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下之乡」沙巴论坛 - 沙巴人聚集之地

 找回密码
 加入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大佬

[转载] 让灵车把马华公会载走

[复制链接]

365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积分
125782

拿督准拿督太平局绅甲必丹部长局长良民软件功能探索比赛优胜者沙巴旅游达人旅游大使铜章(累积乐捐RM100以内)

 楼主| 发表于 2018-9-17 10:4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今大马

反对马华接受伊党站台,林振辉高呼震惊

发表于 2018年9月7日13:23  |  更新于 2018年9月7日13:52

马华在无拉港补选获得伊党站台,除了引来行动党追击外,马华自家党员也感到不满。

根据多家中文报报道,前马华森州主席林振辉周四发文告说,马华接受伊党的站台,让他感到震惊。

难道要赔上尊严?

他指出,马华向来是个有立场、目标与主见的政党,因此他不明白何以马华会接受伊党的站台。

“马华可以与任何理念相同的政党合作,但绝对不是理念与斗争目标完全相反的伊党!”

“伊党可以做任何事情,这是他们的权利。但马华不能接受不同立场的政党站台。”

“如果马华接受伊党站台,是否也代表马华接受伊党执政的州政府,在日前对两名女同性恋者施以公开鞭刑?”

“马华到今天已是输无可输了,难道要连唯一的尊严都赔上吗?”

跟伊党同床共枕

林振辉说,伊党追求的是打造极端宗教国家,落实伊刑法。

因此,他质问马华为何要接受伊党的支持?

“他们与行动党分分合合四五次,这都显示他们只是一个投机的政党。马华真的需要这样的政党来站台吗?”

林振辉表示,马华曾经再三指责行动党跟伊党同床共枕,但马华如今却犯上同样的错误。

林振辉目前是马华波德申区会主席。他在509大选后,辞去森州马华主席,以为森州马华败选负责。

他已经宣布,将在11月的马华中央党选角逐副总会长职位。

周二晚,伊党总秘书达基尤丁到无拉港,为马华候选人陈志忠站台。演讲结束后,马华、伊党、国大党、巫统四党领袖手牵手合影。

当时在场者包括马华总会长廖中莱与署理总会长魏家祥。

翌日,廖中莱解释,伊党是出于认同马华的“监督与制衡”概念,才为马华助选。不过,他否认马华跟伊党结盟。



主张马华大破大立,吴健南宣布攻马青团长

发表于 2018年9月11日12:05  |  更新于 2018年9月11日12:09

马华中央党选将在11月初举行,马青法律局主任吴健南宣布攻打马青团长职,主张马华接受大手术“大破大立”,并提出“以马青热血,燃起政改的火焰”的竞选口号。

其具体政策承诺包括:青年影子内阁、青年民主改革宣言、人权律师团、争取落实地方政府选举、开放马青团员藉。

吴健南在今天文告表示,这次的决定是基于他意识到,大马的民主进程已随第14届大选所促成的首次政党轮替,迈向了全新里程碑。

因此,他希望带领该党在这历史性阶段,作出符合民主两党制新时局的政治改革,包括重新调整该党的指导原则、斗争方向和竞选机器,进行重点的党务改造和重建,把马华塑造为一个有问政素质、宏观愿景和新民主思维的全民政党。

“尤其必需迫切与过去前朝国阵政府时代所留下的诸多负面历史包袱进行全面切割,在新一代领导层的带领下,为自己开辟一条改革新路。”

3年内落实5具体政策

吴健南表示,为了证明他参选诚意和贯彻民主问责精神,他会进一步向马青团员们提出一套具体的党务改革宣言,以在3年任期内落实:

(1)设立一个监督各级政府施政的青年影子内阁和智库;

(2)草拟青年民主改革宣言,提出国家民主制度于未来5年的改革新方向;

(3)成立人权律师团,通过司法单位和三权分立原则捍卫各阶级人民权益,以免受到政府不公施政或执法偏差所欺压;

(4)争取落实地方政府选举,实现各级政府全面民选化目标,以提升国内地方政府的问责精神和服务素质;

(5)开放马青团员藉,招揽各族青年专才,迈向全民共治和人人平等目标。

小修小补转型无济于事

吴健南认为,国家新政局下,包括最近的乌拉港补选成绩显示,过去一般的小修小补转型计划已无法让马华起死回生。

“反之,必需动大手术大破大立,才能确保该党逐渐恢复元气,重新建立跟新时代选民的相关性。”

他呼吁全国各地的马青团员们以他曾担任马华智库研究员、部长和总会长新闻秘书、马青策略局副主任、马青法律局主任和上届大选亚沙国会选区候选人等表现和资历作为绩效评估基础,并有信心本身有能力带领该党推动上述政改。

他也强调,中选后会秉持一个团队、不分派系和区域的集体领导精神,包括致力于为马青栽培更多有问政素质的各领域专才和新血,共同推动大马的民主改革。



光华日报

马华和他的野蛮女友

16/09/2018 20:01   如是我刎   文:董恪宁

    此时此刻的马华,是个没人要的情人:党内党外的旧相好,有的藕断丝连,有的陆陆续续走了。新结交的这个,似乎是个不怎么靠谱的野蛮女友。见家长的那一刻,要怎么开口呢?

此时此刻的马华嘛,是个伤心的情人。这间便利店输到犹如一间只有三个学生的微型华小,浩浩荡荡的百万党员,都集体变心了,对党务可提不起劲了:“不要再问/谁是对的/谁是错的/谁是谁非/谁又亏欠谁了/反正错了/反正输了”。

前不久的报道,援引州联委会秘书谢松清的报告证实,全柔只有微不足道的13%支会三机构,如期改选。换句话说,几乎接近九成的党组织,当时还在为党选磨蹭纠结。

不但这样,许多支会因为赴会同志的总数,不足法定的底线,乃至不幸流会,连累支会、妇女组及青年团的选举再延一周。气氛之冷,场面之悲,一目了然,迨无异议。

“愤青都释怀了/光棍都恋爱了/悲剧都圆满了”,可是,马华呢?后来怎样,谁也不管;说到底,不论网上吹水站的人气,还是小六同学会手机族群的七嘴八舌,如今都要远比马华党选来得高。

此时此刻,马华的行情跌停板,国内的华团自然也识do了,纷纷和马华分手:领导还躺在马华公会的顶楼看星空,可是,礼堂的灯还亮着谁都没来。何以老字号的马华之气势,会(被)搞到如此的奄奄一息,举不起来呢?

打开地方版的新闻一看,过去和马华相互取暖的那些领袖,现在除了要和执政党的希望联盟YB一起用餐,还要第一时间刊出整版的贺词,抢捐大笔献金,等着被看见。

他们当中,不少乃是党龄悠久的马华元老,有的也是隐隐约约的睡觉党员。但是,眼下的政局既然509度转圜,绅耆只好顺应大势的方向,站在对岸,暂时和在野党的马华说拜拜了。

想当年,想找一两个人为希盟代言,说几句好话,还真不易。个别的团体,甚至大门紧锁,不让他们走入。私下偶有接触,也是玩神秘。没有想到,风水轮流转,风景随之遽然改变。

马华占据的重镇,全一一排队自动打开。台上演讲,每逢提到新政,文章洋洋洒洒,字里行间,尽是不吝溢美之词。台下寒暄,当红的政客,都是“我的朋友”,地方组织都排队赶着奉承。

此时此刻,失恋是肯定了,但是,天涯何处无芳草?可惜,伊斯兰党自投怀抱,站在战车为马华的无拉港候选人拉票之后;马华总会长廖中莱仍然否认两党结盟,不愿公开这段隐隐现现的地下情。

一切和爱没有关系。廖中莱的文告说:“在民主社会制度下,任何人都可以表达支持。因此,达基尤丁表达支持、认同马华提出的‘监督与制衡’,这是民主赋予他与他支持者的权利。欧阳捍华不应把‘行使民主权利’等同于‘两党结盟合作’。”

何况,行动党,当年也曾和伊党搂搂抱抱:“行动党才是主动与伊党抱在一起,两党结盟。更甚的是,行动党与伊党反目后,雪州行动党依然与伊党紧抱在一起,而成为全国最矛盾的州政府。”

说是这样,面向新欢的,此时此刻,马华的高层和基层,到底心底有所顾忌,深怕大家都接受不了爱人考虑在体育馆鞭刑之侍候:新任的这个情人,为何是长这个样子?

此时此刻的马华,是个没人要的情人,决意单飞无拉港的补选,依旧输得一塌糊涂:党内党外的旧相好,有的藕断丝连,有的陆陆续续走了。新结交的这个,似乎是个不怎么靠谱的野蛮女友。见家长的那一刻,要怎么开口呢?

处理党务,说实在话,和对待多角的感情一样。除非马华是多重的性格分裂,这个党岂有可能容忍国阵的家暴之时,偷偷爱上窗外不便多说的婚外欢悦,然后在网上扮演纯情的绝代宅男?

然则,这个党总是如此这般的忸忸怩怩:见一个爱一个,爱一个分一个,分一个找一个,找一个换一个。遵奉大家长的安排之下,还得得伊党相亲。可惜,哈迪不是全智贤,廖中莱也不是车太铉。这部山寨韩剧真是演坏了。

365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积分
125782

拿督准拿督太平局绅甲必丹部长局长良民软件功能探索比赛优胜者沙巴旅游达人旅游大使铜章(累积乐捐RM100以内)

 楼主| 发表于 2018-9-23 17:2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今大马

廖中莱称,华社包容行动党“为所欲为”

发表于 2018年9月23日15:16  |  更新于 2018年9月23日15:19

马华在最近落幕的雪州无拉港补选中,以逾1万8000票巨大多数票惨败给希盟行动党。马华总会长廖中莱今日表示,这显示华社还在包容与容忍行动党的“为所欲为”。

廖中莱今日在马华雪州代表大会致辞时强调,无拉港补选中马华获得的华裔支持率为12.6%,即1133张华裔选票。

他警告希盟与行动党,别以为会永远获得华社这种支持。

“我们输了,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华社选民还在包容和容忍行动党的为所欲为,但这是有限度的。”

“大家要了解,(这是因为)现在的人民还存着幻想,以为希盟政府会落实竞选宣言。今天我要告诉大家,其实希盟并没有诚意落实竞选宣言。”

批希盟破坏前朝建设

廖中莱续说,希盟的百日新政多项都未真正落实,甚至经常以国债太高作为借口欺骗人民,持续拖延时间,未展现改革诚意。

他也批评,希盟上台后腰斩多项大型基础建设计划,更因此破坏了前朝政府与中国所建立的良好关系,严重打击国家经济。

“希盟对于前朝政府存有报复心态,前朝政府建立的基础他们不用,他们把它毁掉,这是非常愚蠢的做法。”

“任何国家在政党轮替的时候,前朝政府有好的政策,必须延续和善用这些基础。前朝与中国有很好的关系,跟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已从友好关系,发展到战略伙伴关系。”

马哈迪搞坏马中关系

他续说,希盟废除了东海岸铁路计划导致马中关系恶化,而首相马哈迪访问中国期间却“说了不该说的话”。

“我们本来希望马哈迪去中国的时候,能够提升与中国的关系,但马哈迪在中国却说了些不该说的话,包括说中国不应该搞所谓的‘新殖民主义’等等,这对中国来说是非常不悦的。”

廖中莱也称,马哈迪首次任相时期以独裁、种族主义、扶植朋党、打压华教、土著政策至上让人民受苦,而如今“马哈迪主义”回潮已是事实。

“马哈迪过去搞朋党主义,我们都知道他过去习惯用华人恐吓马来人,说华人有钱而马来人很穷,所以我们需要扶持马来人。”

“他过去能用华人恐吓马来人,但现在不能了,因为华人也支持他做首相。所以,他今天用中国人来恐吓马来人。他说超过300万中国人来马来西亚,马来人就要去住在森林,让马来人怕得脚软。”

他认为,马哈迪禁止中国人在柔佛森林城市置产居住的说法,又再度促使马中关系越渐恶化。

禁止中国人住森林城

马哈迪在访华前后数度表明欲禁止外国人购置新山森林城房产,也不会发放居留签证予来马置产的外国人。他本月初在“2018年土著与国家未来大会”中强调,倘若开放让300万中国人移民及置产,往后土著恐怕将会在城市里失去生存空间,须住在森林边。

这项言论掀起巨大争议后,首相办公室澄清,外国人只要符合条件,仍可以在马来西亚购置产业。柔佛大臣奥斯曼9月4日为森林城计划“背书”,并以不点名方式反驳联邦政府的多项指控。

尽管如此,马哈迪仍旧坚持不让中国人在森林城居住,提出“不反对购买,只反对定居”的说法。



“要怎样开除巫统?”,颜炳寿讥廖中莱精神可嘉

发表于 2018年9月23日16:23  |  更新于 2018年9月23日16:26

马华总会长廖中莱宣称可开除巫统的言论,让马华居銮区会主席颜炳寿大叹惊奇。

他今午在面子书连发两贴,以表情符号表示惊奇。

他分别在第一帖与第二帖,写上“气概”及“精神可嘉”的题目,还附上标签“#我没听错YesWeCan”与“#有勇有谋有志者事竟成”,讽刺味十足。

“国阵仅剩巫统、马华和国大党。国大党能接受伊党,支持巫统,啊你说要怎样开除巫统?”

颜炳寿或再战党选

颜炳寿曾在2013年12月马华党选中,竞选总会长职,但在三角战中不敌廖中莱。

当时,另一名候选人是翁诗杰。翁诗杰如今已经退出马华。

颜炳寿上个月接受《马来邮报》访问时表示,将会在党选中问鼎第一把交椅。不过,他还未正式宣布党选动向。

马华中央党选将在11月4日投票。现任总会长廖中莱已经宣布,不会在党选中寻求连任,以为509大选惨败负责。他已经数次表态,支持老战友魏家祥接棒成为下任总会长。

与此同时,传言前总会长蔡细历正在暗中部署,酝酿复出。蔡细历8月26日在区会改选中,当选为中央代表,已经取得竞选中央党职的入门票。

今早,廖中莱在马华雪州代表大会致辞时扬言,如果巫统走向宗教神权路线,一是解散国阵,二是马华可以开除巫统。

无论如何,廖中莱补充,他仅反对巫统和伊党组成政治联盟,但他认为“所有在野党”仍能在不同的议题中互相合作。



“解散国阵或开除巫统”,廖中莱反对巫伊结盟

发表于 2018年9月23日14:45  |  更新于 2018年9月23日15:21

国阵在第14届大选惨败后成员党相继退出联盟,巫统与伊党在选后合作关系越渐密切。马华总会长廖中莱今日扬言,如果巫统走向宗教神权路线,则马华可以开除巫统。

廖中莱今日在马华雪州代表大会致辞时说,国阵象征着和谐和中庸,倘若巫统采取种族宗教神权路线,则应是马华开除巫统,而不是马华退出。

“国阵代表着中庸的理念,一旦国阵成员党,包括巫统,如果走向种族宗教神权极端,那么我们其实有两个选择。”

“第一就是解散国阵,因为国阵已不再是种族宗教和谐了。第二种做法就是开除巫统,我们作为一个中庸的政党,为什么我要离开国阵?为什么我不能够开除巫统?”

反对巫统另组联盟

在致辞结束后,廖中莱受记者询及如何看待巫统与伊党合作时表示,他已向巫统明确表达立场,即马华坚决反对国阵走向种族宗教路线。

“巫统已经保证他们(巫统与伊党)只是在议题上合作,他们没有组成联盟。”

“实际上,我也已经向巫统表明,我们不同意任何结盟,我们也不同意国阵任何成员党走种族宗教的路线。”

不过,廖中莱补充,他仅反对巫统和伊党组成政治联盟,但他认为“所有在野党”仍能在不同的议题中互相合作。

第14届大选结束后,随着民政党以及沙巴与砂拉越8个成员党相继退出国阵,国阵如今只残存3个成员党,即巫统、马华与国大党。

巫伊关系越渐密切

巫统与伊党在雪州双溪甘迪斯及斯里斯蒂亚两场补选中互相让路,并为对方站台,而巫统主席阿末扎希为首的多名领袖也出席了本届的伊党大会。

此外,伊党全国主席哈迪阿旺也在伊党大会引述《可兰经》圣训,暗示党员“怀抱善意宽恕敌人”,做好准备接纳新的政治结盟对象。

哈迪阿旺也暗示,一个崭新的在野党联盟即将诞生,而国阵难免将步上联盟后尘,寿终正寝。



廖中莱:别再搞派系了,好不好?

发表于 2018年9月23日13:51  |  更新于 2018年9月23日13:55

马华各级党选已陆续展开,即将卸任总会长的廖中莱今日疾呼党员,经历了全国大选惨败后,别再在党选中搞派系恶斗。

廖中莱今日在马华雪州代表大会上致词时说,在他任内已经消弭派系斗争,而他希望本届党选可以和谐与顺利交棒,别再闹党争。

“这届党选不要再搞派系了,好不好?不要再伤害党了。不要再因为党选,而造成党争,不要继续用过去的手法,过去的派系而造成党受伤。”

“各位,党不能再内耗了,党不能够再受伤了。我们不能再让党员看着党,到了这个地步还在搞内部分裂。”

盼魏家祥凝聚党内力量

廖中莱已经宣布不会寻求蝉联,以为大选败绩负责。他也数次公开力挺现任署理总会长魏家祥,成为其接班人。

他说,魏家祥如今是马华在国会殿堂的唯一种子,同时也是马华党内改革委员会主席,肩负重任引领马华继续前进。

“魏家祥作为马华在国会唯一的种子,我们希望他在国会继续监督和制衡政府。他在过去三个月实在是表现标青。”

“我们希望他能够做得更好,继续表达我们对政府的监督。同时,凝聚我们党的力量,继续推动党的改革,这才是非常关键的。”

“我今天谈了很多关于党的改革工作和未来,接着下来新的领导层,希望在家祥的努力下,会有更好的成绩。”

马华各级党选已在今年7月9日起陆续展开,马华中央代表大会将在12月2日投票。盛传马华居銮区会主席颜炳寿与马华柔州署理主席郑修强组成“颜郑配”,对垒由魏家祥与马华霹雳州联委会主席马汉顺组成的“魏马配”。

截至目前为止,仅有魏家祥与郑修强已经宣布党选动向。

与此同时,传言前总会长蔡细历正在暗中部署,酝酿复出。蔡细历8月26日在区会改选中,当选为中央代表,已经取得竞选中央党职的入门票。

蔡细历是在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之间担任马华总会长。他并没参与2013年12月党选,以为第13届大选败绩负责。

在当年的党选,廖中莱击败颜炳寿与另一名前总会长翁诗杰,中选为马华总会长。翁诗杰已经退出马华。

积极监督,盼再做政府

此外,廖中莱也呼吁马华党员掌握在野党的角色,在健康的民主两线制底下积极监督与制衡政府之余,同时准备好在数年后重新成为执政党。

“各位雪州的同志,当我们成为一个有建设性的反对党时,我们也在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铺好路以便我们成为执政党。”

“我们看看世界各个国家的历史,当一个国家进入两线制的时候,谁做政府都不会做太久。”

“美国也好,英国也好,十年八年就换政府了。我们是时候准备好自己,备战,以便我们就做回执政党。”

检讨入党机制为党瘦身

廖中莱在致辞中也提到,马华虽然号称有百万党员,但过去的选举中并未真正展现百万党员的力量。

他坦言,马华必须检讨入党机制,以为党瘦身,减少幽灵党员或有人不知情下入党的情形。

他说,如此将能确保党员“爱党忠党”。

他举例,马华在雪州无拉港有逾7500名党员,而无拉港补选前夕即便已经联系其中超过5000人,呼吁党员支持马华候选人陈志忠,但最终却只有1133人投选马华。

“无拉港补选中,经过署理总会长魏家祥和副总会长周美芬协助竞选期间的分析,我们只拿到1133张华裔选票。各位,马华党员7000多名,我们只拿到1133张华裔选票。”

他指出,这彰显了马华许多党员并不理解马华的斗争理念,其中许多党员是透过“非常不正确”的方法招募入党,因此马华如今必须检讨入党程序,为马华“瘦身”和检讨支会、马青及妇女组。



马华决不与伊党合作,但若要站台“无法拒人千里”

发表于 2018年9月23日13:33  |  更新于 2018年9月23日13:37

马华在刚落幕的无拉港补选中接受伊党站台,引起部分基层不满。马华总会长廖中莱今日解释,若伊党要在补选支持马华,马华无法“拒人于千里之外”。

不过,廖中莱强调,马华不会和伊党合作,更不会成为联盟。

他今日在马华雪州代表大会致辞时说,马华立场坚定,反对神权治国。

他呼吁党员,勿轻易因别人的煽动,而感到愤怒不安。

“马华对于伊斯兰神权理念的立场是非常坚定,马华公会不会和伊党合作,更不会成为联盟。但是,当有人在补选的时候要支持我们,我们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对不对?”

“所以我们要让人民、华社及党员知道,今天只要马华公会还在,我们肯定会捍卫这个国家的世俗体制、多元特色及中庸治国理念。”

在文冬流失支持

廖中莱称,他就曾因为反对伊党主席哈迪阿旺的355号法令修正案,而在文冬选区丢失马来票。

他说,他极力反对355号法令修正案,甚至引起巫统、伊党及马来选民抗议,但他仍然立场坚定,最终失去马来支持率。

“当时的首相(纳吉)要将这个法案成为政府法案在国会通过,马华的立场非常坚决,我们奋斗到底,反对到底,甚至丢掉官帽也在所不惜。”

“我的选区文冬,多少的巫统党员、伊党党员与马来同胞在我的办事处示威,要求我支持355法案。”

“各位,(我)在所不惜。虽然我失去了马来人的选票,但为了维护国家多元的体制,马华公会坚守承诺,给这个国家多元的特色。”

廖中莱自1999年开始担任文冬国会议员,而355号法令修正案课题在2013年第13届大选之前已开始引起争论。

廖中莱在2013年选举于马来选民占45%的文冬,以379票微差战胜行动党候选人黄德。

但到了2018年第14届大选,行动党再度派出黄德决战廖中莱,最终黄德2032张多数票击败廖中莱。

无论如何,廖中莱并未阐明他今日所述的情况是2013年或是2018年。

丢官也在所不惜

廖中莱提到,当时马华积极反对355号法令修正案,他与马华署理总会长魏家祥甚至已做好准备辞去部长职务,以示反对。

“我当时甚至还打电话给当时还躺在病床上的家祥,跟他说要做好准备,我们今天可能要做个决定,要丢掉部长职务,因为我们对355法案立场非常清晰,我们要反对首相跟伊党在国会通过这个法案。”

“家祥二话不说马上答应,告诉我说,总会长你做决定,我们一起丢官没问题。我们就是要一起保护这个国家,这个多元的社会。“

魏家祥曾经担任首相署部长,廖中莱则曾经担任交通部长。

355号法令指的是《1965年伊斯兰法庭(刑事权限)法令》 ,联邦政府可透过此法来规范各州伊斯兰法庭的刑事执法权限。

现有伊斯兰法庭最高刑罚为5000令吉罚款、监禁3年及民事鞭笞6下。而哈迪所提呈的动议要求修法提高至10万令吉罚款、监禁10年及伊斯兰鞭刑100下。

前朝国阵政府曾经三度让哈迪在国会上提呈动议。2017年第3季国会的最后一天,哈迪获得政府和国会议长允许提呈个人议员法案动议,当天国会在一片争议声浪中结束。

在最近落幕的无拉港补选,马华获得伊党站台。当时,同台者就包括廖中莱与魏家祥。事后,前马华森州主席林振辉抨击,马华是否要配上仅剩下的尊严。

当时,廖中莱已经解释,伊党是出于认同马华的“监督与制衡”概念,才为马华助选。不过,他否认马华跟伊党结盟。


365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积分
125782

拿督准拿督太平局绅甲必丹部长局长良民软件功能探索比赛优胜者沙巴旅游达人旅游大使铜章(累积乐捐RM100以内)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5 22: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今大马

王晓庭宣布攻马青总团长,要马华改变重赢民心

发表于 2018年10月4日11:58  |  更新于 2018年10月4日15:55   下午3点52分更新



马青副总团长王晓庭今日宣布,将在11月党选中竞选马青总团长职。

王晓庭今天于吉隆坡召开记者会时,出示一封请假信,表明将向马青总团长张盛闻请假,暂时放下党职,全力专注竞选活动。

她说,这是为了在公平及公正的情况下展开竞选,避免外界误以为她借着党职的优势拉票。

“我不会避嫌,我选择坦然面对(指责),我会暂时把党职放一旁,带领团队专注竞选。”

“至于这是否能达到公私分明的效果,我让大家来判断。”

王晓庭被视为当权派人马,她的对手预料将会是现任马青法律局主任吴健南。吴健南已在上个月宣布竞选总团长职。

获7州区团团长支持


虽然王晓庭表明没有任何“后台”,但今天获得近30名马青党员陪同,发布竞选宣言。

当中共有10位各来自直辖区、雪兰莪、森美兰、马六甲、柔佛、吉打及彭亨的区团团长。

此外,在场者有马青教育局主任林星豪,以及早前上阵无拉港补选的马华候选人陈志忠等。林星豪曾担任马华署理总会长魏家祥的新闻秘书,被视为魏家祥的亲信。

成为态度开放的政党

王晓庭指出,若马华要重新赢回民意,就不得不改变。

为此,她以“再起”作为竞选主题,推出三大主张,即:为年轻人提升幸福指数;让马华成为懂得反省及态度开放的政党;以及推动地方选举。

她点出,若马华依然只顾党的利益,年轻人将永远无法出头,进而造就党内“新陈代谢系统”老化。

她说,马华需要和年轻人并肩,站在一起面对新的课题,如环保、流浪动物、性少数(LGBT)、环境、网络、种族、居住问题等等。

“只有我们政党的心态开放,年轻人自然会找到温暖的依靠,进而和我们站在一起!”

扩大与公民社会合作

王晓庭也承诺,将努力让马青及马华成为懂得反省、态度开放、能够包容各方意见及言论的政党,包括扩大与公民社会的合作。

她说,马华必须舍弃“家大业大、官大学问大”的老毛病,进化成为包容多元需求与声音的政党,并谦卑弯腰聆听社会的脉动。

不过她认为,凡事不一定要处于主导位置,马华可以用在旁协助的方式,与公民团体携手合作,形成一股结合外部多元力量的新势力。

督促推地方政府选举

最后,王晓庭主张推动恢复地方政府自治及选举。无独有偶,这也是吴健南的竞选宣言之一。

她宣称,不只要全面民选市长、市议员和村长,也要让地方政府拥有完全的自治权。

“过去马华在地方深耕,为民服务的表现有目共睹,接下来我们将组织大家,倾全力督促希盟落实地方政府选举与自治。”

“当地方自治及选举恢复,地方的事情回归地方政府解决,便可以淡化种族冲突的色彩, 齐心开创更融合的未来。”

转型为财经专业政党

她盘点马华优势,认为过去因长期执政,培养了许多政务人才,加上党内做生意及中产阶级党员普遍居多,马华应该重整及逐渐转型,成为都市型的财政及经济政策专业政党。

“我们要提出比希盟政府更好的财经政策,让人民相信我们的政策是进步及为民谋求最大幸福的!”

她信心满满地说,推动地方选举及转型马华的两把剑一定要磨刃好,以作为重新执政的利刃。

致辞尾声落泪哽咽

在致辞尾声,她向马华表达感谢,谈起自己过去获得党的爱惜时,当场哽咽,红了眼眶。

“过去被党爱惜的我,更应该在此刻挑起重担及承担更大的责任。”

她宣布正式参选马青总团长职后,即获得党员送上祝福,包括粽子和包子,寓意在党选中“包中”,而黄梨和白萝卜,则象征着“旺来”及“好彩头”。

否认是当权派一员

询及本身与对手吴健南的竞选优势,王晓庭坦言,彼此能力旗鼓相当,对方拥有法律的专业知识,本身则与同僚之间的互动强烈,注重团队。

她也否认自己是当权派的说法,表明本身和吴健南都拥有党职,都是当权的一员。

她透露,在决定参选前不断询问自己是否应该更上一层楼,所以全国走透透听取党员们的意见和反映。

“我收到很多的支持与鼓励,所以下定决心参选。”

询及女性身份会否为其竞选加分,王晓庭指出,现阶段马华不再以性别衡量或区分领导人能力,因此不认为有任何的加分。

“其实比我有能力的男性同志大有人在,但是他们都很愿意配合我,让马青做得更好。”

505大选首参选惨败

王晓庭曾参加2013年大选,当时以新兵姿态上阵士布爹国席,但惨败给对手,即行动党候选人郭素沁。郭素沁的多数票高达5万1552票,为全国之最。

同年,王晓庭在马青总团改选中,当选副总团长,成为首名马青女性副总团长。

王晓庭并没上阵2018年全国大选。

马华党选提名日落在在10月15日,投票日则是11月3日。



马华总部改建黑箱作业,叶炳汉促廖中莱两周解释

发表于 2018年10月15日13:05  |  更新于 2018年10月15日14:25   下午2点23分更新

马华党选今天进入提名程序之际,马华前副总会长叶炳汉等领袖公开批评总会长廖中莱,以黑箱方式处理马华总部改建计划,把基层甚至中委蒙在鼓里。

叶炳汉指出,他身为党龄超过30年的马华老党员,却要通过媒体报道才得知这项计划,而且在询问下,更发现多名现任中委对改建计划都毫不知情。

“当知道这消息后,所有党员都很震惊。为什么要拆除总部?我们没有人知道。”

他说,马华大厦作为马华总部的权力中心及华人政治的象征,领导层却没有开会及咨询基层,就擅自主张改建总部大厦,不仅有黑箱作业之嫌,也没有诚信及透明。

计划资金从哪里来?

“我们必须公开质疑,这个计划完全没有透明度。”

“现在经济放缓,这计划这么大的开销,谁来融资?我们是否还100%拥有马华大厦?”

他强调,马华党产不能为领导层所随意操纵,因此要求廖中莱在两周内向基层解释。

勿重演马华大厦危机

叶炳汉在今天记者会也重提当年马华必须发动全国筹款运动,还清银行贷款,避免被银行接管大厦的历史事件,提醒现有领导层,切勿重蹈覆辙,重演马华大厦危机。

根据网路资料,马华大厦兴建时由于经费不足,因此向银行贷款2500万令吉,惟至1987年,经历党争和经济衰退,马华无法摊还贷款,累计拖欠银行3600万令吉,进而有银行随时接管大厦的风险。

为了避免丧失大厦,马华发动全国筹款运动,在半年后筹得1900万令吉,同时把大厦的49%股权出售给马化集团,套现2070万令吉,最终顺利清还贷款。

无关任何党选候选人

除了叶炳汉,其他出席记者会的马华领袖包括:雪州马华前公共投诉局主任汤木、前雪州百乐镇州议员林春锦,以及雪州马华灵南区会副主席张胜富。

他们4人强调,今日的记者会与任何的马华候选人无关,也不属于任何派系。

林春锦表示,马华大厦是马华老党员当年掏出血汗钱而救回来的党产,因此党员及基层有权知道改建总部大厦的计划详情。

“这计划根本没有通过中委会议,我们必须要知道这计划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经费及开销。”

“我们不想再面对丧失大厦的危机。”

促魏家祥颜炳寿表态

汤木则在记者会上向已公布将竞逐马华总会长职的魏家祥及颜炳寿喊话,要求他们清楚表达本身对马华党产的立场,并纳入竞选宣言,好让党员安心。

“他们究竟会允许这个计划,还是选择保留总部大厦?请让基层知道!”

汤木指出,自己当年就是从普通党员身份,付100令吉转为永久党员,以行动拯救马华大厦,很多老党员当年亦是如此。

“我们绝对不可再发生(同样的历史事件),任何人都不可动马华党产,马华党产不是个人资产。”

他担忧,改建计划工程庞大,若马华通过联营方式融资,或将导致马华股权变少,进而失去对大厦的自主权。

另外兴建71层摩天楼

汤木也指出,马华总部大厦改建计划,并非如媒体报道般的70层摩天楼,而是71层楼。

记者会上,他向媒体展示该计划的发展准证(DO)。

资料显示,现有23层高的马华总部大厦将拆除,另建一栋71层高,涵盖9层地下停车场、含有328间客房的24层酒店、4层设施空间(Ruang Kemudahan)、27层办公楼、4层演奏厅、5层会议厅、4层多用途礼堂、1层博物馆、1层小贩摊位及1层商业空间。

这份资料,也与早前报道的资料稍有不同。

特定管道才拿到资料

当询及这份资料来源时,汤木仅透露,本身花了好一段时间,近期通过特定管道才拿到这份资料。

不过他也笑言,目前暂时不需要发起拯救党产运动,让廖中莱在解释后再打算。

《The Edge》财经周报是在9月1日报道,马华公会打算拆除现有在吉隆坡市中心的总部大厦,以改建一栋70层高的摩天楼。此项计划也被视为马华的重建计划之一。

《The Edge》的报道是引述提呈给吉隆坡市政厅的文件,该报道也刊登在The Edge Property的网站。

促受薪领袖辞职参选

此外,汤木也向有份竞选马华高职的候选人喊话,要求目前在马华底下受薪担任党职的区会领袖,必须先辞职,才出来竞选。

他直言,这是为了避免出现党产利益冲突,更强调马华不是这些人找吃的饭碗。

询及有多少人受薪又有竞选党职时,汤木披露,本身已经掌握数个名字,若提名名单出炉后,相关人士还没辞去受薪职位,他将把名单公开。



光华日报

掩耳盗铃麻醉谁 隔靴搔痒唬弄我

25/09/2018 18:48   隆门客栈   文:胡一刀

马华廖中莱最近的慷慨激昂叫人惊叹:“我们为什么要退出国阵?……我们可以解散国阵,可以开除巫统!”

廖总何以吃到火?原来,他反对巫统与伊党走向合作,并指若巫统走向神权路线,马华可以开除巫统云云。只是,马华大选几乎没顶后,才来激昂是不是太迟?

江湖都笑马华终于“站”起来了。环顾网民留言,几是极尽抵死之能事。

客气一点的网民就说:“难怪这段时间大头菜那么好卖”、“到时国阵就是马华的了,真棒”、“我没听错吧,用1+2来和巫统攤牌?”、“什么都没有的人最可怕,因为他可以语无伦次”。

粗俗一点的网民则称:“大叔醒醒吧,吃药”、“很好,请马华马上硬起来开除巫统”、“终于硬起来了,可惜射不出去”、“以前被纳爷揶揄需要政治伟哥,现在下野了没人送伟哥反而有胆了”。

何以网民和咖啡店吹水家口诛笔伐?说完其实很简单,大家认定廖中莱随口嗡,因为马华可以退出国阵,但不可能把巫统开除出国阵!

哎呀,国阵成立了45年,自有一套组织架构,廖中莱研究过国阵的架构吗,凭什么觉得马华可以开除巫统?

根据胡一刀手头掌握的资料,国阵权力架构以最高理事会为主,成员有一位主席、一位署理主席、一些副主席、总秘书、总财政,以及各成员党三位最高理事,但包含出任副主席者。还有还有,国阵青年团、国阵妇女组也各选出一位代表。

表面上,国阵看似一个民主的政党联盟,但实际上国阵运作却由巫统一手操盘。

好吧,先看看当今国阵领导层:主席扎爷、署理主席哈山、副主席廖中莱与维纳斯瓦南,以及总秘书安努亚慕沙、总财政东姑安南,妇女领袖诺莱尼、青年领袖阿斯拉夫。

换言之,国阵最高领袖,巫统占了六人,只有两位副主席,一席分配马华(廖中莱),一席分配国大党。

最明显是,巫统主席也是国阵主席,巫统老二也是国阵老二,巫统总秘书也是国阵总秘书,巫统总财政也是国阵总财政,甚至巫统一姐也是国阵一姐,巫统青年团一哥也是国阵一哥。

至于最高理事成员,巫统两席、国大党两席、马华两席(魏大人和黄家泉)。13州主席,除了槟城是马华陈德钦,其余12州主席都是巫统担任。

一眼看完,巫统一党独大,牢牢控制国阵,马华、国大党只是陪衬。试问,国阵最高理事会,马华凭着区区三票,即便加上国大党三票,又如何把拥有八票的巫统开除出国阵?这岂不是荒天下之大谬吗?

而且,对于巫统、伊党合作,国大党看似乐见其成,根本不可能参与马华所谓的“开除巫统”?

话说回来,早期国阵并非巫统一手操办。1950年代,国阵前身联盟成立之初,马华陈东海便成为第一任总秘书,不过据称陈东海的委任无关马华,而是基于他与东姑的私人交情。

1957年独立,陈修信亦曾出任联盟总财政。1972至1974年,马华曾永森也曾任联盟总秘书,1974至1982年则转任国阵总财政。

此后,马华再无在国阵出任要职。2008年,时任马青一哥的廖中莱,建议国阵设立双署理制,并保留一席分配给马华。结果?巫统睬你都傻。

觅得一句:“掩耳盗铃麻醉谁,隔靴搔痒唬弄我。”哎呀,有一种想法叫自欺欺人,往往骗不到人,骗到的是自己,用假象来麻醉自己。马华欲开除巫统,如果不是自我麻醉,就是有意装作糊涂?

365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积分
125782

拿督准拿督太平局绅甲必丹部长局长良民软件功能探索比赛优胜者沙巴旅游达人旅游大使铜章(累积乐捐RM100以内)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9 20:5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今大马

蔡细历新书不避CD丑闻,呛政敌“要干掉我就来”

发表于 2018年10月19日12:10  |  更新于 2018年10月19日16:37

马华第9任总会长蔡细历两天后将出版个人回忆录,书中除了详尽记载他过去30年的从政生涯,也确定收录了当年轰动一时的性爱光碟丑闻。

蔡细历在昨日接受《当今大马》专访,畅谈其首本新书《政治谷底翻身——褒贬由人》的内容,更证实书中涵盖其性爱光碟丑闻。

“是的,我有写在书里。有什么问题?这是个事实。”

“不过,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往前看,没有人不曾犯错。”

“那些批评我的人,要不是胆小,就是伪善;因为他们做了不敢认,不然就是做了却假装没做。”

“他们还想要些什么?”

蔡细历直言,敌视他的人经常挑起他的光碟丑闻,试图打击他,然而他早已能够坦然待之,毕竟他已经承认和道歉了,还为此放弃官职和党职。

“我都已经承认,已经道歉了,他们还想要些什么?”

“要干掉我的话就来啦!有什么好怕?”

“(所以)是的,有什么好怕,有什么敏感?我没有(如林甘丑闻主角那样)说,‘听起来像我,但那不是我。’”

2007年12月底,柔佛市面上流传疑似蔡细历的性爱光碟,在事件爆发数天后,蔡细历坦承自己就是光碟主角,随后更辞去卫生部长、拉美士国会议员和马华所有党职,进而跌入政治谷底。

但蔡细历不久后东山再起,先后参与2008和2010年的马华党选,并成功分别获选为署理总会长和总会长(见下图),直到2013年大选后马华惨败,蔡细历决定不参与党选以示负责,当时才正式从政坛退下。

从来没有后悔辞职扛责

如今事隔10年,询及会否后悔当时辞职的决定,蔡细历不假思索地说,自己不是一个眷恋往事的人,也不在乎别人的看法,目前更向往自己的退休生活。

记者问,“所以,有关你的往事,书里面都没有任何隐瞒吗?”

“是的!有谁真的可以像我一样,有种去承认(我就是光碟主角)?我只是不解,为何人们都不谈我好的一面?”

他直率地说明自己毫无后悔,毕竟他在这次挫折后,仍能够东山再起,当选马华总会长。

“一些女性见到我,还会主动要求和我合照,还和我说,‘你是个值得尊敬的男人,至少你没有抖出自己的女朋友(身份)。’”

依然不透露藏镜人身份

蔡细历主动亿述媒体当年逼问自己的情况,“那时候媒体不停追问我,谁是光碟女主角。对我而言,这不公平,因为那是个陷阱。”

他感慨地表示,“那女子只是个受害者,我也是受害者,我又怎能把对方的身份曝光?”

受询及在书中是否揭露偷拍阴谋者身份时,蔡细历提供否定的答案,这跟他过去的做法同样一致。

“这(么做)我会挨告的……我不是警察,我只是个可怜的政治人物。”

出版新书无关马华党选

另外,蔡细历新书出版正巧碰上马华党选,不禁引起外界的揣测。对于此事,蔡细历解释纯属巧合。

“我都没有参与党选。对我来说,我的新书更重要。这是我唯有的日期,因为我下个月会和妻子及朋友到中国旅游。”

他透露,为了在退休后保持头脑活跃,他从2016年起,每天花费3小时撰写自己的回忆录,前后耗时15个月。

蔡细历指出,初稿交到出版社手上时,出版社有法律顾虑,因此把初稿交予律师团过目。

“这是因为我坦率书写,其内容或许会触怒一些人。”

冀回忆录会启发党同志

蔡细历也说明,为了把回忆录翻译成中文,他消耗了4个月时间,而马来版也会在较后出版。

他笑言自己已高龄72岁,加上没有写日记的习惯,因此这次的回忆录书写工程,确实构成一大挑战。

“我纯粹靠记忆来写,幸好我的记忆还不错。我希望这本书对马华党员有所启发,多一些书写,不要只会上台讲话,或只顾拍照。”

自觉标题很能代表自己

英文教育出身的蔡细历,为自己的英文版回忆录选择了十分抢眼的标题:“Like Me or Hate Me: Rising from the Political Ashes”。

他笑言,这是因为自己直白的性格,有人喜欢,也有人不喜欢,所以就选择了“爱我还是恨我?”为部分的书名。

“我很清楚,有很多人不喜欢我。他们觉得我很傲慢,但也有很多人喜欢我,因为我够直接,够坦白。”

他露出微微一笑地说,“所以,为何不放个能够代表我的标题?‘爱我还是恨我?’这就是蔡细历,同意吗?”



担心马华“去荷兰”,蔡细历吁党员否决魏家祥

发表于 2018年10月19日17:17  |  更新于 2018年10月19日17:25

马华党选开打,前马华总会长蔡细历再次表明支持“颜郑配”,并反对魏家祥与马汉顺率领的当权派人马。

他称,若魏家祥团队当选,马华将不会有任何改变。

他警告,马华若继续陷入“否定症候群”,则马华注定会覆亡。

套用蔡细历的话,马华将会“去荷兰”。

“现任领袖患有否定症候群。若马华继续否定现实,马华将会去荷兰,将会灭亡。”

前朝秘书团队

蔡细历接受《当今大马》专访时指称,魏家祥竞选团队全是现任领导的秘书,若党员选出魏家祥团队,也只会换汤不换药。

“他团队里有太多部长的前秘书了,不是廖中莱秘书就是魏家祥秘书,要不然就是张盛闻的秘书。”

“这是个坏现象,这些秘书不应该成为中委。”

“当然他们有竞选的权利。但当你出来竞选,你的前老板又有在,你最终只能沦为应声虫。”

他直言,这种上司与下属的关系,犹如把马华当成家族生意。

“你想象一下,你是最大股东,然后董事局里都是自己的孩子。对我而言,这不能激起人们的信心。”

廖中莱是卸任总会长,而张盛闻则是卸任马青总团长。两人都没参与这次的党选。

马华中委共有25个名额,多达54人竞选。当中隶属魏家祥团队的包括廖国赈(张盛闻前机要秘书)、刘亚强(魏家祥前政治秘书)、简明发(廖中莱前政治秘书)、胡伟豪(前财政部副部长李志亮前部门特别助理)、郑耀民(魏家祥前高级机要秘书)。

回避重大课题

9月27日,马华党选提名前,蔡细历召开久违的记者会,要求曾在纳吉政府中当官的马华领袖别参加党选,包括其儿子蔡智勇也不能例外。

蔡细历认为,这些人都算是前朝国阵政府的一份子,若再领导马华,将无法摆脱贪污与腐败指责,难以取信于民。

蔡细历在专访中重申,廖中莱及魏家祥在大选前一直回避重大课题,没有明确立场,包括一马公司丑闻、巫统傲慢、贪污、生活费高涨等等课题。

他表示,马华党员现有领导层一直回避课题,早已让党员感到厌倦和愤怒。

但他声明没有任何个人议程,只希望马华能在党选后重回正轨。

“如果还是魏家祥和他自己的人当选,这就会变成换汤不换药。”

指廖魏搞派系

他强调,即使马华在大选中惨败,基层党员依然对马华忠心耿耿,没有出现退党潮。

“党员只是感到沮丧和心灰意冷,因为509大选后看不到新的方向,他们只是不想再听到廖魏两人空喊政治口号。”

他批评廖中莱及魏家祥大搞派系政治,存有“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心态,不能接受其他声音。

“我敢公开地说,他们(廖魏)没有包容地领导马华。”

“马华现在最需要一个能够包容的领导层,正是因为过去无法接纳不同的组织和声音,让马华变得越来越小。”

他举例,即使他已经退休,依然受到领导层排挤。

他说,过去5年,当他每次准备拜访基层时,当地区会代表都会接到电话,要求不要去理会他。

专注全国课题

蔡细历也指出,马华领导层过于专注华社议题,以为只要处理好华教及承认统考议题,就能获得华社支持。

但他认为,华社根本不会领情。

“行动党现在掌权了,你有看到他们的领袖谈承认统考吗?他们曾经承诺这些东西,但是现在谈也不谈。”

“华社有因为这样而讨厌行动党吗?”

他认为,比起这些,马华更应该专注全国课题,如贪污、生活水平及人权。

蔡细历补充,魏家祥的健康状况,让人关注。

“从现在至下一届大选,党领导层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作为一名领袖,不只要思路清晰,也应该要保持健康,以便可以应付繁琐的工作。”

他指出,若一名领袖患有严重疾病,这只会拖慢工作表现。

蔡细历透露,目前以朋友身份为颜炳寿团队助选,若有空档就会到基层及区会为对方站台。

他坦诚,魏家祥较为占优势,但他不认为颜炳寿因此而处于下风。

“我早前到柔佛、雪州及霹雳的区会走动,基层的反应都很不错,比想象中好。”



光华日报

浮云羁绊拦去路 恩怨纠缠笑归人

18/10/201819:36   隆门客栈   文:胡一刀

“马华党选,当权派口中的火种、魏大人守护总会长宝座当无悬念?然而,蔡派在党内势力却深不可测,更因郑修强竞逐署理士气大振,蔡派笃信能影响超过一半代表,郑修强将可击败当权派的马汉顺?”

马华党选不再受媒体关注,但随着改建马华大厦风波、前总会长蔡细历出版回忆录,马华党选一时之间又似热闹起来。

廖中莱大选滑铁卢,不再留念一心求去,当权派遂推出魏大人把关,迎战蔡派二度问鼎总会长的颜炳寿。另一名挑战者吴德强未成气候。

表面上看,魏大人以马华老二之优势,又是当权派口中的马华“火种”(509大选后马华唯一国会议员也),要为当权派守护总会长宝座当无悬念。

然而,蔡派在党内势力却深不可测。原来,自2001年马华分成AB两队,蔡细历派系便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林良实2003年退位后,蔡细历接收了林良实的人马(黄家定及其派系除外),蔡派遂成单一最大的派系集团。

这次党选,虽然游戏规则大有改变,蔡派仍然掌控不少马华区部,魏大人未必如表面那么笃定?探子回报,根据蔡派人马估计,蔡派仍能影响超过一半代表的投票倾向云云。

哦?果真如此,上届党选2013年总会长之争,何以蔡派颜炳寿会不敌廖中莱?

有此一说,由于颜炳寿原属翁派大将,蔡派对他始终都有保留。据称,蔡派霹雳人马未倾力投颜炳寿,让颜炳寿以186票之差饮恨。另一名竞逐者翁大侠仅得160票,无关大局。

这一回大不同,老蔡、小蔡都退下火线,蔡派若欲在马华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推出一名代表竞选高职,于是乎郑修强出马竞选老二。郑修强是蔡细历得意门徒,当下若竞选总会长仍欠火候,所以蔡派才交由颜炳寿上阵?

根据探子,马华老二之争,郑修强挥师出战,蔡派上下士气大振,并笃信郑修强可以击败当权派的马汉顺。

换言之,颜炳寿胜选与否,蔡派不是那么在意?不过也有一说,蔡派拉票时仍强调颜郑配,以Gan-Tee(马来文谐音为ganti,取代之意)应对当权派魏马配的口号“新时代,新世代”。

还有还有,为了说服蔡派铁票投给颜炳寿,据称蔡派也提出“买一送一”的口号,也即按照菜单投郑修强送颜炳寿。

魏大人、颜炳寿,都是来自柔佛,郑修强也是柔佛,马汉顺则为霹雳。根据过去纪录,代表不会让一个州包完高职,也许这是当权派的高明策略。然而,马华如今已跌入深谷,代表还会在乎老大老二是否同一个州吗?

曾主宰马华的黄家定派系几已全退,尤其原任副总会长周美芬(修读博士?)、何国忠(重返教学?)不再竞选,当权派四位副总人选,彭亨郑联科、直辖区姚长禄、槟城陈德钦、马六甲林万峰,只有姚长禄黄派色彩较强。

最耐人寻味是,对于当权派的火种论,有亲黄派讥讽为“奄奄一席”。

蔡派四位副总人选,包括槟城黄秀金、森美兰林振辉、雪兰莪余金福、彭亨刘震林。不过,蔡派并未竞逐马青和妇女组,马青总团长是王晓婷和吴建南之争,都是当权派人马;妇女组则由王赛芝无对手下连任。

提名前夕,传出当权派欲与蔡派谈判和平方案不果。上届党选,廖派也与蔡派谈判副总与中委平分,但到了党选还不是一样打到乱?

509大选马华几乎灭顶,现在领袖却仍热衷党选,说破了都与30亿马华资产有关?尤其马华大厦重建,据称涉及10亿令吉资金。

好了,马华党选开打,最神是蔡细历此时推出回忆录。胡一刀甚好奇是,蔡细历如何评说马华与巫统的关系,CD色情光碟是否政治陷害,当然还有蔡细历与黄家定、翁大侠、廖中莱等的恩恩怨怨。

一个江湖,五分恩怨。再凑一句:“浮云羁绊拦去路,恩怨纠缠笑归人。”哎呀,浮云羁绊,恩怨纠缠,林良实、黄家定、陈广才;翁大侠、蔡细历、廖中莱;魏大人、颜炳寿;怎一个恩字、怨字了得?

365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积分
125782

拿督准拿督太平局绅甲必丹部长局长良民软件功能探索比赛优胜者沙巴旅游达人旅游大使铜章(累积乐捐RM100以内)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6 12:3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今大马

赞许民政勇辞国阵,蔡细历讥“开除巫统”乃愚话

发表于 2018年10月20日上午9点13分  |  更新于 2018年10月20日上午9点33分

第14届大选后不到两个月,民政党宣布退出因贪腐指控缠身同时失去联邦政权的国阵。对此,前马华总会长蔡细历赞扬民政党能当机立断,比马华勇敢。

他表示,马华在国阵确定败选的5月10日当天,早就应该退出国阵,根本不需要公投决定。

“民政很勇敢,我必须恭喜民政领导层的果断。”

“如果其他成员党都可以离开国阵,马华领袖没有理由做不了这么简单的决定。”

蔡细历前日接受《当今大马》专访时更直言,若自己是总会长,大选惨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马华离开国阵。

“我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离开巫统,我才不会说蠢话,说要开除巫统。”

“今年最大政治笑话”

“离开国阵比开除巫统容易,马华有何权利开除巫统?我认为,那是2018年度最大的政治笑话。”

马华总会长廖中莱9月底在雪州马华大会致词时表示,国阵象征着和谐和中庸,倘若巫统采取种族宗教神权路线,则应是马华开除巫统,而不是马华退出。

民政党是在今年6月23日,宣布退出国阵。此前,沙巴及砂拉越的8个国阵成员党,已相继退出国阵,让国阵如今只残存4个成员党,即巫统、马华、国大党、人民进步党(MyPPP)。

领导还希望当部长?

此外,蔡细历点出,国阵这个政治品牌早已失去其光彩,人民早就厌倦国阵与巫统,不再以它为荣。

蔡细历推测,马华迄今仍留在国阵,是因为廖中莱及署理总会长魏家祥还深信,通过组织联合政府,他们可以走后门,继续当部长。

询及马华离开国阵后能否生存,他斩钉截铁地说,华社不再投给马华,是因为厌恶国阵及巫统的傲慢与滥权。

“当然,马华也需要负起一些责任。但是当你和贪污滥权的人混在一起,我们就会受到牵连。”

针对马华去留国阵一事,马华居銮区会主席颜炳寿曾提议通过公投决定,而魏家祥三天前也表态,倡议在年底的中央代表大会讨论此事。两人也是马华总会长候选人。

党重建优于大厦改建

谈及马华总部改建计划,蔡细历也挺有怨言,他否认自己主张拆除及重建马华总部大厦,而是建议扩大总部的使用空间,并没有详谈整个计划。

“在我担任总会长期间,我的确有提到,若马华中央代表持续增加,那么李三春礼堂就会不敷应用,必须想办法提升。”

“但是那些人输了大选后,对改建总部更有兴趣,这显示他们不专注于重建政党,只关心重建党产。”

惟蔡细历表明不反对上述改建计划,但强调,马华领导层若要改建总部,就必须获得基层的认同。

改建需获得党员同意

“如果他们要改建,就必须获得党员同意,让大家知道他们要拆掉整栋大厦,到时也会把李三春的名字拿下。”

现年72岁的他声称,华人十分迷信,不允许随意拆除一栋列有先贤名字的建筑。

他重申,此事上领导层必须征求基层党员的同意,不能由总会长等领导说了算。

蔡细历也责怪廖中莱企图误导他人,让人误会改建计划是他所提出。

询及马华目前是否有必要兴建一栋70楼的摩天楼,蔡细历毫不犹豫指出,这计划已是次要课题,马华搞错重点。

“马华还有更多更紧急的事情要做,这只显得马华领导层脱节。”

《The Edge》财经周报是在9月1日报道,马华公会打算拆除现有在吉隆坡市中心的总部大厦,以改建一栋70层高的摩天楼。此项计划也被视为马华的重建计划之一。

媒体不应受政府管制

另一方面,蔡细历指出,希盟政府“立法管制政党掌控”的建议治标不治本,毕竟即使政党不能直接掌控媒体,他们也还是能通过朋党加以控制。

反之,他主张,媒体不应受到政府管制,反之媒体要有公信力,让人民自行去衡量及监督。

通讯及多媒体部长哥宾星在8月20日表示,若要营造更好的媒体环境,则应避免政党掌控媒体的情况。惟是否立法管制,仍有待政府拍板。

马华至今仍掌控主流英文报《星报》,因此希盟政府这项构思若实现,势必冲击马华。

星报大选前受“指导”

蔡细历表示,509大选后,《星报》的编采方针有所改进,至少有提供一些空间给在野党,及与廖中莱不同派系的党员。

蔡细历也强调,他担任总会长时期,不曾干预《星报》编辑部,反而是今年大选前夕,存在着“指导式编采民主”(guided editorial democracy),导致《星报》失去公信力。

“如果它自称是人民的媒体,为何编辑部不曾刊登有关国阵有可能倒台的文章?”

“没有!全部都是一面倒赞国阵好。”

蔡细历也点出,《星报》股价不停下跌,已引起许多马华党员关注。

“我任期时,他们怪我导致《星报》股价下跌,那时候还有2令吉50仙、2令吉30仙,现在却只有70仙。”

“但你可以察觉到,我从来没有因为这样而谴责他们。”

“如果我要以牙还牙,我大可说《星报》股价下跌是因为廖中莱。”



蔡细历回忆录 I:他们说收到两张光碟

发表于 2018年10月26日10:52  |  更新于 2018年10月26日10:52

第十章 辞职余波

“我认为,我应该勇敢和诚实地承认自己的错误。”

除了卫生部繁重的公务,社团及马华的活动也让我应接不暇,这是我人生中最忙碌的时期,每天都在赶行程,也几乎天天见报。当时,我没意识到我的积极行动,已经让党内一些资深领袖感到不安。渐渐的,我对工作的努力和奉献,被解读为存有强烈的政治野心。在担任部长和马华副总会长的两年里,我和总会长及署理总会长的关系逐渐恶化。或许我太忙碌,而忽略了经营和党高层的关系。结果,我被他们视为自大、骄傲及野心勃勃的竞争对手。

2004年,当我初到吉隆坡出任卫生部长时,新任马华总会长黄家定和我之间有个协议,即我将会受委马华总秘书。只是,我对这项献议的兴趣并不大。虽然总秘书在党内职高权重,但并不是票选的职位,而是由总会长委任。因此,在2005年党选时,我选择竞选副总会长。我最大的错误,是宣布竞选前没先照会总会长及署理总会长。

我为人坦率,向来有话直说,我觉得自己的个性与作风,不适合担任国阵第二大党的总秘书。客气有礼是马来西亚人的天性,一般都不喜欢听人实话直说。这项特性在黄总身上尤其明显,他待人总是彬彬有礼,说话举止亦如此。一般上,面对重大课题,黄家定会避免直接对抗,希望问题随着时间流逝而自动解决。我的个性正好相反,我喜欢直接面对问题、当机立断,而且毫不畏惧。很快的,党内有人开始告诫我,有些人不高兴我对工作太认真,不满我的媒体曝光率超高。我想,这是我2008年受重挫的真正原因。

我发现,有些同僚总以小人之心待我,他们其实都是总会长的耳目,负责打小报告。因此,我和总会长的友好关系开始面对考验。这些人目前还是党内重量级领袖,其中有些已多次遭选民唾弃,却还大言不惭地标榜自己代表民意。

一通意外的来电

2007年12月28日星期五。当天,我在沙巴亚庇出席一项由副首相纳吉主持的全国圣诞节庆典。活动结束后,我便回酒店休息。此时, 我接到峇株巴辖一位社团领袖的电话。地方上的人都知道我和这个社团及其领袖关系良好。我不仅多次协助该社团筹款,也经常出席他们的晚宴。我太太也经常以匿名方式捐款给该社团进行赠医施药活动。

这位社团领袖在电话里告诉我,他们从社团的邮箱里,收到两张影音光碟。光碟里是我和一个女子的性爱片段。他说,他会把其中一张光碟交给我在家乡的好友。我也请这位好友,向其他社团及媒体朋友探听是否也收到光碟。当晚深夜,我的朋友回电说,峇株的中文媒体都收到光碟,他相信光碟也流传到镇上一些人潮多的咖啡店及小贩中心。这意味着,散播光碟的人,要尽其所能把光碟传遍每个角落。

我隔天回到吉隆坡,看了光碟以后,便和一名退休的资深巫统领袖商量应对。他直截了当问我想怎样做,我说,我会承认自己是光碟里的人,我准备面对一切。这位领袖劝我低调处理,建议我先请假避开媒体。他也建议,如果有人直指我就是光碟男主角,就采取法律行动,让他们噤声。

之后,我向一位资深律师咨询,是否可以这么做。律师说,要证明光碟里的人的身分程序繁琐,首先答辩人必须要证明那是原版光碟,也要提供证人证明制作光碟者的身分,要做到这些非常不易。无论如何,与其躲在法律的庇护下,我认为,我应该勇敢和诚实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对我而言,问题只在于我是否有道德的勇气坦然面对。

寻求劝告

于是,我由太太及一名和首相关系良好的华裔企业家,陪同前往会见首相阿都拉。我告诉首相,我就是光碟里的人,也说我将会召开记者会说明事实。他表示理解,还开玩笑说,如果我信奉伊斯兰教,就能合法娶那位女子。首相只关注一件事,即这名女子是不是卫生部的职员,或者和卫生部有任何商业利益关系?我告诉他,两者都不是。他建议我放假两星期,我们甚至也讨论了记者会和新闻稿的内容。

阿都拉也问我,有怀疑是谁干的吗?我告诉他,本身没有参与任何商业活动,所以可排除生意上的敌手。光碟事件,更大的动机是意图摧毁我的政治生涯。这是最卑劣的龌龊政治。首相也保证, 他会指示总警长从各种角度来调查这件事。

在同一天,我前往黄家定的住家,咨询他的看法。我把对首相说的话和决定告诉了他。黄家定的反应和首相一样。他说我很勇敢,愿意面对公众承认此事。他接着说:“你是我党重要的领袖, 也是我的好友,我会保护你。”那些话虽然已过多年,至今仍言犹在耳。接下来几天,我发现其中一家和黄总关系密切的中文报,连续大篇幅地报道光碟事件。

见了黄家定后,我决定去咨询副首相纳吉的看法。会面时,我告诉纳吉,隔天我将在选区召开记者会。我也把新闻稿交给他审读。纳吉深表同情,也祝我一切安好。他对我不幸成为龌龊政治受害者感到难过和失望。

新闻出街

2008年1月1日,我到昔加末巡访中央医院。这是早前已安排的节目,我决定如期出席。

那时候,中文报章及英文报已广泛报道光碟事件,只差没有点名主角。结束医院的行程后,我决定在拉美士的马华服务中心召开记者会。

以下是我发给媒体的声明:

“我承认我是光碟中的男士。那位女郎是我的朋友。
我在此郑重声明,那不是我自拍的光碟。
谁在幕后操纵也已不重要。
对我而言,如今获得太太和孩子的谅解,这已经足够。
我也亲自会见首相阿都拉、副首相纳吉,以及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黄家定,并向他们解释和道歉。
我特此要向所有同僚、马华同志、我的支持者和全体马来西亚人民致歉。
在这段艰难时期,我吁请媒体能够给我和我家人一些空间。”

我太太的声明:

“我的丈夫蔡细历医生已向我和孩子们道歉。
我必须承认,这事件让我们难过,但我们已经接受他诚心的忏悔和道歉。
我要强调,多年以来他一直是个称职尽责的好丈夫、好父亲和家庭成员。
我们深知要面对很不容易,但我们愿意给他无限的支持,共同与他走过这段艰难时刻。”

尽管首相和副首相没有要求我辞职,但我知道必然会发生。因此,我已做好心理准备面对最坏情况。星期三早上,出席例常的内阁会议之前,我接到马华一位资深领袖的电话说,他刚和总会长起了大争执,因为黄总会长要召开紧急马华纪律委员会会议,并打算以道德为由冻结我的党籍。

出乎意料的是,内阁会议并没有谈到光碟事件。就在会议中途,我的其中一名秘书发短讯通知我,指《南洋商报》正进行一项网上民调,邀读者投票决定人民是否应该接受我的道歉。根据我的秘书,许多支持者也投诉登入该网站后无法投票,屡按“接受”的按键却没有反应。当内阁会议结束后,民调的结果是“不接受”的票数遥遥领先,显示绝大多数人拒绝接受我的道歉。

很明显,党内有权势之人,正忙着操纵这家报章的运作。

辞职

当天下午两点半,我接获通知去见副首相。抵达他的办公室时,黄家定也在场。副首相说,民众的反应很负面,他们不接受我的道歉。黄家定接着说,我必须出席马华紧急会长理事会议,以及纪律委员会的听证会。我告诉他,我两个都不会出席。他问我为何,我坚决地说准备辞去所有的官职及党职。他听后似乎有点震惊,还告诉我别冲动。

接着,我离开副首相办公室,回到部门如常主持内阁后汇报会议。我很镇定,也很冷静。我已经决定要怎么做。有句话说,上台靠机会,下台靠智慧。我很清楚,因为受党的推荐我才能受委政府官职。因此,我要有尊严且从容地离开,绝不束手等待被冻结党籍。

回到办公室,我召见所有秘书、卫生部秘书长以及卫生总监。我告诉他们,主持部门会议后我会宣布辞职,他们都惊愕不已,非常难过。会议结束后,我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我将辞去卫生部长、马华副总会长、拉美士区国会议员、马华会长理事会成员、马华柔州联委会主席,以及峇株巴辖区会主席。由于本届议员任期已经超过三年,因此拉美士国席无需举行补选。

支持者反应

我必须承认,在宣布辞职前,我没有和太太或家人商量。下午5时30分,太太闻讯急忙拨电给我,我向她道歉,并告诉她我已决定辞职。当晚,追问我为何辞职的电话和短讯排山倒海,接连不断。我回复他们说,做人要有道德勇气,要勇于承认敢做敢当,其他的我让公众及党员来评断。

马华柔佛州联委会署理主席陈国煌公开声明,他和州联委会全体执委全力支持我,如果我在即将来临的大选上阵拉美士,柔佛马华必将继续全力相挺。陈国煌也说,我是龌龊政治的受害者,他坚持我应该继续为民服务。与此同时,拉美士巫统区部主席已故拿督苏莱曼达哈也告诉媒体,我若要再战拉美士,他必定全力支持。他说,我勇于承认错误,让人民看到我的诚实和诚意。

一口气辞去所有官职与党职以示承担,在政坛上是前所未有的。虽然我的支持者都认为,光碟事件最终会淡化,但我始终觉得,今天我若不坦然面对,终其一生都会被这件事纠缠困扰。承认错误或将终结我的政治生涯,但至少我可以重新开始。我不认为整天起诉别人,躲在法律的庇护下能解决一切,这样只会让课题继续发酵,也让我的家人饱受不必要的折磨。公开承认错误,就像动手术切掉癌肿瘤一样,快刀斩乱麻。

我宣布辞职后的第2天,我太太接获一个匿名女人的电话,说光碟里的女子和我生了一个孩子,试图刺激我的太太。她万万没想到,我太太竟然感谢她,还说她会照顾那孩子。这通电话意图让我和太太之间产生更多摩擦。我想,有些人可能无法接受我得到太太的宽恕。或许他们认为,家庭破裂将是我政治生涯的最后且致命的一击。

就这样,我在一夜之间变成一名普通党员。虽然如此,许多马华党员依然不断致电或发短讯关心慰问,反而来自总会长、署理总会长,总秘书、马华内阁同僚等高层领袖的电话却屈指可数。很多政治人物表面形象亲切充满爱心,这些人到选区活动时总喜欢抱着婴儿拍照,实际上他们却很无情。

一些中文报的评论断言,辞职将为我的政治生涯划上句点。不过,有一些记者却不赞同,他们认为我拥有强大的基层支持,能助我东山再起。

从1986年当选州议员起,直到2008年辞去部长职,我的政治生涯倒也顺遂。这22年里有起也有落,但光碟事件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海啸,终结了我的政治生涯。我对自己感到失望,但我决意不让自己陷入忧郁与绝望。我并没有盗窃人民的财产,而只伤害了我的家人和我自己,我不怨天尤人,只能怪自己。但是,躲在家里什么都不做不是办法,自艾自怜也毫无意义。

我太太与孩子,在我多年的政治生涯中一直伴随身边,如今依然坚定不移地支持我。他们让我决定,就此退休或者重新驰骋政坛。因为他们的信任、智慧及远见,让我后来成功东山再起。

当然,有些支持者替我打抱不平,认为我应该退出马华。他们很不忿,竟然没有高层领袖愿意为遭龌龊政治陷害的党同志伸出援手。他们觉得,既然伪君子当道,留在这个党已经没有意义。这让我突然想起了在活动上经常背诵的党训第5条 - 敬爱同志。真讽刺啊,有些政治领袖人前满口仁义道德,背后却冷酷无情。这些领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我认为,如果我就此退党,和逃兵没两样。退党,就等于中了他们的圈套。

这场危机教会我要慎选朋友。一些我视为很好的朋友,一夜之间突然断绝联系。也许他们认为我不值得结交为友。虽然如此,让我觉得安慰的是,我的核心支持者没有离弃我,相反的不断给我鼓励和赋予力量。政治里面,你会有很多酒肉朋友,只能同享乐不能共患难。但我很幸运拥有许多忠诚的支持者,我永远感激他们。2010年,我当上了马华总会长,那些趋势附炎的家伙又开始来接近我。我原谅他们,但不会忘记他们在我最需要支持的时候远离我。

那些向来不喜欢我的人,为终于拔掉肉中刺而庆祝了一番。像所有政客一样,我在党内也有敌人,他们基本上都是总会长的心腹。对这些人来说,我在党内失势意味着他们未来几年,可以在党内不受挑战,盘踞高位。结果,他们在2008年大选的政治大海啸, 以及2010年的党选都遭遇政治滑铁卢。所以,有句话说得好:人在做,天在看!



蔡细历回忆录 II:主谋极可能是政治对手

发表于 2018年10月26日11:23  |  更新于 2018年10月26日11:54

第十章  辞职余波 (续)

谁是主谋?

究竟谁能在我的酒店房间隐秘之处安装针孔录像机,坊间很多揣测,众说纷纭。这间酒店是峇株巴辖唯一的三星级酒店,每次我到拉美士或峇株巴辖出席活动,都入住这间酒店。所以,酒店都会安排我入住同一间房。因此,当警察向我录供时,我告诉他们,政治权斗应该是偷拍背后最有可能的动机。

来自武吉阿曼的警员分别向我的保镖、司机和秘书录口供。一个月多后,调查仍然没有进展。一名资深警官告诉我,经过两个星期的密集调查,他们排除商业竞争的动机。他们也发现,整个偷拍的装置和行动精密复杂,因为针孔录像机被置在电视机里,他们也相信,偷拍者很可能在酒店停车场内远距遥控偷拍行动。

偷拍者早在3至4个月前在酒店里偷拍,但等到2007年12月底才派发光碟。当时,一般预测全国大选将在2008年农历新年后举行。另外,党内也谣传我有意在来届党选更上一层楼,竞选总会长或署理总会长职。虽然谣言盛传,我却没有放在心上,不作任何回应。最后,警方从光碟的偷拍到集中派发的手段得出结论,主谋极大可能是我的政治对手,不过却无法找到实证。

警方看来也束手无策,只能逮捕派发光碟的人归案。例如,在1月初,警方在柔南扣留了一位美容院老板及一位农民,起获一台手提电脑、一张DVD光碟及三张VCD。柔州总警长胡先依斯迈当时对媒体说,警方正在调查这位女子如何取得该录影,以及谁在幕后主使。只是我觉得,后期的搜查行动变成例常公事,没有任何突破。而我辞职以后,有更多问题需要处理,与其纠结过去,我更应展望未来。

然而,我的事件也触发了另一个正面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及甚至辩论保障个人隐私权。大马律师公会前任主席杨映波就说,马来西亚仍然没有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权,现在是时候立法保障。政治分析员黄进发也说,他不认为国人要看到蔡细历因他和另一个成年人的行为而受到惩罚。

不过,这件事也暴露了一些人的愚昧,对严肃课题所表现出的肤浅和无知。根据《新海峡时报》报道,几家中文报在封面刊登了被偷拍的酒店房号以后,非法万字票集团拒绝接受1301这个号码的投注。

出席活动

辞职后,我住在吉隆坡的住家,深居简出。接下来的周末,我回到峇株巴辖,与马华党员见面,向一直默默支持我的支持者道歉。当晚,出席者人数多达3000人,不少国阵成员党的领袖都现身以示支持。庞大的人群让我吃惊,我花了很长的时间一一和支持者握手致意,掌声和欢呼声此起彼落,大家都鼓励我不要放弃政治。眼见众多支持者及好朋友都聚集在这里为我打气,让我激动也很感动。在记者会上,风采杂志的一位记者直接问我是否要东山再起。这问题来得突然,我说不知道,她斩钉截铁地说,我肯定会卷土重来。

一个星期过后,我回到拉美士选区。当地的马华同志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认为我不应就此退出政坛。约3000名马华及国阵成员党员出席这场聚会,在场的人说,勇敢承认错误并迅速辞职谢罪, 如此有担当和道德勇气的政治人物实属罕见,他们一定支持到底。

辞职前,我以卫生部长及马华副总会长的身份,接受了多项活动的邀请。我辞职后,这些邀请也自动失效了。不过,我以个人身份接受的邀约也不少,这些都是社团及马华区会或支会的活动。我还在犹豫自己是否该出席。同时,我也急切想知道,哪些社团或马华区会将取消对我的邀请。结果,没有人这么做。

我的第一个公开活动是在2008年1月12日,到麻坡出席汽车公会活动。这一天是我辞职后的第8天,我一度担心与会者及民众对我的反应。不过,当我抵达活动会场,现场情况让我出乎意料之外。我看到很多民众,包括一些马华党员持着标语牌,呼吁我“东山再起”。我也借这场活动,公开为我的失当再度道歉,并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1月19日,我的第2场活动是国阵在拉美士的一场对话。巫统及国大党员踊跃的出席率,让我大感意外,我再次获得热烈接待。在场的盟友异口同声要求我继续留守拉美士,更表明将毫不迟疑地提名我为国席第一候选人。当时,我并没有答应,一切还言之过早。我只是向大家保证,我所答应的拨款都会兑现。我也表明我会支持任何一位由马华拉美士区会推荐的候选人。当时,区会主席是陈国煌,他也是柔州行政议员。

由于我已经卸下部长身份,当务之急是想办法兑现我任部长时,为选区及各个社团所作出的承诺。于是,我决定到布城见首相。当我见到伯拉,他依然慈蔼亲切。他很高兴我在努力和积极地兑现对选民的承诺,因此,二话不说就批准了我要求及呈上的拨款清单。首相的一臂之力让我松了一口气,我不想背负食言的遗憾离开政坛。过后,伯拉和我聊了超过一个小时,讲述当也是部长的他,如何被首相马哈迪医生撤职,他如何不惧困难坚持下去,在情势变化下成了副首相及出任首相。

一转眼,已是农历新年。新年期间,根据原定计划,我要为马六甲马华冬牙峇株区会新春团拜主持开幕。这场活动早在我辞职前已确定下来。活动举行前两个星期,我接获党内一位资深领袖的电话,说另一位高层领袖向他施压,要求冬牙峇株区会邀请另一位马华副总会长,取代我主持活动开幕,原因是我是个有污点的领袖。我告诉对方对撤换开幕嘉宾没有异议,不过我劝他做任何决定之前,应先咨询有关区会执委的意见,以示尊重。

几天后,我接到冬牙峇株区会主席拿督薛亚朝的电话,他告诉我区会执委商讨后,一致通过邀请我为开幕嘉宾。这项决定,对他们而言意义深重。由于我只是一位普通的马华党员,因为没有政府官职我无法宣布拨款,区会执委们都能体谅。

1月23日,卫生部同僚为我办了一场欢送会。晚宴前,我在写告别演词,一想到我的离职如此突然,悲伤情绪不禁涌上心头。我觉得我很幸运,在卫生部拥有一个很优秀的团队,从秘书长拿督斯里纳西尔、卫生总监丹斯里依斯迈、副部长拿督阿都拉迪医生到政务次长拿督李家全。我也很荣幸能获许多优秀的专业医生及专业人员辅助我,他们包括拿督诺希山医生、拿督占耶印德南医生、M.S.彼莱医生、蔡奉泽博士、法律顾问李丽珠、药剂组主任拿督莫哈末辛等,恕我无法一一列出。我在任数年,卫生部的表现及效率大大提升,国内医疗及卫生机制也全面改善,获得人民赞赏和信赖。能取得这些成就,所有管理人员及前线医务人员功不可没。

写书之际,整起事件依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所以,我决定把当晚的演讲词收录在书中,作为纪念。以下是原版的讲词:

“首先,我感谢大家不辞劳苦地为我筹办今天的晚宴。你们的盛情好意让我很感动。如果我最近发生的事为大家造成困扰,我在此向你们致歉。

身为一位负责任的政府官员及公众人士,我必须为自己犯下的任何过失承担责任,即使有部分民众不能接受这个过失。话说回头,这所谓的过失事实上是我的私事,而且严重侵犯了我的隐私权。

如果社会容许这种恶意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那么也会同样发生在其他人身上。诚如我说的,我不会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遭恶意设陷的受害者。无论如何,我毫不犹豫地承担责任,避免这件事让我党及政府受到冲击。

在这方面,我很高兴看到多数人以正面态度看待我的危机处理。我也接到逾百个短讯,赞扬我敢做敢当、寻求宽恕及辞官谢罪的勇气。我想,哪怕人民把我在部长任内为大家做了的改革和贡献都忘记,但至少他们会记得,我是第一个有勇气公开认错、有胆量承担一切,辞职谢罪的部长。

认识我、和我共事过的人都知道,我为人直率坦白,言行举止间从不扮清高装圣贤,更不会为了投其所好而伪善。我深知自己也有缺点和瑕疵。因此,对那些陪我一路走来不离不弃的人,特别是在最艰难时刻依然支持我的太太与孩子,我要向你们诚挚地说声谢谢。

对于那些自诩高尚,认为我不符他们道德标准坚持我需受罚的卫道之士,我想将以下各宗教的教义和哲学送给他们,与他们共勉:

兴都教义言:“卑鄙的人只看见别人的错误,尽管它们小如芥末的种子,却对自己的错误视而不见,尽管它们与维尔瓦果一样大。”《兴都教,Garuda Purana 112》

圣经说:“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

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这伪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马太福音7.1-5》

佛教教义也说:“易见他人过,自见则为难。扬恶如飏糠,已过则覆匿,如彼狡博者,隐匿其格利。”(意思是看见别人的过失很容易,看见自己的过失则很难;揭扬别人的过错,像扬弃糟糠,但隐匿自己的过错,却像狡猾的家禽躲藏起来。)《法句经252-53》

最后,伊斯兰教义说:“快乐是在于发现本身的错误,而不是揪出别人的错处。”《圣训》

如今,我虽不在其位,但我衷心希望,我在任内所推行的各项利惠人民的政策和计划,你们能继续执行。你们也许知道,在内阁里,我一直努力争取达致更平衡的公务员种族比例。你们当中也有部分受惠者。我深切希望你们不会辜负我们的期望,继续为我们的社会和公务体系努力服务,尽忠职守。

最后,让我借这机会,再次感谢你们在我担任卫生部长期间,给予的帮助和配合。如今,我已经辞掉所有党职与官职, 具体上来说,我现在是失业了。如果我需要你们的协助,请不要把我拒之门外。再一次,感谢你们为我办了这场丰盛的晚宴。谢谢。”

几个星期后,也就是2008年3月8日大选提名前,我应邀为一场由私立学院举办的爱滋病讲座担任主讲人,分享我在卫生部期间极力推动的减害计划,以及遏制爱滋病蔓延的经验。这项讲座目的是提高防范爱滋病意识,同时为相关的非政府组织筹募经费。当我抵步时,筹委会主席告诉我,一名马华妇女领袖质问她,为何邀请一名有污点的前部长担任开幕嘉宾,并施压要撤换嘉宾。不过,筹委会主席强调这是筹委会执委一致的决定。看来,党内的有心人士正竭尽全力,通过百般阻扰想让我打消东山再起的念头。

365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积分
125782

拿督准拿督太平局绅甲必丹部长局长良民软件功能探索比赛优胜者沙巴旅游达人旅游大使铜章(累积乐捐RM100以内)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0 16:3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今大马

“马华会走自己的路”,魏家祥反对国阵伊党联手

发表于 2018年10月28日上午10点47分  |  更新于 2018年10月28日上午10点50分

国阵主席阿末扎希昨天确认伊党为新政治伙伴后,马华署理总会长魏家祥提出强烈反对,更放话马华会走自己的路,拒绝跟阿末扎希一起走上灭亡之路。

魏家祥今日发文告表示,国阵并非巫统或者阿末扎希一人说了算,不由得他们擅自作主或胡作非为。

“(他)不懂得尊重友党,不与马华讨论而执意要与伊斯兰党结成伙伴,那么马华也会毫不客气的与巫统切割。”

“我奉劝阿末扎希,单元政治路线是一条不归路,他的决定只会让巫统远离国家政治主流,并成为巫统和国阵的历史罪人。”

“马华不会跟他一起走向自我灭亡的不归路,马华会走自己的路。”

代表大会将明确切割

魏家祥说,未来的12月2日,马华代表会在马华大会上做出明确切割的决定。

“至于阿末扎希要与伊党结盟成伙伴,那就自求多福、好自为之吧!”

昨天,阿末扎希建议,更换掉沿用44年的“国阵”招牌,以重新出发备战来届大选,放眼重新入主布城。

《星洲日报》报道,阿末扎希也说,国阵与伊党之间伙伴关系不会很快解散,“我们将确认伊党作为新的政治伙伴。”



蔡细历回忆录III:拒绝中央天兵空降拉美士

发表于 2018年10月27日早上8点37分  |  更新于 2018年10月27日早上8点39分

第十一章  2008年全国大选

“他们(党内一股势力)费尽心思要终结我的政治生命,却因此激怒了我的朋友与支持者。”

我在2008年1月初辞职两个星期后,各种迹象显示,全国大选将在3月举行。因此,马华需要尽快决定由谁上阵拉美士区国席。虽然光碟流传带来政治影响,马华拉美士区会还是一致通过,坚持提我为候选人。由于光碟事件余波未平,我上阵的意愿不强。尽管可靠消息透露,政治部的报告指我在选民心目中胜算仍然最高,不过我还是拒绝了。我建议拉美士区会开会讨论其他人选。

会议之后,区会提呈了以下4名人选:

1. 蔡细历医生
2. 陈国煌,时任彼咯区州议员,拉美士区会主席
3. 郑修强,时任埔莱士巴当区州议员,我的政治秘书
4. 蔡智勇,我的次子

拉美士区国席新候选人

大选提名日的前几天,即2月24日,总会长黄家定约我到吉隆坡金马宫酒店见面。这是很简短的会面,他主要是要讨论拉美士选区的潜在人选。见面时,他也没有寒暄几句,这倒让我感到意外,尤其是我们自1980年代就已认识。他也理解,我突然辞去部长职后,我的家庭和经济状况都会受到影响。可是,身为我的上司、同僚及朋友,他却不闻不问,漠不关心。无论如何,我对他的冷漠也处之泰然,人生中总会遇上一些虚伪的朋友。

黄家定问我,是否愿意为任何一位由党推荐的候选人助选。原来他想从其他区会引降天兵。但他发现我在选区的影响力,是候选人胜败的关键因素。我清楚地告诉他,看在党的份上,我会无条件地为党助选,前提是这位候选人必须是由区会所推荐。我提醒总会长,马华在1990年大选曾失去彼咯州席(隶属拉美士国席),虽然当时的候选人是一位州行政议员。而且,拉美士是一个混合选区, 华裔与印裔选民超过了60%。换句话说,这不是一个能轻易过关的议席。

于是,总会长拿出拉美士区会提呈的名单。他边看边说:“陈国煌已经是州行政议员,不应弃州攻国。郑修强缺乏高等教育,不适合打国席”。这意味着,拉美士的人选就只剩下蔡智勇,以及他心目中的两位天兵人选。我重申我的立场,我只会替拉美士区会提名的候选人助选。黄家定对我强硬的态度感到失望,当晚的会面也没有达致任何结果。几天后,黄家定再次来电,他说决定亲自和智勇见面。见面以后, 他再拨电给我,表示不反对蔡智勇成为马华拉美士区国席候选人。

蔡智勇当时是官联公司多元重工业旗下子公司 - 国防科技有限公司的首席财务长。他毕业于墨尔本大学,具备工商管理硕士及特许会计师资格。当他被提名为其中一位当候选人,党内就有人指控,拉美士区国席已沦为蔡细历家族的资产。蔡智勇是我儿子,面对这种指控早就在预料之中。但是,当上候选人不代表自动成为国会议员,只有选民才能决定候选人的命运。所以,这种指控简直是无稽之谈。

智勇和我都不把这些指控放在心上,相反的集中精神备战大选。即使到了今天,党内依然有人继续作出同样指控。智勇能在2008年政治大海啸及2013年全囯大选中过关,证明他获得人民的支持。

巴生港口丑闻

与此同时,马华的支持率也受其他课题的冲击。2007年中,巴生港口自由贸易区(PKFZ)丑闻爆发,成了国内热门的政治课题。巴生港口自贸区是以迪拜的杰巴阿里自贸区为模式,推动港口发展之余,也希望将它发展为本区域的货柜进出口枢纽,以吸引外商进驻投资。这项计划是在1999年3月24日获内阁批准,当时林良实是交通部长。由于党内一些重要领袖被指涉及其中,马华因此成千夫所指。

2001年,开发巴生港口自贸区的成本设定在19亿5700万令吉。2002年,Kuala Dimensi 私人有限公司 (KDSB)和巴生港务局签定协议,将一片位于英达岛占地999.5英亩的土地,以10亿9000万令吉卖给巴生港务局。

KDSB最大的股东是民都鲁区国会议员兼砂拉越民进党总财政张庆信。董事局其他成员包括曾任巫统财政的阿茲敏查比迪及雪州巫青前领袖法茲阿都拉。法茲的岳父是雪州具影响力的巫统领袖翁伊斯迈。翁伊斯迈也是鲁姆岛发展合作社(Pulau Lumut Development Cooperative)的前任主席。该合作社也就是当初转售该地段给KDSB 的地主。

尽管总检察长反对,巴生港务局最终还是向KDSB购买土地。巴生港务局是以每平方英尺25令吉向KDSB公司购买土地。不过,KDSB 当年向 鲁姆岛发展合作社 购买该片土地时,每平方尺仅3令吉。土地交易完成后,巴生港务局委任KDSB为巴生港口自贸区的发展商, 包括建设办公大楼、仓库及运转设施。

2005年,巴生港务局及KDSB再签署一份附加发展工程协议,包括兴建商务酒店。陈广才是时任交通部长,这些交易都没有经过公开招标。2006年11月,当这片占地1000英亩(400公顷)的工业与贸易中心开幕时,成本已经飙升到46 亿令吉。根据合约,迪拜的杰巴阿里自贸区曾受委管理巴生港口自贸区15年,但却在2007年7月18日时以“策略需要”理由中止合约。不过,根据媒体报道,杰巴阿里自贸区的管理公司是因为难忍官僚主义、政治干预及其他利益集团的介入而撤走,双方明显出现严重的歧见。

与此同时,KDSB欲通过发行债券募集发展资金。该公司获得交通部发出支持信,总共发行了4批债券。很多人把这些支持信解读为财政部发出的保证书。这些债券因此获得大马评估机构有限公司给予AAA级的评估。第一封支持信由林良实于2003年5月28日签发,即他在交通部的最后一天。另三封则由他的继任者陈广才签发。由于这项计划成本大幅超支,迫使政府在2007年批准贷款,解救债务缠身的巴生港务局。

巴生港口自贸区丑闻成了热爆新闻,也让马华成了新闻焦点。然而,在我的记忆中,马华会长理事会或中委会都不曾讨论过这件事。总会长黄家定惯性回避重大课题,所以不加以讨论,也不足为奇。

巴生港口自贸区丑闻闹得沸扬,陈广才以健康理由而告假。国会公共账目委员会传召交通部官员及巴生港务局总经理以协助调查。主席沙里尔较后对巴生港口自贸区针对财务融资疑问的解释也大表不满。

2008年3月8日大选,陈广才没有上阵。当时,党內流传国阵主席拒绝让他成为候选人。大选后,总会长翁诗杰出任交通部长,试图利用巴生港口自贸区事件,來塑造自己的认真果敢形象。翁诗杰委任有会计师资格的前州议员李华民出任巴生港务局主席,并交由普华永道公司(PWC)稽查自贸区计划。他也承诺,会将普华永道的稽查报告公诸于世,以及呈交给大马反贪污委员会。

2009年6月,翁诗杰告诉国会,巴生港口自贸区的成本为124亿5300万令吉。接着,巴生港务局也针对成本的巨额落差,多次向警方投报KDSB。结果,事件演变成交通部长及KDSB总执行长张庆信之间的媒体战。2009年8月12日,张庆信声称给了翁诗杰1000万令吉。诗杰起诉张毁谤并要求赔偿5亿令吉。当时,大马反贪污委员会也介入调查翁总。不过,最终也没有下文。

2009年,政府成立一支由政府首席秘书丹斯里莫哈末西迪为首的特別专案小组,深入调查这宗丑闻。首相承诺必定彻查巴生港口自贸区案,促请各方耐心等候,让当局完成他们的调查工作。然而,专案小组的调查始终没有公开发布。

身为马华总会长兼交通部长的翁诗杰,在出席活动及各种场合里,利用巴生港口自贸区课题来打造自己清廉的形象,以期提高声望來巩固在党內的地位。但是,随着他被指收取张庆信1000万令吉,以及遭反贪会大张旗鼓调查后,翁诗杰的完美形象也毁于一旦。反对党领袖林吉祥在国会一直追打巴生港口自贸区课题,但作为时任交长,翁诗杰一直回避。这更让人们觉得,翁诗杰只是利用巴生港口自贸区丑闻來达到个人政治利益。

其实,身为马华总会长,公开谈论及面对自贸区丑闻掀起的议论,固然值得赞扬。但是,作为负责任的部长,他也需要去解决问题,而不只是挂在嘴边。很多党员及公众人士都认为,事实上,翁诗杰并没有头绪如何解决这项课题。他就好比典型的政客,只说不做。

巴生港口自贸区课题错综复杂,一般民众无法明白真相。该事件在2007年首次曝光后,我当时身为內阁成员,也无法全面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特别是涉及财务部分。当林吉祥与翁诗杰持续为这课题在媒体隔空掀骂战后,使原已复杂的问题变得更加混淆。

马华与国阵政府都成了千夫所指。最终,在2010年7月28日, 前交通部长林良实被控上庭,控方援引刑事法典第418条及第417条文,控他蓄意欺诈。惟林良实不认罪。

经过冗长的审讯,林良实在2013年10月24日无罪释放。高庭法官阿马迪的判词说,林良实无需对买地所涉嫌的错误、遗漏、隐瞒、误导及资讯失准负上责任。而马哈迪及一些內阁部长的证词也显示,他们向KDSB购买土地的决定并未受到林良实误导、隐瞒及欺骗。

在2011年2月28日时,交通部前部长兼马华前署理总会长陈广才也因涉嫌上述丑闻被控欺骗罪。不过,在2014年1月,控方撤销对他的三项罪状,陈广才当庭无罪释放。总检察长是考虑了陈广才代表律师所提呈的申请撤销案件陈情书后,决定撤销控状。

当两位交通部前部长被控上庭,人们会认为这显示政府要肃贪的决心,连抓“大鱼”。然而,法律界人士的看法是,控方的控状基础太弱了,很难在法庭上证明定罪。因此,如此轰动的弊案到最后所有被控人士皆被释放,难免让公众觉得,这只不过是国阵政府的一场政治秀。



蔡细历回忆录IV:308海啸前的自满松懈

发表于 2018年10月27日上午10点39分  |  更新于 2018年10月27日上午10点39分

第十一章 2008年全国大选(续)

竞选活动

2008年大选竞选期开始后,我回到峇株巴辖为在帆加兰市区州席上阵的拿督高志财助选,这也是我的旧选区。与此同时,我也要为蔡智勇助选,因此每天都在峇株巴辖与拉美士两地奔走。

这是智勇第一次竞选,他必须尽快掌握演讲的诀窍和技巧,学习如何面对三大种族的群众及公开演说。我精简地为他指点,演讲开始必须简单扼要的自我介绍,工作的专业经验,以及他竞选前的职业概要。接着,要强调他的竞选宣言和中选后的承诺。我提醒智勇,竞选期间不能宣布任何金援或拨款,也不能朝对手作人身攻击,更不能触及种族和宗教等争论性课题。

我也尽我所能,协助第3次上阵彼咯区州席的马华候选人陈国煌。彼咯州席是拉美士国席其中一个州议席。陈国煌参政前曾担任政治部警长。幸好,他和智勇配合良好。在竞选期间,拉美士区会的马华党员都精诚合作,给蔡智勇和陈国煌鼎力的支持,区会没有政治派系权争,马华的竞选机制也运行顺利,十分有效。我在大选行动室的角色是顾问,策划和协调竞选策略。智勇的马来语演讲非常顺畅而且驾轻就熟,但是中文演讲却让他很挣扎。我告诉智勇, 他必须设法加强华语演讲。他紧紧牢记我的劝诫,6年后他的华语突飞猛进,比起我任州议员时还要流利。

在竞选期间,我的助选演说都很简短。我告诉拉美士的选民, 投选蔡智勇为国会议员,是投一票两人服务。如今我只是普通党员,有更多时间服务,较后我也兑现了这项承诺。

从我辞去所有职位起,直到大选期间,党内显然出现一股势力,用尽方法混淆视听,让我的支持者和朋友误以为我在党内已遭唾弃。这股势力百般打击阻挠,就是希望我会因此心灰意冷,而退出政坛。

与此同时,卫生部也摆脱不了政治介入干预。当我辞职后,黄家定就成了代卫生部长。大选之后,他推荐廖中莱为卫生部长。卫生部一位官员向我透露,“上面”下了指示,警告卫生部的官员, 不管我向部门寻求任何形式的协助,包括查询我在任时所批准或推行的计划,必须一概拒绝。实际上,他们试图阻止我和曾获得部门工程计划的公司和承包商联系,以获得财务援助。他们以为,只要我的经济陷困,就很难在政治上东山再起。自此,我就避免和卫生部人员联系,除了不让旧同僚感到为难,也要证明我没有从通过批准和发放部门的工程中获利。

回想起来,我应该向我的政治敌人说声谢谢。他们费尽心思要终结我的政治生命,不仅激怒我的朋友与支持者,而且激励我要更努力,绝对不能放弃。我要证明,大多数的党同志、朋友以及民众,并不认同总会长及其支持者对我发动的道德讨伐。同样的,翁诗杰掌权后也企图扮演卫道之士,想以同样手法削弱我的地位。他的卫道策略不但打压不遂,反而为自己的政途带来致命一击,在2010年总会长之役中败给了我。

提名后4天,我接到柔佛州务大臣丹斯里阿都干尼办公室的电话,邀请我和大臣一起为州内数个焦点战区助选。我才发现,柔佛州的马华领袖都接获指示,不可以让我参与助选工作,理由是我的出现会成为票房毒药。无论如何,应州务大臣的邀请,我到了峇吉里和振林山两个马华对垒行动党的焦点选区助阵。我随州务大臣到这两选区拜票两次,当时民间已经明显地掀起反风,尤其是华裔选民。

造成反风的原因有很多,巫青团长希山慕丁的亮剑事件是其一。2005年7月20日,希山慕丁在巫青团代表大会致词时不只高举马来短剑,部分致词内容也令华社反感。可是,当时马华上下,尤其是总会长黄家定没有及时反击,一直保持缄默。这让很多华人觉得马华已经无法有效捍卫他们的权益,也认为由黄家定领导的马华,只会随着巫统起舞。在拉美士,华裔与印裔选民的反政府情绪也愈加强烈明显,兴权会运动让国阵政府流失印裔社群的支持。其他冲击国阵政府的课题包括油价上涨,通货膨胀及贪污腐败等。

竞选期间,我也发现和马华的工作队相比,行动党及其支持者更有组织,更全力投入且对胜利更加渴望。黄家定从2003年担任总会长起,直到2008年大选,我回想不起党内有任何深入讨论积极使用社交媒体的必要。相反的,他认为互联网充斥大量片面及误导的内容,选民不会那么容易被反对党的言论影响而动摇。因此,多数的马华领袖对用社交媒体来接触选民一直感到陌生。最终,行动党抢先一步培训了一批专业的年轻网军。

在投票当天(3月8日),高志财虽然成功守住帆加兰市区州议席,却只以微小的多数票险胜。1999年大选,当时我以1万4000张多数票胜选。蔡智勇虽然也成功守住拉美士区国席,但多数票也从2004年我得到的1万票降至4000票。陈国煌也不例外,以微差的多数票保住彼咯区州。整体而言,马华和国阵遭受空前惨败。

2008年政治海啸

2008的政治海啸,对国阵及其成员党是重大的打击。自2004年大选狂胜后,国阵政府领袖包括马华领导层,都深信国阵的江山不会轻易被撼动。当时,国阵领袖普遍认为,2008大选也许无法再重演2004年的辉煌,但也不可能会失去任何一个州政权。除了吉兰丹, 内阁也不曾讨论失去其他州政权的可能性。政治部给首相的报告究竟写了什么?我只觉得,政治部并没有准确掌握选民对国阵政府的不满及失望情绪。

大选前,很多马华领袖,尤其是区会领袖都处于松懈和自满的状态。他们认为,大选最坏的情况是丢失几个国席或州席。不仅马华,国阵其他成员党也有这种想法。到了2007年底,一名资深的民政党领袖告诉我,他相信民政党会继续执政槟州,最坏的情况是, 在40个州席中国阵只拿下25席。他承认槟州行动党很活跃,也非常有组织。但他显然没有想过,2008年大选槟城是其中一个落入反对党手里的州。

很多选民都觉得,阿都拉领导的政府无法解决很多课题,认为首相没有兑现他的承诺,尤其是曾矢言肃贪反腐及落实更中庸的伊斯兰政策,但都没有显著成绩。与此同时,轻微犯罪率节节上升, 生活成本持续高涨,领袖无法有效和人民沟通,这些都加剧选民对国阵政府的不满。还有,首相阿都拉习惯性在出席活动时打瞌睡( 他患有嗜睡症)让人民十分失望。

当时,虽然没有重大课题发生,但由人民公正党、民主行动党及伊斯兰党组成的反对党联盟,成功塑造一个可靠的替代政府形象。他们主张的改变诉求,引起各族年轻选民的共鸣。国阵政府也没有意识到中产阶级日益增长的不满情绪。国阵自独立以来每届大选都获胜,让这些领袖过于自信,认为第12届大选也不会例外。以马华领袖为例,一切照旧也不思改革。

结果,马华惨败。马华的国会议员人数从31人减至15人,州议席从76跌至31席。在槟州,马华全军覆没,森美兰州只赢得一州席。在雪州,除了赢得一个州席,翁诗杰是唯一中选的马华国会议员,成功守住班丹国席。在霹雳,马华胜一个州席,江作汉守住红土坎国席。至于马华的堡垒州柔佛,共赢得4个国席及12个州席。

领军大选惨败后,黄家定拒绝入阁当官,也宣布不会在2008年的党选寻求蝉联,为党的惨败负起责任。他的决定,值得我们尊敬。

反政府的浪潮重挫国阵,让国阵自1969年之后,首次失去了三分之二多数议席的优势。四个州政权(槟城,吉打,霹雳及雪兰莪)也落入反对党手里。吉兰丹仍旧是由伊党执政。国阵内部开始互相指责讨伐。当前首相敦马哈迪开腔声讨阿都拉,伯拉的政途也开始进入倒数。

新的政治版图

2008年3月24日,我出席一项由《星报》主办的政治论坛担任主讲人。我强调,不管是国阵还是民联,已经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操作。这是有史以来下第一次出现跨种族的投票趋向,即华裔投票给伊党,而巫裔投票给行动党;华裔疏离马华,印裔抛弃国大党。行动党及公正党的主讲人,更信心满满地否定种族政党的存在必要,断言大马将见证两线制或两党制的崛起。换句话说,国阵将对垒由公正党,行动党及伊斯兰党合组的联盟。

我提醒他们别那么快下定论。我相信,种族政党在未来数年依然是政治版图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然,公众对政府的不满跨越了种族界限,这包括通货膨胀、罪案、贪污腐败、低效率的公共传递系统、偏差政策,以及政府无力解决敏感课题。这些课题影响全民是不分种族。因此,民众团结起来以行动表达不满。但是,这些问题一旦获得解决,种族分界也许会重新浮现。因此,我强调我们不应妄下结论。

我也提醒出席的听众及主讲人,反对党执政的州属一样会面对重大挑战,他们是否能兑现竞选口号所承诺的改变?随着成功执政,反对党也同样面对各种困难,这包括:

1. 这些原本各自为政的政党,能否合作执政管理他们胜选的州属?后来,伊党退出雪州民联,再次和行动党撕破脸了。

2. 除了伊党,其他反对党没有执政州政府的经验。当然反对党可以学习,但如果进度太慢,选民可能没有耐心而将他们拒之门外,面对和国阵一样的命运。霹雳州公正党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3. 随着反对党在几个州执政,和中央政府的关系进入新局面,在管理方面反对党会继续对抗还是相互配合?双方政府能否携手合作达致双赢局面?

4 由特定族群主导的公共领域,长期在巫统统率的政府服务,要得到他们的合作也是一大挑战。

我也提出,国阵不能低估反对党的实力,如果反对党执政的州属表现良好,他们最终将会挑战国阵的中央执政权。如果国阵再不改变,将会遭民变推翻下台。

我承认马华要招募年轻华裔党员不容易,但我不认为会出现大批党员跳槽到反对党。时间证明了一切,从2008年以来,即使是2015年以后,叛党跳槽敌党的马华党员人数并不显著。但是,我相信更重要的是,马华必须要认清弱点,否则招收新党员将更艰难, 尤其是在反对党执政的州属。



蔡细历回忆录V:使马华资产专业透明管理

发表于 2018年10月28日早上8点03分  |  更新于 2018年10月28日早上8点04分

第二十章 党产管理和规划

“马华党产属于全体党员,需要更专业和透明化的管理。”

在黃家定时代,马华每年会在第一季的中委会议提呈党的年度预算案,由中委会讨论和通过。不过,多年来没人知道马华究竟拥有多少资产。

作为一个政党,马华的财务报告无需申报所有资产。即使如此,一般相信马华拥有庞大的现金及资产。大家对马华资产总额的猜测各异,普遍上认为介于10亿到20亿令吉之间。

马华最主要的收入来自星报媒体集团的股息。马华每年的总开销预算是2500万令吉,其中500万令吉会交由总会长分配。这笔预算主要是让总会长到马华各选区跑动时,拨款给学校、社团及神庙组织。这是家定宣布不入阁后所定下的新规矩。因为没有部长官职, 他无法使用政府的资源。然而,当翁诗杰出任总会长时,尽管享有部长和政府资源,仍然保留这项特别安排。

我上任总会长时也没有任何官职,因此这笔特别拨款来得适逢其时。500万令吉看起來数目很大,但我勤跑全国出席的活动多不胜数,必须谨慎规划拨款分配,否则到了下半年就会面对缺乏资金。

我从1990年起当选马华中委,期间出席了多次马华中委会议, 印象中会议未曾详细讨论党产或资产管理,而详细的马华资产资料,也只有总会长和总财政拥有获取和使用权。我始终认为,马华的资产属于所有党员,他们有权知道这些资产的管理和应用。翁诗杰时代,在大团结与和平方案下,我被委任为党务委员会主席。当时,我做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决定,让全国所有区会、区团及妇女组获得总部的财援。然而,这只是一项临时的决定,而不是制度化的措施。

上任以后,我认为需要更专业和透明化管理马华资产。总会长及中委只是党产的暂时托管人。每三年一次的党选,都会选出新的中委会并成为新一届的托管人。身为总会长,我要确保履行职责, 更为妥善经营和管理党产。

因此,我指示冯镇安博士及蔡智勇寻求专业咨詢,如何更有效管理和善用党产。冯镇安曾是马大经济学院院长,蔡智勇是特许会计师兼拉美士区国会议员。在等待他们的建议之时,由于马华是《星报》媒体集团的最大股东,党需要推荐三名代表出任该集团的董事。于是,在2010年5月25日的中委会议上,我决定委任柯汉良和李祥敬为董事。

我也委任李福隆担任董事。他是我国最大广告和传播机构, Naga DBB广告私人有限公司创办人,以及Foetus International集团执行主席。该两家公司专职广告、营销、企业传播、客户关系管理、公关及活动管理,是市场上多家大企业和大品牌的推手。他们三人受委取代马华原任代表黃明來、陈封浓、拿督梁邓忠及丹斯里石清霖。他们4人在任期届满后没有寻求连任。

我在会议上强调,《星报》作为一家媒体,必须要专业管理, 不受政党领袖的介入干预,才能保持其公信力。过去,曾有总会长利用《星报》攻击党同志,这种卑鄙的手段不应重演。我特别声明,不容许马华领袖利用枪手作者,滥用《星报》的读者来函栏目,撰写文章攻击政治对手。

2012年4月26日,我向中委会汇报,李福隆担任《星报》集团副执行主席后,捐献450万令吉给马华。这项举动表明了他为党服务的诚心,而非通过党居高位牟私利。我们感激他慷慨捐助。

2010年8月13日,冯镇安和蔡智勇向中委会建议,委任BDO Malaysia公司作为马华的财务顾问。接着,马华成立了党产管理委员会,以期更妥善管理马华拥有或控制的资产,提高透明和良好治理,及提高税务效率。不过,《星报》、拉曼大学和拉曼学院的财务并不包括在内。BDO受委托为马华执行以下任务:

-确定由马华拥有或掌控的资产及投资数额
-设立统一的报告及监督机制
-确定党现有的管控程度
-提高税务效率

向华仁控股收购星报股份

马华根据BDO 公司的建议,决定收购华仁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的《星报》的股份。华仁控股是马华全权拥有的投资臂膀。在交易角度, 收购股份就像左手移到右手,但是在稅务的角度却有很大的差別。作为一个政党,马华不需要缴税。因此,这项措施能为马华节省大笔稅款。BDO 公司的估算,马华能从股息中省下约3750万令吉的稅款。

当时,中委会也议决,授权我、江作汉及陈财和(信托人)代表马华公会,向华仁控股有限公司收购《星报》总共313,315,760的普通股。华仁控股根据市价,即以每股4.09令吉,总值12亿8146万1458令吉的价格,把《星报》的股份转给马华。华仁由马华全权拥有,因此没有涉及金钱转手,只是纸面上交易。这也意味着,股权转移后,《星报》直接由马华拥有。

马华大厦租金免税

2012年12月13日,BDO 公司建议把马华大厦注册在马华信托名下, 即由马华直接拥有这座大厦。这样,马华大厦租金收入就能享受免税优惠。要执行这项建议,马华必须成立一个由总部直接控制的信托实体,直接向租户收取租金。此外,BDO公司也建议,马华大厦私人有限公司作为这座大厦的合法拥有人,可成立一家子公司管理大厦。经过这些重组步骤,马华就可省下租金收入的税务。

这项建议在中委会获得一致通过。有些中委甚至很惊讶,过去多位马华总财政不曾深入探讨这些方案,他们当中有些还是会计师。因此,我非常感谢BDO公司为马华提供上述如此杰出的节税建议。



蔡细历回忆录VI:收购马化大厦与选边站政治

发表于 2018年10月28日上午9点46分  |  更新于 2018年10月28日上午9点47分

第二十章 党产管理和规划(续)

购买马化大厦

此外,BDO 公司也建议马华应有长期的投资计划,考虑可买下吉隆坡市中心的商业大厦作为投资,以增加党的收入。

之所以有这想法,主要是避免马华过度依赖《星报》的股息收入,特别当网络及社交媒体的崛起,打击传统媒体的生存。经过和马华投资委员会主席冯镇安商讨后,我们都认同,马华应该开明看待未来的投资。

2011年5月24日,冯镇安告诉会长理事会,马化控股公司有意出售位于吉隆坡市中心的马化大厦。理事会一致同意,由党产管理委员会准备意向书,评估与各租户的租赁合约,及大厦的财务状况与债务,同时也需要有信誉的估价机构为大厦进行产业评估。

马化大厦是一幢40层高的商业大厦,拥有416个停车位,租赁空间为51万2265平方尺,每个月平均租金收入是215万令吉。

一个月后,冯镇安在6月28日召开的会长理事会议上汇报,指有关银行利率及还款期限的评估已完成。理事会一致同意由冯镇安代表马华,和马化控股公司进一步磋商。马化大厦的主要租户是安联银行总部。冯镇安也受委向安联银行咨询贷款购买该大厦。我希望能和银行达致一个满意的协定,确保未来的贷款摊还数额,不超过大厦的租金收入。

我了解购买大厦的决定耗资庞大数目,因此要求冯镇安必须经常向会长理事会及中委会汇报进展,让高层领袖掌握最新信息,更深入了解这项长期投资的目的。只有在了解后,他们才会支持BDO公司和投资委员会的建议。

7月19日中委会再次讨论收购马化大厦的建议。会议中,BDO 提呈了马华资金流动的报告。报告指出,马华在这次收购中不会面对资金短缺问题。会议也一致同意,由冯镇安接洽,向安联银行要求保证协议,该银行会继续租赁马化大厦。同时,只要安联银行的贷款利率合理,马华会向对方贷款以收购大厦。

在会议上,我也警告每一位中委会成员,马华收购马化大厦后,不允许任何一位马华领袖占用该大厦顶层的阁楼。该阁楼装潢奢华,不适宜作为政治办公室或供任何政治用途。

9月27日冯镇安向中委会汇报,经过谈判双方同意3亿7500万令吉的价格,马华将向安联银行贷款2亿2000万令吉。一旦马华和马化控股公司签署买卖合约,大厦就会移交给马华。

10月25日会长理事会一致同意,聘请律師拟定买卖合约,并接受银行的贷款协议。会议也同意委任总会长、总秘书及总财政代表党签署合约。大厦的收购程序于2011年12月22日完成。

完成收购后,BDO公司再次建议,马华是政党,因此可向财政部申请豁免缴付印花稅。于是,我向首相提出申请。经过讨论后,首相批准这项买卖的印花稅全免,马华从中省下了1230万令吉的印花稅,分别是转让契约印花稅1120万令吉,以及贷款合约印花税110万令吉。

另外,安联银行也同意继续成为大厦的主要租户,并在2012年1 月1日发放1亿2300万令吉首批贷款,年利率5.11%。

收购马化大厦的决定和过程,前后多次在会长理事会及中委会讨论,是要确保每一位中委了解这项收购,让马华在市中心拥有一座商业大楼的长期优势。更何况,大厦的主要租户在此设立总部, 这项长期投资对马华有利。

然而,2013年全国大选后,却传出几位高层领袖抱怨收购马化大厦的过程不透明。一位部长甚至说,安联银行和马化大厦的租约只是三年,无法保障安联银行未来会继续租赁大厦作为总部。他认为,我其实应该和该银行谈判长期的租借,而不是每三年更新续租。

这位部长的言论,暴露了他对商业租约和长期租借的无知。不过,我理解他的愚昧,他这么做也是为了讨好新主子廖中莱。在马华的派系政治下,即使是平庸与无知,只要站对边就能生存。结果,这位领袖毫无意外地在内阁改组时被委为部长。

他的委任也让不少党员和党外政治观察员大跌眼镜。因为,这位仁兄已到了退休年龄,也曾经在中央及州担任多届官职。而且, 他还曾经振振有词,呼吁领袖须退位让贤促进新陈代谢,支持党给年轻党员更多机会。不过,在政治现实里却讲一套,做一套。看来,对上头阿谀逢迎,往往就会重重有赏。

365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积分
125782

拿督准拿督太平局绅甲必丹部长局长良民软件功能探索比赛优胜者沙巴旅游达人旅游大使铜章(累积乐捐RM100以内)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0 16: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今大马

蔡细历回忆录 VII:廖中莱二度毁约

发表于 2018年10月29日上午9点08分  |  更新于 2018年10月29日上午9点08分

第二十七章 临别赠言

“在政治,我们上台靠机会,下台得靠智慧。”

虽然我已决定在2013年12月党选后引退,不过,我觉得应该善用任期内剩下的时间,临别前为即将取代我的党领袖和全体党员赠言相劝。

峇株巴辖区会

2013年9月22日,我最后一次以区会主席的身分主持马华峇株巴辖区会大会。我感谢区会的所有同志,在我领导这个区会的28年来,给我的支持与合作。

那是一段苦乐交织的时光。

在区会活动近30年,我和区会同志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一些党同志从我于1985年第一次当选区会主席开始,就和我并肩作战,直到今天依然是区会活跃的执委。我今天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们坚定不移的支持。这些年来,他们一路相随,情义相挺和我风雨同舟。他们的付出,远超过我所要求的。他们满腔热血,忠诚为党奉献,支持我的政治长征而不求回报。

很多区会的领袖都很羡慕我,说我非常幸运,在区会拥有一支忠贞坚强的后盾。在柔佛,要续任区会主席并不容易,特别是有国州议席的区会。在马华全盛时期,区会主席通常都会面对内部的挑战。区会里有心上位的人都会觊觎主席的位子,希望当上区会主席后,被提名为候选人参加大选。而我自1985年当选峇株巴辖区会主席以来,只在1988年党选受到挑战,之后的党选我都不战而胜。

我也提醒新任区会主席江明光及一众执委,马华正遭遇困难时刻,党员必须团结一致,别把同志当成敌人,行动党才是马华的敌人。行动党一心想要夺下州及中央政权,取代马华的位置。如今行动党当红受捧,马华党员必须加倍努力。马华党员要在心理上做好最坏的打算,但不代表我们可以轻言放弃。我们要真诚地服务,不要对选民信口开河乱许承诺。

党员的责任

马华党员要敢对地方和国家的课题发表看法,不要害怕被批评;要谦卑,不可自以为是,盛气凌人。马华党员也要加强自己的技能, 尤其是沟通技巧以及三语能力。我和峇株区会的同志分享自己如何学习国语及华语,过程非常不容易。学习语文靠的是个人努力,没有人可以代劳。我叮嘱区会执委,必须贴近民心,掌握和了解地方及全国各项课题。过去,政治人物可以靠煽动民心来捞取选票,如今这种伎俩不管用了。选民要求政治领袖具有素质,能掌握民生脉搏。

马华无法再承受内斗,而且也要做好准备面对行动党。行动党会继续享受一段政治蜜月期。国阵将继续由巫统主导,而马华作为国阵的一员,就要面对一个现实,即只要巫统继续获得大多数马来人的支持,马华也能从中受益。但是,这是一把双刃剑。当华社批判巫统时,同时会迁怒马华,马华必须面对华社的不满。

我呼吁峇株巴辖的党同志,要和国阵成员党紧密合作,尤其和巫统、国大党、民政党及人民进步党互相配合。我深知马华和巫统区部主席卜艾的关系不好。身为峇株巴辖国会议员时,卜艾很少与马华党员来往,甚至马华举办的一年一度农历新年活动,也鲜少出席。不过,我当区会主席期间,和地方上的华团、神庙及华小家协理事关系融洽。我希望区会新领导班子,要保持这良好关系,更重要的是,要讲到做到,不要信口开河。

为了向峇株巴辖的党同志表达感激之情,我宣布区会可继续使用我名下位于丹绒拉务路的双层店屋,作为区会会所及服务中心, 每月只需缴付1令吉象征式的租金。2008年,我的三层楼新店屋竣工后,马华区会会所及服务中心也在同年12月迁入。

区会的将来

既然决定不寻求蝉联总会长,我认为是时候让年轻有活力的领袖接棒领导区会。我承诺,即使不再是主席,我依然会支持区会的活动,也会协助区会领导层,赢回输给行动党的帆加兰市区州议席。

区会主席是当然的中央代表。我一旦卸下主席职,就不再拥有这个资格。不过,即使我退休了,还是要继续和马华保持联系。因此,我决定在党选竞选中央代表。结果,在区会改选,我在262票中拿下242票,以最高票当选中央代表。

我很欣慰,改选后区会获得妥善照管。新任区会主席江明光正值壮年,为人正派,自己经营小生意。我认识他超过25年了。他非常勤奋,也是峇株市议会的市议员兼党鞭。我经常提醒他,要常发表看法及多与社团交流。

虽然我已退休,但我还是常常参与峇株巴辖马华的活动。只是,区会执委们不像以前那么活跃。可能大家都新上任,还需一些时间熟悉门道,特别是探索如何融入社群,与选民建立关系。

2013年12月是个忙碌的月份,我在11日主持最后一次中委会。全国马青及妇女组中央改选提名日落在16日,我将于21日最后一次以总会长身分在马华中央代表大会致词。接着,就是马华母体的选举了。

公开声明

12月4日,我发表了一则文告,说明我不会寻求蝉联总会长职,也呼吁各派系在党选后,以党为重团结一致。以下是我的文告重点:

“今天,我要宣布在来届马华党选中不会寻求卫冕总会长职位。这项决定也和我在5月6日发表的文告,立场是一致的。

俗语说,上台靠机会,下台靠智慧。当我在2008年1月2日辞去所有的职位后,由于获得党同志的支持而能重振旗鼓。我感谢所有同志给我的支持和信任。我感激他们到今天仍继续支持我,包括支持我蝉联总会长职。随着已有3位领袖宣布攻顶, 很多人认为如果我加入战围,肯定占有优势。尽管如此,我不能食言,大家不应该低估我的政治智慧。

我要有诚信地引退。如果我参选并再中选,不但丧失诚信和公信力,此胜利也只是空洞和没有意义的荣耀。身为一位守信用重承诺的领袖,我要昂首引退。

当然,有人认为我不可能轻易就此放弃,并且认为我会再参选。我再次重申,我不是放弃,我要退位让贤,要给予新血机会。这也证明我是坚守诺言的人。我相信,马华领导层应该给予新生代更多的机会和空间。此时此刻的马华,比过去任何时候需要更多的年轻专才。

我于2010年当选为马华总会长后,竭尽所能以期做到最好。不过,在当下充满挑战和艰难的社会政治环境生态下,努力勤奋并不足够。我相信,我党同志和支持者不会怪责我不够努力。

虽然早在5月6日就发表声明不会寻求连任,但我还是站稳岗位,继续努力工作,目的是要说服党同志不要放弃斗争,因为马华还是有希望。同志们也因此继续活跃于党务,参与区会和中央党选。许多同志也表明将和我一起引退,但他们之中许多具潜能和才华,可以继续为党贡献,我衷心希望他们能继续活跃于政坛。

目前我最大的心愿,是来临的马华党选能够顺利进行。

党选后各派系人马都必须归队团结一致。新领导层不应该有“胜为王,败为寇”的心态,更不应该秋后算账。党元老不应该利用这次的党选清算旧账或发泄个人不满。他们不应该为党制造更多问题。我也希望商人不要介入马华党选,他们的介入只会为党选带来金钱政治,只会让新领导“贬值”。

马华的未來不能受制于某些存有私心的元老,或受控于一些有议程的商人。我相信马华中央代表具有智慧,我呼吁党同志站稳立场,坚决向这些对党将带来更大祸害的行径说“ 不” 。

马华经历了两场政治海啸大选,陷入最低潮。我们再也没有政治本钱继续搞派系斗争。

我们要的是重建和重振马华政治议程,而不是党员间的内耗和自我摧毁。领袖不断更迭来了又走,但是党的议程必须继续推进。

我吁请我的支持者不要轻言放弃。马华在此关键时刻需要每个党员互相支持、合作及努力。不要让历史来评价我们没有尝试为党的转型作出努力。

任何政党都不可能出现零派系,因为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看法,或倾向与某些领袖共事。然而,既然我们选择了穿上马华党服,就必须以党为重,必须要拥有共同的信念,包容与存異求同,贯彻海纳百川的精神。

我感谢所有党同志及朋友对我的支持,让我能在28年的马华政治生涯里走到今天。我希望同志和朋友们不会对我的引退有所怨言。引退后,无论在什么平台,我将继续为马华的转型做出贡献,并协助加强和巩固国阵的势力。”

最后一次中委会

2013年12月11日,我在最后一次的中委会上透露,我和廖中莱通过一位与首相关系密切的著名商人安排,曾见面讨论党选一事。我也强调,我和廖中莱之间达成的任何协议,都是为了使党选顺利举行。我也希望各方各派在党选后,重新归队及密切合作。

这是我主持的最后一场中委会,我感谢所有中委在过去3年给我的合作与支持。我也祝福将在党选中竞选的领袖旗开得胜,也祝福即将退休的同僚一切安好。我也透露,两位副总会长黃燕燕和曹智雄以及妇女组主席尤绰韬已经向我表明不会参选。

会上,我们也讨论了马青及妇女组的选举细则。会议同意,一旦两位候选人得票差距少过1%,才会重新计票。这场中委会只历时一小时,下午1时30分开始,2时30分休会。

与廖中莱二度协议

召开最后一次的中委会前,我和廖中莱私底下见了面,并在一位律师见证下,签署了一份协议。由于这位律师不愿曝光,也为了尊重他的专业身份,我不会公布这份协议的内容。无论如何,党选后, 廖中莱再次违背协议。我让读者自行评价他的行为,这也是廖中莱二度毁约,出尔反尔言而无信。



蔡细历回忆录 VIII:拒绝支持翁诗杰再攻顶

发表于 2018年10月29日上午10点07分  |  更新于 2018年10月29日上午10点08分

第二十七章 临别赠言(续)

筹备2013年党选

2013年的党选,是我自1989年竞选中委以來首次没有参选。虽然如此,身为总会长的我还是有责任确保常年代表大会及党选顺利举行,若出现任何差错,我将难辞其咎。尽管如此,我的心情显然轻松许多,因为我即将卸下重任,无需再承受总会长一职带来的重担和压力。

不鼓励派系竞争

在2013年的党选,我必须把个人感受和对候选人的偏好搁置一边。我不仅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候选人,也必须让大家觉得公平。因此, 我拒绝表态支持任何一位总会长或署理总会长候选人。担任总会长期间,我和廖中莱的关系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我的支持者期望我公开批评和反对他竞选。但是我拒绝这么做,我也拒绝公开祝福廖中莱的对手颜炳寿。2013年大选以后,我多次批评廖中莱软弱无力, 优柔寡断。但随着党选迫近,我决定不发表加剧党派恶斗的言论。更何况,我不相信打代理战这回事。

不过,我还是为副总会长及中委候选人站台。我深知,廖中莱一旦成为总会长,他必将撤销马华早前不入阁的议决,而他肯定会被受委为部长。身为署理总会长及前部长,廖中莱在党选中占尽优势。为避免廖派垄断马华新领导层,我决定支持那些非廖派的候选人。

我的儿子蔡智勇,在这次党选竞选副总会长。他与另一位副总会长候选人及16名中委候选人,组成团队,希望能逆战而上突围。竞选期间,我除了重复劝诫党员必须团结,也一再强调新任总会长不能铲除异己,不能鼓吹复仇主义的政治文化,更不能秋后算账。党选后,所有中选者都要归队,以团队姿态前进,因为党无法再承受分裂。新任总会长应该豁达大度,容纳所有中选者,不再有“蔡派”和“廖派”之分。

竞选过程

马华的竞选活动开跑后,候选人勤跑动和中央代表聚餐及交流。然而,中央代表出席任何一位候选人的聚餐,不代表会投你一票。一些中央代表先聆听候选人的政见再决定。因此,候选人能否良好的表达陈述已见,也是一项优势。

翁诗杰欲东山再起

就在提名日前一天,翁诗杰主动联络我要见面。我们随后在吉隆坡一家酒店见面两次。他开门见山,表明要东山再起,希望我能支持他。我也坦白告诉他的胜算不高,因为他在2010年党选后就不再参与马华活动,也和基层断了联系。所以我不会号召我的支持者挺他。再说,即使我个人愿意支持,我的支持者也不会盲从。我告诉翁诗杰,我估计他在党内的支持率,可能只剩下5%到10%而己。

他听了大失所望,强调已做了功课,相信本身还拥有强大的支持力。我建议他不如先休息一段时间,或者和已表态竞选总会长职的颜炳寿一起合作。尽管颜炳寿和翁诗杰是好朋友,但他拒绝了我的建议。翁诗杰担任总会长时,颜炳寿是在中委会里的挺翁大将。翁诗杰曾经在会长理事会讨论采取纪律对付我,当时颜炳寿大力主张开除我。

和翁诗杰会面后,我不断思索为何他确信自己能东山再起,我也和颜炳寿提起与翁诗杰会面的事,以免他误会我支持后者。另一方面,翁诗杰无视我的劝告,坚持提名竞选总会长。这也是他在2010年3月马华重选竞选失败后,再次遭遇滑铁卢。

党选的竞选期很短,不超过5天。当然,大部分的候选人在提名日前已展开拜票运动,很多中央代表心中都已有属意人选。因此,举办餐宴和交流会,主要是要巩固支持力度。一些候选人也希望能在最后一分钟说服中央代表改变心意。

传统上,中央代表是根据“菜单”投票。但近年來,越來越多中央代表都以自己的意愿投选。坦白说,如果所有中央代表都照单全收,遵照“菜单”投票,我在2008年署理总会长以及2010年总会长两场战役中肯定落败。这说明,马华党选已经不能依靠“菜单” 来定江山了。

提名结束前最后一分钟,仍有一些党同志试着劝服我回心转意,提名竞选总会长职。但我认为我做了正确的决定。投身政治近30年,我觉得是时候引退。当然,心里免不了五味杂陈,有一丝丝的眷恋不舍。不过,却也对日后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而感到兴奋和期待。我去意已决,就让党同志评断我的引退是否合时。

党选投票当天,我很早抵达马华总部,和中央代表一起吃早餐。用完早餐后,我四处走动与代表们握手致谢和道別,大家都抢着与我合照。这也一再提醒了我,今天下午投票后,我就不再是总会长了。记者问我退休后有什么计划,我打趣地说退休后回家乡种蕃薯。当然,记者们熟悉我爱开玩笑的个性,大家笑成一团。他们也了解,我不能终日无所事事,并且相信我可能会在其他跑道上继续活跃。

最后的总会长演词

虽然在马华中央代表大会上的总会长致词,是我的告別演说,但我也不想长篇大论。我认为,有几件事还是需要再三提醒。我先祝贺首相,国阵在5月举行第13届全国大选继续掌政;而巫统赢得的国会议席也从79席增加至88席。遗憾的是,马华蒙受历年来最大的惨败,议席减至7国11州。作为一党总会长,我自行承担起责任,而且不寻求蝉联总会长职,我是讲到做到。

“马华、民政党及国大党的惨败,印证了我的观点,马来西亚的两党制已变成不健康的种族政治分化,即马来人与土著在中央和州政府掌权,华人政治力量则由反对党代表。即使马华接受州及中央的官职,也无法彰显马华对社群的代表性,因为大选成绩显示华裔选民已拒绝马华。

我也直接对首相说,这种政治趋势对身为国阵兼巫统主席的他而言,是一项重大挑战。首相也面对强大压力,如何回报在大选中支持国阵的选民。简单来说,这会忽略了华裔及印裔选民。我提醒首相,如今国阵不只要让人看到它公平施政,同时也要制定和推行更具包容性的政策,以免被诠释为惩罚华人。

国阵要落实的扶贫政策,应当以协助有需要者为考量。由于土著占我国人口的大多数,因此他们还是受惠最多的群体。马华相信,政府继续资助土著的做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土著贫穷的问题。一个必须承认的事实是,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土著都一概而论视为一样,因为土著社群之中在教育领域和贫富也出现鸿沟和差异, 这当然也包括沙巴和砂拉越的土著在内,真正需要援助的是社会经济地位落在人后的群体。我们也认为,扶贫政策有必要加以检讨, 从中鉴定政策的成功和失败之处。理智的国人不会反对和埋怨政府协助弱势群体。不过,如果同时让富有者受惠,肯定引起人民强烈不满。我也突出治安不靖的问题,人民都期望有一天能安心走在路上,不用提心吊胆担心遭抢劫,而且这也对招商及吸引游客产生负面冲击。

合理化补贴

马华欢迎政府实行津贴重组,让真正需要援助的群体继续受惠。然而,人民不能继续活在高度补贴的环境里──从电费到燃油、教育及医疗等。我们也预见津贴重组后,会造成物价上涨,影响低收入的人民。在这方面,一个大马人民援助金有助减轻人民负担。政府需要推行更多措施缓解对低收入群体的冲击。

浪费公帑

另一项必须关注的是,政府的开销和收入增长率不成正比。如果这种情况持续,最终将耗尽发展开销。每年总稽查司报告揭发,公帐的开销出現许多不当和滥权,政府基金也过度开支和出现纰漏。政府应检讨和加強采购程序,更严格节制公共开销,并对涉及滥权和浪费资源的公仆采取纪律处分。

可负担房屋

屋价不断暴涨,特別是在巴生谷、新山、槟岛和亚庇,即使是中产阶级的人民,也买不起一间排屋。国阵承诺在5年里在全国兴建一百万间可负担房屋。为达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政府绝不能容许当中出现政治酬庸及滥权。而且,必须根据申请者的收入状况分配这些屋子。

贪腐

贪腐依然是人民非常关注的主要课题之一。要减少这个问题,任何工程或计划应该公开招标而不是直接洽商,根据技术能力而不是托关系遴选得标者。政府是时候剔除寻租者,因为投资者和本地商家期望有一个更公平的商业环境。

反击谎言

面对反对党散播谣言和抹黑行动,政府的宣传资讯显得无力反击。这也让反对党有机可乘,通过网络肆无忌惮的散播谎言以争取支持。是以,每个政府部门都应该设立一个特别单位,专司反驳和反击网络上任何不确实的消息。最典型的例子是,反对党指有4万名孟加拉人在大选中投票的谎言,政府的反应明显慢半拍,暴露政府的竞选机器无力反击。

教育

国内教育水平日愈下滑,尤其是数学、科学及英文,引起家长的关注。我强调,中文教育将继续蓬勃发展,政府有责任协助解决华小、国民型中学甚至是独中面对的问题。我也强调,政府必须采取措施承认统考文凭,让统考生申请进入国立大专院校。当新加坡、中国、台湾、澳洲、加拿大、香港、美国及英国的大学都已承认统考文凭时,大马却采取不同的立场,真的让人费解。

国阵的中庸政策

政府必须採取严厉行动对付种族及宗教极端份子。如果政府继续保持沉默或姑息养奸,只会导致人民对政府是否有能力维持种族和谐失去信心。任何一个族群,都不应该有所不足而指责其他族群,也不应该妒忌其他族群的成就。各族可在了解彼此的差异的情况下携手迈进,若大家能够团结一致,大马存有着无限机会。

马华领导层

马华中央代表即将选出新领导层领导,党员都希望新领导层选出后,大家能重新团结抛弃歧见,也不会出现秋后算账,否则党一切的转型努力只是空口说白话。我们不愿看到党选后,马华出现“成为王,败为寇”的局面。我们更应该拒绝金钱政治。

马华的未来,有赖党员的团结、爱党、奉献、勤奋及忠诚。马华新领导层必须拥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听取不同的声音和接受异议,只有这样马华才能继续前进。马华还有许多工作等待进行,大家必须团结整合、重组党的机制以配合转型计划的推动,并做好充分准备面对来届大选。

党选后,我依然是中央代表,我会继续扮演我的角色。至于马华的未来,就交由新领导层带领党走出一条新路。”

党选成绩

党选成绩一如我所料。2346名中央代表当中,翁诗杰只得到160票。颜炳寿资历虽浅,但他首次竞选总会长职,就获得1000票,惟不敌获得1186票的廖中莱。这意味着,廖中莱以186张多数票当选马华总会长。

投给诗杰的票,肯定不会给中莱。因此可以统计诗杰和炳寿的得票,来评估中莱在党内的支持率。这表示廖中莱只以26票之差, 攻下总会长宝座。

至于署理总会长职竞选,魏家祥一如所料以1408票击败获927票的林祥才。在四个副总会长职竞选中,蔡智勇和他队友李志亮双双中选,而团队里除了三人落选外,其他队友都当选中委。这次选举显示了中央代表的智慧。尽管菜单满天飞,中选的中委会成员包含各派领袖。

我对马华选举观察的心得是,那些和各派都保持良好关系的候选人,通常得票很高。不过,由于他们本来就没有基层力量,这一类型的中委一旦失去官职,将无法在党选突围。

我举例,有一位国会议员在当副部长时,党选得票是中委排名的首五位。升任部长后,他两次角逐副总会长都以最高票当选。然而,在接下来的党选,他失去了部长职仅只保留国会议员身份,结果在党选失利。由此可见,官职对候选人是何其重要,没有官职在身且基层势力薄弱,面对党选时将不堪一击。

365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积分
125782

拿督准拿督太平局绅甲必丹部长局长良民软件功能探索比赛优胜者沙巴旅游达人旅游大使铜章(累积乐捐RM100以内)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1 10:5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今大马

蔡细历回忆录 IX:我所认识的巫统大佬

发表于 2018年10月30日07:26  |  更新于 2018年10月30日07:26

第三十章 人物浅谈

“黄家定被视为是巫统领导层的宠儿。”

这一章节,我会撰述在我政治生涯中,接触过的数名政治领袖和我对他们的印象。

阿都拉巴达威(首相: 2003年10月至2009年4月)

2004年至2008年,我受委卫生部长,有幸在当时的首相阿都拉巴达威领导下服务。阿都拉人如其昵称“伯拉”一样,总是彬彬有礼、和蔼可亲、笑脸迎人,让人与他相处时轻松自在,不会拘谨。

遗憾的是,阿都拉出席活动或会议总会习惯性迟到。他的演讲也单调、乏味和空洞。当他主持会议包括内阁会议,都任由与会者天南地北畅所欲言,甚至离题也不加阻止。

据我所知,阿都拉患有一种疾病,让他即使是白天也容易昏睡,再加上他集中力不足,让他多次陷入尴尬局面,也常常遭反对党及公众揶揄。我不知道他所患何病,看来似乎是睡眠呼吸中止症(sleep apnea)。

当阿都拉于2003年10月底接任首相时,国人对他寄予厚望,期盼他能带动改革,开放言论空间,给媒体更大自由。事实上在他任内,国人和媒体确是享有更大的舆论空间讨论国家政事。然而,不久以后,许多观察员开始批评,这种不受限制的舆论,导致国家面对种种重大课题时争论不休,而阿都拉却无力处理。

阿都拉处事优柔寡断,主持会议时似乎无法得出结论或作出明确决定,讨论的事项或课题维持悬而未决,没有定案。也因为阿都拉的温和个性,让与会的部长及行政官员,觉得轻松没有压力。

在位3年后,人民开始不满阿都拉政府的表现。阿都拉一上任就给人民很大的希望。当他表现不力,人民自然非常失望。前首相马哈迪公开炮轰,也间接破坏了阿都拉及政府的形象。马哈迪指阿都拉一直被四楼的年轻人控制,所谓四楼的年轻人,是指阿都拉在首相署四楼的秘书和助理团。日子愈久,各种负面看法愈多。我佩服阿都拉,即使面对排山倒海的攻击,他都一再容忍,保持缄默。

当我在2008年1月辞职后,我一直把阿都拉对我的好意和忠告铭记在心。因为他热心相助,我才能够兑现我在辞职前,为选区及华社作出的承诺。

纳吉拉萨(首相 - 2009年4月上任至2018年5月)

我出任卫生部长时,纳吉是副首相。当他于2009年升任首相时,我是马华署理总会长,他也委任我出任国阵总协调。

相比于阿都拉,纳吉则不苟言笑。虽然不常笑,但我不认为他不友善。纳吉总是有礼接待访客及宾客。当我于2010年出任马华总会长后,因为党魁的身份和公务之需,更频繁地与纳吉会面。后来,我受委为国家经济理事会成员,每个星期一早上的会议都是由纳吉主持。

纳吉主持会议的表现令人钦佩,特别是为复杂的讨论事项做总结。讨论过程中,纳吉提出的问题很尖锐切题,而且能迅速理解发言者的论点。过去,在前首相阿都拉主持的会议上,当阿都拉任由与会者发言时,纳吉都会整理出问题的重点,提出讨论。纳吉不只记忆力强,控制脾气能力也很好。我唯一一次看到他发飙,是在2011年的一次经济理事会议上。当时,会议正讨论公务员的薪资问题。纳吉发怒时都会脸红耳赤。

担任卫生部长期间,我经常就部门重大的决策和课题,征求他的意见及支持。我得以顺利推行和落实的“减害计划”、强制实习医生实习两年,以及关闭班丹医院决定,都获得纳吉的支持和鼓励。因为纳吉在内阁支持我的立场,各州中央医院才得以继续由卫生部管辖,而不是交由高教部接管。

身为马华总会长,我要预约会见纳吉不难。纳吉身为首相兼国阵主席,也很了解且体谅华小、国民型中学及华文独中所面对的各种问题。因为纳吉的支持,马华才能说服教育部把拨款直接交给华小董事部。他也支持允许统考生报读政府的师训学院、为统考优异生提供奖学金,以及兴建关丹独中。尽管这些都受到教育部官员的百般阻扰,但纳吉还是给予全力支持。

纳吉也是一位很好的聆听者。在经济理事会上,面对长篇大论的发言者,他都会耐心听完然后总结重点。纳吉接替阿都拉出任首相后,很多人都期盼他能做得比阿都拉更好。虽然面对经济逆转危机及动荡政治局势,他的经济转型计划无疑能改善我国经济,达致可观的经济增长。事实上,在过去几年,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比新加坡、香港、台湾、韩国及日本更理想。

经济理事会里也多次讨论如何解决巴生谷的交通拥堵问题,另外也讨论了隆新高铁的计划。我很感谢经济理事会同意和接纳我的建议,在柔佛麻坡及峇株巴辖增设高铁站,带动这些二线城市的发展。

与此同时,巴生谷居民也在期望捷运工程完成。在改善吉隆坡及周边地区衔接的努力上,纳吉是重要的推手。另外,虽然他深知将面对政治反弹,纳吉依然坚持进行燃油、液化天然气、白糖和食油的补贴重整及合理化。他还在2013年落实了最低薪金制,在2015 年落实消费稅,只是其中一些措施可能会让国阵在大选失去选票。

纳吉在任内为带领国家走出中等收入的困境,以在2020年达到高收入国目标,而所推行的重要改革和努力是不容否认。可惜,他所有的努力和成就,都被一马发展公司丑闻及26亿令吉捐款抵销了。

慕尤丁(副首相 - 2009年4月上任至2016年6月)

1986年,我第一次中选为州议员时,慕尤丁是柔佛州务大臣。1990年,我成功捍卫帆加兰州议席,并受委州行政议员,在慕尤丁领导的柔州行政议会服务。1995年,慕尤丁重返联邦内阁出任青年及体育部长。随后的几届大选,他继续在多个部门担任内阁部长,并在2009年受委副首相兼教育部长。

慕尤丁精通马来语与和英语,能言善道。他的父亲莫哈末耶辛是麻坡著名的伊斯兰神学者,从小耳濡目染的慕尤丁也拥有丰富的伊斯兰知识。

身为州务大臣,慕尤丁是公认活跃、精力充沛及勤奋的领袖。在位期间,他致力促进柔佛州政府与新加坡政府的良好关系,首创先河邀请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及其内阁成员出席柔佛州每年举办的开斋节庆典。每逢元宵节,慕尤丁也率领柔州行政议员到吴作栋官邸出席元宵晚宴,开启了高层互访的传统。在慕尤丁时代,新加坡和柔佛的关系可谓融洽及互利共赢。

柔佛州能迅速发展和工业化,慕尤丁功不可没。他掌政期间, 新加坡成为柔佛州主要的外资之一。不过,快速工业化也导致熟练技术人员严重短缺。为此,慕尤丁率团前往新加坡学习该国的技职和业余培训。同时,他也不断率团到国外招商吸引外资,而我也有机会参与其中。不过,慕尤丁对国际贸易和工业部长拉菲达带领的考察团却保持观望态度。他致力招揽台湾、日本、韩国及中国的钢铁业者。期间,虽然成功吸引不少来自新加坡、日本、韩国和美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却无法说服钢铁大企业在柔佛巴西古当设厂。

慕尤丁也建立新传统,规定所有州行政议员每年须对州内所有的选区进行访问,让州政府和州行政议员下乡视察州内的发展和了解民瘼。这项做法赢得人民的认同,州政府和人民之间密切与和谐的关系,使国阵在1995年大选在柔佛取得100%胜利。当继任州务大臣阿都甘尼上任后,也延续下乡访问的传统。1999年大选,柔州国阵再次获得压倒性胜利。

作位一名政治人物,由于不苟言笑,慕尤丁表面上看来并不友善,这让很多与他接触的人感到不安。其实,慕尤丁的本性不但友善和谦逊,而且乐于助人。从他担任柔佛州务大臣到升任副首相, 无论在工作上或私底下,我们一直保持良好的关系。我担任马华总会长期间,经常向慕尤丁寻求协助解决许多华校课题。通过他的支持和协助,马华能顺利增建7所华小以及搬迁13所微型华小。

据我个人观察,虽然身为副首相及巫统署理主席,慕尤丁和纳吉的关系却一般。当一马公司丑闻和26亿令吉个人捐款事件曝光后,慕尤丁对纳吉处理的手法高度批判。他对一马公司丑闻持续不断的批评也让纳吉无法接受,之后被革除副首相及巫统署理主席职位。

慕尤丁被革职后,我到他家中拜访问候。他不后悔落马,坚决认为身为巫统署理主席和副首相,当面对诸如一马公司这种严重的课题需要首相纳吉严正处理时,他不能盲目跟从。慕尤丁也透露, 他曾告诉马华总会长廖中莱,马华应该对一马公司课题表态,否则选民会在来届(第14届)大选否决马华。慕尤丁也告诉我,事实上他很高兴被革职,因为他不必承担纳吉的政治包袱和丑闻。

这让我回想起,慕尤丁掌政柔佛州期间,在处理时任首相马哈迪医生修宪撤销王室法定豁免权所引发的修宪危机的强硬作风,当时的国家元首是柔佛州苏丹陛下。对慕尤丁和州政府而言,那是一段非常脆弱和敏感的时期。不过,凭着坚定的态度和坚持做正确的事,柔佛州政府得以抵御修宪风暴。总而言之,慕尤丁是一名坚持原则的领袖。

阿都干尼(州务大臣 — 1995年3月上任至2013年5月)

阿都干尼于1995年出任柔佛州务大臣,在这之前他是一名上议员及受委副部长。1993年,阿都干尼被委任为青年及体育部长。当他出掌柔佛州政府后,我在他领导下担任了两届州行政议员(1995- 2004年)。

阿都干尼参政前是马来亚大学经济与工商学院院长(1980-1984 年),拥有优秀的学术背景。他个子高大,谈吐温文儒雅。担任州务大臣初期,在解决人民的问题或处理州内发展的处事作风过于学术。阿都干尼寡言少语,但我们俩十分投契。他是一名勤奋和谦逊的领袖,但不善言辞,尤其是在马来语方面,使用英语发言让他觉得更自在。

不知为何,阿都干尼对促进与新加坡良好关系的政策似乎有所保留。在他领导期间,柔州政府继续邀请新加坡总理及其内阁成员参加我们的开斋节庆典,我们也继续拜访新加坡总理,到其官邸庆祝元宵节。然而,除此之外,新加坡和柔佛之间似乎没有任何双边官访。

在阿都干尼领导下,州政府继续推动柔佛工业化。我也是他的代表团成员之一,到台湾、美国、澳洲、日本及韩国招引外资。与此同时,阿都干尼强烈认为,州政府应该更重视柔佛州每个地区的园林绿化、大规模植树和建设休闲公园及设施,让柔州子民享有素质的生活。因此,我被委予重任在州内开发绿肺,并成功在各主要城镇建设休闲公园。由于对植树和景观的重视,柔佛州变得更清洁绿化。阿都干尼也大力推动和发展体育及文化,柔佛著名的马来传统杂宾舞蹈(Zapin)是他最喜爱的文化表演。阿都干尼掌政期间, 可以看到州内各地的体育和文化活动得以复兴。

2003年,我开先例率领所有柔佛马华州议员到州务大臣官邸(Saujana),与州务大臣进行对话及共进晚餐。这项做法证明有助马华各州议员有效和迅速地解决选区内的难题。通常,涉及的问题需要州务大臣的特别关注,例如非法木屋区土地、寺庙土地转换申请、微型华小搬迁、增建非穆斯林的膜拜场所等问题。这项对话每年都会进行,直至我于2013年退休。

阿都干尼担任柔佛州务大臣直至2013。2013年全国大选前,尽管他已宣布退休,但却被视为唯一有胜望面对林吉祥的候选人,因而授命上阵振林山国会议席。可惜,改变的风潮席卷全国大选,以致他被林吉祥击败,这也标志着其政治生涯的结束。退休以后,他被委为森那美集团的主席。

直到今天,我和阿都干尼依然保持联系,我们仍是好朋友。



蔡细历回忆录 X:马华高层领袖逐个看

发表于 2018年10月30日09:22  |  更新于 2018年10月30日09:23

第三十章 人物浅谈(续)

林良实医生(马华总会长1986年9月-2003年5月)

林良实在陈群川下台后,接棒领导马华长达17年。他说话轻声细语,喜怒不形于色。是真正的政治高手。虽然他不谙华语,但他为人谦卑没有架子,而且勤劳认真,因此受人爱戴。我们必须承认,出任马华总会长期间,林良实对华小及大专教育贡献无数。拉曼大学学院的蓬勃发展以及拉曼大学的成立,他居功不小。林良实擅于谈判,总能和政治对手达致协议,以维持党内稳定。

林良实勤于跑动接触基层,他爱喝威士忌的习惯,让他广交朋友而且容易打成一片。这也协助他在掌位初期,建立强大的基层势力。不过,这也有不好的一面。日子久了,他只和能喝酒的为伍, 渐渐地和其他活跃但不喝酒的党员疏远。

身为政治人物,林良实从来不会直接拒绝別人。我也发现,他在商界有广大的人脉。当时,马华的形势大好,处于势力和影响力巅峰。在林良实的努力下,为马华扎下雄厚的财力基础。他从来不干预《星报》的作业,这也让《星报》崛起成为全国最高发行量的英文报章。今天,《星报》的股息仍然是马华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每年约有3500万至5000万令吉。

希望未来的马华领袖,不要把《星报》当成自己的宣传工具。媒体的公信力极为重要,如果要维持《星报》的公信力,就必须禁止领导层干预该报的编采及管理。其他有政党色彩的媒体销量大跌,可作为提醒马华领袖的警钟,不要愚蠢地去干预媒体。

在党内,林良实看来乐于由林亚礼当副手,因为亚礼既没有基层力量,也没有口才,对他没有威胁。林良实常常和马华党员说, 他和亚礼感情要好,就像同穿一条裤一样。这段温馨的情谊保持了很多年,直到2001年收购南洋报业课题爆发后,林亚礼异常地与林良实立场相抗,两人因此反目。

当时,林亚礼反对收购,成为持有同样立场的“B队”首领。不过,坊间流传两人决裂的导火线,其实源自林良实和林亚礼之间的一个君子协议。至于协议内容,包括背信弃义、谁撕毁君子协议等,林良实和林亚礼各有说词,我们无从考究。

基层领袖的一般看法是,两人都在位太久了。尤其是马哈迪在2002年6月,突然宣布辞去首相职退位后,让基层觉得双林也应该退位让贤。另有一种揣测,指双林之间的争执,很可能是由黃家定及陈广才谋策。不过,这纯粹是传闻,没有确凿证据证明黄陈在背后使计。

林亚礼(马华署理总会长1996-2003年)


林亚礼和陈广才同样来自彭亨州,两人相识已久。林良实当总会长任期内,林亚礼是他的署理总会长。虽然贵为署理总会长,林亚礼只是B队的名义首领,陈广才才是幕后操控的决策人。

林亚礼总是穿着得体,予人印象很好。实际上,他只是虚有其表,没有才华。尽管驰骋马华政坛25年,曾经担任彭亨州行政议员,以及人力资源部长,但他的沟通和表达能力相对的差,特别是中文,多年来似乎没有进步。因此,当他必须演讲和开记者会时, 都是别人拟稿他照读。由于他华语不行,因此很少到彭亨以外州属跑动会见马华基层,所以在党内的势力不强。

当我还是马青执委时,在一场合第一次见林亚礼用华语致词。整场演讲,他都表现得结结巴巴,不知所云。这一幕激励了我,决心要加强自己的中文演讲能力,绝不要像他一样。

我从1990年起成为马华中委,2003年林亚礼在和平方案下退位。整整13年里,我记不起他有哪些言论或行动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值得让党员和华社关注的。林良实当总会长期间,林亚礼只是挂名的署理总会长,对林良实完全没有丝毫威胁,让总会长对这位老二很放心。

黃家定(马华总会长:2003年5月-2008年10月)

马华在2008年大选政治海啸中惨败,国会议席从31席锐减至15 席,而州议席也从76席减至31席。总会长黃家定拒绝入阁受委官职,并宣布不会在同年举行的党选寻求蝉联。这也许是他毕生最光荣的决定。

然而,黃家定明显的不会轻易下台。事实上,他还是千方百计巩固自己的地位。大选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委任自己为马华柔佛州联委会主席,理由是重建柔州马华。

黃家定深知柔佛州是我的政治大本营,而他选择担任柔州主席的理由,很快就沦为笑柄。因为,面对政治海啸,柔州马华仍然守住85%的议席。黃家定为何要重建柔州马华,而不是去坐镇全军覆没的槟城,或者输剩一席的森美兰州及雪兰莪州?他如果真要重建马华,应该选择当槟城、森州或是雪州主席。

黃家定习惯回避重大问题,这才是他选择柔佛的真正原因。当时,许多基层党员及有份量的领袖纷纷指责家定罔顾区会的意见和意愿,执意派出全新甚至陌生的候选人上阵,是导致马华大败的原因之一。副总会长林祥才、元老蔡锐明、陈祖排及叶炳汉都曾大力批评。

在2008年5月的区会改选及10月的中央改选期间,我受邀出席多场政治讲座主讲,也收到很多社团的活动邀约。我针对很多课题发表看法,包括马来西亚两线制、马华未来展望、重要经济课题如油价高涨及通货膨胀等。然而,《星报》及一些中文报章却只字不提。另外,党内高层更屡屡阻止我和党员见面。基层领袖也接到通知,收回对我的活动邀约。我冷眼看着这一切小动作,事实上内心还是开心的。虽然我在党内没有任何重要职位,却还招致领导层忌惮,说明了我在党内拥有相当的支持力量。

黃家定在位时为马华定下任期限制,即总会长三届九年,部长至市议员也有任期限制。任期限制落实后,部分当选的高层领袖被迫退休,只有一人例外,那就是他的胞兄黃家泉。黃家泉当了六届州行政议员,弃州攻国后升任部长,一直到2018年的509大选没有被安排上阵。

2004年大选,黄家泉弃州攻国第一炮,竞选华都牙也区国席却输给行动党的冯宝君。选前,黃家泉预测可以胜冯宝君5000票,结果反而被冯宝君以7927张多数票击退。黃家定无惧党内议论,在2008年时再度让黃家泉当候选人,而且移师到安全区丹绒马林。该议席马来票居多,大多数的马来选民是来自联邦土地发展局垦殖区,也是国阵的票仓。结果,黃家泉轻松胜选。大选后,黃家定就推荐胞兄入阁当部长,并委任他为马华总秘书。

为了缅怀马华创党先贤已故敦陈祯禄,黃家定规定所有马华中委,每年都必须到已故敦陈的墓园出席公祭活动,纪念他对党及华社的贡献。当然,我觉得向我党领袖致敬没有错,但每年拉大队到敦陈的墓园举行公祭,只能制造媒体宣传,根本无法有效地弘扬敦陈创党及建国的精神。

与此同时,行动党正逐步发展他们的网络军团,在网上重新翻炒很多让华社不满马华及国阵的旧课题。他们把阿都拉描绘成一位善良但没有效率的领导,没能处理当时国家面对的问题。此外, 马哈迪不断攻击阿都拉,揶揄四楼的年轻人比首相更有实权。行动党网军就此大做文章,指首相在睡觉,国家由他的助手管理。这一切,都加深了人们对阿都拉政府的负面印象。

然而,黃家定仍然像鸵鸟般把头埋进沙堆里,希望马哈迪发动的攻击及行动党网军散播的假消息,最终会自动烟消云散。当面对重大课题时,他选择交由一些资浅的领袖回应媒体。于是,马华开始形同社团的角色。

党内领袖也接到指示,必须和巫统部长保持良好关系,避免与巫统直接交锋,因为这样做长远来说对马华不利。正因如此,巫青团长希山慕丁在巫青大会举剑风波,就这样不了了之,甚至没有在会长理事会及中委会讨论。

黃家定也恢复党校培训工作,并派他的胞兄到中国向中共学习如何培训党员忠贞爱党,他甚至建议每一州属都要设立培训中心。无论如何这套想法没能奏效,很多党员认为来自拉曼学院及拉曼大学的讲师重理论不实际,即使强制党员出席最终也白费工夫。

作为九大政纲的一部分,中委周美芬也被派往台湾,考察如何实行终身学习计划。周美芬是留台生,很多党员认为九大政纲虽然可以加强党员的知识,但不适合作为一党的政纲。结果,终身学习成了马华高层领袖在政治演说及活动时重要的内容。甚至,一些服务中心也获得马华总部的资助,在中心推动终身学习计划。不过, 我拒绝在服务中心推行该计划,因为我认为马华应该积极参与政治,着重关注影响华社的重大课题。最终,黃家定的九大政纲及终身学习,成为华社的笑柄,很多人嘲笑马华公会可以转型成为马华学校。

马华继续依赖中文报做宣传,没有尝试组建及培训党员进军社交媒体。黃家定和许多马华领袖都认为,社交媒体对民众影响不大。于是,他花费很多时间和华团、华商,华裔学者及中文媒体, 尤其是星洲及南洋的高层打交道,某些记者甚至还成为他的“御用记者”。而且,据说记者要专访他前,还需要先交上访题让他过目。

他也努力把自己打造成“21世纪的陈祯禄”。2010年,黃家定复出竞选总会长时,他的御用学者及记者吹捧他是马华唯一的救世主,很多华社领袖也列队赞扬他,只是这些所谓的华社领袖,很多是有财有势的大亨,在华社的形象也未必讨好。

简单来说,在黃家定的领导下,马华给公众的印象就是当家不当权。他也习惯和巫统部长内部协调,很多华社课题,包括华小经费问题、华人新村发展、新经济政策的偏差、微型华小搬迁、人口密集区增建学校等,都没在内阁提出讨论。

华社普遍认为,马华及黃家定没有胆量,也没有确定立场的政治理念来解决国家课题。行动党在2008年大选就利用这一点,在华人居多的选区贴出黃家定与希山慕丁互相拥抱的大海报,提醒华裔选民,当希山慕丁举剑引起华社反感时,黃家定身为一党之首却一声不吭,没有任何行动。

许多党员都认为,黃家定被视为是巫统领导层的宠儿,因为在重大课题上,他都选择避免和巫统正面冲突。

陈广才(交通部长2003年7月-2008年3月18日)

陈广才说得一口漂亮的华语,口才了得。他曾是马青总团长, 拥有强大的基层势力。2003年在AB队的和平方案下,陈广才接任马华署理总会长职,成为黃家定的副手。

陈广才和我一样,都曾担任州行政议员。他担任彭亨州行政议员后,晋升中央担任副部长,退休前是交通部长。尽管我们曾在中委会共事多年,但很少来往。或许,因为我们来自不同派系,因此都谨慎地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是,我们在共事期间并没有摩擦或刻意敌对。除了派系不同,我的直觉认为,黃家定当上总会长后,可能影响了陈广才,让后者视我为来者不善的竞争对手。看来,这是黄家定为巩固本身权力,而对中央领袖采取分而治之的手段。坦白说,到了今天,我对陈广才还是一样,没有厌恶感。

魏家祥(马华署理总会长 — 2013年12月至今)

魏家祥是马华署理总会长,曾经担任马青总团长。我认识家祥多年,当我出任柔州行政议员时,他是新山马青区团团长(2002- 2008年)。

魏家祥是一位聪明及口才了得的领袖。他精通马来语、英语及华语,下笔成章而且能言善辩。在会议上,总是口若悬河,勤于进谏。共事多年以来,我所了解的魏家祥,虽然演讲扣人心弦,文告掷地有声,可是执行力却不强。这也很多马华领袖的普遍弱点。尽管如此,平心而论,魏家祥确实是马华未来新一代的领袖。

魏家祥与前总会长黃家定关系密切。在收购南洋报业风波中, 我曾尝试说服魏家祥支持林良实的收购计划,但是他拒绝了,而且反对收购的立场很坚定。

双林恶斗时,我再次试着说服他支持良实,他同样拒绝了,并表态和B队站在一起,特别力挺陈广才。不知何故,魏家祥对林良实一直存有成见。

尽管我们都来自柔佛,但政治派系不同,让我们泾渭分明。他从支持翁诗杰、陈广才,后至黃家定,如今则是廖中莱。比起廖中莱,魏家祥游走于派系间的手法更为高明。

我退休之后,他经常主动联络及邀请我出席马华的活动。每次碰面,他都坚持相约一天喝茶或吃饭,听取我的意见。他从当上署理后就一直这么说,不过,到目前为止我们也只是吃过一次午餐。

2009年10月10日的双十特大通过投诗杰不信任动议后,我惊讶发现,魏家祥和廖中莱竟然联手向翁诗杰逼宫,迫使后者辞职。尽管特大是由我的支持者发起,但我从来没有要求翁诗杰辞职,而是交由他自己的政治智慧来决定。

2013年党选期间,魏家祥约我见面两次,讨论他直接攻顶的想法。当时,他是马青总团长。不过,到了最后一分钟他却打退堂鼓。后来我听说,他屈服于陈广才的压力而打消攻顶的念头。

魏家祥在担任马青总团长及教育部副部长时,在收集学生申请奖学金及申请政府大学被拒的资料方面,做的很不错。黃家定当总会长时,就非常依赖魏家祥收集有关资料。当他们成功为部分学生上诉成功后,也会试图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媒体宣传。然而,多数的华裔并不会因此感激马华,相反的,把一切的政策偏差归咎于马华。

近年来,我发现魏家祥苍老了很多,脸色大不如前,坊间也有一些关于他健康的传闻。我没有可靠的讯息确认状况,所以不应该作出评论。我能做的,就是祝福他一切安好。

郑修强(柔佛州行政议员2013至2018年5月)

1990年,我受委为柔佛州行政议员后,便开始聘请私人助理。最终,我选了一位年轻人,他就是郑修强。郑修强受华文教育,也能说国语、英语和地方方言。我在一众面试者中选择他,是因为他态度谦虚,而且笑容满面。我需要一位懂中文的私人助理,这样才能有效地和马华党员及华社沟通。

聘请郑修强是正确的选择。他很敬业、谦虚、诚实,而且为人随和,容易与别人打成一片。我担任行政议员期间,他和大多数的柔佛公务员相处良好,对我的工作帮助很大。2004年大选,我运用州主席的权力,提名他上阵埔莱士巴当州议席。他不负众望,以10217张多数票胜选。2008年大选,虽然多数票减至5765票,他还是成功守住了议席。我受委卫生部长后,也点名他担任我的政治秘书。这段期间,他南下北上,协助我巩固党内的地位。而我在2010 年3月成为总会长后,委任他担任马华全国组织秘书长及会长理事会成员。

2008年马华经历了大选海啸及党争内耗,党员士气跌至谷底。我出任总会长后,决定推出三项计划,希望能重振党员士气及增加凝聚力,分别是:一个马华党员集体保险计划、感恩元老风雨同路红包,及幸福妈妈计划。郑修强在执行这三项计划表现出色,也达到振奋党员士气的目的,因为党员们深刻感受到,党没有忘记他们。

很可惜,廖中莱领导马华后,这些长期服务的党员再度被忽略。这是马华派系政治的最佳例子,不同派系领袖推行的计划,不管好或坏都不再被重视。

2013年大选,郑修强守土成功。由于马华在2011年及2012年大会通过“如果战绩逊于上届大选马华将不入阁”的议决案,因此我没有推荐任何马华领袖接受州或中央官职。然而,郑修强后来接获柔苏丹谕令,由州务大臣委任他出任柔佛州行政议员。这件事对他和我(身为马华总会长)来说,都是一项政治难题。

郑修强掌管柔佛州旅游、贸易与消费人委员会。他工作称职, 表现良好。在政治里,要找到一位能和你风雨同路,不离不弃的助理,难如登天。为了感激他的不懈努力和奉献精神,我于2006年推荐他受封马六甲州的拿督勋衔。如今,郑修强事业有成,儿女也已长大成才,家庭生活幸福美满。


365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积分
125782

拿督准拿督太平局绅甲必丹部长局长良民软件功能探索比赛优胜者沙巴旅游达人旅游大使铜章(累积乐捐RM100以内)

 楼主| 发表于 2018-11-5 11: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今大马

魏马派大获全胜,魏家祥高票当选总会长

发表于 2018年11月4日晚上9点50分  |  更新于 2018年11月5日01:20   凌晨1点13分更新

马华迎来“新世代”,“魏马配”团队在党选中大获全胜,魏家祥横扫447张选票,以高达265张多数票,一举拿下马华总会长一职。

同样竞选总会长职,现任马华居銮区会主席颜炳寿得票182张,而马青木威区团长吴德强则没有任何得票。

而魏家祥的搭档马汉顺以428张票数,同样高票当选署理总会长,打败对手郑修强(201票)。

马华母体改选今晚从9点40份开始,在马华总部大厦陆续开票,“魏马配”的得票一路遥遥领先“颜郑配”。

“新时代,新世代”是魏家祥团队的竞选口号,魏家祥虽然面对两名竞争对手左右夹攻,但无阻高票当选为新任总会长。

此外,9人竞选的副总会长职中,魏家祥阵营人选同样以大幅度高票胜选。

他们分别是林万锋(483票)、陈德钦(441票)、郑联科(419票)、姚长禄(331票)。

而隶属颜炳寿团队的林振辉得票280张、刘震林得票156张、余金福得票191张及黄秀金200票;不在两大阵营里的陈松霖则只得15票。

颜率先坦承败选

在最终完整成绩还未出炉前,颜炳寿已在当晚10点半率先在面子书上坦承败选。

颜炳寿恭贺魏家祥胜选马华总会长一职,也希望对方能够带领马华走出重围,为党培育更多新生代政治领袖。

他说,这次党选首次实行扩大代表制,参与投票人数比以往更多,让党选变得更精彩,也盼党员们尊重党内的选举成绩。

而魏家祥则在当晚约11点10分抵达马华总部大厦,宣布自己与搭档马汉顺胜选。

“目前非正式成绩显示我们已经领先,而且超越了选举人票的半数,我会等待完整成绩,包括中委人选。”

他指出,本身将在最快时间内召开中委会议,和新领导层见面,并部署接下来的工作。

“这是责任的开始,我们丝毫不敢怠慢,我会与汉顺马上分工,和4位副总会长、还有马青和妇女组形成一个暂时队伍后,再纳入中委,商讨接下来要做的事。”

他也表示,本身已接到颜炳寿的电话恭贺胜选。

采用扩大代表制

今年马华党选首次采用扩大代表制,共有188个区会,逾3万2397名区团代表拥有投票资格。

这也是马华在509大选下野后,首次举行的党选。

相较于马青改选仅有的38.64%投票率,马华母体改选投票率较为理想,多达66.27%,即接近2万1500名区会代表已投票。

马华总部同样在三春礼堂设立总计票中心,从傍晚7点半开始计票,最终成绩则在凌晨1点出炉,由马华总部行政主任林清海作出宣布。

2018马华母体改选成绩:


总会长候选人

1. 颜炳寿
2. 魏家祥(胜)
3. 吴德强

署理总会长候选人

1. 郑修强
2. 马汉顺(胜)

副总会长候选人

1. 陈德钦(胜)
2. 郑联科(胜)
3. 黄秀金
4. 余金福
5. 刘震林
6. 林振辉
7. 姚长禄(胜)
8. 陈松霖
9. 林万锋(胜)



马青当权派出线,王晓庭任首位女总团长

发表于 2018年11月3日晚上11点59分  |  更新于 2018年11月4日00:34   凌晨12点33分更新

马青总团改选成绩出炉,原任副总团长王晓庭创下历史性一刻,以136票出任马青首位女总团长,以54张多数票,打败原任马青法律局主任吴健南(82票,下图)。

而署理总团长一职,王晓庭阵营的陈志雄则以146票战胜江初仪(72票),而囊获副总团长职的则分别是蔡福光(148票)、黄子祥(169票)、姚道义(139票)、张孳璘(女团员,115票)。

四名副总团长当中,只有蔡福光隶属吴健南团队,其余三人都是王晓庭的阵营人选。

马青改选是从今日下午2点到傍晚7点之间,在全国各个区会同步投票。

而马华总部在三春礼堂设立总计票中心,从今日傍晚7点半开始计票,计票过程逾4小时,直到深夜11点50分才发布最终成绩。

总投票率低落

今年马华党选首次采用扩大代表制,这次共有149个区团,符合投票资格的区团代表有8337名。

惟总投票率低落,仅有38.64%,换言之只有3221名代表出来投票。

马青成立于1955年,过去都是由男性主导,直到2013年起才开放党籍给女党员,而王晓庭也是马青的首位女副总团长。

暂不与巫青会面

王晓庭获胜后接受媒体访问时,感谢其团队的帮忙,更一度语带哽咽。

“我们会装备自己,贴近社会,把马华大门打开,听听外界怎么看我们,并更广阔地去研究时事课题,不再只局限于种族课题。”

惟她表示,目前暂时没有和巫青团会面的打算。

而败选的吴健南表示,会继续以党利益为重,不想把胜负当成是派系的斗争问题。

“即使我输了,我还是会做好本分,就看领导层要给我什么平台,或是以党员的身份,我都会继续扮演自己的角色。”

而马华署理总会长魏家祥也在其面子书恭贺王晓庭胜选。

“我认为胜者务必整合马青团队,也要招揽更多青年入党;而败者也必定会获得分配平台,在未来也能有所发挥。”

王赛之继续掌权

此外,马华妇女组所有的中央党职不战而胜,因此没有投票环节。

除了原任主席王赛之继续掌权,署理主席是黄友凤、副主席则是黄金莲、练月圆、周凤兰及杨燕美。

周日则轮到马华母体改选,同样是各区会代表在自己的区会投票,投票时间同样为下午2点至傍晚7点。

2018年度马青改选成绩:

总团长候选人

1 吴健南
2 王晓庭(胜)

署理总团长候选人

1 陈志雄(胜)
2 江初仪

副总团长候选人(公开组)

1 蔡福光(胜)
2 胡文雄
3 黄子祥(胜)
4 姚道义
5 刘国南(胜)

副总团长候选人(女团员组)

1 张孳璘(胜)
2 苏仪芳



蔡细历回忆录 XI:华社期待幻灭与党内伪君子

发表于 2018年10月31日07:20  |  更新于 2018年10月31日07:36

第三十一章 浅谈大马政治–马华公会

“最危险的敌人,就在党內。”

这一章,我要表达对华社一些课题的看法。

1999年大选诉求


1999年8月10日,董教总联合隆雪华堂等11个全国组织,提出了《1999年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大选诉求》,简称《诉求》。这项共有17项要求的诉求,获得全国超过2000个华团组织连署支持。

持平而论,这并非只推进华社利益,排斥其他种族的诉求。相反的,它包含跨种族及宗教的普世价值观和原则,包括良好施政、人权公义、杜绝贪污、废除內安法令、新闻自由、消除贫穷、重新检讨私营化政策等。

不过,当中有一些內容表达了华社对特定课题的不满,例如华教发展(包括公平拨款)、改善华人新村、要求废除各领域的土著扶弱政策,以及关注各族弱势阶层的地位和需求。另外,政府施政必须任人唯贤,不分肤色和信仰。

《诉求》在大选前几个月提出,在华社获得极大回响,而国阵的3个华基政党:马华,民政党及人联党別无选择,必须支持。与此同时,巫青团、马來非政府组织和马來媒体纷纷抗议,指诉求威胁马來人特权。半岛马来学生联合会(GPMS)随即提出100项捍卫马來人利益的要求。

事实上,《诉求》从未质疑马來特权,而只是着重点出新经济政策执行的偏差。接着,诉求成为內阁讨论的课题,根据马华总会长林良实的说法,內阁没有拒绝诉求的任何一项要求,只是指示林良实深入研究详文。因此华社对诉求都寄予厚望和期待。

1999年11月29全国大选,华团诉求及安华被革职事件,在国内掀起风起云涌的社运,为国内局势增添了不确定因素。除了马华总会长承诺将探讨《诉求》的內容,《诉求》的要求其实从來没获得处理解决。当时,吉隆坡爆发的街头抗争烈火莫熄运动,引起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没多久,华社开始担心示威会失控,演变成种族冲突。

当时,身为候选人的我,更担忧国阵会流失安华在巫统的支持票。所幸,华社给马华及民政党候选人压倒性的支持。相反的,巫统候选人因为安华课题效应分化马來社群,流失马来选票。当年大选,国阵有赖于华裔的支持,才能过关而且守住三分之二大多数议席。

然而,大选以后,华社对马哈迪及林良实的期待都幻灭了。两位领袖一反大选之前对诉求的态度。马哈迪还直斥华社在大选前提呈诉求的做法,形同共产党。至于林良实则劝告华社听取马哈迪的意见,因为后者是一名经验丰富且有智慧的领袖。华社对马华大选前后的两极态度大失所望,认为他们出尔反尔。

2000年11月,吉打州鲁乃州议席举行补选,华社的愤怒情绪一并爆发。鲁乃区是个混合选区,马來人43%、华人37%及印度人19%, 向来被视为国阵的安全区。1999年大选,国阵获得4700张多数票。但在补选,却以530票之差败给公正党候选人。

马华里的伪君子

虚伪的定义是,表面道德高尚,品行端正,为人正派,实际上并非如此,一切只是伪装。也可形容为个人道德自我矛盾状态。虚伪的程度有别,时间久了,伪君子的伪善功夫已达到炉火纯青境界,只有非常敏锐的人才能察觉。但到了那时候,伪君子也许已经达到他们的目的了。

每个人都戴着面具上班。虽然大多数人会假装喜爱自己的工作或上班的机构,但伪君子则道貌岸然,掩饰自己的真本性。在政治圈里,伪君子会表现得很谦卑,让所有人都相信他们,是奉献一生服务人民。

这种政治人物突出自己是美德的典范,终其一生的使命是为全人类服务。因此当他们参选时,选民就应该为共同的利益投选他们。在党内,他们自认是党的救星,党员不支持他将是一个严重的錯误。

我在马华30年,见过无数的伪君子。有时感叹上天似乎有欠公平,如果你输了大选,必须接受选民否决了你和你代表的政党。在民主精神下,你必须接受选民的决定,别无他法。

走后门当官

在政治圈里,双重标准并不是虚伪的所为,有时候需要弹性处理应对。然而,有些人即使输了大选,也向全世界宣布接受选举的裁决,可是却“走后门”接受委任当官(例如副部长),这岂不是和他们所推崇的高尚情操和道德标准背道而驰,自打嘴巴吗?仔细想一下,你被选区的选民拒绝了,结果你却通过受委上议员而当上副部长,并声言代表全国3000万人口,请问这是什么道理呢?

这种伪善政客,不仅不尊重否决选票的民意,也显示他们缺乏政治道德。他们试图借官职和新的身份来掩饰自己的虚伪。有一句话这么说,伪善者总是自以为是,为我独能,盛气凌人,唯有这样才能掩饰自己表里不一。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这一类政客对別人的批评充满敌意。他们总是醉心于权位,完全无视民主的真谛。最近有一个经典的例子,一位接二连三在大选输掉国席和州席的领袖, 却被委任上议员当上了副部长。这是伪善行为的最高境界!第14届大选,这位伪君子再次成为候选人,飞象过河到别州上阵,结果一败再败。

像马华这样的政党,当缺乏强势领袖时,伪君子就能大行其道。所幸,党內的正人君子还大有人在。也因为他们,马华才能屹立超过60年。

伪君子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以致他们盲目地认为别人的批评充满恶意,仇视意见相左的人士。我不是基督徒,但我想引用耶稣的教训。耶稣谴责那些“相信自己,是正直的,藐视别人的人”( 路加福音18.9)。祂也严厉批评伪君子,说:“你们这些伪善的人有祸了!你们粉刷的坟墓外面看起来漂亮,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尸骨,一切都不洁净。”(马太福音23.27)

这位伪君子如果懂得自重的话,就不该在第14届大选上阵。因为选民已经看透,这位领袖即使输了,还是可以走后门受委官职。因此,马华无需浪费一个议席,应该把机会给其他更有才干的候选人,伪君子们应该识趣引退去面壁思过。

今天的选民不容易被蒙骗。为何我要投选一位不管输赢都会通过后门当官的候选人?获得人民委托的马华领袖,应该把握机会为党和人民服务,但是伪君子却只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糟蹋了这些难得的

派系政治

马华在1980年代,梁陈党争(梁维泮和陈群川)长期的权争,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接着,马哈迪与安华之间的政治恩怨情仇也给我同样感受。有句话说,政治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这话确实很有道理。

政治由一些为追逐私利的自私政客主导,因此多年的朋友可以一夜翻脸变敌人,曾经不共戴天之仇的政客也可以议和结成盟友。当然,许多政客都会声明这是以大局为重,或为了捍卫人民、党员的利益。然而大多数的情况,这只是掩盖事实的烟幕。

马华也不例外,许多自私和追名逐利的政客,深谙见风驶舵之术,安然度过一场又一场的危机。我在党内30年所目睹的党争,很少是因政治主张出现重大分歧而产生的。这些危机和华社及党员没有任何关系。

激烈的党争只会削弱党,造成无法弥补的裂痕。很多年轻一代的马华领袖,都带有党争留下的伤痕和包袱。党选时当权派和挑战派恶斗,什么爱护党、同志情,全都抛在一边,只有胜利才是一切。

马华的政治,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换句话说,从党中央、州到区会各重要党职,都由总会长阵营人士接任,任人唯亲不选贤。这种犒赏有大有小,即使只是个芝麻小官如村长,或者县市议员,都能让马华基层领袖喜出望外。

因此,我们常看到一些基层领袖受委地方、州级和中央职位, 除了出席官方活动外就没有其他作为。这也包括了上议员和內阁正副部长。对他们而言,沉默是金是最佳的策略。他们贯彻的态度是,被询问才发言,少说少错。当然,有不少人的马來语或英语能力不达标,因此要在国会下议院或上议院回答问题时,确实是一大挑战。

当国会议员提出附加问题时,他们往往会以书面回复了事。真正的原因是,这些部长对有关课题毫无概念,或者无法有自信地以国语或英语回答,他们高度依赖部门官员提前准备的书面答复。如此平庸的领袖竟然能生存多年,高位厚禄却无需表现,如此优差有谁会想要离开?基层党员或选民可能需好几年才恍然大悟,他们竟然投选出一个庸材。然而,这些无能的领袖届时就会以退位让贤之由,光荣引退去了。

这一类领袖缺乏能力、智慧以及公信力,只因为他们对总会长盲从死忠,就得以在政治圈生存。即使今天,我们依然有一些部长、副部长、州行政议员及上议员缺乏竞争条件,有些甚至连主持会议的工作也做不好,面对媒体时都显得手足无措。

派系政治导致马华逐步衰弱,有识之士不愿加入马华,一些理想破灭的年轻领袖选择离开。通常,派系斗争中失败的一方因心灰意冷,对党务不闻不问彻底退出。胜利一方眼看挑战者离开也乐得开怀,毫不念手足之情,这才是最大的悲哀。有些失意者,包括居心不良的党员在大选中破坏马华候选人,甚至投反票。当马华候选人在该选区获得的票数,低于注册的马华党员人数时,这种“扯后腿”的内部破坏行为暴露无遗。



蔡细历回忆录 XII:派系政治扼杀新血

发表于 2018年10月31日07:30  |  更新于 2018年10月31日07:35

第三十一章  浅谈大马政治–马华公会(续)

派系政治

马华史上经历过无数次党争,涉及党争的领袖如下:

1. 李三春 对 李孝友 (1970年代末)

2. 梁维泮 对 陈群川 (1980年代中期)

3. 林良实 对 李金狮 (1990年代初)

4. 林良实 对 林亚礼 (2001 至 2003年)

5. 翁诗杰 对 黃家定 对 蔡细历 (2008 至 2010年)

6. 廖中莱 对 蔡细历 (2012 至 2013年)

即使在2008年和2013年大选之后,派系斗争仍未平息。我在2010年党选打败黃家定后,试图整合各派系,包括推荐林祥才出任上议员及副部长(他在2008年党选和我对打);提名曹智雄出任部长(他从來不支持我);推荐颜炳寿当上议员及副部长(在翁诗杰时代,炳寿力主开除我)。另外,我还让何国忠继续出任副部长, 尽管我很清楚他是黃家定的核心支持者。林祥才和颜炳寿较后成了我的战友。

无论如何,对很多马华党员來说,2013年党选后,领导层的人事党职安排,反映出马华派系依然存在。经历了那一年的大选海啸后,马华真正需要的是重新整合。除非我们能消除马华的派系政治,否则马华将无法真正转型。在没有官职相争的情况下,党內派系斗争就会减少。我担任总会长

时提出了一个议决案,即在2013年大选后,马华不应该入阁。该议决案也在马华中央代表大会通过。我强烈认为,马华在2008年大选遭遇重挫,如果2013年再遭选民否决,我们实在没有立足点再代表华社入阁。然而,我在2013年11月退位后,这项议决案随即就遭推翻。

马华新领导人认为,马华入阁能在政府内更有效地代表华社。这真是讽刺!马华自独立以來,不都一直是政府的一部分吗?但华裔选民在2008年及2013年大选都拒绝了马华。我不想去预测下届大选成绩,只希望不会掀起风暴,把马华这艘船击沉。

现任总会长廖中莱不断公开声言马华已经整合团结,然而一转身却讲一套做一套。你不需要是马华的专家,也能看出部长、副部长、上议员甚至马华中委的委任,都反映出强烈的派系政治计算。由廖总会长决定的一些党职委任,更成为基层的笑柄。2016 年,马登控股在创业版(ACE)上市,不少资深的柔州马华领袖告诉我,马登的一些董事竟然不谙国语和英语。我很怀疑,他们出席董事会议时能听懂多少?这些领袖都具有相同的条件,那就是都属于总会长的核心支持者。

大多数的马华基层党员感到被忽略,党最高领导层只关心“一带一路”,似乎只嗅到商机及机会。为了解决一个大马发展公司债务,马來西亚高度依赖中国的投资。可是,当你问马华党员,或者普罗大众什么是“一带一路”,恐怕多数人都一无所知。今天,党内只搞小圈子团结,只限于一小撮受领导层关照的人士,我们也看到同一批领袖几乎天天上报。

自80年代以來,党内有个领袖一直占据重要的党职及官职。这位领袖发表演讲时,不断强调马华要吸引及栽培年轻领袖。但也是同一位领袖声称,他是为了党利益出任部长。

尽管黃家定当总会长时,规定官职任期只限三届,但这位领袖从不受限,在派系政治下继续封官授爵。派系政治就像慢性癌症, 病发缓慢但绝对致命。往后的全国大选,马华根本无需担心被行动党打败,因为最危险的敌人,就在党內。

虽然我已经退休,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我仍然受到党内派系围剿而无法幸免。也许党外人士不会相信,即使今天,很多马华领袖私下遇见,都不敢趋前打招呼寒暄,因为他们怕被标签为叛徒。

马华的未來

如果一位马华领袖声称,马华依然能吸引华裔青年才俊加入,那么他肯定说谎。马华4位副部长当中,其中3人是走后门入阁,你怎么解释呢?其中一位分别在2013年大选及后來的一场补选,连输两次。领导层还赞扬这位领袖是难得的人才,是党的重要资产。难道他们认为选民不懂得欣赏这位领袖的天赋吗?

为了增加胜算,这些领袖会被移师到其他的选区,严格来说是安全区,希望被选民接受。领导层会竭尽所能,让这些领袖继续在

党和政府内保持影响力。这只是少数领袖才享有的特权啊!如果在大选被否决后,仍然被委任上议员或副部长,仕途步步高升,只能说这个党人才凋零。

在马來西亚,政治和商业密不可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身边的人都会得到好处。我不是“好练”(自负),但我真的觉得, 马华领袖的智慧及演讲才能已逐渐衰弱。国内优秀的华裔青年都不热衷参政,尤其对加入马华更没兴趣。行动党固然有不足之处,但却能吸引很多青年才俊加入。我虽不愿承认,但事实就在眼前。

别再自欺欺人了,马华高层领袖应该承认,党招收新党员非常困难的事实。华裔对马华已经失望,我们辜负了华社曾经给予的善意及支持。我们已经失去了华裔的信任与尊重。如今要再赢回华社的心,将会非常艰难。

马华与民政合并

马华成立于1949年,是纯华人政党,拥有约100万名党员。民政党创党于1968年,党员约30万名,是多元种族政党,不过,华裔为该党的主要支持者。马华与民政党合并的建议已多次被提出,但始终未能落实。

在马来西亚,单一种族政党的成立及存在有其历史背景。当年,代表各自族群的三大单一种族政党携手合作,促成马来亚在1957年8月31日正式独立。然而今天,年轻一代认为单一种族政党已经不合时宜,也失去了它的目的,沦为政治恐龙了。相反的,多元种族政党才符合马來西亚多元社会的前景。

我掌舵马华期间,曾经委托一家独立研究机构进行网上民调, 探询华社对种族政党在我国的功能和角色。民调结果相当发人深省。华裔青年既支持多元种族政党,但大多数还是觉得,华基政党例如马华仍然有一定的角色。虽然华裔青年要看到马來西亚贯彻更多元及包容性的政策,同时也觉得单一种族政党,应该继续存在。

马华与民政党合并课题,曾多次在不同的论坛提出讨论。我记得2004年初,两党第一次就这项建议认真展开讨论。

时任马华总会长黃家定在2004年1月6日的中委会提出这项建议。经过长时间讨论,得出的结论是,马华与民政合并是长期的目标。在短期內,改善和加强两党关系更为重要。马华也成立了由署理总会长陈广才为首的委员会深入研究。不过,最终并没有提出具体内容。

改善马华和民政党的关系迫切重要。在林良实时代,马华和民政党(全国主席是已故林敬益)关系冷淡。当我在2010年接任总会长时,当时已退休的林敬益劝我主动和他的接班人许子根博士联系,讨论恢复合并谈判的可能性。

许子根很热切关注这件事。接下來,两党举行了两次密谈。当我在马华会长理事会及中委会上,提出两党合并的建议时,我察觉大多的中委并不赞成。多数人认为,马华应该继续保持华基政党的角色,不过形象和视野上,可以体现多元种族色彩。至于老一辈的党员,坚持马华不改变华人政党的特征。基于大家反应冷淡,我认为继续讨论也没有意义了。我相信更重要的是,处理问题的态度, 必须是正视课题症结,而不再纯粹从种族角度來看待问题。

与马星集团交换土地

2012年8月初,马华中委兼新古毛区州议员拿督黃冠文告诉我,著名发展商马星集团有意向马华购买一片位于雪州万宜,占地八英亩的土地。查看总部记录后,发现这片土地是在1990年初由文秀集团捐赠给马华,原本计划兴建马华干训中心。也许投资成本太高,所以该计划一直没有落实,土地也一直空置。

2012年8月16日,我在中委会上提出马星集团的建议。中委会一致同意委任时任房屋与地方政府部长曹智雄与马星集团议价。曹智雄于9月11日向会长理事会汇报,已和马星集团董事经理丹斯里梁海金面商,不过对方不同意马华800万令吉的报价。相反地,提出以520万令吉现金,外加一幢位于巴生市值280万令吉,由马星承建的建築物,来交换购买万宜土地。会上决定由曹智雄及马华总财政陈财和,先视察该幢建築物才再作进一步讨论。

2012年10月2日,中委会决定不接受巴生的建築物。不过,中委会也原则上同意售地给马星集团,开价550万令吉现金,外加该公司在赛城Oxford Tower Garden Plaza,Lot 2-G-01 & Lot 2-1-01 两座总值250万令吉的建築物。中委会也同意,由总财政代表马华和马星集团签署买卖合约。接着,在10月16日,曹智雄通知会长理事会成员,将安排与马星集团高层午餐会面,以敲定最后的买卖细节。当天,我由曹智雄、总秘书江作汉及总财政陈财和陪同赴约。

由此可见,买卖土地决定是经过中委会和会长理事会各两次讨论后议决的。然而,在2013年5月的大选后,政敌为了逼使我在11月党选前下台,散播谣言指卖给马星集团的土地市值2千万令吉,我极大可能从中牟利,真是荒谬之极。在政治上,曹智雄先后隶属黃派和廖中莱,如果我要牟私利,和马星集团的土地交易怎么可能安排曹智雄代表洽商和处理?我要确保整场交易透明化,这也是为何我让中委会及会长理事会,参与讨论土地买卖和交易。

诚如我之前所强调,政客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议程,会选择忘记一些真相,混造黑白。2013年11月,廖中莱当选为总会长后,他深知买卖土地交易已经完成,仍扬言将与马星集团重新谈判,要取得更好的协议。直到今天,我还等待廖中莱为我们争取更好的交易,还在等待这份佳音。显然,这只是派系政治的宣传手法,我们无需那么认真看待他的“承诺”。

我在之前章节曾提到,马华未来要吸引年轻人才加入,必定难上加难。在党内根深蒂固的派系政治及不懂惜才,使到许多年轻人宁可投身商界,也不愿加入马华。

编按:《当今大马》获得出版社授权转载蔡细历回忆录一书的部分章节。本文大标题与文中照片由《当今大马》添加。

《政治谷底翻身 - 褒贬由人》已在各主要书店出售,也可以在MPH Online (www.mphonline.com)购买。英文及中文版的平装版售价为59令吉,至于英文的精装版售价是99令吉。



365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积分
125782

拿督准拿督太平局绅甲必丹部长局长良民软件功能探索比赛优胜者沙巴旅游达人旅游大使铜章(累积乐捐RM100以内)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 12:5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今大马

马华公布新领导层阵容,周美芬任总秘书职

发表于 2018年11月16日14:09  |  更新于 2018年11月16日19:33   下午4点24分更新

马华今天召开新中委会首次会议,并公布最新中委会名单,阵容主要由总会长魏家祥派系组成。其中,总秘书一职由前马华副总会长周美芬担任,成为马华史上首名女性总秘书。

马华是在11月4日完成党选,而这也是马华历经第14届大选之后,首次以在野党的身份推出中委会名单。

副总秘书由上议员蔡金星担任。总财政为前副财政部长李志亮、副财政则为刘亚强。

值得注意的是,原任马青总团长张盛闻并不在名单内,而在上回党选中与魏家祥共同角逐总会长职位的颜炳寿,则保持之前担任的伊斯兰法及政策专案组主任一职。

魏家祥今日在马华总部召开记者会宣布上述事宜,并强调说:“本次中委会名单是按照各个成员的专长委任的。”

着重两大委员会

另外,马华委员会方面也出现更动,包括添加了GE15大选指导委员会与地方选举备战委员会。

魏家祥表示,添加这两个单位是为了应付当前的政府变更。

“GE15大选指导委员会需要处理的事情包括,将投票年龄降低至18岁以下。”

他说:“地方选举则是到时落实地方选举之后……希望联盟说2年半之后举行地方选举,当中有很多事情要做的。要怎么去跑等等,都需要有人处理。”

在州联络委员会方面,他说,马华当前已完成了大多数州属的委任,除了沙巴与彭亨。

“11州已经完成了委任,除了沙巴,因为之前有承诺要帮助他们。彭亨则是国阵的,资源丰富需要谨慎处理。这点,我们也需要在讨论。”

“这次各州的任命是没有双署理(主席)的,只有一个署理(主席)。再来,我们也大胆任用新人。如果(主席)是新人,我们在署理(主席)一职就放比较资深的人来帮助他们,符合老中青的标准。”

否认冷落颜炳寿

颜炳寿在党选投票前夕宣布一旦胜选,将委任竞争对手魏家祥出任马华总秘书。惟败选后,颜炳寿如今仅在伊斯兰法及政策专案组中担任主任。

询及这对颜炳寿而言,会否是大材小用?魏家祥反问,“怎么说是大材小用?”

魏家祥强调,颜炳寿本就担任这个职位,并非大材小用;再者本次中委乃是以年轻人为主打,应给年轻人学习的机会。

“其实,今天我们就是能够放进去的,我们都放进去。今天我们的重点是放在年轻人身上…… 我放的都是年轻人,因为我知道下一次可能要变天是10年之后的哦…… 它(变天)可能不是现在,把这个整个投资在比我年轻的人。”

“再来,我让两个比较资深的整理整个党务。党务可能年轻人不熟,所以我叫(周)美芬来做,因为她很有经验,驾轻就熟。”

“财务方面也是,掌管财务的(李志亮)也是差不多半退休了……就是这样而已。”

另外,他也表示,自己是在胜选之后才开始设想各个职位的排阵,但有些事一开始就能谈的。

“一开始的时候马汉顺就说我要打总会长,但是跟你冲突,我就不打。这本来这一开始就可以谈的。(其实)最后连副总会长的职位都还没填满,所以人各有志。”

他强调说:“我是看角色是什么,放什么人。我是在于各司其职,不是在于你要什么我就给什么。我有我的想法。”

张盛闻求“放过”

另外,本次名单也不见张盛闻的踪影。

对此,魏家祥说:“这一点大家要注意。我所要谈的人我都谈过了。他们有自己的志向,有些在自己的商业上发展、有些要休息。我都见过的。”

“我跟他(张盛闻)谈过三趟。但是他说放过他,给他一点空间。我说,好咯。”

他说,自己在此之前也与前马华副总会长何国忠会面,但何国忠主张回归学术圈。

“周美芬是我跟她说,党务什么你都没有。最重要的是你卸下了党校的职位。你什么东西都做过了。(我)需要一个很熟悉党务的人来处理。其他的,就看这些年轻人怎么去是上手。”

周美芬改变想法

周美芬贵为首位女马华总秘书,她说,本已决定不参选,但最后还是改变想法回到最高理事担任总秘书。

“马华经历了3届惨败。所以,失败肯定是有原因的,而且有很多(方面)需要去检讨、重建整顿…… 本来可以说是,已经决定了。我也没有去参选。”

“我觉得这个时候还是要义不容辞,需要在这个时候出来提供协助,(马华)才能够比较稳健、稳定,比较有序地带动党的前景。未来的起飞就有坚实的基础。”

她说,接下来会详读魏家祥的竞选承诺,并与魏家祥沟通,再共同逐一推动当中的政策。

马华新中央委员会(2018-2021)名单为:

总会长:   魏家祥
署理总会长: 马汉顺
总秘书:   周美芬、蔡金星(副)
副总会长:  陈德钦、林万锋、姚长禄、郑联科
总财政:   李志亮、刘亚强(副)
组织秘书长: 林添顺、廖国赈(副)
总会长委任4名新中委:蔡金星、黄金锭、黄友凤、林振辉

22名票选中委:

李煌治、古乃光、周国和、杨美燕、简民发、王钟璇、郑再安、胡伟豪、黄祚信、许金汉、陈传平、陈君儿、陈永生、黄达柱、蔡通易、刘振国、赵启兴、叶小瑂、黄荣贤、吴复兴、陈匡维、林世进

马华各委员会名单:

政治发展委员会:魏家祥(正),马汉顺(副)
GE15大选指导委员会:马汉顺(正)郑修强(副)
政治教育委员会:林万锋(正)简民发、黄友凤(副)
对华事务委员会兼一带一路中心:陈德钦(正)颜天禄、姚道义(副)
策略分析与策略研究委员会:郑联科(正)杨美燕、李奕渊(副)
地方议会选举备战委员会:姚长禄(正)黄祚信、苏仪芳(副)
社会发展委员会:李煌治(正)叶小瑂、陈栋良(副)
华团与非政府事务委员会:杜振耀(正)林振辉、陈永生(副)
监督政府事务委员会:古乃光(正)蔡通易、岳忠诚(副)
教育咨询委员会:郑耀民(正)曾繁翀(副)

马华州联委会主席名单如下:

柔佛: 魏家祥
霹雳: 马汉顺
雪兰莪: 黄祚信
槟州: 陈德钦
吉兰丹: 蔡福光
玻璃市: 郑再安
吉打: 吴进强
直辖区: 王晓庭
森美兰: 萧开文
马六甲: 林万锋
登嘉楼: 周世文

马华各局人事名单:

中央宣传局:陈君儿(正)梁捷顺、张佑铨(副)
新媒体局:刘振国(正)、林聪民、赵衍龙(副)
法律事务局:郑贝川(正)符传兴、洪文兴(副)
中小型企业局:黄达柱(正)李俊滽、叶理国(副)
英文源流局:周国和(正)林世进、李荣宗(副)
马来文源流局:吴复兴(正)蔡福光、郭大雄(副)
新村事务局:黄荣贤(正)赵启兴、宋乃顺(副)
农业局:魏喜森(正)蔡尚贤(副)
公民社会运动联系与协调局:吴健南(正)何国胜(副)



马青设“社运局”,矢关键时刻一同上街

发表于 2018年12月1日11:16  |  更新于 2018年12月1日11:23

马华青年团今日举办年度代表大会,新任马青总团长王晓庭宣布成立多项新委员会,其中包括成立“社会运动局”,期盼与社会民间力量合作与交流,并在关键时刻上街头表达理念。

王晓庭今日在马青代表大会致辞时说,虽然马华长期是执政党,属于右派政党,但如今成为在野党后,必须要能与左派及社运人士接触及合作,并在关键时刻共同上街头。

“作为新世代的政党我们要往中间靠拢与修正,过去长期身为执政党,我们已经沦为只会搞活动的政党,而失去了社会运动的组织能力,更不要说论述能力了。今天,我们要重新找回做为一个政党的价值,上街头已经不能避免了。”

有鉴于此,王晓庭宣布马华青年团将成立“社会运动局”,找寻能够互相友好合作的社运分子,扩大合作和意见交流。

“为了更有效组织街头运动,我会成立社会运动局,与可以友好的社运分子合作,进行意见交流与学习。更重要的是,关键时刻大家可以一起合作上街头,在功能上分工合作,我们要相信这些人的街头智慧以及社会智慧。”

“现今的社会单打独斗已经没有办法了,也只有扩大社会各个层面的合作基础,我们的声音才会被听得见!”

吸纳年轻人才

此外,王晓庭也宣布,马青将成立“大专生事务咨询委员会”,进入校园招募理念接近且可以合作的大专生,重新抓住大学生的信任度及好感度。

她也说,马青的宣传单位转型成为“媒体创意中心”,让马华的理念宣传手法更“接地气”,最简单的文字或手法,突破马华的同温层深入年轻人的市场。

“我们的思考是党的思考,而不是民意的思考,与民意脱节的宣传内容,是不会打中民心的,我们要说人民听得懂的话!因此我准备吸收刚毕业的大学生,提供他们创意发挥的空间以及所需要的资源,用他们对这个国家及社会的想象,用他们的热血以及创意,用他们的思维及语言,来向年轻人市场说明我党的论述及看法。”

她也宣布,马青往后将在党内及大学生组织主办新型态的政治演讲活动及辩论会,也会带领团队与外界合作开办网络政论直播节目,要让马青有更多的平台论政,训练青年论述能力及口才能力。

咨询政策意见

不仅如此,王晓庭也放眼吸纳社会各个领域的专才、意见领袖及社运份子,邀请他们加入新成立的“政策与策略委员会”.共同讨论国家课题并制定解决方案,提出我们的政策。

“我们需要更多的头脑一起帮我们构思更好的政策,我们的政策要超越行动党,更要超越希盟,让人民相信我们才是为人民着想的好政党!”



蔡细历“太用力”反效果,基层保守助魏家祥大胜

发表于 2018年11月6日09:42  |  更新于 2018年11月6日11:12

魏家祥在马华党选从老二位置攻顶,以压倒性胜利之势,继承丢失联邦执政权近半年的马华公会。惟时评人认为,这在在反映马华保守性格的延续,恐怕颓势难转。

而且他们也点出,马华基层在围困下的退缩、新选制、颜郑配的策略错误,及马华前总会长蔡细历的“用力过猛”等因素,最终凝聚成魏家祥的大赢。

政治评论人潘永强表示,马华党选向来纯粹以派系或利益挂钩,党员投票时不太关注候选人的理念和主张。

“马华党选不像西方现代政党的概念,有不同主张和概念的候选人让党员选择。这个选举,纯粹是考虑到派系、利益、人脉、或候选人与党员之间的联系。”

他认为,如今留在马华的大部分人都相对保守,而党选结果更显示党员抗拒改变,不太愿意调整的心态。

“魏马配”团队在前晚的党选中大获全胜,魏家祥横扫447张选举人票,以高达265张多数票,一举拿下马华总会长一职。

今年马华党选首次采用扩大代表制,采取类似美国总统选举的选举人制度,逾3万2397名区团代表拥有投票资格,而188个区会分为636张的选举人票。

选制改变有利当权派

另外,潘永强点出,马华党选今年首次使用扩大代表制,冲散了部分派系的影响力,也会让不熟悉中央领导及操作的草根党员,倾向票投知名度较高的当权派。

“以前只有2000多名中央代表投票,比较容易绑住自己派系的成员,但现在有逾3万名区会代表投票,一些派系可能就没有足够条件,掌握基层的投票倾向。”

“而且魏家祥曾是部长,又是国会议员。反之,颜炳寿名声没那么响亮,也会影响党员对其团队的关注。”

颜郑团队柔州色彩重

时评人许国伟则认为,基层趋向保守无关魏家祥或败选的颜炳寿,而是马华过去连续遭遇政治挫败后的自然现象。

“有者会变得激進,有者变得保守。继续留下来的,自然是趋向保守谨慎的居多。”

他分析,魏家祥团队能够大胜在于起步早,区会改选一结束就跑动全国,加上马华党选一直存在州属情意结,从总会长到副总会长人选,都各别来自不同州属,是胜选原因之一。

“虽然颜郑团队的副总候选人也来自各州,但一号与二号候选人都来自柔佛,这多少会有影响。”

熟悉面孔提供安全感

不过许国伟表示,扩大代表制是否有利于当权派,则还有待观察。

他也说,今年巫统和马华党选有着共同点,一样扩大代表制,有更多基层参与,而且在大选失去政权后,党基层固然存有不满,但也可能更趋向保守而谨慎。

“这种心态也更多存在基层领袖身上。他们固然也想要改革,但不会选择太激烈的方式。”

时评人凌国文则认为,马华经历了大选的震荡后,党员们或许不想太过激进,而选择稳中求变。

他分析,若颜炳寿当选或许可为马华带来截然不同的印象,但基于对方主张较为激进,加上也没有人民代议士的光环,与其他政党主席相较之下,若出任总会长会显得矮人一截。

他说,党选成绩显示马华党员主流思维保守,不想过于冒险,反而选择国会里唯一的马华火种,较能符合心里安全感的考量,因为熟悉魏家祥的领导方式。

魏家祥就是改革包袱

虽然魏家祥高票当选总会长,凌国文却认为,魏家祥即使胜了党意,也未必反映民意,因为对方的政治包袱,难以说服党外的民意。

他点出,平心而论,魏家祥的国会表现出色,十分努力;但基于华社对马华的感观恶劣,即使对方在国会里有合理的提问,依然受到民众质疑。

“选民对马华的怨恨,从308大选后就酝酿了,连续三届大选,华社对马华支持每况愈下,这局面难以在一两年内扭转。”

凌国文不讳言,魏家祥是改革马华的包袱和绊脚石,因为对方必须先说服华社接受他总会长的身份,才有正当性要求华社接受马华。

他说,反观若是颜炳寿胜选,对方则可省去第一个步骤,让华社接受马华。

凌国文也表示,魏家祥的班底人马并不出色,反而会加重这位新任马华总会长带领创新的负担。

“他们竞选宣言打出‘新时代,新世代’,但班底都是有执政包袱的人,让人啼笑皆非。”

马华主战场在国会外

凌国文预料,魏家祥的改革之路不易走,而且会事倍功半。

他点出,马华真正的战场是在国会之外,虽然挑出政府弊端固然重要,但不代表就能让马华重新出发。

“马华要打的是印象战,不只是在国会里监督政府,而是要给华社一个强烈的印象,和巫统切割,或为无法阻止大的舞弊案件发生而道歉。”

“然而,这些动作都没有做到,华社很难扭转对马华的印象。”

他补充,魏家祥获得党内绝对支持,预料在推动党务方面不会有多大阻力,但民意的委托才是最为关键,也是马华的致命伤。

外界不爱熟悉的马华

潘永强同样对魏家祥掌舵的马华不感乐观。

他直言,魏家祥当选总会长无法让外界对马华存有期望,因为旧脸孔旧思维,加上其团队成员政绩表现一般,不会有转型或改革的可能。

“我们太理解和熟悉魏家祥,他过去能做的,也已做了,接下来他还能发挥什么,也是相当有限。”

他认为,马华和巫统将同样走向同一个结果,即党选没有带来改变的可能。

李三春回锅也难成功

许国伟说,魏家祥出任总会长,外界反应依然会是两极。

“至于马华能否挽回民间期望,此时就算是李三春再重新领导也未必能做到。”

他坦言,马华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也无法复制行动党成功崛起的方程式。

“民意如流水,这是未来马华必须学会的一课。”

蔡细历太用力反坏事

虽说魏家祥是当权派人马,但败选的颜炳寿也有前总会长蔡细历间接助力,虽然如此,颜炳寿却只成功拿下约30%的选票。

潘永强分析,若马华党选还沿用中央代表制,蔡细历或许还能发挥影响力。

“他虽然近期很高调,但有时用力过度,强烈攻击魏家祥,甚至有越俎代庖的感觉。”

许国伟与潘永强看法接近,认为若还是中央代表制,蔡派的组织战攻势还会是很强。

“但是扩大代表制,形同战场变大,比拚更耗人力、资源、宣传等,这方面颜郑配可能会更吃力。”

“蔡细历擅长组织战,而且支持者铁板一块,他对基层有很大的魅力,而且他的演说用词犀利,极具感染力。”

“蔡细历的影响力在铁杆支持者群里能产生同温效果,对嫡系人马帮助很大。不过,颜炳寿始终不是蔡家军嫡系人马。”

他分析,颜炳寿的策略及打法,其实跟蔡细历有所不同。颜炳寿的策略,可能是配合了蔡派团队的打法,反而无法更有效突出自己的特色。

料短期不会退出国阵

潘永强预料,魏家祥短期内不会带领马华退出国阵,因为马华已错过退出国阵的最好时机,现在退出不会有任何好处之余,还会失去马来选票。

他以无拉港补选为例,马华当时以自家旗帜上阵,结果两头不到岸,不仅拿不到华人票,也让马来选民认为马华将要退出国阵,而流失一部分马来选票。

“短期应该不会退出国阵,否则这等于他(魏)认同了颜炳寿的主张。”

而许国伟认为,马华退出国阵与否,最终仍需交由代表大会决定,更要看团结党和巫统之间的变化。

“代表大会12月才举行,这中间仍有时间观察,看团结党及巫统的时局变化,看巫统本身变化。”

没有稳中求变的奢侈

至于凌国文,他认为,魏家祥目前其实选项不多,加上错失采取主动出击的契机,给人感觉优柔寡断,处在被动位置。

“他或许是深思熟虑的策略,但马华已经没有这个奢侈,再去稳中求变。要起死回生,就必须大破大立。”

单论党选结果,他坦言,暂时看不出魏家祥会带领马华走向何方。

“不过,我们也需要给他一些时间制定方向,再看看他的排阵如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风下之乡」沙巴论坛  

GMT+8, 2023-9-22 09:37 A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Style by Coxx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