成功吸纳至少7千500万令吉的投资金额。”
他说,州政府于2011年成立森林管理委员会(FSC),并颁发首个永续森林管理认证书予山打根的德拉马格护林区。此护林区也是全球首个获得认证的热带低地雨林。
不仅如此,沙巴在参与及推行“婆罗洲心脏”计划方面,把400万公顷即约占婆罗洲20%的土地划为护林区。
沙森林局交出亮绩
慕沙今晚表示,州森林局百年庆以“为了长远的利好和数量”为主题,反映这个于1914年诞生的机构,发展出骄人成绩,同时显示在每个阶段的领导层带领下,取得了扩充和成长。
他指出,沙巴森林局成立于英殖民时代,殖民政府当时已着重鑑定土壤,开荒务农,同时将部分森林列为保护区。该局从最初的6名员工,发展迄今拥有2千名员工,并在全州各地开设了27个分局,确保森林景观不受人为的破坏。
慕沙说,无论是上世纪60年代,沙巴经济成长初时,还是现在为扩大本州经济规模所需,人们仍无法停止对森林资源的需求。
“然而过于依赖及过度砍伐森林,破坏了森林的生物多样性,危及森林多功能性及经济活力。如此一来,沙巴朝向永续性旅游业、农业和制造业发展领域的步伐也会受阻。”
“修复和重建有生机和高成效的森林,才能进一步支持森林生成到最佳的状态,为人类带来持久效益。因此,我们鼓励使用非木材产品,来达到修复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的目的。我们相信,在持续努力20年,沙巴的森林可达完全修复的状态。”
亚洲时报
达瑙基朗中心 研究长鼻猴拯救濒危物种 促油棕园勿侵占河岸
2017年4月17日
(本报拿笃记者16日讯)河岸森林保留地为长鼻猴提供生存空间,油棕园址不得侵占,无利用价值土地受促交出来以拯救这濒危物种!
长鼻猴是婆罗州特有动物,在沙巴是生态旅游的标志性物种。至今它们的习性尚未被充分了解,最近由森那美基金及Margot Marsh 生物多元化基金的资助下,沙巴野生动物局与环保机构达瑙基朗中心展开相关研究,并揭露了它们部分习性。
达瑙基朗中心的博士生Danica Stark率领下作相关研究,他说,在京那巴登岸河沿岸为10只长鼻猴套上卫星追踪器,可让他们估计长鼻猴的居住范围,提供不少在退化与分裂的栖息地的资料。
在河岸长鼻猴居住地面积数值是24至165公顷,平均数约80.89公顷,进一步的工作是被允许范围迁移和栖息地的选择,
依照受影响范围面积因素和不同范围的变动,以适应其数量。这样才能全面拯救这沙巴濒危物种,Stark如是称。
达瑙基朗中心总监Benoit Goossens博士与卡迪夫大学讲师称,上述研究所得显示河岸保留地是用以让长鼻猴生存之处,长鼻猴依靠保留地喂养和于夜间睡眠。此外,研究显示长鼻猴不敢在油棕园栖息,即使是它们只居住在园丘与河岸间窄小的河岸保留地,从这项研究中可了解到油棕园址不可以侵占河岸保留地的重要性,一些无生产价值的土地园丘应交出来以充作拯救这物种之用。
Bonoit Goossens博士继称,当局利用所取得的居地范围资料后,可以决定出有利用栖息地的容量,以便了解长鼻猴在沙巴数量有足够空间生存。
一项分析长鼻猴的数量与栖息地工作已在2月份在加雅岛渡假对展开,是由森那美基金,沙巴野生动物局及达瑙基朗中心联合支持下起草一份针对长鼻猴的州行动计划。
东安区指示下考量人员安全 数区长鼻猴保育工作喊停
February 24, 2017
(本报讯)由于受到沙巴东部安全指挥区(ESSCOM)劝告,沙巴野生动物局与达瑙基郎野外中心未能在东海岸数个地区展开搜集长鼻猴资料包括抽取样本。
沙巴野生动物局副总监森纳丹昨天在沙巴长鼻猴保育国际工作坊上披露,据2005年调查,州内预计有六千只长鼻猴,八十五巴仙是在保护区外。
他说,山打根及京那巴当岸下游一带是州内最多长鼻猴的地区,斗湖、西巴迪岛和仙本那以及北部的古达、必打士及丹拜也有长鼻猴出没。
“不过,由于抽取血液样本是在夜晚进行,为了避免研究员安全受到威胁,我们唯有听从指挥区的指示。”
他说,亚庇红树林没有长鼻猴,但最靠近亚庇的长鼻猴出没地点有克里亚斯及古打毛律,加雅岛也有少数长鼻猴。
他说,长鼻猴面对的威胁包括栖息地遭破坏,尤其是农业发展,造成长鼻猴被分离,拿笃和山打根也出现长鼻猴死于路旁的情况,人猴互动及猎捕也危及长鼻猴。
诗华日报
面对各类威胁 沙人猿持续减少
2017年10月24日
(本报亚庇廿四日讯)沙巴人猿研究专家麦阿克勒博士表示,沙巴的人猿数目依然在下降中。
他说,虽然75%的人猿在森林保育区内生活,但还有另外25%生活在保育区以外的人猿,则因面临各种威胁,而数目迅速下降。
他举例,如在京那巴登岸下游森林,20年前估计有1千多只人猿,但如今只有750只。
他说:「若要阻止沙巴人猿数目下降的速度,政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包括将被分隔的森林连接起来,以方便人猿的流通和繁殖。」
他表示,由于沙巴很多森林都转变成棕油园坵,人猿也适应了在棕油园坵的生活,它们以棕油果裹腹,在棕油树上筑巢。
「以往,人猿在树上栖息,很少会到地面走动,如今在棕油园坵里生活的人猿,则多在地面上走动了,因他们已经日渐适应环境的改变。」
至于棕油果是否适合人猿食用时,他表示,这个问题还在专家的观察和研究中,需要多一些时间来收集资料。
华侨日报
一组国际科学家在北苏门答腊 发现新种人猿
2017年 11月 03日
【拿笃二日讯】于地球上最濒危新品种类人猿在北苏门答腊被发现。
儘管千年以来的研究,科学家未曾发现过这物种栖息在这星球上,一组国际研究团队,包括来自卡迪夫大学生物科学的研究工作者在印尼发观了新人猿物种。该新物种以北苏门答腊的Tapanuli地方名命名,经过Batang Toru生态系统进一步分析,牠们是栖息在Tapanuli三个县内。
卡迪夫准教授,沙巴Danau Girang Field Centre总监Benoit Goossens博士说,在苏门答腊Batang Toru的人猿是在最近的1997年被重新发现,无论如何,直到2013年研究工作者获得一套于冲突中遭杀害成年雄性人猿骷髅,从它让我们意识到对这类人猿的身体和基因与其他人猿的不同,具有重大意义。与其他人猿的头颅骨对比,非常明显有巨大的不同,这表明Batang Toru种群数量潜在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有关国际团队研究工作者一齐合力工作以搜集进一步证据。
国际研究团队是由印尼苏门答腊人猿保护计划,澳洲国家大学,卡迪夫大学和其他学院人员组成,由来自Zurich大学的Michael Krutzen教授领导展开,透过完成大量己记录人猿基因组研究,才决定出这独一无二的类人猿不同其他人猿基因。
Michael教授说,当意识到Batang Toru人猿与其他人猿于形态学上不同时,这谜已被解开,最古老的种类基因进化在Batang Toru人猿身上被发现,该人猿的出现是首先从苏门答腊Sunda群岛的派生物。
以电脑模拟重建三个人猿种群历史,揭示Batang Toru类人猿已被隔离了10,000至20,000年。
不超过800隻新物种的人猿现在已被列入为地球上最濒危的类人猿。
无论如何,这少数量的Batang Toru人猿在21世纪被发现是让人兴奋的,至关重要的我们要保护牠们,採矿,狩猎,滥伐森林,人类侵犯皆危及这类人猿的生存,至关重要的是要保护森林,若不採取行动保护这类人猿,那麽我们有生之年会见到牠们被发现和绝灭,Bonoit Goossens博士作出如是论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