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8-10-30 16:3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今大马
“马华会走自己的路”,魏家祥反对国阵伊党联手
发表于 2018年10月28日上午10点47分 | 更新于 2018年10月28日上午10点50分
国阵主席阿末扎希昨天确认伊党为新政治伙伴后,马华署理总会长魏家祥提出强烈反对,更放话马华会走自己的路,拒绝跟阿末扎希一起走上灭亡之路。
魏家祥今日发文告表示,国阵并非巫统或者阿末扎希一人说了算,不由得他们擅自作主或胡作非为。
“(他)不懂得尊重友党,不与马华讨论而执意要与伊斯兰党结成伙伴,那么马华也会毫不客气的与巫统切割。”
“我奉劝阿末扎希,单元政治路线是一条不归路,他的决定只会让巫统远离国家政治主流,并成为巫统和国阵的历史罪人。”
“马华不会跟他一起走向自我灭亡的不归路,马华会走自己的路。”
代表大会将明确切割
魏家祥说,未来的12月2日,马华代表会在马华大会上做出明确切割的决定。
“至于阿末扎希要与伊党结盟成伙伴,那就自求多福、好自为之吧!”
昨天,阿末扎希建议,更换掉沿用44年的“国阵”招牌,以重新出发备战来届大选,放眼重新入主布城。
《星洲日报》报道,阿末扎希也说,国阵与伊党之间伙伴关系不会很快解散,“我们将确认伊党作为新的政治伙伴。”
蔡细历回忆录III:拒绝中央天兵空降拉美士
发表于 2018年10月27日早上8点37分 | 更新于 2018年10月27日早上8点39分
第十一章 2008年全国大选
“他们(党内一股势力)费尽心思要终结我的政治生命,却因此激怒了我的朋友与支持者。”
我在2008年1月初辞职两个星期后,各种迹象显示,全国大选将在3月举行。因此,马华需要尽快决定由谁上阵拉美士区国席。虽然光碟流传带来政治影响,马华拉美士区会还是一致通过,坚持提我为候选人。由于光碟事件余波未平,我上阵的意愿不强。尽管可靠消息透露,政治部的报告指我在选民心目中胜算仍然最高,不过我还是拒绝了。我建议拉美士区会开会讨论其他人选。
会议之后,区会提呈了以下4名人选:
1. 蔡细历医生
2. 陈国煌,时任彼咯区州议员,拉美士区会主席
3. 郑修强,时任埔莱士巴当区州议员,我的政治秘书
4. 蔡智勇,我的次子
拉美士区国席新候选人
大选提名日的前几天,即2月24日,总会长黄家定约我到吉隆坡金马宫酒店见面。这是很简短的会面,他主要是要讨论拉美士选区的潜在人选。见面时,他也没有寒暄几句,这倒让我感到意外,尤其是我们自1980年代就已认识。他也理解,我突然辞去部长职后,我的家庭和经济状况都会受到影响。可是,身为我的上司、同僚及朋友,他却不闻不问,漠不关心。无论如何,我对他的冷漠也处之泰然,人生中总会遇上一些虚伪的朋友。
黄家定问我,是否愿意为任何一位由党推荐的候选人助选。原来他想从其他区会引降天兵。但他发现我在选区的影响力,是候选人胜败的关键因素。我清楚地告诉他,看在党的份上,我会无条件地为党助选,前提是这位候选人必须是由区会所推荐。我提醒总会长,马华在1990年大选曾失去彼咯州席(隶属拉美士国席),虽然当时的候选人是一位州行政议员。而且,拉美士是一个混合选区, 华裔与印裔选民超过了60%。换句话说,这不是一个能轻易过关的议席。
于是,总会长拿出拉美士区会提呈的名单。他边看边说:“陈国煌已经是州行政议员,不应弃州攻国。郑修强缺乏高等教育,不适合打国席”。这意味着,拉美士的人选就只剩下蔡智勇,以及他心目中的两位天兵人选。我重申我的立场,我只会替拉美士区会提名的候选人助选。黄家定对我强硬的态度感到失望,当晚的会面也没有达致任何结果。几天后,黄家定再次来电,他说决定亲自和智勇见面。见面以后, 他再拨电给我,表示不反对蔡智勇成为马华拉美士区国席候选人。
蔡智勇当时是官联公司多元重工业旗下子公司 - 国防科技有限公司的首席财务长。他毕业于墨尔本大学,具备工商管理硕士及特许会计师资格。当他被提名为其中一位当候选人,党内就有人指控,拉美士区国席已沦为蔡细历家族的资产。蔡智勇是我儿子,面对这种指控早就在预料之中。但是,当上候选人不代表自动成为国会议员,只有选民才能决定候选人的命运。所以,这种指控简直是无稽之谈。
智勇和我都不把这些指控放在心上,相反的集中精神备战大选。即使到了今天,党内依然有人继续作出同样指控。智勇能在2008年政治大海啸及2013年全囯大选中过关,证明他获得人民的支持。
巴生港口丑闻
与此同时,马华的支持率也受其他课题的冲击。2007年中,巴生港口自由贸易区(PKFZ)丑闻爆发,成了国内热门的政治课题。巴生港口自贸区是以迪拜的杰巴阿里自贸区为模式,推动港口发展之余,也希望将它发展为本区域的货柜进出口枢纽,以吸引外商进驻投资。这项计划是在1999年3月24日获内阁批准,当时林良实是交通部长。由于党内一些重要领袖被指涉及其中,马华因此成千夫所指。
2001年,开发巴生港口自贸区的成本设定在19亿5700万令吉。2002年,Kuala Dimensi 私人有限公司 (KDSB)和巴生港务局签定协议,将一片位于英达岛占地999.5英亩的土地,以10亿9000万令吉卖给巴生港务局。
KDSB最大的股东是民都鲁区国会议员兼砂拉越民进党总财政张庆信。董事局其他成员包括曾任巫统财政的阿茲敏查比迪及雪州巫青前领袖法茲阿都拉。法茲的岳父是雪州具影响力的巫统领袖翁伊斯迈。翁伊斯迈也是鲁姆岛发展合作社(Pulau Lumut Development Cooperative)的前任主席。该合作社也就是当初转售该地段给KDSB 的地主。
尽管总检察长反对,巴生港务局最终还是向KDSB购买土地。巴生港务局是以每平方英尺25令吉向KDSB公司购买土地。不过,KDSB 当年向 鲁姆岛发展合作社 购买该片土地时,每平方尺仅3令吉。土地交易完成后,巴生港务局委任KDSB为巴生港口自贸区的发展商, 包括建设办公大楼、仓库及运转设施。
2005年,巴生港务局及KDSB再签署一份附加发展工程协议,包括兴建商务酒店。陈广才是时任交通部长,这些交易都没有经过公开招标。2006年11月,当这片占地1000英亩(400公顷)的工业与贸易中心开幕时,成本已经飙升到46 亿令吉。根据合约,迪拜的杰巴阿里自贸区曾受委管理巴生港口自贸区15年,但却在2007年7月18日时以“策略需要”理由中止合约。不过,根据媒体报道,杰巴阿里自贸区的管理公司是因为难忍官僚主义、政治干预及其他利益集团的介入而撤走,双方明显出现严重的歧见。
与此同时,KDSB欲通过发行债券募集发展资金。该公司获得交通部发出支持信,总共发行了4批债券。很多人把这些支持信解读为财政部发出的保证书。这些债券因此获得大马评估机构有限公司给予AAA级的评估。第一封支持信由林良实于2003年5月28日签发,即他在交通部的最后一天。另三封则由他的继任者陈广才签发。由于这项计划成本大幅超支,迫使政府在2007年批准贷款,解救债务缠身的巴生港务局。
巴生港口自贸区丑闻成了热爆新闻,也让马华成了新闻焦点。然而,在我的记忆中,马华会长理事会或中委会都不曾讨论过这件事。总会长黄家定惯性回避重大课题,所以不加以讨论,也不足为奇。
巴生港口自贸区丑闻闹得沸扬,陈广才以健康理由而告假。国会公共账目委员会传召交通部官员及巴生港务局总经理以协助调查。主席沙里尔较后对巴生港口自贸区针对财务融资疑问的解释也大表不满。
2008年3月8日大选,陈广才没有上阵。当时,党內流传国阵主席拒绝让他成为候选人。大选后,总会长翁诗杰出任交通部长,试图利用巴生港口自贸区事件,來塑造自己的认真果敢形象。翁诗杰委任有会计师资格的前州议员李华民出任巴生港务局主席,并交由普华永道公司(PWC)稽查自贸区计划。他也承诺,会将普华永道的稽查报告公诸于世,以及呈交给大马反贪污委员会。
2009年6月,翁诗杰告诉国会,巴生港口自贸区的成本为124亿5300万令吉。接着,巴生港务局也针对成本的巨额落差,多次向警方投报KDSB。结果,事件演变成交通部长及KDSB总执行长张庆信之间的媒体战。2009年8月12日,张庆信声称给了翁诗杰1000万令吉。诗杰起诉张毁谤并要求赔偿5亿令吉。当时,大马反贪污委员会也介入调查翁总。不过,最终也没有下文。
2009年,政府成立一支由政府首席秘书丹斯里莫哈末西迪为首的特別专案小组,深入调查这宗丑闻。首相承诺必定彻查巴生港口自贸区案,促请各方耐心等候,让当局完成他们的调查工作。然而,专案小组的调查始终没有公开发布。
身为马华总会长兼交通部长的翁诗杰,在出席活动及各种场合里,利用巴生港口自贸区课题来打造自己清廉的形象,以期提高声望來巩固在党內的地位。但是,随着他被指收取张庆信1000万令吉,以及遭反贪会大张旗鼓调查后,翁诗杰的完美形象也毁于一旦。反对党领袖林吉祥在国会一直追打巴生港口自贸区课题,但作为时任交长,翁诗杰一直回避。这更让人们觉得,翁诗杰只是利用巴生港口自贸区丑闻來达到个人政治利益。
其实,身为马华总会长,公开谈论及面对自贸区丑闻掀起的议论,固然值得赞扬。但是,作为负责任的部长,他也需要去解决问题,而不只是挂在嘴边。很多党员及公众人士都认为,事实上,翁诗杰并没有头绪如何解决这项课题。他就好比典型的政客,只说不做。
巴生港口自贸区课题错综复杂,一般民众无法明白真相。该事件在2007年首次曝光后,我当时身为內阁成员,也无法全面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特别是涉及财务部分。当林吉祥与翁诗杰持续为这课题在媒体隔空掀骂战后,使原已复杂的问题变得更加混淆。
马华与国阵政府都成了千夫所指。最终,在2010年7月28日, 前交通部长林良实被控上庭,控方援引刑事法典第418条及第417条文,控他蓄意欺诈。惟林良实不认罪。
经过冗长的审讯,林良实在2013年10月24日无罪释放。高庭法官阿马迪的判词说,林良实无需对买地所涉嫌的错误、遗漏、隐瞒、误导及资讯失准负上责任。而马哈迪及一些內阁部长的证词也显示,他们向KDSB购买土地的决定并未受到林良实误导、隐瞒及欺骗。
在2011年2月28日时,交通部前部长兼马华前署理总会长陈广才也因涉嫌上述丑闻被控欺骗罪。不过,在2014年1月,控方撤销对他的三项罪状,陈广才当庭无罪释放。总检察长是考虑了陈广才代表律师所提呈的申请撤销案件陈情书后,决定撤销控状。
当两位交通部前部长被控上庭,人们会认为这显示政府要肃贪的决心,连抓“大鱼”。然而,法律界人士的看法是,控方的控状基础太弱了,很难在法庭上证明定罪。因此,如此轰动的弊案到最后所有被控人士皆被释放,难免让公众觉得,这只不过是国阵政府的一场政治秀。
蔡细历回忆录IV:308海啸前的自满松懈
发表于 2018年10月27日上午10点39分 | 更新于 2018年10月27日上午10点39分
第十一章 2008年全国大选(续)
竞选活动
2008年大选竞选期开始后,我回到峇株巴辖为在帆加兰市区州席上阵的拿督高志财助选,这也是我的旧选区。与此同时,我也要为蔡智勇助选,因此每天都在峇株巴辖与拉美士两地奔走。
这是智勇第一次竞选,他必须尽快掌握演讲的诀窍和技巧,学习如何面对三大种族的群众及公开演说。我精简地为他指点,演讲开始必须简单扼要的自我介绍,工作的专业经验,以及他竞选前的职业概要。接着,要强调他的竞选宣言和中选后的承诺。我提醒智勇,竞选期间不能宣布任何金援或拨款,也不能朝对手作人身攻击,更不能触及种族和宗教等争论性课题。
我也尽我所能,协助第3次上阵彼咯区州席的马华候选人陈国煌。彼咯州席是拉美士国席其中一个州议席。陈国煌参政前曾担任政治部警长。幸好,他和智勇配合良好。在竞选期间,拉美士区会的马华党员都精诚合作,给蔡智勇和陈国煌鼎力的支持,区会没有政治派系权争,马华的竞选机制也运行顺利,十分有效。我在大选行动室的角色是顾问,策划和协调竞选策略。智勇的马来语演讲非常顺畅而且驾轻就熟,但是中文演讲却让他很挣扎。我告诉智勇, 他必须设法加强华语演讲。他紧紧牢记我的劝诫,6年后他的华语突飞猛进,比起我任州议员时还要流利。
在竞选期间,我的助选演说都很简短。我告诉拉美士的选民, 投选蔡智勇为国会议员,是投一票两人服务。如今我只是普通党员,有更多时间服务,较后我也兑现了这项承诺。
从我辞去所有职位起,直到大选期间,党内显然出现一股势力,用尽方法混淆视听,让我的支持者和朋友误以为我在党内已遭唾弃。这股势力百般打击阻挠,就是希望我会因此心灰意冷,而退出政坛。
与此同时,卫生部也摆脱不了政治介入干预。当我辞职后,黄家定就成了代卫生部长。大选之后,他推荐廖中莱为卫生部长。卫生部一位官员向我透露,“上面”下了指示,警告卫生部的官员, 不管我向部门寻求任何形式的协助,包括查询我在任时所批准或推行的计划,必须一概拒绝。实际上,他们试图阻止我和曾获得部门工程计划的公司和承包商联系,以获得财务援助。他们以为,只要我的经济陷困,就很难在政治上东山再起。自此,我就避免和卫生部人员联系,除了不让旧同僚感到为难,也要证明我没有从通过批准和发放部门的工程中获利。
回想起来,我应该向我的政治敌人说声谢谢。他们费尽心思要终结我的政治生命,不仅激怒我的朋友与支持者,而且激励我要更努力,绝对不能放弃。我要证明,大多数的党同志、朋友以及民众,并不认同总会长及其支持者对我发动的道德讨伐。同样的,翁诗杰掌权后也企图扮演卫道之士,想以同样手法削弱我的地位。他的卫道策略不但打压不遂,反而为自己的政途带来致命一击,在2010年总会长之役中败给了我。
提名后4天,我接到柔佛州务大臣丹斯里阿都干尼办公室的电话,邀请我和大臣一起为州内数个焦点战区助选。我才发现,柔佛州的马华领袖都接获指示,不可以让我参与助选工作,理由是我的出现会成为票房毒药。无论如何,应州务大臣的邀请,我到了峇吉里和振林山两个马华对垒行动党的焦点选区助阵。我随州务大臣到这两选区拜票两次,当时民间已经明显地掀起反风,尤其是华裔选民。
造成反风的原因有很多,巫青团长希山慕丁的亮剑事件是其一。2005年7月20日,希山慕丁在巫青团代表大会致词时不只高举马来短剑,部分致词内容也令华社反感。可是,当时马华上下,尤其是总会长黄家定没有及时反击,一直保持缄默。这让很多华人觉得马华已经无法有效捍卫他们的权益,也认为由黄家定领导的马华,只会随着巫统起舞。在拉美士,华裔与印裔选民的反政府情绪也愈加强烈明显,兴权会运动让国阵政府流失印裔社群的支持。其他冲击国阵政府的课题包括油价上涨,通货膨胀及贪污腐败等。
竞选期间,我也发现和马华的工作队相比,行动党及其支持者更有组织,更全力投入且对胜利更加渴望。黄家定从2003年担任总会长起,直到2008年大选,我回想不起党内有任何深入讨论积极使用社交媒体的必要。相反的,他认为互联网充斥大量片面及误导的内容,选民不会那么容易被反对党的言论影响而动摇。因此,多数的马华领袖对用社交媒体来接触选民一直感到陌生。最终,行动党抢先一步培训了一批专业的年轻网军。
在投票当天(3月8日),高志财虽然成功守住帆加兰市区州议席,却只以微小的多数票险胜。1999年大选,当时我以1万4000张多数票胜选。蔡智勇虽然也成功守住拉美士区国席,但多数票也从2004年我得到的1万票降至4000票。陈国煌也不例外,以微差的多数票保住彼咯区州。整体而言,马华和国阵遭受空前惨败。
2008年政治海啸
2008的政治海啸,对国阵及其成员党是重大的打击。自2004年大选狂胜后,国阵政府领袖包括马华领导层,都深信国阵的江山不会轻易被撼动。当时,国阵领袖普遍认为,2008大选也许无法再重演2004年的辉煌,但也不可能会失去任何一个州政权。除了吉兰丹, 内阁也不曾讨论失去其他州政权的可能性。政治部给首相的报告究竟写了什么?我只觉得,政治部并没有准确掌握选民对国阵政府的不满及失望情绪。
大选前,很多马华领袖,尤其是区会领袖都处于松懈和自满的状态。他们认为,大选最坏的情况是丢失几个国席或州席。不仅马华,国阵其他成员党也有这种想法。到了2007年底,一名资深的民政党领袖告诉我,他相信民政党会继续执政槟州,最坏的情况是, 在40个州席中国阵只拿下25席。他承认槟州行动党很活跃,也非常有组织。但他显然没有想过,2008年大选槟城是其中一个落入反对党手里的州。
很多选民都觉得,阿都拉领导的政府无法解决很多课题,认为首相没有兑现他的承诺,尤其是曾矢言肃贪反腐及落实更中庸的伊斯兰政策,但都没有显著成绩。与此同时,轻微犯罪率节节上升, 生活成本持续高涨,领袖无法有效和人民沟通,这些都加剧选民对国阵政府的不满。还有,首相阿都拉习惯性在出席活动时打瞌睡( 他患有嗜睡症)让人民十分失望。
当时,虽然没有重大课题发生,但由人民公正党、民主行动党及伊斯兰党组成的反对党联盟,成功塑造一个可靠的替代政府形象。他们主张的改变诉求,引起各族年轻选民的共鸣。国阵政府也没有意识到中产阶级日益增长的不满情绪。国阵自独立以来每届大选都获胜,让这些领袖过于自信,认为第12届大选也不会例外。以马华领袖为例,一切照旧也不思改革。
结果,马华惨败。马华的国会议员人数从31人减至15人,州议席从76跌至31席。在槟州,马华全军覆没,森美兰州只赢得一州席。在雪州,除了赢得一个州席,翁诗杰是唯一中选的马华国会议员,成功守住班丹国席。在霹雳,马华胜一个州席,江作汉守住红土坎国席。至于马华的堡垒州柔佛,共赢得4个国席及12个州席。
领军大选惨败后,黄家定拒绝入阁当官,也宣布不会在2008年的党选寻求蝉联,为党的惨败负起责任。他的决定,值得我们尊敬。
反政府的浪潮重挫国阵,让国阵自1969年之后,首次失去了三分之二多数议席的优势。四个州政权(槟城,吉打,霹雳及雪兰莪)也落入反对党手里。吉兰丹仍旧是由伊党执政。国阵内部开始互相指责讨伐。当前首相敦马哈迪开腔声讨阿都拉,伯拉的政途也开始进入倒数。
新的政治版图
2008年3月24日,我出席一项由《星报》主办的政治论坛担任主讲人。我强调,不管是国阵还是民联,已经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操作。这是有史以来下第一次出现跨种族的投票趋向,即华裔投票给伊党,而巫裔投票给行动党;华裔疏离马华,印裔抛弃国大党。行动党及公正党的主讲人,更信心满满地否定种族政党的存在必要,断言大马将见证两线制或两党制的崛起。换句话说,国阵将对垒由公正党,行动党及伊斯兰党合组的联盟。
我提醒他们别那么快下定论。我相信,种族政党在未来数年依然是政治版图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然,公众对政府的不满跨越了种族界限,这包括通货膨胀、罪案、贪污腐败、低效率的公共传递系统、偏差政策,以及政府无力解决敏感课题。这些课题影响全民是不分种族。因此,民众团结起来以行动表达不满。但是,这些问题一旦获得解决,种族分界也许会重新浮现。因此,我强调我们不应妄下结论。
我也提醒出席的听众及主讲人,反对党执政的州属一样会面对重大挑战,他们是否能兑现竞选口号所承诺的改变?随着成功执政,反对党也同样面对各种困难,这包括:
1. 这些原本各自为政的政党,能否合作执政管理他们胜选的州属?后来,伊党退出雪州民联,再次和行动党撕破脸了。
2. 除了伊党,其他反对党没有执政州政府的经验。当然反对党可以学习,但如果进度太慢,选民可能没有耐心而将他们拒之门外,面对和国阵一样的命运。霹雳州公正党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3. 随着反对党在几个州执政,和中央政府的关系进入新局面,在管理方面反对党会继续对抗还是相互配合?双方政府能否携手合作达致双赢局面?
4 由特定族群主导的公共领域,长期在巫统统率的政府服务,要得到他们的合作也是一大挑战。
我也提出,国阵不能低估反对党的实力,如果反对党执政的州属表现良好,他们最终将会挑战国阵的中央执政权。如果国阵再不改变,将会遭民变推翻下台。
我承认马华要招募年轻华裔党员不容易,但我不认为会出现大批党员跳槽到反对党。时间证明了一切,从2008年以来,即使是2015年以后,叛党跳槽敌党的马华党员人数并不显著。但是,我相信更重要的是,马华必须要认清弱点,否则招收新党员将更艰难, 尤其是在反对党执政的州属。
蔡细历回忆录V:使马华资产专业透明管理
发表于 2018年10月28日早上8点03分 | 更新于 2018年10月28日早上8点04分
第二十章 党产管理和规划
“马华党产属于全体党员,需要更专业和透明化的管理。”
在黃家定时代,马华每年会在第一季的中委会议提呈党的年度预算案,由中委会讨论和通过。不过,多年来没人知道马华究竟拥有多少资产。
作为一个政党,马华的财务报告无需申报所有资产。即使如此,一般相信马华拥有庞大的现金及资产。大家对马华资产总额的猜测各异,普遍上认为介于10亿到20亿令吉之间。
马华最主要的收入来自星报媒体集团的股息。马华每年的总开销预算是2500万令吉,其中500万令吉会交由总会长分配。这笔预算主要是让总会长到马华各选区跑动时,拨款给学校、社团及神庙组织。这是家定宣布不入阁后所定下的新规矩。因为没有部长官职, 他无法使用政府的资源。然而,当翁诗杰出任总会长时,尽管享有部长和政府资源,仍然保留这项特别安排。
我上任总会长时也没有任何官职,因此这笔特别拨款来得适逢其时。500万令吉看起來数目很大,但我勤跑全国出席的活动多不胜数,必须谨慎规划拨款分配,否则到了下半年就会面对缺乏资金。
我从1990年起当选马华中委,期间出席了多次马华中委会议, 印象中会议未曾详细讨论党产或资产管理,而详细的马华资产资料,也只有总会长和总财政拥有获取和使用权。我始终认为,马华的资产属于所有党员,他们有权知道这些资产的管理和应用。翁诗杰时代,在大团结与和平方案下,我被委任为党务委员会主席。当时,我做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决定,让全国所有区会、区团及妇女组获得总部的财援。然而,这只是一项临时的决定,而不是制度化的措施。
上任以后,我认为需要更专业和透明化管理马华资产。总会长及中委只是党产的暂时托管人。每三年一次的党选,都会选出新的中委会并成为新一届的托管人。身为总会长,我要确保履行职责, 更为妥善经营和管理党产。
因此,我指示冯镇安博士及蔡智勇寻求专业咨詢,如何更有效管理和善用党产。冯镇安曾是马大经济学院院长,蔡智勇是特许会计师兼拉美士区国会议员。在等待他们的建议之时,由于马华是《星报》媒体集团的最大股东,党需要推荐三名代表出任该集团的董事。于是,在2010年5月25日的中委会议上,我决定委任柯汉良和李祥敬为董事。
我也委任李福隆担任董事。他是我国最大广告和传播机构, Naga DBB广告私人有限公司创办人,以及Foetus International集团执行主席。该两家公司专职广告、营销、企业传播、客户关系管理、公关及活动管理,是市场上多家大企业和大品牌的推手。他们三人受委取代马华原任代表黃明來、陈封浓、拿督梁邓忠及丹斯里石清霖。他们4人在任期届满后没有寻求连任。
我在会议上强调,《星报》作为一家媒体,必须要专业管理, 不受政党领袖的介入干预,才能保持其公信力。过去,曾有总会长利用《星报》攻击党同志,这种卑鄙的手段不应重演。我特别声明,不容许马华领袖利用枪手作者,滥用《星报》的读者来函栏目,撰写文章攻击政治对手。
2012年4月26日,我向中委会汇报,李福隆担任《星报》集团副执行主席后,捐献450万令吉给马华。这项举动表明了他为党服务的诚心,而非通过党居高位牟私利。我们感激他慷慨捐助。
2010年8月13日,冯镇安和蔡智勇向中委会建议,委任BDO Malaysia公司作为马华的财务顾问。接着,马华成立了党产管理委员会,以期更妥善管理马华拥有或控制的资产,提高透明和良好治理,及提高税务效率。不过,《星报》、拉曼大学和拉曼学院的财务并不包括在内。BDO受委托为马华执行以下任务:
-确定由马华拥有或掌控的资产及投资数额
-设立统一的报告及监督机制
-确定党现有的管控程度
-提高税务效率
向华仁控股收购星报股份
马华根据BDO 公司的建议,决定收购华仁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的《星报》的股份。华仁控股是马华全权拥有的投资臂膀。在交易角度, 收购股份就像左手移到右手,但是在稅务的角度却有很大的差別。作为一个政党,马华不需要缴税。因此,这项措施能为马华节省大笔稅款。BDO 公司的估算,马华能从股息中省下约3750万令吉的稅款。
当时,中委会也议决,授权我、江作汉及陈财和(信托人)代表马华公会,向华仁控股有限公司收购《星报》总共313,315,760的普通股。华仁控股根据市价,即以每股4.09令吉,总值12亿8146万1458令吉的价格,把《星报》的股份转给马华。华仁由马华全权拥有,因此没有涉及金钱转手,只是纸面上交易。这也意味着,股权转移后,《星报》直接由马华拥有。
马华大厦租金免税
2012年12月13日,BDO 公司建议把马华大厦注册在马华信托名下, 即由马华直接拥有这座大厦。这样,马华大厦租金收入就能享受免税优惠。要执行这项建议,马华必须成立一个由总部直接控制的信托实体,直接向租户收取租金。此外,BDO公司也建议,马华大厦私人有限公司作为这座大厦的合法拥有人,可成立一家子公司管理大厦。经过这些重组步骤,马华就可省下租金收入的税务。
这项建议在中委会获得一致通过。有些中委甚至很惊讶,过去多位马华总财政不曾深入探讨这些方案,他们当中有些还是会计师。因此,我非常感谢BDO公司为马华提供上述如此杰出的节税建议。
蔡细历回忆录VI:收购马化大厦与选边站政治
发表于 2018年10月28日上午9点46分 | 更新于 2018年10月28日上午9点47分
第二十章 党产管理和规划(续)
购买马化大厦
此外,BDO 公司也建议马华应有长期的投资计划,考虑可买下吉隆坡市中心的商业大厦作为投资,以增加党的收入。
之所以有这想法,主要是避免马华过度依赖《星报》的股息收入,特别当网络及社交媒体的崛起,打击传统媒体的生存。经过和马华投资委员会主席冯镇安商讨后,我们都认同,马华应该开明看待未来的投资。
2011年5月24日,冯镇安告诉会长理事会,马化控股公司有意出售位于吉隆坡市中心的马化大厦。理事会一致同意,由党产管理委员会准备意向书,评估与各租户的租赁合约,及大厦的财务状况与债务,同时也需要有信誉的估价机构为大厦进行产业评估。
马化大厦是一幢40层高的商业大厦,拥有416个停车位,租赁空间为51万2265平方尺,每个月平均租金收入是215万令吉。
一个月后,冯镇安在6月28日召开的会长理事会议上汇报,指有关银行利率及还款期限的评估已完成。理事会一致同意由冯镇安代表马华,和马化控股公司进一步磋商。马化大厦的主要租户是安联银行总部。冯镇安也受委向安联银行咨询贷款购买该大厦。我希望能和银行达致一个满意的协定,确保未来的贷款摊还数额,不超过大厦的租金收入。
我了解购买大厦的决定耗资庞大数目,因此要求冯镇安必须经常向会长理事会及中委会汇报进展,让高层领袖掌握最新信息,更深入了解这项长期投资的目的。只有在了解后,他们才会支持BDO公司和投资委员会的建议。
7月19日中委会再次讨论收购马化大厦的建议。会议中,BDO 提呈了马华资金流动的报告。报告指出,马华在这次收购中不会面对资金短缺问题。会议也一致同意,由冯镇安接洽,向安联银行要求保证协议,该银行会继续租赁马化大厦。同时,只要安联银行的贷款利率合理,马华会向对方贷款以收购大厦。
在会议上,我也警告每一位中委会成员,马华收购马化大厦后,不允许任何一位马华领袖占用该大厦顶层的阁楼。该阁楼装潢奢华,不适宜作为政治办公室或供任何政治用途。
9月27日冯镇安向中委会汇报,经过谈判双方同意3亿7500万令吉的价格,马华将向安联银行贷款2亿2000万令吉。一旦马华和马化控股公司签署买卖合约,大厦就会移交给马华。
10月25日会长理事会一致同意,聘请律師拟定买卖合约,并接受银行的贷款协议。会议也同意委任总会长、总秘书及总财政代表党签署合约。大厦的收购程序于2011年12月22日完成。
完成收购后,BDO公司再次建议,马华是政党,因此可向财政部申请豁免缴付印花稅。于是,我向首相提出申请。经过讨论后,首相批准这项买卖的印花稅全免,马华从中省下了1230万令吉的印花稅,分别是转让契约印花稅1120万令吉,以及贷款合约印花税110万令吉。
另外,安联银行也同意继续成为大厦的主要租户,并在2012年1 月1日发放1亿2300万令吉首批贷款,年利率5.11%。
收购马化大厦的决定和过程,前后多次在会长理事会及中委会讨论,是要确保每一位中委了解这项收购,让马华在市中心拥有一座商业大楼的长期优势。更何况,大厦的主要租户在此设立总部, 这项长期投资对马华有利。
然而,2013年全国大选后,却传出几位高层领袖抱怨收购马化大厦的过程不透明。一位部长甚至说,安联银行和马化大厦的租约只是三年,无法保障安联银行未来会继续租赁大厦作为总部。他认为,我其实应该和该银行谈判长期的租借,而不是每三年更新续租。
这位部长的言论,暴露了他对商业租约和长期租借的无知。不过,我理解他的愚昧,他这么做也是为了讨好新主子廖中莱。在马华的派系政治下,即使是平庸与无知,只要站对边就能生存。结果,这位领袖毫无意外地在内阁改组时被委为部长。
他的委任也让不少党员和党外政治观察员大跌眼镜。因为,这位仁兄已到了退休年龄,也曾经在中央及州担任多届官职。而且, 他还曾经振振有词,呼吁领袖须退位让贤促进新陈代谢,支持党给年轻党员更多机会。不过,在政治现实里却讲一套,做一套。看来,对上头阿谀逢迎,往往就会重重有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