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inaqw.com/node2/node116/node119/node155/node404/userobject6ai53370.html
武汉合唱团
据爱国侨领陈嘉庚撰写之南侨回忆录,“武汉合唱团,初自他省提倡联络若干人,到诸重要区域演唱,鼓励民众抗敌救国,后来散而复招,诸团员有多省参加,迨至武汉重新组织,全团男女近三十人,故名曰“武汉合唱团”。(南侨回忆录,页80)
于广州刊印之《马来亚人民抗日斗争史选辑》(页436)则谓上海一国立学院几位同学倡导,由爱国青年组成,于武汉失守后成立,故名“武汉合唱团”
该团由陈仁炳领队,夏之秋任团长兼指挥。演出以歌咏为主,话剧为辅。主要团员为项坤、江心美、田鸣恩等。
该团由武汉至广州、香港演唱,川资筹备自武汉。在香港时,派二代表与陈嘉庚接洽赴南洋演唱事。陈嘉庚大力支持,约定膳宿由筹赈会负责供应,团员每人每日零用费二角。
武汉合唱团于1938年12月14日抵达新加坡。同年12月18日,于星华各侨团学校组织的欢迎会上成功试演,震撼性的演出,不只博得好评,亦掀起了爱国运动的初潮。12月22日,正式在首都戏院演出,连续八晚,每场皆爆满。稍后,在新加坡大世界、新世界、快乐世界三个游艺场轮流演唱三个月,再南下柔佛(应是在1939年三月间)、马六甲、森美兰、雪兰莪、霹雳、槟城。
武汉合唱团全马巡回演出,处处掀起献金高潮。在森美兰知知港路边临时舞台演出时,由于献金场面感人,夏之秋团长和陈仁炳领队,热泪盈眶,双双在台上朝观众下跪,对华侨之爱国热忱表谢意。(这是一幅非常感人的画面,说法属实,希望知知港父老证实之)
1939年前后一年多,武汉合唱团在马来亚巡回演唱,筹得叻币二百多万元,可见海外华侨之支持力量多庞大。
在集群校友祝贯中推动下,在集群总理(董事长)罗带慷慨支持下,1939年九月中,,武汉合唱团抵达煤炭山作盛大演出,演唱“保卫芦沟桥”、“松花江上”"全国总动员"、"同胞们”、“毕业歌”、“八百壮士”等十多首激励人心的抗日歌曲.。
罗带及煤炭山联业巴士公司惠借车辆运载20多位合唱团团员由吉隆坡到煤炭山公演两晚。由于团员众多,舞台特由筹赈会主席罗带出资扩建。
演出场地则是在20世纪30年代演地方剧,煤炭山人称“大火船”的长型的建筑(今煤炭山马华支会会所隔邻地点)。
煤炭山筹赈会青年部成员积极协助,理事黄学任招待员与服务员。今尚健在之高龄前辈刘华湘亦是服务员之一。
集群学校师生亦客串演出。
感人的演出,大大激发煤炭山人爱国情操.,侨领罗带、林春带头献捐。煤炭山前辈谓罗带在武汉合唱团演出期间,慨捐叻币五百元,集群高龄校友黄良学长(雪州八打灵华人义山理事会副会长)谓武汉合唱团先以激昂的爱国歌曲掀动观众的爱国情怀,才展开献金运动。在闭幕前,夏之秋神勇地挥动指挥棒,带领台上的演员,台下的观众,一起合唱旋律激昂、气势磅礴的爱国歌曲如“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当号召献金时,观众争先恐后,当场认捐、或脱下金耳环、金项链,充分发挥了侨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这是一张非常珍贵的历史性照片,摄于集群华小旧校舍前。参与欢迎武汉合唱团的一前辈甘冒牢狱之灾,以通敌的汪精卫相片覆盖其上,马来亚光复后,此相片才重见天日。
前排坐者右12为已故侨领张兆13林春,14罗带、15矿公司高级文员陈俊元MBE),16邱佑。其他坐者为武汉合唱团团员。后排站立者右7为70年代马华主席,集群学校前董事长叶文松PJK。其他列席者计有:商人叶镜明、叶伯勋、廖寿泉、林文真、包工陈旺、张同、后排右2集群华小校长罗辉如。1939年煤炭山第三次大罢工领导者马共高层领袖罗常则不在镜头内,间接证实罗常曾出任煤炭山筹赈会主席一职说法不能成立。)
(相片提供者:拿督汪佛生夫人、罗辉如校长长女拿丁罗少玲师)
图中右边建筑物是40年代煤矿公司职员俱乐部(今煤炭山马华支会会所),左侧建筑物“大火船”就是武汉合唱团、新中国剧团、南岛剧团、前卫剧团演出场地。.在1945年八、九月间,日本投降,英军登陆前之马来亚苏维埃时期,马共掌控之青联会,工联会、妇联会办事处均设于此。光复后初期,是共产主义青年团、马来亚退伍军人同志会之活动场所。1948年是煤炭山集群分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