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下之乡」沙巴论坛 - 沙巴人聚集之地

 找回密码
 加入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大佬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马华裔课题:郭鹤年盛赞华人经济能力

[复制链接]

367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积分
127390

拿督准拿督太平局绅甲必丹部长局长良民软件功能探索比赛优胜者沙巴旅游达人旅游大使铜章(累积乐捐RM100以内)

21F
 楼主| 发表于 2019-2-9 21:25:23 | 只看该作者
当今大马

增加国库收入等为由,黄文标倡议解禁烟花爆竹

发表于 2019年2月3日下午1点07分

政府虽然查禁烟花爆竹多年,但每逢农历新年等佳节期间鞭炮声不断,霹雳巴占州议员黄文标以杜绝走私,增加税收等理由,倡议解除烟花爆竹禁令。

黄文标也是霹雳州行动党副秘书。他今日发文告表示,倘若新政府合法化烟花爆竹,这不但能增加国家税收,还增添新春气氛。

他建议希盟联邦政府,只要民众安分守己,就能解除烟花爆竹多年的禁令。

“除了能增添新年气氛以外,也能增加国家和商家收入。”

可订立条件加以管制

黄文标表示,燃放爆竹是华裔的吉祥文化。

“由于20多年前我国发生烟花厂爆炸后,烟花爆竹开始受到禁止。多年来民众燃放的烟花爆竹多数都是走私产品。这导致国家无法收取税收,同时也助长执法者趁新年滥权贪污的歪风。”

他表示,政府可以详列烟花爆竹燃放条件、位置及时间,同时也禁止违法乱改烟花爆竹。

黄文标盼望,联邦政府可以考虑这项建议。

1994年以来,联邦政府禁止民众公开燃放烟火,而内政部只批准Pop-pop及Happy Boom两款烟火公开发售。

不过,每次佳节期间,巴刹路边摊都会出现烟火档口,公开发售红炮、月旅行等爆竹。



女孩认几个字就得了?回溯百年新马华人女子教育

特约邓婉晴  |  发表于 2019年1月28日下午1点51分  |  更新于 2019年1月28日晚上9点22分

“筚路蓝缕,拓土南荒,坤成首创女教彰。”这是坤成校歌里的第一句,1908年成立之时,是新马第一所不设招生门槛的华文女校,为当时无法负担英校学费、不识英语、也无法远赴新加坡上学的女孩,提供了能继续读书,改变命运的机会。

“战前新马华人女子教育的发展虽然不大,但它其实对往后的社会变更产生了一定影响。”女子教育水平的提升,直接影响女性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与意识,对整体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范若兰教授在1月23日(周三)举行的“性别与教育:战前新马华人女子教育发展”讲座中如此表示。此次讲座在马来亚大学中文系会议室举行,由马来西亚华人研究中心与中文系联办,主持人为研究员傅向红。

范若兰是广州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东南亚研究所教授,同时也是中山大学性别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她长期深耕东南亚政治与性别研究,著作等身,在海内外享负盛名。她在此次演讲中,以扎实的数据与资料整理,为大家勾勒和爬梳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新马女子教育的发展轨迹。

范若兰表示认同,“过往的历史都是男性为主的历史,历史的书写也是男性的书写。妇女史的资料在哪里都是少的,但是少并不表示没有。”

迟到半世纪的华文女校

新马华人的女子教育最早发迹于教会,有者认为1825年由英国女子格兰托小姐(Miss Grant)开办的是最早的女校,也有人认为1842年成立的圣玛格丽特女校才是始祖。无论如何,政府在1844年成立了第一所女校——莱佛士女校,其后也在槟城设立圣乔治女校。彼时由政府或教会创办的都是英语源流的女校,教会学校亦可享有政府津贴。

根据海峡殖民地英文学校的学生人数统计,1921年所有英文学校的学生共1万3392人,华人女生只有2507人(20.07%),此人数比例在往后十年内不断微增,至1938年,在1万7366位就读英校的总人数中,华人女生有5404人(30.28%)。尽管如此,在所有英校女学生当中,华人女学生还是占了六成。

1908年,坤成女校在吉隆坡诞生,成为新马第一所女子华文学校。此前,宋旺相与林文庆等当时的海峡华人知识分子在1899年创办了新加坡华人女子学校,但只招收海峡华人,非所有本地女孩可入读。坤成女校与随后在1911年成立的新加坡华侨女校,开启了新马华人女校的新篇章。

往后10年,多所女校在海峡殖民地(新加坡、槟城、马六甲)、吉隆坡、雪兰莪、霹雳等地成立,如南洋女校(1917年称公立南洋女学校)、崇福女校、南华女校、化南女校、培德女校、霹雳女子学校等,学生人数也一路增加,从1910年代的数十人,到1920年代已有数百人的规模。

在新马一带,华文女校的出现虽然比英文女校迟了超过半个世纪,但其发展却相对快速而蓬勃。无论是学校数量还是学生数量,到了二战前的1930年代,华文女校都比英文女校来的多。

毕业后无处升学催生女中

早期的中文及英文女校,大部分都只有小学部,有者甚至只有初小级别。新马第一所华文中学——华侨中学在1919年才出现,第一所女子中学——南洋女中则到1930年才在新加坡成立。范若兰认为,女中的出现主要源于许多小六毕业以后的女孩,迫切想要升学,却面临无书可读的窘境。

她分享一则看过的史料,那是在1922年,“在坤成女校的小学毕业典礼上,一位学生代表发言,她感谢学校和老师的栽培,之后说到毕业以后就无书可读了,不禁难过得泪如雨下,老师和学生更是哭作一团,感慨女子教育如此困难。当时在场的一位校董被这场面感动了,当场承诺要办初中。这因为这样,坤成(女校)才在1925年设立了初中部。”

后来,初中毕业的女生又再次无书可读,坤成在1940年又设立了高中部,和南洋女校成为战前唯一两所设立中学的华文女校。当时新马的高等学府也只有爱德华七世医科大学及莱佛士学院两所,虽然也有招收女生,但地点都在新加坡,在马来亚的女生,没有多少人有能力远赴当地升学。

女孩能认得几个字就得了?

华人女校的创办与中国及日本等地开始兴办女学的历程有关。1907年,清政府正式将女子教育纳入体制,海外华人也纷纷响应。然而在华人社会中,男主外、女主内及重男轻女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女孩的上学路依旧艰难。

范若兰认为,战前一般华人家庭对女子教育多持认可态度,本身受过教育的家长尤其积极送女儿上学,对女孩的期望也更高。然而大多数人虽然都认为女孩应该受教育,却不必太多,只要上几年学,认得几个字就可以了。当然也有思想守旧,本身可能也是文盲的家庭,会认为女孩反正迟早要嫁人,不必受什么教育。

“当时的家庭生育率高,没有多少家庭能负担所有孩子上学。所以男孩始终是优先首选,如果还有能力,才送女孩上学。一旦遇到经济困难,首先辍学的必定是女孩。”

因此,尽管多数华人家庭都已认同女儿要上学,但真正有机会上学的女子仍然不及学龄女子的一半。据1936年统计,海峡殖民地华人6至12岁年龄组中,入读华文学校的男生比率为59.8%,女生为22.3%;同时期的6至17岁年龄组,入读英文学校的男生比率为21.7%,女生仅有9.5%。

性别教育差异反映社会价值观

社会对男生和女生的性别期待与差异,也直接反映在男校和女校的课程设置以至硬体设施上。

范若兰比照槟城钟灵中学男校及南洋女中在1930年代的初中课表,显示钟灵的英文、国文、理科及簿记课的时数都比南洋女中的多,而南洋女中的家事、卫生、音乐、工作(家政)等课,则没有被列入钟灵课表。

“由此可见,男女校不同的课程设置反映出社会对男女教育的要求是不同的。男子教育重视语文等实用内容,被期待要治国平天下,光宗耀祖,少说也要能挣钱养家,在社会上立足。而女子教育的目的则是为了培养更好教育子女,能辅助丈夫的贤妻良母,因此更重视家政等内容。”

虽然创办女校,鼓励女孩入学,这种观念已比过去的“女子无才便是德”跨前一大步,但社会普遍对女子教育的期望依然远低于男子,依旧以“有利于社会家庭”的男性本位出发。就连陈嘉庚也多次在演说中提到,“居今时世,非但男儿当受教育,女子亦当受教育。在浅识之人,多云女子受教育,乃为他姓造福,而不知未嫁之前,能教育其弟侄,既嫁之后更能顾爱父母家以及造成女子自身之幸福也。”

女生不只是能当贤妻良母

1920至30年代,适逢全球经济低迷,当时的男女校都面临经济困境,学校主要依赖的经常性捐款减少,学生人数也骤减,不少学校停办,教师与职员面临欠薪,学校欠房租等难题。女校的经费一直比男校少,在经济条件苛刻的时期,更是比男校更难经营。

范若兰举例,战前坤成和尊孔同属一个董事会,但两校规模与设施差距甚大。当时有位从中国来考察教育的陈子实见尊孔校舍巍峨,坤成却只屈居于一民房作校舍,不禁感叹道:“男女教育之物质上享受不平等,有如是夫!有如是夫!”

许多校董虽然热心办学,但却还是对女子教育不甚重视,总认为女子教育不如男子教育重要,因此也就不如办男校那般热心。

这样拮据的环境,催生了几位教育理念突出的女校长及女教育家,其中就包括南洋女校的刘韵仙、坤成女校的沙渊如、静方女校的杨瑞初、福建女校的朱月华等。来自江西的刘韵仙,在1927年接任南洋女校校长。她主张男女教育平等,也认为女子教育是国民教育的一部分。她不将女子的教养停留在培育贤妻良母,而是要培养女子成为有独立人格、自立自主的良好社会公民。

在刘韵仙的领导下,此前经历多位校长更替,发展缓慢的南洋女校如获新生,学习风气浓厚,体育人才更是辈出,屡屡出征马来亚体育盛会及获奖。为了筹款建校,刘韵仙也经常带着学生远征北马,活动能力非常强,在战前就成为南洋第一位获得国民党政府颁发党章的人,一直到1966年方退休。

坤成女中的沙渊如在1933年至1951年期间任校长,以严厉著称,在二战前后为坤成的风纪、发展和重建贡献巨大。她也是吉隆坡华校教师公会的积极参与者,曾出任教总副主席,并热衷投入林连玉领导的捍卫华教运动。

这些办学理念鲜明、独树一格的女校长,在那个依然保守的时代,以身示范告诉女孩们,女性不是只有当贤妻良母这一条路,鼓舞了更多的女孩拥抱与她们的母亲不一样的未来。

女子教育改变社会性别关系

知识能改变命运。尽管新马大部分的学府在二战期间都遭到摧残与停顿,但范若兰认为,战前的华人女子教育还是奠基了往后新马华人社会以及性别文化的发展。

首先,女校让有上学意志的女孩们有更多机会受教育,间接提升了整体新马华人女子的教育水平。根据范若兰收集到的数据显示,1921年的每1000个华人当中,男女识字率比例为487:120。到了战后的1947年,男女识字率的比例为492:188,女生上升幅度较男生要多。

其次,以往的传统草根妇女只能从事女工、家佣、农作等共劳作。受过教育的女子得以扩大职业领域的选择,在社会向上流动,其中教师成为最多女性投入的行业,也有者选择成为书记、店员,记者或从商。1950年福建女校的资料显示,在54位教师当中只有18人来自中国,其他教师都毕业于本地学校——27人毕业于福建女校,9人毕业于本地英校,其他毕业于南洋、南华、坤成等女校。可见无论是英文女校还是华文女校,都是培养女教师的摇篮,为下一代的女子教育事业接棒。

女子教育培育了学生的自主意识、民族认同,对性别和女性权益也有所觉悟,这种培力也大大加强了女性的社会参与能力。1937年日本侵华期间,南洋华人展开抗日救亡运动,华校和女校的女教师都是这场运动的中坚力量。“华人妇女的积极参与,实际上已经把救亡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结合在一起。”

妇女史仍需接力挖掘书写

关于女校的历史发展,以及涉略其中的人物和故事,还有许多值得梳爬之处。在提问环节中,有同学提到妇女的史料不容易取得,范若兰表示认同,“过往的历史都是男性为主的历史,历史的书写也是男性的书写。妇女史的资料在哪里都是少的,但是少并不表示没有。你必须要下功夫,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收集史料。”

在她的历史研究中,档案、回忆录、学校纪念特刊等都是重要的史料来源,而华文报章则是很珍贵的资源。“华文报章总是事无巨细,有闻必录,关于妇女及女校的记载非常多。只要下功夫去找,华文报纸的资料是海量的。”

正是在那些海量的报纸里,范若兰找到了刘韵仙对女子教育的想法:“男女同是人,男子应该走向光明的大道,女子也应该。男子应该有民族思想,有国家观念,女子也应该。男子应该有独立的能力,女子也应该。所以男女教育平等,差不多是天经地义。”想来走过百年的华文女子教育精神,都已浓缩在这句话里。



诗华日报

「马来富人仍需政府援助」达祖丁:华人怎么样都比马来人有钱

2019年2月2日

(八打灵再也2日讯)巫统巴西沙叻国会议员拿督斯里达祖丁认为,有必要继续扶助马来人,包括小康之家,因为我国仍有很多华裔比巫裔富有。

据《自由今日大马》报导,达祖丁直言:“(每)一名马来百万富翁,就有10万名富裕华裔。这是事实。”

他是针对巫青团副团长沙里尔(Shahril Hamdan)指,富裕的马来人是时候停止向政府索取好处事宜,作出上述回应。

此前,沙里尔认为,应该把资源发放给真正需要的群体。

他说,“马来精英们”应该拒绝享有政府长期以来的“优惠政策”如购买新房子的折扣、大学奖学金的固打等。

他并认为,富裕的马来人应该把机会给贫困的马来人。

尽管如此,达祖丁说,帮助马来人也是联邦宪法有阐明的事项。

他以土著房屋折扣为例,指应该为土著买家继续提供7%至10%折扣,而且不论收入,原因是土著群体仍比华社赚得少。

他说,若不给富有的马来人房屋折扣,这将破坏国民融合度,原因是只有华裔有能力购买市值100万令吉以上的房屋。

他说,作为多元种族的国家,大马政治必须鼓励各族一起生活与相处。

“我们不该让华裔单独在一处生活,而马来人又在另一个地方生活。”

他说,尽管如此,马来人不该滥用宪法赋予他们的权利。

对于沙里尔指应该根据需求援助马来人事宜,达祖丁说,前朝政府向来都这么做。

“国阵政府扶助马来人的政策是针对渔民、农民、单亲妈妈和小型企业家,所以有什么问题?

“这向来是根据需求来提供援助。富裕者不会优先得到(援助)。”

他也否认富有的马来人占便宜,特别是在扶助马来人计划下的奖学金机会,并指富有家庭都是自费将子女送出国念书。

他也呼吁华裔,停止指控马来人在扶助马来人计划下占便宜,直指:“我们也是纳税人。”

不过,达祖丁也呼吁马来人效仿华裔帮助贫穷人。

“有钱的华裔帮助贫穷华裔。一些有钱的巫裔也该帮助贫穷的巫裔。”



光华日报

华总向日本首相请愿

9/02/2019 17:45   文:菁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军人万般迫害马来亚华人的史实,从来没有被遗忘,具有代表性的华裔社会组织每年都要求大马政府针对当年我国人民所蒙受的人命及财产损失向日本索取赔偿,可是,我国政府对华裔的这项要求,向来都没有表态支持。在得不到官方支援下,我国华团曾派出代表团亲自到日本向该国首相请愿。

今天我们重温的这则报道,标题就是:“针对大战破坏要求赔偿5亿/华总向日相请愿”》这则由日本共同社在1999年12月8日从东京发出的电讯指出:马来西亚华总的代表团在这里(东京)向日本首相小渊惠三提呈请求书,对日本军队于第二次世界二战期间造成的破坏,要求给予140亿日元(约5亿令吉)的赔偿。

该代表团造访日本首相署和外交部,首次直接提呈备忘录。电讯内文说“自从1995年以来,华总每年都通过驻吉隆坡的日本大使馆提呈这份有关二战赔偿要求的备忘录,但不曾得到日本的回应。华总由约5千个大马华人民间组织组成。”备忘录指出,在二战期间,日本皇军曾经强迫马来亚华裔社会提供5千万美元(约1亿9千万令吉)的款项(即“俸纳金”)。

备忘录呼吁日本道歉和赔偿5亿令吉给大马华人。电讯内文也说:针对5千万美元“俸纳金”的事,日本政府向来不承认也不否认。

今年是2019年,就是说,备忘录已提呈了20年,不但140亿日元毫无着落,连1日元也没有。希盟政府能够在这方面替华裔出出头吗?

367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积分
127390

拿督准拿督太平局绅甲必丹部长局长良民软件功能探索比赛优胜者沙巴旅游达人旅游大使铜章(累积乐捐RM100以内)

22F
 楼主| 发表于 2019-3-1 22:01:39 | 只看该作者
光华日报

大马华人独有原创文化 捞生应列国家文化遗产

11/02/2019 16:09

(怡保11日讯)国会下议院副议长倪可敏建议旅游及文化部尽早将马来西亚华裔所创的大年初七”捞生”文化颁布为国家文化遗产,以免让其他国家捷足先登,同时也突显希盟政府的开明作风。

他指出,除了由陈再藩及陈徽崇创设,并已列为国家文化遗产的廿四节令鼓表演外,马来西亚另一项独有的华人文化乃每年正月年初七的”捞生”文化。

他说,捞生文化并非源自中港台,而是马来西亚华人所创,而且创意很多,如七彩捞生及水果捞生等。他为此促请旅游及文化部尽早将”捞生”文化列为国家文化遗产。

倪可敏也是行动党霹雳州主席,他是于周日晚出席该党怡保东区国会议员黄家和及兵如港州议员李存孝联办的新年团拜活动后,在记者会上这么表示。

出席者包括霹州务大臣拿督斯里阿末法依沙及夫人拿汀斯里诺米、霹州行政议员黄渼澐、行动党九洞州议员谢保恒及桂和州议员崔慈恩等。

此外,询及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魏家祥一再质疑希盟领袖的学历一事时,倪可敏强调,希盟以诚信为本,只要相关领袖未涉及欺骗,如购买文凭即可,至于所毕业的院校是否受政府
承认,或者是否有大学毕业也不是重点。

他也炮轰魏家祥不断质疑希盟领袖的学历,显见马华目前已到山穷水尽的时候,每一样东西都见缝插针,每一样东西都鸡蛋里面挑骨头。



否决一些华小申请天公诞事假 魏家祥:希盟不尊重华人文化

12/02/2019 23:30

(吉隆坡12日讯)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魏家祥抨击希望联盟政府否决一些华小的天公诞事假(Cuti Peristiwa)申请,是希盟政府对我国华人民间文化的不尊重,也是对国家多元文化的狭隘偏见。

魏家祥也是前副教长,他说,事假是不需要补假的。

“从过往我担任教育部副部长的经验,学校一般拥有4天的事假。”

他认同董总的立场,只要学校上课时间满190天,天公诞应允许被列为事假。

“根据报导,这么多年来,天公诞事假史上第一次被无情否决……”

魏家祥今晚在脸书撰文道,天公诞祭拜仪式蕴含我国华人民间的丰富特色,应成为各族了解国家多元文化的一部分。

“有些学校申请清明节事假,有些学校选择中秋,教育部本就应该伸缩和具包容性处理事假。”

他也揶揄“史上最佳副教长”张念群和“史上最创意教长”马智礼,不应该记得黑鞋,却忘了华人丰富的文化。



华人饮食皆可清真

1/03/2019 17:32   文:亦鸣

穆斯林对华人饮食越来越感兴趣,马来小贩向华人学习制作华人美食的烹饪方法,结果许多华人食物已经跨越种族局限,成为大马人的共同美食。马来人不再对华人食物敏感,认为华人的食物都不清真,于是对华人的食物产生抗拒。由于大马各种族的交融现象越来越频繁,种族的隔阂已经不能阻挠种族之间在各方面的交流,尤其是马来人对华人的食物有尝试制作,并在马来社会推广这些食物。

马来人对华人的香港式食物开始产生兴趣,这大概是华人向马来人推介制作这些食物的方法,而在砂拉越开始有马来人在夜市集兜售点心“烧卖”。马来人把烧卖内的馅料改成鸡肉配方,于是这些香港式将在马来社会获得推广。马来人对华人的食物是很敏感,但由自己人制作的食物肯定是清真的,只是马来人愿意接受华人的饮食文化,却是须要时间来证明的。砂拉越及沙巴马来人与华人的关系非常融洽,他们的交融情况比西马的马来人与华人更加频密,可以说是大马人团结的象征地。

西马的马来人在推广香港点心尚须要一些马来人敢于独创,才能实现各族食物交融的现象。在巴刹内,可以看到马来小贩贩卖曼煎糕,因为这些马来小贩有薄利多销的生意头脑,于是招揽了许多非马来人来光顾。巴刹的另一端是华人所卖的曼煎糕,由于价格比较昂贵,结果失去了竞争力。马来人除了在曼煎糕多撒了花生碎,所卖的曼煎糕竟然比华人所卖的便宜二成,看到许多人排队订购,证明了马来人也懂得做生意了。

马来人已经走出了靠拐杖生存的文化,能够自力更生,更有创业的精神。这些马来人敢于接受华人的食物,然后向自己人推广这些华人食物,把各族人民的食物文化融入大马人的文化,突破了种族间的藩篱。向马来人推介华人食物,可能也会招惹麻烦,但若是尊重马来人的清真形象,那么深信有一天,华人的各种食物料理可以成为跨种族的食物,尤其是肉骨茶。前阵子,有一对年轻人陈杰毅与李美玲因为向马来人推介吃肉骨茶,结果男的逃出国,女的被判坐监牢。

把肉骨茶的馅料变成鸡骨茶,就能让肉骨茶变成了各族人民可以食用的佳肴,配上油条,肯定叫各族人民吃了津津有味。现在也有马来人在制作及贩卖油条,而油条肯定是清真食物,结果华人食物逐渐成为马来人也可以接受的共同食物。由食物方面取得种族和谐,就是政府所应该推崇的文化,这些文化一旦获得互相交融,就会加强种族之间的联系。

许多马来人对华人喝茶习惯也越来越有兴趣,有些马来人收集普洱茶,其收集分量比华人更多。华人的饮食习惯可以被清真,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马来人不再把华人的饮食当作是敏感的,使大马人朝向融合的精神是越来越靠近了。马来人炒粿条的口感不如华人的烹饪手法,有些马来人向华人请教,结果炒得风生水起。

许多华人在酒店举办婚宴,由于酒店的食物都清真,就可以宴请穆斯林朋友。这些穆斯林朋友尝试过了华人式的食物后,都对华人的佳肴赞不绝口。华人的食物逐渐被穆斯林所接受,而大马人的马来西亚精神就须从食物开始,只要没有政治人物牵涉在其中,大马的各种族人民都能够和睦相处。

旅游部应该设法把华人、印度人及马来人的食物推广成大马人的食物,并时常举办美食嘉年华会,来促进各族之间的美食文化交流。



当今大马

近打谷的生死锡矿

专栏  |  杜忠全   发表于 2019年2月27日2:11 下午  |  更新于 2019年2月27日2:24 下午   【恋念岛屿】

许多年前只是偶尔长途跋涉时路过近打谷,无意间见到车窗外闪过的一些颇具集镇规模的聚落,入目的却是人去楼空的苍凉景象,直觉得触目惊心:怎么过去几代人鸡犬相闻、生活相依的集镇,而今却是一片的颓墙败瓦,居民都到哪儿了?

后来经年都淹留在近打谷,因工作或研究所需,不时都在近打河谷一带奔驰往来,这时候才发现,在废矿湖处处的苍茫大地,类似这般的景象原来只是寻常,过去在大道上见到的车窗外后退风景,只是“橱窗展示”之一斑!

因锡矿业没落沉寂

几年前中国《华夏地理》杂志推出〈大马访谈录:飘洋过海的中国人〉特辑,特约撰稿人以“生死锡矿”来标识太平,意指霹雳州的锡矿业转移到近打谷并蓬勃发展之后,更早期因发现锡矿而发展起来的拉律(Larut)或太平,即令过去有着多么精彩的历史情节,后来也只能趋向沉寂。

然而,“生死锡矿”的霹雳城镇岂止于太平,在广袤的近打谷一带,许多过去受益于锡矿业而经济蓬勃,尤其人丁旺盛的老城镇,在经历20世纪后期国际锡价崩盘的冲击之后,比起太平之尚能维持一定的生活规模,那里更多的是人去楼空的寂寥景象。

近打河谷的锡矿小镇,年轻人都往外谋求生计,留下青壮年时期经历一段峥嵘岁月的鹤发老人,他们依旧守候在过去的繁华地抚今追昔。在老镇里,他们可以兴致勃勃地数说矿业黄金时代的盛况,可以巨细靡遗地告诉你过去的作业与生活细节,可以唱起客家山歌,却无法唤回旧时代,也难以把抚养长大后的孩子留在身边,享受几代同堂的天伦。

他们的天地在昔日的繁华地,下一代的天地却注定在更辽阔的外面世界了!对他们而言,历史的推力或拉力让他们扎根在这里,并且找到了生命的辉煌,但那已经一去不回头了,而今他们只能看着后代飞出去寻找生活的新天地,自己跟老镇一起终老而足矣!

城镇珍藏历史情节

近打谷的“锡日辉煌”已成历史,在历史翻新页之后,有些城镇有了新的机遇,如怡保作为银州的首府,它已在马来西亚的美食版图中占有一席之地,其广式点心和白咖啡的香气远传国内外,每逢假日,前来寻味的食客摩肩接踵,旧城区俨然成了游人盘踞的热点。

此外,金宝有了拉曼大学的进驻,也挥别过去的沉寂岁月,享有大学城的硬体发展与经济机遇。临近金宝的务边,虽然没有特殊的经济刺激因素,但在当地有心人的推动下,依仗着它挨近南北大道交流道的便利,尤其就联邦大道而言,它其实是金宝与怡保之间的一个居中点,因此尚算能维持一定的局面。

但是,在广袤的近打河谷地区,那许多“生死锡矿”的大小集镇,不像这些挨近南北大道或联邦大道而比较让人“看得见”的据点,命运就显得不一样了。

在作为霹雳河支流的近打河流淌的谷地一带,在大大小小的废矿湖之间,散布着更多大小不一的华人集镇。这些与废矿湖相伴的华人城镇,它们都珍藏有历史的某些珍贵情节,那里不乏刻烙着斑驳历史的老庙,也有能印证时间刻度的华人义山,更还有会馆组织和学校,人的历史和锡矿的故事,说来都能让闻者动容的。只不过,到了现在,却让人有无以为继的喟叹……

落寞集镇易被忽略

回顾历史,这些城镇都是因开采锡矿而崛起,锡矿业崩溃之后,原本活络的经济动脉没了,活色生香的生活也拉下了帷幕,比如端洛(Tronoh)、布先(Pusing)、甲板(Papan)、蒲地(Siputeh)等等都是。

但是,这些都是华人先贤前来开拓生活新天地的旧地头,他们洒下汗水扎下生活的根,也写下了历史的辉煌篇章。然而,比起其他人文荟萃而为人瞩目的大埠头,这些藏身在历史深处的落寞集镇,往往为研究与书写着忽略,眼下似乎更应该予以关注,否则可能就会让先贤的洒下的汗水流失了,比如在甲板,我们就见到了深草埋藏历史遗迹的景象!

话说从前,我们是在地理课本读到马来半岛锡矿业的分布版图的,然因矿家的资本大小有别,而有沙泵采矿法、铁船采矿法等华洋矿家各行其是的开采模式。到如今,大概就只能在金宝的近打锡矿工业(沙泵)博物馆,才能看到沙泵采矿的金山沟模型展示,以及在华都牙也(Batu Gajah)找到其中一艘已然搁浅的铁船了。

这些历史的脚注之外,在近打河谷的广大矿区,大概就是那些相当密集的废矿湖,还能诉说历史上的“锡日辉煌”了。

金山沟拆了,铁船撤离了,琉琅山歌也不唱了,趁着时代过来人还在沉寂的锡矿集镇留守着老岁月,如果现在我们什么都不做,大概就什么都留不住了。

至于这些集镇如何找到新的机遇,则有待后续的探讨了。

附记:“生死锡矿”沿用张集强、陈爱梅在《华夏地理》特约稿的专文标题,“锡日辉煌”取自矿家丘思东编著的书名,不敢掠美,特此声明。

杜忠全,槟城人,马来亚大学中文系博士,现任职于私立大学中文系,迄今出版有《槟城三书》套装、《我的老槟城》散文集、《岛城的那些事儿》评论集、《恋念槟榔屿》等等。

367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积分
127390

拿督准拿督太平局绅甲必丹部长局长良民软件功能探索比赛优胜者沙巴旅游达人旅游大使铜章(累积乐捐RM100以内)

23F
 楼主| 发表于 2019-4-12 11:52:11 | 只看该作者
华侨日报

5大因素:国内市场竞争压力、内需减少、马币波动、原料价格上涨、政府政策 3成华商悲观看待经济前景

April 03, 2019

【吉隆坡二日讯】大马中华总商会(中总)今日公布调查显示,马来西亚经济在面对各种国内外的挑战下,华裔商家普遍对2018年下半年和2019年的经济走势,抱持悲观谨慎的态度。

调查显示,在1027名受访的华商中,约有32.6%华裔商家表示悲观;反之,乐观者仅有15.3%。

外部因素包含中美贸易谈判、英国脱欧僵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内挑战则有政策过渡期、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减弱等现象。

去年3月,中总的调查报告则表示,华商对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大马经济前景感到乐观。

受调查华商认为,影响操作和本地业务状况的两大主要因素,分别是国内市场竞争压力和内需减少,各占49.7%和41.5%。

其他三大因素则包括马币波动(27.9%)、原料价格上涨(27.9%)、以及政府政策(25.1%)。

这份调查报告题为《2018年下半年经济状况调查报告及2019年上半年预测报告》,是由大马中华总商会总会长戴良业及中总社会经济研究中心执行董事李兴裕今日在中华总商会发布。

此报告由中总社会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兴裕汇报。

调查指出,大部分华裔商家认为,由于国内市场份额有限,导致国内市场竞争激烈。

而且,大规模的市场自由化,也是促成竞争压力大的主因。

根据报告,国内市场竞争大,或跟大部分业者主攻国内市场有关。

因此,中总建议,本地中小型企业应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如参与会展、商业配对等活动。

戴良业在记者会上呼吁,政府3年内暂缓提高移工人头税,同时优先解决移工短缺现象。

此外,他表示,政府调低电费时,能考虑涵盖商用电费,以减低经商成本,避免引发通货膨胀。

这份调查报告共发出1550份问卷,而回覆业者多达1027人,其中94.1%为中小型企业业者。

回覆业者大部分(81.8%)以国内市场为主,他们分别来自服务业(64.8%)、製造业(19.1%)、建筑业(12.8%)。



诗华日报

华人老板儿女不愿意承父业 外劳在大马抢滩当老板

2019年4月11日

(巴生11日讯)从劳动生產工作到经营嘛嘛档,外劳十年间逐渐转型服务行业和经商。无论饮食、服务业或巴剎买卖,处处可以看见外劳的身影!

5年前非官方数据,巴生人口约120万,为全国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之一,当中有30万属于外劳。在经济低靡和厂房倒闭的十多年来,他们也隨著经济转型当老板。

巴生外劳人口密集,主要因为巴生作为港口城市,拥有全球第十二最繁忙的港口。製造业发展蓬勃,包括直落昂工业区、苏丹苏莱曼镇工业区、加埔和中路工业区等都需要外劳。

出现外劳商业区

金融风暴和经济不景气,本地企业在大裁员时,许多外劳未回国而选择逗留。大约在10年前,巴生市区因为店屋空置无价,和很多店屋楼上出租给外劳,巴生开始陆陆续续出现外劳商业区。

在巴生市中心旧商业区內,有外劳银行、钱庄、旅行社等。除了方便同乡匯钱返乡,也提供返乡机票服务。而且,本地的外劳不再是在工厂內供应劳动力,很多已经是自己做生意。

针对前天巴生北区警区取缔由外劳经营的酒吧和淫窟,巴生居民协会联合会副会长潘国全接受《东方日报》时表示不曾听过居民投诉,並指出警方取缔行动的地点,多接近中路工业区,属于外劳密集区。

潘国全指出,中路6英里、巴生中路北干峇鲁商业区到吴福发路,从中路工业区到巴生市中心一条线都是外劳聚居地点。最早的外劳社区就在市中心吴福发路,从打工到自己开嘛嘛档和小型超市。

「外劳早期多数居住在店屋楼上,每月租金从500到600令吉不等。排屋租金贵,很少有能力住在住宅区,一般住在花园住宅区的都是在巴剎摆摊卖菜的。」

他透露,早期都是孟加拉和尼泊尔,如今缅甸和越南也越来越多。本来是餐饮业帮忙煮炒的,如今不单开饮食店和超市,整条街都是越南特色。

儿女不愿承父业

巴生市区流动小贩公会主席叶金发指出,外劳在本地做生意其实不是新鲜事,不过他们很多都是「受僱」于本地老板,只要交一笔租金就可以在早市或夜市摆摊位买卖。

叶金发透露,很多外劳原本是来本地打工的,由于巴剎和饮食店华人老板的儿女不愿意承父业,很多被逼聘请外劳帮忙,最后自己退休后也把生意交给外劳打理。有些巴剎工作的外劳很聪明,混久了就跟供应商熟悉。最后辞工自己当批发蔬果,巴生市区內很多外劳菜摊和小型超市就是这样成型的。

他指出,在路边摆摊卖蔬果的小贩,其实很多都是外劳,尤其是印尼人。「外劳小贩很多时候物价便宜,但质量就不见得好。比如榴莲季节,他们拋售的是山榴莲,结果影响卖猫山王和24D小贩的生意。」

叶金发表示,这十多年现象完全被忽略,市议会必须重新规划一套管理系统,確保外劳经商的现象,不会对本地经济市场造成打击。因为在物价上,本地商家完全无法跟外劳的竞爭。



当今大马

看得见的拿律女性:英治前夕一场妇女营救行动

专栏  |  【南国筑梦】   白伟权   发表于 8日 3月 2019, 11:22 上午  |  更新于 8日 3月 2019, 11:25 上午

三月八日是国际上纪念女性权利运动的节日,在这个女性相关的时节中不免让笔者想到百年前在马来半岛边区拿律生活的女性,以及《邦咯副约》签署之后英政府的一次妇女营救行动。

1874年1月20日下午,海峡殖民地总督克拉克(Sir Andrew Clarke)在与马来统治者和华人头家达成协议之后,便随即发出一道命令,指派端洛浦(Samuel Dunlop)、瑞天咸(Frank A. Swettenham)和毕麒麟(William A. Pickering)三人尽速乘坐柔佛号(Johore)前往拿律,与人在当地的史必迪上尉(Captain Speedy)一同处理后续的维和任务。

总督所给的指示非常明确,其首要任务除了是解除当地武装,并恢复锡矿生产之外,接下来就是营救当地妇女了。

其实在谈拿律过去的历史时,一般多只关注政治、经济和华人会党的问题,女性的课题一直不在聚光灯底下,使人无法看见。所幸,瑞天咸的工作日志(Sir Frank Swettenham’s Malayan Journals 1874-1876)详细地记载他们在拿律的营救过程,使得我们可以藉由他的文字走入前殖民时期动荡的马来半岛边区,“看见”当时拿律女性的概况。

前殖民时期的拿律妇女

前殖民时期的拿律是相当封闭且高度依赖锡矿产业的边区社会,当时的自由移民不多,绝大多数的人口都是为了开矿而被特意引进的男性移民,使得这里的性别比例极为悬殊。

这个现象多少能够从太平附近的义山反映出来,例如当地最早的增龙冢山,笔者曾抄录该处墓碑,在其中可辨识姓名的48个墓碑样本之中,只有一个属于女性墓碑(照片2)(该区墓碑年代介于1860至1880年代)。而根据英国官方在1879年对于霹雳王国华人人口的统计,全霹雳约有1万9114名男性华人,女性华人则只有1259人,性别比达到1518,换句话说,大约每150名男性当中,才有1名女性,此悬殊的性别比例是目前正常情形的十倍。

在女性人数稀少,社会充斥男性的环境里,女性很多时候会成为物以稀为贵的“资产”。当时出现在拿律的女性,很大部分都是因为服务男性人口而出现,这种存在相当具有功能性。在性别单一且封闭的边区社会中,男性的性需求变得特别显着,妓院遂成为有利可图的行业,当中所牵涉到的利益甚巨,因而成为头家与利益集团竞相争取的特许经营生意。

实际上,当时马来亚许多公司(kongsi)的雄厚资产当中,除了靠挖矿所得的收益之外,他们更透过这些专营事业来把原先支付给底层劳工的盈余,重新从他们身上赚回来。底层劳工散尽家财后,公司也可以透过赊债关系,加强对他们的控制。

学者麦留芳和黄贤强也指出,公司与这些专营事业是共生的,一些公司(会党)成员也受雇为妓院的保镖或打手,负责保护妓院利益、监视妓女以及惩戒一些嫖霸王妓的嫖客。

拿律的娼妓产业

回看瑞天咸的工作日志,在英殖民时期之前,义兴公司便已经在拿律经营妓院。除义兴之外,海山阵营也有贩卖娼妓的记录。日志所记载的女性,她们极大部分也是因为娼妓行业而被送往拿律。

作为十九世纪马来半岛的人口稠密区,拿律的妓院其实不少,无论是在义兴系统或是海山系统的庙碑里,都不乏疑似青楼的捐献记录。

根据黄贤强对于槟城娼妓史的研究,当时期的妓院都喜欢用香艳或代表女性温柔的名字,拿律的妓院也能够找到这些特色,例如粤东古庙的义香楼、群玉楼、翠花楼、至香楼、桂香楼、丽芳楼、远香楼,马登绥靖伯庙的彩芳楼、得胜楼、金石楼、会胜楼、金玉楼、泗顺楼、彩悦楼、月仙楼、宴花楼、彩胜楼、胜香楼、叙花楼、锦香楼、品芳楼、赛香楼;何仙姑庙碑中更有所谓的“青楼缘簿”,使我们明确知道那些商号的属性,如:富月楼、禄凤楼、影相楼、德顺楼、润胜堂、两顺楼、泗顺楼、满发堂、新月楼、彩悦楼、新发堂、新合意、妙香楼、得心楼、锦绣堂(照片3)。

这些妓院基本上都是出现在广东社群的庙宇,主要与当时广东省官吏对于女性外移人口不加限制,出洋较易有关。到了1899年太平矿业开始走向没落时,太平仍然拥有25家妓院。

娼妓从何而来?

拿律有多家妓院,相信娼妓业相当兴盛,那么,这些妓女究竟从何而来?根据瑞天咸日志中的访谈资料,我们可以看到几种不同的历程,有的是被绑架而被迫入行,像是Li Ah Kaw,她在中国就被绑架,然后被带到槟城来,槟城的中介人再把他卖到拿律的吉辇包(Klian Pauh)去当妓女。

从瑞天咸日志里头,笔者也发现有几名女性前来拿律的中介人都是同一人,例如Pah Ong和Li Chi,前者还有记载当时购买女性完璧之身的价格,他以180元买进Ho Choen Tong、以150元买进Lo Kang Kiu。后者则买入Liong Sing Kam及Li Loo Kwai。由此看来,妓女在供应上是相当有系统的。

有的妇女则是自己卖身入行,像是先前提到的Lo Kang Kiu,她以150元卖身当妓女,后来自己一点一点地存钱赎身,但之后来又来到拿律当妓女。Ho Choen Tong也是,她自己卖身来当妓女,后来自己赎身。也有的原来是已婚女性,但在战争期间被敌方虏获而入行,例如Ng Cheng Ho,他与四邑籍的Leow Ih Seng结婚,后被马来人送入古楼的公司,之后才被一名海山成员以30元赎身。

在来源地方面,拿律绝大部分妓女其实都并非是直接从中国运来,而是先在槟城落脚,有的甚至先在槟城入行,后来再来到拿律妓院。这与槟城直接从中国引进女性的经验有所不同,拿律作为槟城的复地,加上拿律公司大多都来自槟城,因此往往成为拿律物资的供应地,这些物资当然也包括市场所需的女性。

经过与黄贤强所搜集到的槟城妓院资料相互比对,拿律其实不乏与槟城一样的妓院名称,像是粤东古庙的群玉楼、桂香楼,分别在槟城的新街和港仔口街都有相同名称的妓院,此外,庙碑中也有一名叫做新娇的捐款者,该名字也出现在1903年槟城赈济广西饥荒的捐款名单当中,他可能是妓女或是老鸨。前述相同名称的妓院或许只是巧合,但若是槟城的分支,也是很合理的。

乱局中的拿律妇女

在女性稀少加上她们作为重要生产材的社会里,若没有国家法律的保护,每当战争发生时,妇女都会遭受不好的结果。历史上,拿律曾经发生三次较大规模的械斗,过程中胜利的一方除了会将败者的钱财取走之外,妇女也是他们的“战利品”。像是在第一次拿律战争当中,义兴阵营的妇女便被海山阵营虏获,最后被卖到苏门答腊的日里(Deli)去。

在第三次拿律战争当中,海山与马来统治者结盟攻击义兴阵营(四邑公司)。这次攻击行动中,义兴的8000人中约有6000人被杀害,只有不到3000人逃回槟城。过程中有许多来不及逃走妇女则被马来封地主卡伊布拉欣(Ngah Ibrahim)的军队虏获,这些妇女首先送到马登(Matang)(照片4)集中,接下来再被送到古楼和武吉干当那些效忠卡伊布拉欣的马来领袖那里。例如古楼的Mat Ali、Pandak Corik和Mohammed Saman。

记录显示Mat Ali收到妇女之后,就将她们转卖给当地其他海山成员。Pandak Corik手上则有4名妇女,Mohammed Saman则收了30名妇女当然,这些妇女并不见得一定是遭受到不好的待遇,据瑞天咸观察,一名在Mat Ali底下长8个月之久的妇女,就得到良好的照顾。

但无论如何,这些在拿律动荡时局下生活的妇女,他们的生活经历都是充满波折的,以前述的Li Ah Kaw为例,他到拿律卖身后,也在这里被一名五邑人赎身纳为妻妾,但后来在一次拿律战争中,他们逃亡到马登的时候被义兴阵营所抓拿,他们让男人离开,自己则再次被卖到吉辇包。在第三次战争时,她又被马来人虏获,后来再以25元被卖到五邑公司去。

另一名Lo Kang Kiu在拿律战争期间,被马来领袖带到古楼之后,便以70元卖给五邑人,前述的Ho Choen Tong则被马来人以80元卖给五邑头家。这些女性有的被买来作为妻妾,有的则转卖进入妓院。值得注意的是,当中有一名被贩卖的女性年仅13岁。她若是被卖到妓院,其实在当时也是十分平常的事情。

根据1889年霹雳宪报的记录,政府在1887年便规定5岁至16岁的女孩不得出现在妓院,该记录也提及其实妓院内许多14至16岁的女童,由于样子看起来十分成熟,因此难以识别她们是否违规,换句话说,当时的雏妓问题是相当严重的。

拿律妇女的营救行动

为了营救这些妇女,瑞天咸等人带着军队到拿律的哥打(Kota)、吉辇包(Klian Pauh)、新板(Simpang)、马登甚至远到古楼、武吉干当等地,逐个聚落去与海山领袖及马来头人交涉,请他们交出所掠夺的妇女。当然,在营救过程中还是会遇上一些小阻碍,例如一些海山领秀听闻瑞天咸等人到的讯息之后,便漏夜将妇女匿藏至森林中,但是在随行的史必迪上尉的武力帮助下,他们表明在事情上不愿配合的海山领秀将被处以50下的鞭刑。他们也实际惩罚一名提供错误讯息的华人,将之在大街上执行10下的鞭刑,最终取得有效的警戒作用,因此整体来看,瑞天咸等人的妇女营救行动是十分顺利的,一些重获自由的妇女甚至开心地流下了眼泪(顶端大图)。

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毕麒麟、瑞天咸、端洛浦等人令华人和马来统治者交出53名妇女。他们也负责安顿这些妇女,因此也和她们做了简单的访谈。访谈资料显示,这些妇女绝大多数选择返回槟城与亲人团聚,其余有的希望回到拿律市区(哥打),也有少数妇女自愿留在目前收买他的丈夫身边。也有的妇女虽然在槟城有夫婿,但表示丈夫已经有几名太太,因此选择留在拿律。也有人看似无奈地表示已不知要往何处去;有人则表示希望到任何一个宁静的地方,令人不甚唏嘘。

本文所提到的女性身处于性别比例悬殊、没有国家制度保障且形式封闭的社会,她们因为服务男性而出现,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这是残酷且无奈的,与今天三八妇女节所强调的精神价值形成强烈对比。

这样微不足道的小角色至今已被淹没在历史洪流之中,只有透过瑞天咸的文字才得以让她们的生命历程被我们“看见”。今天适逢三八妇女节,笔者严肃地在此将她们的名字一一列出,藉此将当今世人所给予的一丝尊严与纪念献给她们。这迟来的尊严,相信也是她们当时所无法想象的:

Fong Seng Ho、Li Ah Kaw、Wong Ah Hi、Chen Ah Yow、Ng Ah Yow、Chi tong Liu、To Choi Liu、Wong Ah Peng、Li Fung Chai、Ho Sou Quai、Wong Tong Choi、Ng Cheng Ho、Chan Tong Moy、Leong Geok Lan、Ho Yeow Chai、Liong Sing Kam、Li Loo Kwai、Che Tung Kok、Lo Lang Kiu、Chung Ah Kam、Chow Ah Yeow、Li Hi Choan、Ho Ah Saw、Yong Chong Quai、Ho Choen Tong、Lam Lok Moi、Ho Ngau Yuk。

白伟权,新山人,台湾师范大学地理学系博士,现为新纪元大学学院助理教授。关注本土历史与文化,著有《柔佛新山华人社会的变迁与整合:1855-1942》。

367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积分
127390

拿督准拿督太平局绅甲必丹部长局长良民软件功能探索比赛优胜者沙巴旅游达人旅游大使铜章(累积乐捐RM100以内)

24F
 楼主| 发表于 2019-5-13 11:15:15 | 只看该作者
当今大马

茨厂街鬼仔巷有奈何桥?我们该如何守住城市历史

特约邓婉晴  |  发表于 2019年4月23日08:47  |  更新于 2019年4月23日11:19

星期日的炎炎下午,“鬼仔巷”里不时有人进出。一眼望去四幅墙以鲜黄色重新粉刷,配上鲜蓝色门窗。走过“红桥”,横巷里的墙面有接连四幅壁画。三三两两的人依据每幅壁画的主角和场景各自代入幻想,摆出相应的姿势,互相拍摄乐此不疲。

没有多少人发现每幅壁画旁都有个二维码,扫描连结网路会听见一段声音故事,但每段音频平均只有20秒,由演员的一句话加上背景音效组合而成。长墙终点的大壁画有包租婆、海南咖啡店、人镜白话剧社等图像,众人完成集点,便能回头离开,或转进隔壁咖啡馆。如果和每幅壁画照相需时两分钟,每人平均进出红桥的时间是10分钟。

这是吉隆坡茨厂街最新的打卡景点,由百川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并获得国家控股旗下的“想象城市”(Think City)有限公司资助,耗资150万令吉,历时8个月翻修。在上周四的推介礼上,武吉免登国会议员方贵伦和吉隆坡市政厅武吉免登分局经理亚斯曼受邀出席。

翻新后添非在地元素

“鬼仔巷计划”合伙人郑万馨在开幕当天对媒体发言时表示,本着想要让老旧历史重新发声,让年轻人认识过去,才会投注如此心血。

她为前往参观的民众导览,介绍巷子里的各式展示和壁画时,强调“因为历史渊源,我们今天才会在这里。(we are here today because of our history.)”

只是,翻新后的“鬼仔巷”因为增添了不少非在地元素而引起热议,褒贬不一。其中主要的争议包括被百川管理有限公司买下的一整排老店铺外围建筑,被粉刷成带有欧洲风格的鲜黄蓝色;“鬼仔巷”原是昵称,却以牌匾“正名”而不见原名“戏院巷”。

再者,当局宣称鬼仔巷里的6幅壁画是要凸显当地在1960年代的日常生活场景,但其展示的人物和活动却不曾在当地真实出现。特别是墙上的包租婆形象,完全就是香港电影《功夫》里的角色赝品。

上周五晚上,假隆雪华堂举行的“茨厂街,该怎么留住历史?”讲座上,茨厂街百年老店邝福荣洋服店的第三代传人邝锦流激动说:“在‘鬼仔巷’门口加一条‘红桥’,简直就像‘奈何桥’。我觉得这个计划的商业元素大于文化保存,希望他们把错误的历史改正。”

历史必须有人讲述才能流传,然而商团以活化古迹之名,翻新历史地景,增添商业契机,再现的是谁的历史?历史和创作的距离,该如何拿捏与持平?

文化保存和古迹修复不能急

此场讲座是由隆雪华堂妇女组主办,邀得乡音考古工作者张吉安、古跡保育工作者兼思特雅大学(UCSI)建築与环境建築系助理教授张集强,以及田野历史文化工作者李成金主讲,主持人为新纪元大学学院马来西亚历史研究中心主任廖文辉。

当晚讲座座无虚席,可见鬼仔巷翻新活化一事引众人关心。

张吉安在会上重申,有关当局在翻新老街的过程中,因为找来的工匠无法修复茨厂街硕果仅存的广州西关趟栊门,而选择将之弃置,这种做法非常令人遗憾。

“趟栊门是茨厂街非常珍贵的文物,源自广州西关,由于当地偏南,天气炎热,才有如此独特通风设计,以三道门构成,俗称‘三边过’,(趟栊门属第二道门)。在建造过程中,还必须兼顾风水格局,门框中的十几条圆木,不能有双数,只能取单数,因为在广东话里,‘双’音似‘丧’,所以不可能建‘丧门’。”

如今拥有趟栊门的西关老建筑已被广州政府法定保护,不得随意改变外观或丢弃。即便是在热闹的游客区,也有告示教育游客这些建筑的历史和结构。

而茨厂街的趟栊门从西关流传到马来西亚,历经百年本土化,却在这一场翻新工程中牺牲。

“如果我们懂得说这些故事,也知道这些习俗和精髓,我们就不会认为那只是一道门。我们在意的不是一道门的消失,我们在乎的是,这些建筑物落在谁的手中?它纯粹只是一个打卡、拍照的地方吗?”

张吉安强调,古迹修复是需要时间、专业、认真和耐性的深耕细作,不是一年几个月就能完成的事。

他以自己修复中华戏院在1948年最后一次大火后幸存的粤剧剧本为例,从到处寻找修复师,到通过清洗、选纸、剪贴等繁琐步骤,一页一页找回剧本的原来面貌,前后花了整整8个月。

“还原历史不是一年半载的事,而是要思索如何把故事说好,让历史重生,让记忆流传下去。” 而修复追求的应是修旧如旧,不一定要变得“新颖”才能吸引人。

有真实场景,才能产生地方认同

华社近年来兴起活化老街或村镇的热潮,有者也获得新政府支持和推动。然而主持人廖文辉直言,这一类的社区活化往往离不开三部曲:首先在墙上画彩色壁画,接着招揽摊档进驻,较有资源的单位随后定设立文物馆或“博物馆”,尽管文物馆的规模和馆藏皆未达标准。如今新“鬼仔巷”的活化模式,看似也是如此。

壁画—摊档—文物馆,俨然已成马来西亚古迹活化的样板。然而这是否就是活化老街的唯一途径?在越来越多的壁画面前,老街的面貌和文化精神何以辨认?以商业和游客为导向的翻新,是否就是文化保存?

张集强在讲座会上表示,历史记忆和地方认同是相互连结的,有真实的历史场景,才能长出地方认同。

“每个人对社区和城市都有各自的图像和记忆,如果有一天这个图像被改变了,大家的记忆就会突然消失。‘鬼仔巷’之所以引起反弹,是因为大家记忆中的图像突然被改变。”

错置、抽空,或改头换面的记忆,会直接干扰在地历史的意义与精神面貌,让人对原本熟悉的地景感到疏离、陌生,最后连结消失。

他以之前曾在鬼仔巷经营多年的“何九茶店”为例,许多上班族多年来都在那吃了早餐才去上班,那便是属于当地人的集体记忆。

“集体记忆会形成强烈的认同感,那并不只是情感的价值,而是能转换成动力,有其功能意义。集体记忆如果是松散的,凝聚力也会松散。无论是家庭、组织、民族还是社会,都是靠着集体记忆和认同感来累积和凝聚能量,以至于社会有生生不息的概念。”

“因此文化保留,不是把过去的人和事做成标本,而是保留人的记忆和价值观。文化保存的主要工作,是去研究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下,有哪些东西值得推崇,可以持续。文化会改变,但有些东西可以,也应该要传承下去。”

“只可惜我们这个发展中国家,一直以来都不重视历史。我们连一家名人故居都没有,只是在不断地清洗历史。”

他从1998年就开始研究及书写吉隆坡,至今已有20几年。这些年来他深刻地感受到吉隆坡消失的速度非常快,消失的不仅是老建筑或老店铺,而是整个社区的精神面貌。

我们到底要保住什么?

早在2011年,政府为了巴生谷捷运计划而征用苏丹街34间老店,就曾引起有关老街历史、古迹与文化保存的讨论,甚至发起连串的保街和抗议运动。

李成金表示,那本是个很好的时机,激发大家去思考和发掘要守护的是什么。

“当年运动之后有人留了下来,各自以不同的行动来继续守护和经营社区。但是,这么多年来,有多少人主动参与和投入更宏观的城市规划,思考茨厂街和周边城市的关系,或参与政府、市政局或旗下所属单位主办的讨论会,更深入地了解这里的未来走向?”

尽管新“鬼仔巷”摧毁了旧有的容貌,让许多人愤愤不平,然而李成金坦言,更严峻的问题是,如果这不是我们想看到的,如果我们不想让茨厂街原有的样子消失,那么我们想保住什么?我们又该如何让老社区保有新的生命?由谁来做?

他认为,赞助“鬼仔巷计划”的Think City,实际上是个相当认真的专业的组织,他们仔细钻研过整个吉隆坡的发展计划,也尝试在不同的城市空间打造不同的景观,包括计划将许多后巷连结,变成可步行的地方。只是其操作模式依然以经济为主要导向,而非社区导向。

“问题是,我们有没有在关注或认真做功课?有没有主动思考、想象、行动、规划,要如何建设这个区块(茨厂街)?还是我们只是像守门狗那样,觉得这个区块是我的,在边界撒尿,有人进来,我就吠?我们就只能当守门狗吗?”

他认为,社区发展与文化保存不能光说不做,也不能一直老调重弹。要长久经营,必须有不同专业和领域的人,把不同的元素带进来,才能相互培力,为文化增值。

“与其指望有一百万人来这个地方一次,倒不如去吸引一万人来十次。只要有内涵,就会有人重复再来,而不只是‘看一下’,像去到马六甲,只觉得这个夜市很大。去到二奶巷,只觉得这里卖的东西,在姓氏桥也能看到。

图6:苏丹街附近人境慈善白话剧社所在的白色建筑,百年老店邝福荣洋服店已经迁移到这里。

原有的物品更加迷人

然而什么是内涵?要如何找到社区的文化内涵?张集强以台湾澎湖马公老街和日本川越市的江户老镇为例,说明文化保存是常年奋战,需要有一群人,日积月累地努力不懈,对在地社区的前世今生深刻理解、调查、记录和寻找:这个地方有什么值得我们保存?

台湾马公老街由当地居民主自发努力,而且有许多年轻人参与。这些年轻人在10年后都成了专家,让社区营造和文化保存的志业能传承永续。

日本川越市的老镇保护则是由当地商人发起,他们主动找大学教授,寻求合作研究保镇的方法,甚至向政府申请社区“自治”,成立委员会,从建筑设计指标,到交通灯与车子停驶的距离,都由社区共同规划和决策。因为经过全整而严肃的思辨,这样的社区在创造新的旅游元素,产生新的能量的同时,还是能很好地保留旧有的文化精髓。

“永续的社区营造在这个过程中,目标不会只是经营一条街道,把它变成旅游景点而已;而是把这个地方变成大家持续认同的(地景),让后代也会喜欢这里,愿意在这里生活。这必须是前提,其次才考虑要不要开放给游客,产生新的经济动力,以便有资源持续推动文化保存。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能本末倒置。”

“文化保存事实上是一个很好的永续概念,它提供机会给文化消费。文化保存做得好,一定会带动文化消费,因为你原有的东西必定会比创造出来的东西更加深刻和迷人。文化消费产生的经济动力,最终也应该回到文化保存,才能产生一个健康的生态链。”

老街坊走了,谁来保存历史记忆?

许多能够永续的社区经营例子都表明,在地人是传承历史记忆和文化保存的重要构成。然而在茨厂街,老街坊却已所剩无几。

“茨厂街目前面对最大的问题是租金高涨”,张吉安表示,平均每月要1万5000令吉的租金,让老店主无法负荷,只能迁离。

许多业主虽是老店主的后代,但对此地没感情,只把业务交给代理公司,确保每月进账即可。于是在寸土黄金的吉隆坡市区,只有资金雄厚的商家有能力进驻,旅店、咖啡馆开始林立并快速更替,游客到此一游,短暂消费便离去。

只有无处可去的移工,才愿意驻留当地。但是很多人不认为,他们也是茨厂街历史和记忆的重要组成。



诗华日报

潮语广告牌引争论 厂商撤下更换用词

2019年5月12日

(马六甲12日讯) 网传妈咪大宝达集团大型广告牌因使用网络英文潮语“KTHXBYE(OK,谢谢,再见)”被令撤下,集团董事拿督朱国昇澄清未受到任何一个执法单位施压,且集团未经过国家语文出版局批准就挂上,引起争议,才决定撤下。

他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指出,甲州政府与地方政府不反对这项广告创意策略,甚至有议员表示赞赏。

不过,他续称,基于一些民众表示混淆,认为该网络英文潮语不适合用于公众场所,且破坏语文规范,因此集团决定尊重各方意见,改为有缘再见(Semoga Berjumpa Lagi,Bye Bye)较为正式的用词。

“我们的包装零食打算主打千禧世代(Millennials)消费者市场,没想到会引起各种声音。”

朱国昇表示,该公司最近所推出的广告,注入“KTHXBYE”网络英文潮语,获得不少关注及好评,才想到把这一句放在大型广告牌上。

“我们的大型广告牌于本月初挂上,共有2个,一个是年轻人常用的‘KTHXBYE’,另一个是欢迎来到我的家乡(Selamat Datang ke Kampungku)。前者未被批准国家语文出版局,后者则已被批。”

他解释,妈咪生产于马六甲,有40多年历史,该公司希望利用显眼的大型广告牌欢迎游客的到来。

“无论如何,确实不该未经批准就挂上。希望未来国家语文出版局能考虑允许引用网络潮语打广告。”

本月8日一张在AMJ大道,靠近中央医院交通灯的广告牌被拍下并放上网,网民开始在面子书讨论“KTHXBYE”广告牌的含义。

针对此事,甲州房屋、地方政府及环境事务行政议员拿督郑国球表示,只要遵从规范,并获得有关单位批准,目前甲州政府对于一些带出品牌口号的广告词语没有太大的异议。

“只要大家看得懂其中含义,我们会伸缩性处理。一些公司的产品,所采用的广告句子或许有些搞笑,或含不逻辑成分,但可以让人联想到有关品牌的产品,如之前配合世界杯的makan bola,tidur bola,minum Coca-Cola广告词,是可以被接受的。”



光华日报

“五四”运动100年

2019年4月14日   文:谢诗坚

在30年前(1989年)的5月4日,我们(联合报业集团)接手了“沉睡”三年有余的《星槟日报》(即通过投标买下了《星槟日报》内的资产,包括印刷机、排字房及大大小小的桌椅与资料室等)(《星槟日报》于1986年9月29日起停刊,在1989年5月4日由联合报业集团复刊。后因缺乏资金,在1989年12月再次停刊,《星槟日报》从此与世隔绝了)。

在复刊的那一天(原本我们是订在2月初复刊,但因面对星槟雇员合作社入禀法院,追讨《星槟日报》所欠的40万令吉,也就被迫押后出版),我写了一篇社论:“而今迈步从头越–纪念五四运动七十周年”,回顾1919年的五四运动如何改变中国和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的命运。

转眼间,30年过去了,今年(2019年)又是”五四”运动100周年。在这一百年间,中国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移民海外的华人也越来越多。最为重要的是,”五四”运动也给海外华人带来了新文化新思想,也带来了政治醒觉。

究竟为什么会发生“五四”运动?这是有其远近因的。原因是指辛亥革命成功后,中国陷入思想混乱时期。先是无政府主义学说从法国和日本传入中国,后是苏联的无政府主义之父克鲁泡特金再将其学说传入中国,再从中国转入马来西亚。在中国的刘师培、刘真复及吴稚辉等人于1912年在广州成立“晦鸣学社”,出版《民报》,鼓吹无政府主义。继后又于1914年在上海成立”无政府共产主义同志会”,主张推翻资本主义。后来在1917年来自中国的吴钝民(永春人)(随后大批永春人来马定居与他有关)来到吉隆坡,也就在1918年说服国民党人联合投资出版《益群日报》,由他担任主编。此时,他积极宣扬他的无政府共产主义思想。

1919年吴钝民被英政府逮捕,与他一起被捕的有尊孔中学校长宋木林及另外4人,史称“六君子事件”。由于这批人被英政府视为“危险人物”,也就在这一年将他们遣返中国。虽然吴钝民在马来亚只逗留短短的两年时间,但他的反英反日的言论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位曾留学日本的才子对于”五四”运动中学生反日本接管山东的权益给予支持。他因而在后来被视为“马来亚无政府共产主义之父”。由此可见,他的思想是无国界、无政府和无阶级论的。

不过在吴钝民之后,接替其位的主编也是无政府主义者。他们是吴天囚、陈璧禅、潘四仔、林即珊、刘克非、苏仲明(苏虾)及刘贵天,这份报纸于1936年才停刊。

至于“五四”运动的近因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4-1918),因为胜利者英国、法国、美国和俄罗斯在巴黎和会上同意将战败国(德国)在中国山东胶州拥有的领土、铁路、矿山及海底电缆权一概移交给日本,引发中国大学生十分不满和愤慨。

较早前,日本与袁世凯(窃国大盗)的北洋政府早已签下第21条卖国条款。也让中国人民义愤填膺,但人民的要求被置之不理,约5000余名的北京大学学生于5月4日齐集天安门,通过宣言沉痛指出”夫山东北扼燕晋、南控鄂宁,当京汉津浦西路之冲,是南北之咽喉关键。山东亡,是中国亡矣。我同胞处此大地,有此河山,岂能目睹此强暴之欺凌,而不作万死一生之呼救手。

真是始料未及,全中国人民也动了起来,连同海外的华人也加入抗议行列。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也孕育了新文化新思潮和新方向。

其中最明显的是通过”五四”运动和1917年苏联革命的成功,中国的知识分子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于1921年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主要人物有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等。从此共产主义思想在中国札根,无政府主义不得不让位。

与此同时,中国的”五四”运动也唤醒海外的马新华人介入政治运动。如果说孙中山的辛亥革命(1919年)并未大规模地动员马新华人介入革命行列,那么1919年的”五四”运动后,则是影响马新华人对本土政治产生兴趣。这当然也与康有为(1898-1911)流亡马新等地。他一生主张保皇,反对孙中山的革命。但在思想分歧下,他和孙中山在马新鼓起兴学办报的热潮。孙中山(1905-1911)流落马新,他坚信只有推翻满清政权中国才有希望。因此通过与康有为的斗争,马新也带入了中国的新文化(白话文)及新思想。

随着“五四”运动带来的冲击,马新华人社会自觉和自发性地开创华校,也引进新式教育,用以取代落伍的私塾教育。

根据记录,1903年之前马新私塾有115间,设备十分简陋,也缺乏师资,教授的俱是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四书、古文等。直到1903年后才有新式华校从中国引进。

例如东马的乐育小学及中两小学(1903年创立)及西马的中华小学(1904年)。到了1919年,华校如雨后春笋在马新遍地开花。因此今年有不少华校庆祝百年庆典,也正住了”五四”运动带来的百年文化传承,历久不衰。

根据官方的记录,在1921年时,在海峡殖民地(槟城、马六甲及新加坡)和马来属邦(霹雳、雪兰莪、森美兰及彭亨)共有252间华校。在1924年时,更是翻一倍,达到564间。学生人数共有27,476名,教师1257名。到了1938年时,马新华校突破千间,其中有3间中学,即新加坡华侨中学、中正中学及槟城锺灵中学。

巧合的是,中国在1920年推出教育改革,鼓励学校用普通话教学,但也不阻止方言教学。

马新的华校选择用普通话教学。方言学校只是短暂生存,而后就不见了。这也是为什么马新的华人讲的普通话比较标准,不似香港一开始就用广东话教学,因此普通话倒不流行。直到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后,才使到普通话普及起来。

当一边厢中国对教育进行改革和实施登记制时,马新的英政府也在1920年推出华校注册法令,凡是超过10名学生的学校就要向英政府报备。此举是防止共产思想和共产分子在华校内活动。

虽然有此条例,但华人总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下,办起越来越多的华校,甚至政府不给津贴,华文独立学校也一样挺拔成长,成为华文教育在中国海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所有这一切是与“五四”运动分不开的。因此配合“五四”不但是应该的,而且要让世世代代知道“五四”,让他们知道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文字是艺术的结晶。

367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积分
127390

拿督准拿督太平局绅甲必丹部长局长良民软件功能探索比赛优胜者沙巴旅游达人旅游大使铜章(累积乐捐RM100以内)

25F
 楼主| 发表于 2019-6-1 23:17:26 | 只看该作者
当今大马

历史学家邱家金逝世,享寿82岁

当今大马  |  发表于 2019年5月28日11:33  |  更新于 2019年5月28日12:59   中午12点57分更新

著名历史学家邱家金今早与世长辞,享寿82岁。

邱家金的儿子邱武英(Eddin Khoo)向《当今大马》证实此事。

另外,《马新社》报道,邱家金次子邱鲁宾(Rubin Khoo,译音,47岁)说,父亲去年10月接受一项手术后,身体状况每况愈下。

“即使如此,他还是坚定地走到生命最后一刻。我们正处理身后事,过后将公布葬礼事宜。”

邱家金遗下印裔妻子拉蒂(N. Rathimalar),以及3名儿子邱武英(Eddin Khoo)、邱鲁宾和邱马文(Mavin Khoo,人名译音)。

邱家金,生于抗日时期的1937年3月28日。 他来自峇峇娘惹家庭,在霹雳金保出生,然后在安顺长大。

生前为马来亚大学历史系荣誉退休教授的他,大半学术生涯都在马大度过。先是在1959年,到新加坡的马大求得历史系学士学位,后来也在搬到吉隆坡的马大继续修完历史硕士和博士学位,然后继续留在母校任教。

他曾任马大历史系主任,后来也在1984年至1986年期间,担任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在马大服务超过50年。

他也是个足球运动爱好者,曾在媒体发表球评。

亲建制派历史学者

邱家金拥有“丹斯里”封勋,也曾任大马人权委员会委员(2004-2010年)、反贪委员会成员(2009-2012)和马来西亚廉正机构董事成员(2004-2013)。

他是个国族主义者,主张英殖民政府不曾在马来亚落实分而治之政策,同时支持马来西亚实施单一语言教育制,故被视为亲建制派的历史学者。1969年爆发冲突后,也曾参与起草《国家原则》(Rukun Negara)的工作。

第14届大选前夕,希盟在吉隆坡泗岩沫国会选区举行街头演讲时,他也到场聆听演讲,并称大选成绩难以预料。



诗华日报

友族力挺大马著名历史学家 许多华裔网民辱骂掀争议

2019年5月31日

科技发达让语言沟通越来越少障碍!大马著名历史学家丹斯里邱家金逝世的新闻刊登在本报面子书后,引起许多华裔读者留言批评死者,同时却有一些友族同胞通过谷歌翻译了解内容后,用巫英语撑死者。

邱家金是个争议性的人物,如曾发表“华小倾向于栽培抄袭人才,令大部分华校生都是抄袭人才”等言论。

随著他于5月28日逝世的新闻刊登在本报面子书后,一些读者用中文留言写著“对华族没有贡献,不必怀念”、“不是‘著名历史学者’,而是‘华社历史罪人’”、“第一次看到一个死后如此这般被人不客气唾骂的历史学家”,还有很多谩骂留言。

不过,一些不谙华语的友族同胞通过谷歌翻译了解内容后用国语留言:“有谷歌翻译,这里的留言很恐怖,人死了还被批评,我依然尊重已故邱家金教授。”

种族分歧存在已久

也有一名巫裔网民用国语留言说,“在这里才知道有这么多怕输的族群不懂得感谢,就算(你们)用华语讲,我们也明白你的心意。”,并获得262个赞。

双威大学政治学者黄进发今日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说,邱家金对文化、语言、历史的看法,与官方主流立场相似,因而被多数族群肯定为楷模,并同时为少数族群(尤其是本族)否定为叛徒。

“辱骂邱氏的中文网友,忘记中文早已不是单一族群的语言,没有准备会被马来文网友围攻,也因此绝大部分无法还手,说清楚本身的理据和感受。恶言骂人后的沉默,只会让马来文网友更感觉理直气壮。”

大同工作室执行主任林宏祥则认为,种族分歧存在已久,但过去没有社交媒体,民间很少有交集,都是政治人物占据传统媒体,掌握话语权。

“后来有了社交媒体,却基于语文圈子各异,很多时候虽然各走极端,用不同语言表达的意见,也同样没有交集。如今一些友族开始看懂中文,甚至借助网上翻译器去理解中文圈子的讨论,问题就出现了。”

他认为,比较理想的发展是,两个语言圈子的讨论,可以有交集,而且是“对话”,从而寻找共识。“遗憾的是,现实情况往往并非如此。如果翻译出来的都是零碎的、情绪的咒骂,那就会加剧两者之间对立与敌意。”

不理性留言自取其辱

政治学者黄进发认为,今天中文和马来文都不再能做隔绝外人族群动员的工具。任何无理无礼的语言都会赤裸裸暴露在世人面前,甚至因“kurang ajar”(没家教)而连累师长。

“你当然可以骂人,但不要期待会受到同温层保护,没准备就骂人最后很可能自取其辱。”

他提醒,虽然语言以往被认为是分隔人的障碍,因为不同语言的人不能沟通,以不同语言沟通的人发展出不同的思维,但翻译的科技打破了沟通的障碍,同时暴露出思维的鸿沟。

大同工作室执行主任林宏祥表示,社交媒体上充斥羞辱、谩骂等不理性的留言,不过这现象不仅仅是中文圈子,其他语文圈子也一样,而科技如谷歌翻译可能不尽精准,但一些不太复杂的字句都大概翻译得到。

“当整体上舆论趋向负面的情绪留言,就容易给人既定的负面印象,甚至让不谙中文的圈子推论:中文教育生产了一群不理性的世代。”

“这不仅不利于健康的讨论,甚至无形中印证了反对多元源流教育者的说法,即中文源流教育的存在,无助于国民的团结与融和。”

他认为,今天中文报读者的挑战是,如何理性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让自己在网络上的一字一句,沦为情绪的发泄,或没有意义的骂战?

对统考持肯定态度

民政党主席拿督刘华才表示,已故历史学家丹斯里邱家金,对承认独中统考一事,持肯定态度。

他说,虽然邱家金生前曾发表“马来西亚是马来人土地”的言论引发争议,但独中统考上,却认为应该受到政府承认。

他表示,邱家金长子邱武英目前也是独中统考委员会主席,本身与邱武英交流后,深入了解到邱家金对统考的态度。“我们感到欣慰的是,他身为一名历史学家,对于统考应该受到承认的立场,是一份肯定。”

“我们是个民主的国家,每个人有不同的看法,言论也不一样,这是可以被接受的。”刘华才于上午11时30分抵达吊唁,他在接受媒体的访问时,如是说道。他此次前来的目的主要是慰问其家属。

他随后也指出,在他的印象中,邱家金是一名资深的历史学家,受到人人的尊敬,而最后一次见面是在一场大学座谈会,当时后者的身体状况看起来无恙。

年杪出版自传 包含研究手稿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已故丹斯里邱家金的长子邱武英透露,预计今年杪将出版一本父亲的自传,记录其生前的生活点滴,作为新时代的生活范本。

他指出,这本自传在2年前已开始筹备,由他本身记录父亲的生活点滴,当中也会包括父亲的研究手稿,该自传也将反映国家的历史及文化的发展。

他说,父亲绝对是土生土长的大马人,大半辈子都在研究国家历史,还在每个社会阶层建立具有意义的关系。

“他也是公共知识人士,经常接受媒体的访问,他是个和蔼可亲的人,更勇于发表合理的意见。”

邱武英今早在富贵纪念馆受访时,如是指出,还表达他非常思念父亲。他补充,本身会负责所有的编辑工作,并希望以多种语文出版。

他也透露,国防部正副部长莫哈末沙布及刘镇东,以及掌管法律事务的首相署副部长哈尼巴于昨日前来吊唁,今天主要是学术界人士出席追悼会,明日也陆续会有内政部长丹斯里慕尤丁和教育部长马智礼前来吊唁。

公正党班底谷国会议员法米较后也前来吊唁,缅怀已故历史学家邱家金,并希望大家不要遗忘这位对国家有贡献的伟人。

丧礼于昨日开始至周五,在新街场富贵纪念馆开放给亲友吊唁,预计周六上午11时出殡,到莎阿南富贵火化场火化。

邱家金在本月28日(周二)早上10时30分,在马大医药中心因肺功能衰竭病逝,享年82岁。邱家金遗下印裔妻子拉蒂及3名儿子邱武英、邱鲁宾和邱马文。



IOI集团创办人李深静逝世

2019年6月1日

(吉隆坡1日讯)IOI集团(IOICORP,1961,主板种植股)与IOI产业(IOIPG,5249,主板产业股)创办人兼执行主席丹斯里李深静,今晚与世长辞,享年79岁。

丹斯里拿督李深静于1939年6月3日,在雪兰莪州巴生出生,祖籍为福建省永春县东关镇,是家庭七兄弟中排行第5。

李深静25年前一手创办IOI集团与IOI产业,IOI集团是马来西亚最大的上市种植业集团之一。

李深静育有2子4女,其中长子李耀祖担IOI集团总执行长及李耀升为IOI产业执行董事兼总执行长。

根据IOI集团与IOI产业两家公司日前向交易所报备李深静将于下周一(6月3日)正式退休。当年也是他80岁大寿。

白手起家的李深静,,幼年家境贫寒,凭借著‘人穷志不穷’的毅力,白手起家创办了IOI集团,开创出以棕油、房地产、精细化工为三大支柱的企业王国,更被喻亚洲棕油之王,成为大马5大富豪之一。



槟城商人被禁出境 疑捐款拉曼大学遭对付

2019年5月13日

(槟城13日讯)槟城商人张威如昨日欲从槟城国际机场飞往泰国时惊觉已被禁止出境,让他怀疑本身日前宣布捐款50万令吉给拉曼大学后,而遭到内陆税收局未根据正当程序对付。

他今日召开记者会表示,他今天原本要在曼谷与当地华商拜会泰国国王,但昨天要从槟城国际机场出境时,却突然被官员告知已在5月9日被列入黑名单,禁止出境。

他说,本身于5月1日才从香港回国,当时都没遇到任何问题,也未被告知将被列入黑名单。碰巧,他在5月9日当晚宣布捐助50万令吉给拉曼大学,不禁让他怀疑两者是否有关联。

他强调,本身从2011年开始至今已没在大马经商,所有收入皆来自国外,透过合法途径转账上千万令吉进入我国,并用这笔钱购买产业和车辆,全部都符合正当程序,也没有在大马欠税。

他说,内陆税收局曾在今年2月20日致函要求他在30天内呈报2011年至2017年期间,购买产业和车辆的买卖记录等。他不满该局在期限未到之前,就在志期3月7日的函件中指他拖欠240万令吉的额外税收(J表格),但没有列明如何计算出这笔拖欠的税务。

“我一直配合内陆税收局的调查,并已约好5月20日前往该局总部洽谈,究竟如何计算出这240万令吉的税收?想不到在事先的5月9日就被列入黑名单了。”



光华日报

你不知道的邱“家”金

2019年6月01日   董恪宁

论学术之成就,论名气的权威,历史学家Khoo Kay Kim(KKK)都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他遽然的离去,因此立马惊动了国家的当权领导,弟子和学生也群起哀悼;种种应景的不吝溢美之词,随之纷沓而至,排队登出。

然则,因为他固有“政治正确”的观点,华社上下,总结他过去的所言、所行,不但有所保留,而且心甚厌之。大家对他的那点认识,自然也就一直保留在蜻蜓点水的刻板印象。

当中的一个佐证所在,自然是在他的中文名字:中文媒体一般写作“邱家金”。显然的是,这恐怕是n年以来,以讹传讹的错译。何解?读者只要追溯KKK的家谱,自可明白。

他的祖父Khoo Heng Wan,父亲Khoo Soo Jin;我们一旦据此线索侦查,对照陈耀威编著的《认识与欣赏龙山堂邱公司》所收辈序诗,必能看出此处的Heng者,乃是邱家19世的衡字辈,Soo则为20世的思字辈。

那么,按照族谱的秩序,Khoo Kay Kim,其实应为21代的“继”字辈,和当年马联银行之邱继炳、槟城行政议员邱继圃和民政党智囊团的邱继平,属于同一辈的邱氏宗亲。怎么会是第27世的“家”字辈呢?

何况,身为国际知名的历史学者,这个实为邱“继”金的“邱家金”,想必知道自己的身世渊源所在。因为这样,身兼统考特委会主席的长公子邱武英(Eddin Khoo Bu-Eng),以及全名Mavin Khoo Bu-Aun的三公子邱马文,皆为22世的武字辈。

尽管如此,邱家里里外外,始终是以“马来西亚人”自居,2011年8月29日接受The Nut Graph专访,邱武英坦承,仅仅知道远祖是中国南部南来,祖母的家乡则不得而知;但是,祖上的生活习俗和家庭用语,都显得非常峇峇。

既然这样,邱家难免和家族的根本,存有一定的隔阂。邱武英向记者透露,自己家里,曾祖父(Khoo Soo Cheow)乃是参与邱公司的最后一人。祖父Khoo Soo Jin和父亲,都没有加入宗祠。

也许,多了解邱武英一些,也就有助我们明白邱“继”金的想法。邱武英说,在家他说英语讲马来语,毕竟那是国语,国人需懂。再说,儿时照顾他的保姆,可是个道道地地的马来阿姨。但是,因为妈妈,他讲得一口流利的淡米尔的母语。

耐人寻味的是,邱武英本身后来仍然选择成为邱公司的一员。如此这般的矛盾,显见了邱家子孙内心的挣扎。不管怎样,从血脉而论,他的根本,还是来自邱氏的宗祠;他的未来,也是邱家同宗的一部分。邱武英的儿女,也自然是鼎字辈后代。

从名字论,Khoo Kay Kim似乎没有忘本。至少邱家几代人,皆愿意遵照了族谱敲定的辈分正名:衡、思、继、武。可是,除此之外,KKK和他的家人,到底还认同华社什么呢?

眼下网络所挑起,多是邱“继”金生前一系列肇起芥蒂的败笔之作;虚虚实实,是是非非,可见想要定论一个人的历史地位,如今可不只是朝廷钦定的独家版本说了算。

如果时光还能重来,顾虑了网络时代的力量,邱“继”金应该话到唇边留半句,不会不断留下被扣分的话柄和记录。可惜,历史从来没有如果。我们也就越能明白何以柯嘉逊博士当初调侃:这个国家有了一个Khoo Kay Kim,也确实够了。

367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积分
127390

拿督准拿督太平局绅甲必丹部长局长良民软件功能探索比赛优胜者沙巴旅游达人旅游大使铜章(累积乐捐RM100以内)

26F
 楼主| 发表于 2019-8-3 19:30:06 | 只看该作者
光华日报

创办人李深静贡献良多 IOI集团与房产发悼文

2019年6月02日

IOI集团及IOI房产发表联合声明,为其创办人丹斯李深静的逝世,表示哀伤。

声明指李深静是在患病一段时候之後,安祥的离去。

“通过丹斯里李(深静)的眼光丶奋斗及企业家精神,IOI集团及IOI房产成为各自领域的领导企业,IOI集团是一家综合性棕榈油公司,营业范围横跨亚洲丶非洲丶欧洲和北美洲8个国家; 而IOI房产则是一家房地产开发和投资公司,在新加坡和中国皆拥有大量的发展计划。”

除了在企业方面,李深静在社区服务方面,也贡献良多,他是多个社区与商业联合会的赞助人,“其最为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拥有111年历史的坤成中学重建,也是该校过去20年的董事长。”

丹斯理李深静基金也为位于蒲种的深静(哈古乐)华小发展,提供所有的基金。

李深静留下遗孀潘斯里孔美群丶6名孩子与12名孙子女,其长子李耀祖担任IOI集团总执行长,次子李耀升则担任IOI房产执行董事兼总执行长丶次女李玉霞为该公司的执行董事。

白手起家缔造IOI集团

IOI集团创办人兼执行主席丹斯里李深静周六晚8时与世长辞,享年80岁。

祖籍中国福建永春的李深静,1939年出生于马来西亚巴生,他自小家境并不富裕,靠着自己的努力,白手起家,缔造了IOI集团今日的地位。

他曾在11岁那年辍学工作减轻家庭负担,曾卖过冰淇淋丶当过加油站员工及在园丘工作。

他应经济负担不起学费而两度辍学,中学毕业后,因为向往到园丘工作而不获聘,发奋图强,努力念书,学习英文。

李深静从小卖冰淇淋攒学费,可见他的生意头脑,长大后他以低价收购旧房子,装修后再高价卖出,也收购管理不当的园丘,经过修正再将至卖出。

他在19岁那年创下IOI棕油公司(现为IOI集团),与合伙人共同在马来西亚及印尼买下数千英亩土地,设置工厂生产棕油,逐渐在市场上打开知名度。

IOI集团在1982年诞生,透过精密化工业与房地产,打造出以棕油丶精细化工丶房地产为主的企业王国,李深静也成为了我国的“棕油大王”。

李深静拥有221亿令吉的身价,在2019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中,排名325,是我国第5大富豪。

除了驻扎马来西亚,其事业版图也扩展到新加坡及中国,该集团在2011年开始,在厦门的总投资金额已经多达百亿人民币。

也许是因为自身经历,深知贫困学生求学的重要性,李深静热心公益,也会为员工孩子提供奖学金。

李深静幼子李耀升在今年3月迎娶能源丶工艺丶科学丶气候变化及环境部长杨美盈,杨美盈在其爱的宣言中提到,母亲是IOI集团旗下园丘的员工,她本身也两次获得IOI集团颁发的奖学金。

李深静生前也担任多华团及机构的领袖,包括隆雪中总名誉会长丶永久名誉顾问丶马来西亚福建社团联合会名誉会长丶马来西亚棕油公会离世丶坤城中学董事长及博大董事等。

李深静原定在本月3日,他80岁生日那天正式退休,遗憾地是他在本月1日与世长辞。



当今大马

读刘南辉传:一窥柔北森林开伐史

发表于 2019年6月14日, 5:01 下午   专栏  |  李成钢   【柔佛时间】

读企业家刘南辉的传记《南方的光辉》,里头记录其一生功业,也提到他与柔佛王室的深厚交情。传记中说,“刘南辉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与王室成员密切关系是分不开的,包括柔佛州王室与彭亨州王室”,这是准确的概括。

刘南辉于1950年代结识柔佛州苏丹警卫队(也称柔佛御林军)前队长哈芝慕沙,两人在紧急法令末期开始合作,在丰盛港伐木开芭。虽然刘南辉知道当时合资经营的兴楼路次等芭利润低,但透过与哈芝慕沙的合作,他有机会取得政府森林局的注册户口。

在兴楼路的材芭开伐完毕后,哈芝慕沙接着又获得三板头任罗宏的砍伐执照。刘南辉在这过程中认识丰盛港县的森林局局长仄亚根,并投其钓鱼爱好,建立交情,进而申请到更靠近大路、更易开伐、木材品质也更佳的芭场,奠定其事业基础。

传记中形容哈芝慕沙是刘南辉“一生中最重要的恩人”,两人共同设立的麦光辉木业公司维续10年。在哈芝慕沙的介绍和引荐下,刘南辉也获得王室和政府官员的另眼相看,包括当时的柔佛王储东姑玛末(即后来的苏丹伊斯干达)。

与王室合股成立公司

书里特设一章 “王室情缘篇”,记录刘南辉与王室的私交与生意合作。1963年,刘南辉曾接到彭亨苏丹从新加坡打来的电话,表示有事相商,原来苏丹的钱都用在医疗检查上,需要现款应急,刘南辉在短时间内就为苏丹找到1万令吉。

后来政府准备把彭亨的森林芭发展成棕油种植区,刘南辉申请1万亩地作发展。彭亨苏丹召见他,告诉他虽然很多人申请加拉东的森林芭,苏丹准备优先给他,但他和其他人一样,得缴付13万元。

当时13万元对刘南辉来说是个大数目,他与相熟的东姑玛末商议,东姑玛末向其父苏丹伊斯迈请求支持。隔天,东姑玛末就把苏丹伊斯迈资助的13万元交给刘南辉,让他成功获得1万英亩的彭亨森林芭开采权。

过后刘南辉与东姑玛末合股成立公司,投入彭亨木业发展。虽然双方各占一半股权,但公司主要营运与工作都由刘南辉负责,东姑玛末则从旁协助。直至1967年,两人协议拆伙。在与王室密切合作时期,坊间传言刘南辉是柔佛苏丹“契仔”。

助东姑玛末重获信任

传记中没有明确写出刘南辉结识东姑玛末的时间,两人可能在1950年代末或1960年代初相识。1961年,东姑玛末因故而被苏丹伊斯迈黜废其王储身份,改立其弟为王储。(1)

书里说,刘南辉当时没有因为东姑玛末失宠而背弃他,反而是劝他振作起来,重新取得苏丹信任,取回王储地位。

据传记,当时的东姑玛末变得一无所有,其佣人连买菜的钱都没有,于是刘南辉几乎每天都去东姑玛末的家,给50元东姑玛末的佣人买菜,直到其地位改变。刘南辉也建议东姑玛末每月代还苏丹的马匹饲料费。

当苏丹知道刘南辉是促使东姑玛末改变和积极投入商场的幕后推动者后,召见了刘南辉表谢意。

查当时旧报,东姑玛末被黜废王储身份后,其津贴从每年55,200令吉减至22,400令吉,地位确实不如前(2)。但传记中说东姑玛末一无所有,家中佣人连买菜的钱也没有,则或有夸大之嫌。

1966年,东姑玛末虽还没有取回王储地位,但受册封为拉惹勿打(Raja Muda),报章中说他在被黜废的几年间奔向商场,成为马来商家中之佼佼者(3),这与刘南辉传记的内容吻合。这个阶段东姑玛末在商界的成就,应可归功于与刘南辉合作的木业生意。

柔北开伐森林保护地

而另一方面,刘南辉也充分利用其与东姑玛末的关系,积累更多财富。他与东姑玛末合股的彭亨加拉东木业开伐区,位于彭亨州南部与柔佛交界处。

当时该柔北地段仍属于禁止开发的原始森林保护地,若要从柔佛进入加拉东,得绕道东海岸的云冰方能抵达,因此刘南辉就向东姑玛末建议从昔加末开辟一条经过森林保护区的道路直通加拉东。

东姑玛末认同刘南辉的建议,并叫他直接动工。有关地区的县长在获悉有人擅自开芭后率领官员找上刘南辉,质问其违法行为。不过,当他们听到那是东姑玛末的主张后,便哑口离开。

传记中明言,其实刘南辉之所以找上东姑玛末合作发展加拉东森林芭,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看上这一路段的禁芭森林地。在加拉东的开芭种植和柔北森林保护地的开芭建路中,刘南辉从伐木以及向罗里收取过路费中获得巨大的利润(页364)。

这是一段读之让人触目惊心的叙述,记录了1960年代发迹的企业家怎样通过与王室的关系,游走于法治边缘。不过,因为这只是传记作者的一面之词,内容的真实性有多高仍待考据。

学者陈琮渊在《华商研究:田野访谈与伦理争议》一文中曾提及,访谈过无论如何不愿谈论自己怎样创业发迹、企业如何成长获利的婆罗洲林业华商,也有的华商,在受访时只会强调企业及企业家的正面形象。

《南方的光辉》一书的优点在于其不避讳、交待清楚,采访者有求真意识,口述者也没有回避课题,这使到这本传记具有更高的史料价值。



诗华日报

道出大马华人的困境 大马网红改编《花木兰》预告引共鸣

2019年7月12日

(吉隆坡12日讯)继迪士尼动画片《狮子王》后,本地YouTube影片创作者再次改编迪士尼真人电影《花木兰》预告,但这回的预告对白,却以谐谑方式表达了马来西亚华裔的困境。

YouTube频道“Steven Bones Everything”日前上传了一支题为“Si Milan-大马华裔”的视频,而视频一开始,就可听见女主角家人决定要回“唐山”的配音对白。

“已经确定了,我们要回唐山,因为他们说这是华裔的故乡。”

“唐山”是海外华侨对中国故乡的习惯称呼,但在我国却成为了敏感及具种族主义的词语,而巫统华玲国会议员拿督阿都阿兹拉欣曾在国会发表“回唐山”字眼,暗指华裔是外来者,也引起华社极大反弹和争议。

视频中,虽然女主角称以为马来西亚是自己的家乡,但另一对白却点出,若要成为马来西亚人,华裔必须要非常努力争取,并极力克服所有困境。

之后的对白就讽刺着我国华裔所面对的不公政策,如买房子时没有获得折扣,抑或若要升读政府大学,只能等待而已。

当问及为何一定要成为马来西亚人时,女主角也声称,那是因为马来西亚仅是她知道的一切,也是她的家乡。

这支长达1分钟40秒的视频被上传后,观看次数就超过3000次,而面子书上也有逾700人分享该视频。

网民纷纷大赞创作者的创意,除了觉得搞笑,更表示看完视频后感动万分,而马来西亚就是自己的家乡。





大马华人身份的认同: 祖国与祖籍国

2019年8月3日

我国参赛者以格日前在《中国好声音》舞台上自我介绍时称中国为“祖国”,掀起大马网民热议。本期《东方上AIFM》请来大马留华同学会署理会长林国元及大马暨南大学校友会副会长马锦陞,来探讨祖国与祖籍国的区别。

林国元认为,普遍上,大多数的国人对“祖国”及“祖籍国”没有概念,包括他在内。

他以本身的经历为例,自己之前把祖国错误定义为,是“祖先的国家”,而马来西亚就称之为“我的国家”。

他是在被马来西亚驻中国领事馆纠正后,才知晓原来马来西亚是他的祖国,中国才是他的祖籍国。

“我是被纠正后,才知道有‘祖籍国’这个词,之前不知道有这个词。”

对于我国华裔在这个用词上的混淆,他觉得可能是因为学校没有教导,所以大部分人并没有这方面的概念。

林国元说,根据资料显示,祖国是祖先开辟的生存之地,也是自己的国家;而祖籍国则是祖先移民来源国,也是祖籍地所在的国家。

“但是大部分人对祖国和祖籍国分不清楚。”

马锦升补充,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祖国是指自己的国家,所以是根据其身份证上的国籍来定义。

“如果身份证上的国籍是马来西亚,那祖国就是马来西亚。”

再来,对于华人、华侨和华裔又有什么区别?

林国元解释,华人,泛指取得其他国籍、拥有中华民族血统的人的统称;华侨,是中国籍而长期居住国外生活的人;华裔,则是其他国籍、中国华侨在国外出生的后裔。

为避免争议,最为妥善的解决方法,是否自称为华人就好呢?对此,他认为,华人的定义范围比较广,只要身在海外皆称为华人,再加上我国一直不曾明确讨论这个话题,所以一般上用错词语属正常。

应定下标准

尽管如此,他说,既然大家意识到这个概念的重要性,就应该要定下一个标准,以后使用统一用词,否则大家只会糊里糊涂搞不清楚。

马锦陞表示,约莫2003年他到中国念书时,中国人都误以为他也是中国人。

“之前,中国人都以为在外来者之中,拥有黄皮肤的就是中国人。但是在接触后,他们慢慢地才知道,我们不是中国人,而是马来西亚华人。”

土生土长后代 情倾马来西亚

“如果今天中国和马来西亚足球队比赛,你希望哪一队会赢?”

林国元提出一个很实际的问题,身为马来西亚华人,我们究竟会挺哪一方?

受访嘉宾皆认为,祖先从中国移民来到马来西亚扎根并传宗接代,然而土生土长的移民后代,其实对于中国没有很深刻的情结,反之对马来西亚才有浓厚的情怀。

林国元表示,他身为第三代,可能因为受华文教育,又是独中生,更去过中国,所以对中国抱有较深的情感,但是未必其他人亦是如此。

“第四代、第五代的,他们未必有这个情怀,反之他们会更融入马来西亚这个多元文化。”

马锦陞则表示,马来西亚是我们的国家,他非常热爱马来西亚。而小时候可能在父母的熏陶下,对中华文化有著浓厚的兴趣,因此对中华情有憧憬。

“在身份认同上,我是马来西亚人,是一个拥有非常浓厚中华情的马来西亚人。”

教育是因素之一

“但是,下一代可能接受了英文或马来文教育,接触的人不一样,再加上这些新生代想法也不同,他们未必有强烈的中华情,我觉得教育方面占很大的成分和因素,会不会有中华情不敢苟同,但是普遍上会有浓厚的马来西亚情怀。”

林国元表示,为鼓励下一代接触中华文化,留华同学会每年都会举办冬令营,就是让学生有机会到中国探索学习。

“如果这些孩子没有到过中国,对于中国,他们的认知就只限于根据电视上的所接触的,因为没有生活过,他们更多的情操较偏向于马来西亚。”

林国元引述何国忠博士在《全球化话语下的马来西亚华人与中国》的“华人心理”说道,“他们一方面希望自己的下一代不会忘本,另一方面则希望在这块多元种族的土地上,孩子能够投入于发展的主流中。马来文是国语,是官方语文;英文是国际语文,在马来西亚的工商业领域仍然扮演重要的角色,当然不能放弃。通晓三种语文是一般家长对子女的期望。”

所以他说,马来西亚大部分的华人,普遍上皆认为,三语都要掌握,两种情怀都要拥有。

各国留学生政策不一样

一些国家或地区为了鼓励更多留学生就读而推出了一些利惠的教育政策,包括不同身份可申请不同的奖学金。

问及是否曾在这方面面对身份认同上的困扰时,曾在台湾留学的主持人谢劲程表示,台湾拥有侨生及外籍生政策,两者的奖学金及提供的名额都不一样。以侨生政策作为例子,若拥有中文名字或看起来通晓华语,无论是哪一国的华裔都可提出申请。因此,曾发生与来自同样地区的同学一起去念书,但用的身份却不一样,因两人的升学管道不同。

林国元则以中国暨南大学为例表示,该大学的奖学金申请分为三个,即中国人奖学金、华侨奖学金和外国人奖学金,并清楚列明这些奖学金的对象。

设有华侨奖学金

“中国奖学金让中国公民申请;华侨奖学金主要由港、澳、台公民申请;外国人即开放给所有非中国人,如非洲黑人、白人、马来西亚华人等。”

主持人谢劲程也提及,在观看李林大战时,有球评员曾说“Chinese”(中国人)对垒 “Malaysian”(马来西亚人)。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来看,“Chinese”除了是指中国人,也是华人的意思,李宗伟也是华人,会否对此引起尴尬?

对此,马锦陞表示,有学者也曾区分“Malaysian Chinese”( 马来西亚华人)和“Chinese Malaysian”(华裔马来西亚人)。

而他认为,这两者是不同的概念,但宗旨一样,胥视个人以国家或者族群身份认可为优先。

“作为一个马来西亚人,我会比较倾向“Malaysian Chinese”(马来西亚华人),因为我会以国家为优先,马来西亚是我的祖国,“Chinese”(华人)是我的种族。”

开讲嘉宾:大马留华同学会署理会长林国元及大马暨南大学校友会副会长马锦陞

电台主持人:谢劲程、丘淑霖


367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积分
127390

拿督准拿督太平局绅甲必丹部长局长良民软件功能探索比赛优胜者沙巴旅游达人旅游大使铜章(累积乐捐RM100以内)

27F
 楼主| 发表于 2019-9-11 10:22:35 | 只看该作者
星洲日报

马女科学家扬名国际医学界·叶菱秀研究抗HIV获突破

2019-02-17 18:41:53 

(江沙17日讯)我国华裔爱滋病免疫学顶尖科学家叶菱秀的团队已经掌握了广谱抗体基因如何突变的机制,在爱滋病疫苗研究方面又向前迈进一步!

来自江沙宁罗的叶菱秀(LENG SIEW YEAP,38岁)十多年前在沙巴大学修读生物科技学系取得一等荣誉学位,过后申请大马政府奖学金及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学位吃闭门羹,这位被马新两国看不上眼的优秀生却被英国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及伦敦大学学院争相抢夺,叶菱秀选择了霍奇金研究生奖学金到剑桥大学攻读干细胞博士课程,然后再获美国癌症研究所博士后奖学金到哈佛大学波士顿儿童医院攻读人体免疫研究博士课程。

世界4大权威学术期刊中发表论文

能在世界4大权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的马来西亚科学家可谓凤毛麟角,更何况是华裔女科学家,叶菱秀以第一作者身分所发表的学术论文曾被世界最权威的学术刊物《细胞》刊登,这份于2015年10月刊登的论文题目为《抗体基因序列对免疫反应的影响》(Sequence-Intrinsic Mechanisms that Target AID Mutational Outcomes on Antibody Genes),其研究成果解决了人们30多年来对抗体产生过程的错误认知,明确了HIV病毒抗体制造的研究方向。

叶菱秀也以联合作者身分与哈佛大学的美国科学院院士 Frederick W. Alt教授于2017年在世界顶尖的《美国科学院院报》期刊发表了以“DNA序列对于抗HIV抗体的进化”作为题目的学术论文(Sequence intrinsic somatic mutation mechanisms contribute to affinity maturation of VRC01-class HIV-1 broadly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受聘赴上海交大设研究小组

因中国急于招揽研究HIV病毒广谱疫苗的顶尖人才,叶菱秀接受重金聘请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院创立研究小组,带领6名博士后及博硕士生专门研究HIV病毒抗体进化机制,为HIV疫苗的研究提供新的动物模型,因为目前仍未有任何动物模型可以产生抗HIV的“广谱综合抗体”(broadly neutralizing antibody)。

叶菱秀研究小组计划通过研究抗体高频突变,特别是片段缺失中顺式和反式因子作用的分子机制,寻找感染性疾病中抗病毒中和抗体进化的关键步骤。该小组也与意大利都灵大学Roberto Chiarle教授团队建立了国际合作,共同阐释生理和病理情况下AID的不同功能,为整体理解并指导淋巴瘤、白血病,特别是CLL的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研究HIV“广谱综合抗体”

叶菱秀说,小组的研究方向就是让小鼠能够自然产生广谱综合抗体,方法是采用基因编辑技术改造小鼠的抗体基因,通过免疫过程使到小鼠能够产生抗HIV广谱抗体。

她说,“广谱综合抗体”是于2010年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属下的疫苗研究中心所发现,科学家发现有5到10%的HIV感染者体内能产生广谱抗体,抗体综合了病毒,使到病毒不会感染到T淋巴细胞。

HIV病毒易变 需广谱疫苗消灭

HIV病毒太复杂及异变非常快,刚开发出一种新药,病毒又发生变异,原因为其DNA序列变化得非常快。目前针对HIV病毒最先进的疗法还是鸡尾酒疗法,科学家目前尝试研究出广谱疫苗使到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并能针对性的对付病毒的异变,一举消灭病毒。

她指出,现在其小组已经掌握广谱抗体基因如何产生突变的一些机制,惟目前还不清楚如何利用疫苗去引导广谱综合抗体的产生。美国顶尖科学家也朝同一方向进行研究,目前大家都未研究出成功的广谱疫苗。

心系祖国的叶菱秀前年尝试在马来西亚招揽博士后小组成员,无奈我国缺乏爱滋病免疫学的人才,今年她计划前往马来亚大学进行学术交流,最大的目的当然是寻找免疫学顶尖领域的新血了。

叶菱秀的夫婿孟飞龙为上海中科院生化细胞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淋巴瘤与DNA损伤修复领域。



吴添泉:竞选全国领导职·“东马人欲突围须更努力

2019-09-11 08:26:04

(亚庇10日讯)贵为沙巴有史以来首名竞选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会长职位,并成功胜出的丹斯里吴添泉表示,今次的竞选经验让他深深体会到,东马代表要在全国或西马突围绝非易事,必须付出120%的力量。

为沙巴创下历史性纪录的沙巴中华大会堂总会长吴添泉指出,他在竞选期间全马走透透有很深的感触。

他说,虽然是在客场迎战东道主,在种种不利的情况下仍能够胜出,证明东马及沙巴人具有高素质,有能力成为国家级领袖,也能够统领天下。

带领团队落实竞选承诺

吴添泉于週日在大马华总选举以67票对62票,击败吉打中华大会堂会长兼华总原任署理总会长拿督锺来福,成为沙华堂成立25年以来,出任大马华总会长的第一人。

他昨晚率领近百人团队返回亚庇,在机场受访时指出,这次的胜出不但被赋予重大的责任,也是沙巴踏入全国的新里程碑。

吴添泉承诺将带领团队落实竞选宣言的承诺,绝不食言。

他也感性地说:“经过选举才看出谁是真心朋友,非常感谢沙巴的真心朋友。”

有资格再竞选华堂会长

同时,已担任沙华堂一届代总会长、两届总会长的吴添泉原本将在2021年届满,由于华总会长任期是到2020年,意味着他将有资格再次竞选沙华堂总会长位。

据沙华堂章程,中委、监事会及其他委员会成员之任期皆为3年,连选得连任,惟总会长不得连任超过2届(6年),除非总会长当时出任大马总会长或署理总会长职位,则可以连选连任至其大马华总或沙华堂中委会任期届满。

今次的华总选举,除了吴添泉竞选最高职位,沙华堂还有两人竞选中委职位,共25人角逐21个职位;其中,沙华堂常委甲必丹黄德允以118票当选,沙华堂总财政陈俊杰则以69票落败。

华总青年团方面,沙华青团长陈章均及副团长郑景荣分别当选常委及中委。

吴添泉及团队昨晚载誉归来,获得本地华团领袖、支持者及亲友,在亚庇国际机场以舞狮热情迎接。



诗华日报

将“祖国”认知为中国 大马评论员:年轻人认知模糊

2019年8月7日

本地网红歌手蔡恩雨2018年在中国北京央视录制《中华情》节目时,因一句“能够来祖国的话更好”,引起大马网民群体反弹。四闯《好声音》舞台的本地歌手以格,也因节目中说到“我觉得回祖国唱歌很开心,这里感受到是大马感受不到的。”掀起网民挞伐。

上述“祖国论”也掀起网民热烈讨论。究竟对于大马华裔而言,是否真的了解祖国定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祖国”是自己的国家,也就是说,“祖国”不是“祖宗的国家”,“祖国”的“祖”并没有祖先、祖宗之意。

蔡恩雨和以格的“祖国论”掀起争议,根据部分网民在《东方日报》面子书留言可发现,不少人认为“祖国”是“祖先的国家”。

一名网民在有关报导中留言指出,其本身的理解祖国是中国,母国是马来西亚。该网友认为,“祖国”中的“祖”代表祖辈出生的国度,母国指的是其出生的地方。

另一名网民也在留言中回应:“祖国白话文来说就是你祖先的国家,难道你们的祖先不是来自中国吗?”

署名汤玛斯的网友留言则提到,祖籍和祖国并不同,他也引用华教斗士林连玉曾说发表过的语录:“凡是做了马来亚的公民,而不以马来亚为祖国的人,也是马来亚的罪人”回应,强调马来西亚是其祖国,而其祖籍是福建。

另一名网民则说,其祖先的祖国是中国,他的祖国是马来西亚。虽然很多时候对它(祖国)有点失望,但是说起tanah airku(我的祖国),心里只有它。

学院生黎柔恩(20岁)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被询及对“祖国”的概念时,她认为祖国就是从出生以来所认知的国家,而家在哪里,那里就是祖国。

当询及中国对她的印象时,她则认为,中国对她而言,是一个科技发展非常迅速的国家。

另一名大学生陈俊杰(21岁)则认为,祖国就是出生地,在哪里出生,哪里就是祖国,也是养育我们的国土。

“我不会认为我的祖国是中国,对我来说中国更偏向于寻根的地方,我会很想去看看自己的祖籍,认识祖先所来自的地方和文化。”

一名年长网友则透露,过去上小学时,就曾唱过“我爱我的马来亚”,当时身为小学生的他们,对于“ 祖国”和“祖籍国”的概念很清楚。

汉语圈子扩大 年轻人认知模糊

马来西亚国民教育的不足、大中华民族主义和中国软实力的崛起,影响年轻一代对“祖国”认知产生模糊。

时事评论员安焕然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在谈及歌手以格或年轻一辈将“祖国”认知为中国时,做了几点分析。

首先,他认为,我国国民教育出现问题才会闹出有关事件,年轻一辈的素质有待加强。此外,随著网络影响越来越大,加上汉语圈子的扩大,年轻人通过网络所接收的资讯和认同感,也会被汉语核心主流所影响。

“在马来西亚面对不平等和压力下,对于语言、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上产生了混淆或模糊,进而造成代表马来西亚出赛,却将祖国说成了中国。”

安焕然进一步分析,中国软实力如娱乐节目的兴起、“一带一路”、“世界大中华生命共同体”的民族号召和文宣等,都对接受讯息的大马华裔带来影响。

他担心,对于祖国概念的模糊或错误认知,若有关事件被翻译并在其他种族圈子流传的话,会有可能造成种族间的误解和冲突。

马台诠释“祖国”定义各异

安焕然指出,在“祖国”的定义上,存在对民族意识形态的建构,中国与台湾的字典有不同的解释。

他指出,在台湾的字典中,因侨教政策的关系,对“祖国”有两个解释,分别是祖籍所属的国家,或是侨居在外,也可称自己的国家叫祖国。

“东南亚国家在1950年之后相继独立,因此有关定义不适合用在东南亚华人身上。”

他指出,根据中国的《现代汉语词典》对“祖国”的解释,就是“自己的国家”。因此,对大马人而言,自己的国家就是马来西亚,在我国独立后的课本上,也有写到“祖国是马来亚”。



亚洲时报

华总改选成绩出炉 吴添泉当选会长 翁清玉担上署理

2019年9月8日

亚罗士打讯 ● 大马华总选举今午揭晓,丹斯里吴添泉以微票击败拿督锺来福,当选新任华总会长!在129张票中,吴添泉得票67张,锺来福得票62张。

竞选华总总会长的拿督锺来福以62票落败,不敌其对手沙巴华人大会堂会长丹斯里吴添泉,吴氏以67票当选新任华总总会长。

华总第2把交椅署理总会长一职,与锺来福同阵营竞选第2把交椅的柔佛华总会长拿督林家全也同样败选,以64票落败,无缘担上署理总会长一职。其对手隆雪华堂会长拿督翁清玉则以65 票中选。

倍受瞩目的3年一度华总改选于周日上午在亚罗士打吹响号角开战,今次战情激烈,从总会长、署理总会长、副总会长至中委都出现竞选,两个阵营势均力敌,令人对华总未来3年的最高领导层摒息以待!

符合资格的129名代表是从周日中午12时40分开始投票,截至3时30分,129人已完成投票,选委会于下午约1时30分开始计票。

来自吉打州华人大会堂会长拿督锺来福与柔佛华总会长拿督林家全连成一线,分别角逐总会长与署理总会长职;对垒组成一团的沙巴华人大会堂会长丹斯里吴添泉与隆雪华堂会长拿督翁清玉。

副总会长职位将出现6选5的局面,中委方面则出现25人选21人。

全国13州华堂可各派出10名代表,有投票权共130人,但其中一名来自槟城的代表未克出席,因此,合格投票者共有129人,以选出1名总会长、1名署理总会长、5名副总会长和21名中委继续领导华总。

值得一提的是,今次华总改选,首次让2位总会长候选人可各有8分钟的时间发表其竞选宣言。中午12时25分先由1号的总会长候选人锺来福发表竞选宣言,接着为吴添泉。今次选委会主席为陈达真。

367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积分
127390

拿督准拿督太平局绅甲必丹部长局长良民软件功能探索比赛优胜者沙巴旅游达人旅游大使铜章(累积乐捐RM100以内)

28F
 楼主| 发表于 2019-11-5 18:18:29 | 只看该作者
诗华日报

马来人若想有出色表现 土著企业家:向华人学习吧

2019年9月27日

(吉隆坡27日讯)土著企业家丹斯里哈林沙艾(Halim Saad)认为,马来人若想有出色表现,就应多接触华裔社会,并“尽可能地”学习其经商技能。

哈林沙艾也是前玲珑(Renong)执行主席,他昨日在一场对话会上说,马来人可能会觉得华裔“搞小圈子”(cliquish),但向他们学习是绝对值得的。

“向华人学习吧,我从小学开始,就经常与他们在一起学习。” “我曾住在玻璃市的乡村地区,我会骑着脚车到他们在市区的住家,我看见他们非常勤奋,非常努力。”

他说,正是因为秉持着这种工作态度,华裔才能在生活中脱颖而出。哈林沙艾透露,在他前往纽西兰深造时,他依然继续与华裔打交道。

“我和华人住在一起,加入他们的俱乐部,当然他们并不会给你知道作业的答案。”“他们组成一个圈子,是因为他们可以靠自己生存,我们必须与他们打交道。”

他说,他必须向他们展示自己也同样努力。



大马的建设 充满华人的汗水与血泪

2019年10月25日

马来西亚对华特使兼马中商务理事会主席陈国伟称,大马大部分建筑公司和上市的开发商公司,皆以华裔为主,而大马在迈向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华人的作用和角色是非常显著的。

他说,中华民族的血液里流著工程师的文化基因,而早期华人祖先下南洋来到这片土地,开采锡矿、开天辟地,把原本的蛮荒之地开拓出一个又一个繁华市镇。

“这个国家的建设,充满著华人先民的汗水与血泪。”

他也说,殖民地洋人在官方记录中,对华人开拓先民的描述,总离不开多产的(productive)、勤奋的(industrious)、勤勉的(hard-working)等的正面评价。

他指出,随著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腾飞,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型工程项目也为世人所知。

他表示,大马与中国一样,皆非常重视建筑领域和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需要更多拥有高端技术的中资企业到大马投资,帮助我国进行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他指出,财政部长林冠英于本月11日公布的2020国家预算案中,便已凸显了我国对建筑业和基础建设领域的重视。而在不加剧国家财政赤字的情况下,政府亦承诺继续落实轻快铁、捷运和泛婆罗洲基建工程,亦重启了东铁计划。

他说,在房地产建筑业方面,影响最大的政策,便是把外国人在大城市区买房的门槛从原有的100万令吉降低到60万令吉,以舒缓本地的滞销房地产。

“这个政策也振兴了大马的房地产领域,对广大的中国投资者来说也是福音,我们预计将有更多大中华地区的人通过‘第二家园’计划到大马置产和安居乐业。”

陈国伟今日出席国际大口径工程井(桩)技术创新(大马)峰会开幕时,如是指出。出席者包括中国公路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侯金龙,马中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兼大马工程师注册局调查员拿督方天养,以及国际大口径工程井(桩)协会理事长王慧荣等。



印尼媳妇献身大马华教 42年光景不曾喊累

2019年11月5日

从印尼远嫁至山城的吴丽媛,不仅将人生中的42年光景,贡献予我国华教,更在20年前开始出任怡保培南独中的国际处主任,为海外学生处理大大小小的事务,深得爱戴,乃海外学生心中的“马来西亚妈妈”!

原是印尼华侨的吴丽媛,年轻时曾前往台湾升学,嫁往怡保后,则投入培南独中的怀抱,执起教鞭,负责教导学生们华文科目。

直至1998年,印尼爆发排华风波,促使前往培南独中就读的印尼学生在短时间内激增,深谙印尼话的她,也顺理成章受到校方的委托,出任国际处主任。

但是,吴丽媛也不负众望,这些年来,一手挑起国际学生的各种大小事务,从升学手续到饮食起居,皆处理的妥妥当当,甚至为文化差异及语言沟通而产生误会的海外学生,充当“和事佬”。

虽然一直面对著繁冗的工作量,惟吴丽媛接受《东方日报》专访时表示,本身热爱教书的工作,也愿意接受教书以外的工作,所以令她的生活尽是满足感,不曾喊累。

回忆担任国际处主任生涯中最难忘的事,她则指莫过于那些年,出入印尼驻马大使馆的日子;皆因印尼政府早期规定,举凡国人来马念书,校方都必须定时将学生的护照带往大使馆盖印

她指第一次时未有经验,天未亮就独自乘搭长巴前往吉隆坡,再转车到坐落于敦拉萨路大使馆,岂知来到时,却被大使馆外尽是外劳的景象,吓得不知所措。

幸好当时,大使馆的保安端倪出其不安,猜她另有所求,即提起话筒,疾声呼叫所有外劳蹲下,以在人海中挤出一条路,让她进入大使馆内,她耗了老半天后终将事情办妥,但几天后,又得倒回头挤在人海中,为留学生拿回护照。

那次之后,她才知道印尼大使馆,无论何时都是人山人海,但所谓经一事长一智,也所谓“同乡三分亲,他乡遇故知”,她开始运用智慧,摸清所有门路,随后再前往大使馆时,也能顺利闯关,办妥公务。

“每一次只要有印尼学生报到,即便手上只有一本护照,也得走访大使馆。有次拿得太多,内心总忐忑不安,还好有先生做伴,2人提前入住酒店,将护照锁到保险箱,隔天七早八早爬起身前往大使馆。”

同时,由于是大使馆常客,她也与大使馆职员结交情谊,过去更曾因为印尼学生表演所需,获准自由前往大使馆挑借表演服装,令她受宠若惊。

直至近年,印尼修改政策后,她才无需经常奔波,只需前往怡保的霹雳州移民局总部办理手续即可。

常外出联谊 师生亲如家人

不说无人知!外表比实际年龄还要年轻许多的吴丽媛,其实已年过古稀,但她依然能与海外学生保持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原因正是她有颗愿意聆听的心,这也是她维系“马来西亚妈妈”的秘诀。

她受访时笑言,本身人老心不老,不时为校内的海外学生策动外出聚餐旅游等联谊活动,大家感情犹如一家人,所以学生都很粘她。

曾经更因为有印尼学生思念家乡,吃不惯大马的食物,她索性将家中的印尼女佣请到学校来,下厨烹煮印尼餐,助印尼学子一解思乡愁。

“同时,也曾有印尼学生因故无法返乡过节,我就将他们带回自己的家,邀他们一起吃团圆饭,相处如一家人。”

此外,她坦言,处理海外学生的食物,最棘手的是面对文化差异与语言沟通问题,学生之间常因听不懂彼此的语言,而各执一词,她这时就得档期和事佬,协助厘清误会。

“现在的孩子多叛逆,必须了解及多关心他们,聆听他们的内心世界,自然而然,他们也会与你交心及给予尊重,但在公事方面则会公事公办。”

台湾升学苦修 学得流利中文

热爱中文的吴丽媛,从小就立志当老师,但碍于生长的背景,并不允许她公开学习中文。

惟她庆幸有个热爱中文的好妈妈,充当启蒙老师,高中毕业后,她则选择前往台湾师范大学主修教育系,副修中文系。

她指初时报到,华语并不流利,为了考好中文,同学暑假到处玩,她则乖乖留在宿舍,啃熟约两寸厚的《大一国文》,4年时间飞逝,她也成功拿到侨务委员会发的奖状,顺利毕业及当了华文老师。

目前,吴丽媛在培南独中服务已有42年,在校内可说是资历最深的老师,惟她尚未萌生退休的念头,并在受访时,打趣道自己是“一份职业,终身事业”。

至于很多人说老师不好当,她则认为,人只要经得起磨练,无论在那一行业,都可以胜任,同时愿以此话与年轻的教师们共勉。



光华日报

从鲁白野到梅井

2019年10月27日  文:谢诗坚

应大众书局及周星衢基金会之邀,我于10月20日在理科大学讲堂做了一场“鲁白野《马来散记》重版的导读会”,顿时让我想起了很多前尘往事。

虽然我也是报人出身,但鲁白野与我之间相隔一个“时代”。当我知悉有鲁白野这么一个人时,他已经离世很多年。我们不但失之交臂,也只能“神交”。

究竟谁是鲁白野?这里需要先作一个简介。他出生于1923年,1961年逝世,终年38岁,英年早逝。他是客家人,原名李学敏,在万里望诞生。只读到小学五年级就辍学(育才学校),度过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涯及在日治时期避难于印尼外,才于1948年返回新加坡,并于1950年进入《星洲日报》担任电讯翻译,也主编《国语周刊》。在报人的生涯中,勤于笔耕,先后出版个人著作10本,包括《实用马华英大辞典》。

从1953年到1961年的短短8年间,他就有如此多的著作问世,堪称文坛奇才。除了《马来散记》(上下册)被重印外,鲁白野在马来文的造诣上也是公认的自学成家的一位专人。

他与我相似的地方有两点:我们都是客家人;我们先后进入《星洲日报》工作。他在1950年,我则是在60年代中后期担任《星洲日报》记者。

令人惊讶的是,鲁白野的创作生命既是那么短又那么丰富,有很多后来的报人是追赶不上的。而且有趣的是,他用鲁白野的笔名写文史,又用威北华笔名书写文艺,两个笔名出于一个人,倒也传为佳话。

从鲁白野的身上,我又看到一些报人如何转成著名作家的故事。虽然人数不多,但值得推介。

第一位让我想起的是最多产的新闻界人才是中国的曹聚仁(1900-1972),他是凤凰卫视主持人曹景行的父亲,一生与文字为伍。毕业于浙江省第一师范学院后任教于各大学府;也在抗日年代(1937-1945)担任战地记者。在中国解放后,支持毛泽东而成为被中共接受的“爱国人士”。他也因在50年代担任周恩来与蒋介石的中介人而名噪一时。虽然功败垂成,但曹聚仁也被定格为“左派作家”,其名著除《鲁迅评传》外,并有《北平小语》、《北平二语》及《北平三语》,为中国唱赞歌。

即便曹聚仁有不平凡的人生,但始终无法与另一位被中共钦定的名报人邹韬奋(1895-1944)相提并论。后者也是一生报办,死后被追认为中共党员。目前国家设有《韬奋纪念馆》及《长江韬奋新闻奖》等,用以纪念他的办报精神。

不过,曹聚仁遗下的文字与著作却不是任何一位报人可比拟的。

根据统计,曹聚仁先后出版70本著作,一生累积的文字高达4千万字。我曾在数年前问过来槟访问的曹景行,其父亲究竟留下多少文章?他答不上来。我又问他为何不陆续出版专著?他说多到无法整理。按照我的经验,纵横报界50年的曹聚仁,应是当代第一写作高手,无人能及其右。

如果说一生写过4千万字,等于一年写下80万字,而每天(365天一年计算)要写2千余字,这显然非常人所能及。偏偏曹聚仁就是这么一位奇人,他比鲁白野长寿,鲁白野也是无法与他相比较的。

第二位是在去年(2018年)离世的香港名报人金庸(查良镛)(1924-2018),比鲁白野小一岁。但其成就似乎无法望其项背,由报人转成作家,如果金庸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他原是左翼《大公报》的记者,后与圈内意见分歧,自行创业。在60年代创办《明报》(日报)、《明报周刊》(八卦新闻)及《明报月刊》(评论杂志)。本身为日报写社论,也在副刊连载长篇武侠小说。

当1978年邓小平复出后,他又成为中共重视的报人,被邀参加“基本法”的草拟。此外,金庸的武侠小说也破禁被允准打入中国市场。

70年代,他与友人在新加坡合创《新明日报》,侧重报导社会新闻,一时被形容为家庭主妇的“菜篮子的报纸”。最终他倒成了武侠小说一代宗师。

第三位是自学成功的方修(1922-2010),原名吴之光。他没上过大学,但自修成功,文笔流畅。早年是马共报纸《民声报》的记者,后升任为采访主任。不久因故离开《民声报》,自行办小报,却因销路不佳停办,一度转行当老师。50年代,他进入《星洲日报》,担任副刊编辑,后升任《星洲日报》大马版主编,直到退休。

方修的成名不是在报业方面,而是文史汇集。从1957年起到2010年,他一共出版了39本著作,在马新文史界上,他稳坐第一把交椅。他一生书写的文字超过1千万字,虽比曹聚仁少,但治史成就有口皆碑。

第四位从著名的报人转成文人的是《南洋商报》文笔连士升(1907-1943)。他一生写过许多社论,但属言词平稳,没有煽情。因此一度不受左翼青年重视。后来他出版的《寄新青年》系列文章,倒使他的名气上升,只是在政治思潮阵线分明的五六十年代,连士升的名气是追不上方修的,不过他的才华也是不容否定的。

当然在连士升的年代也有李星可成为炙手可热的社论高手,以致触犯“文字狱”。

还有一位《南洋商报》的奇才施祖贤已练到出口成章,由秘书代笔写社论。

第五位是与鲁白野生涯相似的梅井(曾松华)(1932- ),在吉打出生,也是自学成功,成了马来文专家,编过字典。

这位曾在报社担任马来副刊主编的文人,在后来成为出版社的编辑,专门编著中小学使用的马来文课本。他可以被称为“鲁白野第二”。

无疑的,鲁白野在60年前就有如此独到的眼光,写下精彩的文史散文是令人钦佩的。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不带种族主义的色彩和立论著述,自有其入世的普世观,梅井也不例外。

367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积分
127390

拿督准拿督太平局绅甲必丹部长局长良民软件功能探索比赛优胜者沙巴旅游达人旅游大使铜章(累积乐捐RM100以内)

29F
 楼主| 发表于 2019-12-6 22:45:05 | 只看该作者
诗华日报

安华鼓励各族学习华语

2019年11月10日

(马六甲10日讯)公正党主席拿督斯里安华指出,华语已成本区域的经济语言之一,因此鼓励学习华语,不过无容置疑的是国语仍是我国官方语言,各族同样需要掌握。

他认为,马来人学习华语,会为个人加分,不会有太大影响,而他其他种族在学习华语时,也相信不会忽略国语。

“国家要进步,一定要掌握好国际语言,即英语。不过以目前趋势,华语也开始发展成为本区域的经济语言。”

因此,他说,本身不阻止华人、马来人及其他族群学习华语。

他是今午出席甲州公正党代表大会时,如是指出。出席者包括公正党全国宣传主任拿督斯里三苏依斯干达、甲州主席拿督哈林、行动党甲州主席拿督郑国球等。

此外,安华在会上强调,参与政治者应存有各种改变国家和人民生活的思维,而不是只想著争权夺利。

“在发展国家时,如果没有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将导致滥权、贪腐、贪权等问题。”

他也说,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可以成立一个稳定及强大的国家,帮助各政党和人民。

他在会上出示越南、大马及印尼的经济情况,显示出印尼和越南已开始超越我国,因此各政党接下来应透过秉持道德价值观,确保国家稳定,降低贫穷率,加强经济发展。



冯业辉摄宝岛爆红 回国拟拍“缩时大马”

2019年11月11日

(峇株巴辖11日讯)来自柔佛拉美士的留台生冯业辉,耗时4年拍摄《缩时台湾》系列影片,意外爆红台湾网络,并引发热议,即将学成归国的他,日后计划拍摄《缩时马来西亚》系列,冀用镜头记录下家乡迷人的美景。

中学就读居銮电机工程学系,4年前到台湾位于台中的国立勤益科技大学修读电机工程系的冯业辉,入大学时因机缘参与系会摄影组,偶然在网络发现缩时摄影带来的“极致美”,便一发不可收拾地醉心于缩时摄影。

冯业辉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透露,自己在去年因兴趣想参与由奖金猎人举办的《全民潮台湾》短片比赛,上载了第一支《缩时台湾》影片到个人优管(YouTube)频道,当时频道的订阅人数仅200人。

“后来因视频不符合参赛标准而没有入选,但我觉得就是一项记录的动作,相隔一年我再把后制好的两支影片陆续上载到频道,意外获得了外界的关注,频道订阅人数也从之前的数百人飙升至目前的逾6000人。”

冯业辉喜欢带著摄影器材上山下海,拍摄时最难忘的经历是在合欢山时,为了拍摄满意的画面而经历的9天行程,他形容当时“根本是靠意志力在拍摄”。

上山“追花”拍足9天

今年4月左右,为了拍摄盛开期仅两周,且3到5年才会迎来盛开的杜鹃花海,他当起了“追花族”,欲在山上拍摄有壮丽花海衬托的雄伟山景,惟期间一直拍摄不到满意的画面。

“那个时候我就会在白天的时候下山补给,再回到山里继续拍摄,但一直来来回回就重感冒了,后来再加上高山症,整个拍摄行程大概花了9天的时间才完成,几乎拍完了整个花季,回想起来也确实挺能熬的。”

拍摄满意画面需冒险

台湾媒体形容冯业辉是“爱台湾的马来西亚人”,但他没有忘了家乡,也同样拥有美得让人窒息的景色,并希望未来在学成归国后,能开始筹拍属于家乡缩时摄影作品,惟他笑言马来西亚实在太大了,需要花更长的时间去创作。

冯业辉透露,他给了自己半年的期限,大学毕业后继续留在台湾,整理过去4年在走遍全台10万公里所摄下的宝岛美景,并计划在明年初回国,随后再到纽西兰游学提升英文水平,同时筹拍《缩时纽西兰》系列作品。

“家人以前会反对我因为爱好而有点‘荒废学业’,但后来他们慢慢了解后,现在在家乡发现美丽的景色,也会要和我一起去拍摄,我觉得这个满足感是最难得的。”

冯业辉坦言,想要拍摄出满意的画面确实需要冒点险,惟自己还是会注意安全,并且会在拍摄后和家人分享拍摄经历,让他们理解自己在做的事情。

培养对微小事物敏锐度

从小就不是长辈眼中的乖小孩,冯业辉在就读銮中期间好动与“不安于室”的个性,成为了他现在勇于尝试且冒险的钥匙,打开了他对缩时摄影的大门。

这些看似疯狂的拍摄经历,其实都是这个大男孩自我的蜕变旅程,他说,之所以迷恋缩时摄影,是因为它既能保留细致的色彩,也能拍摄到整个变化过程。

他坦言,自己在接触缩时摄影前,是一个没有耐心的人,遇到琐碎的事情很容易感到焦躁,但是因为要拍摄,自己必须放下不耐烦去观察周遭的情况,培养自己对于微小事物的敏锐度。

他举例,雨天的时候大家都忙著躲雨,或是躲在室内等待放晴,但为了拍出不一样的缩时画面,自己会带著相机在雨中捕抓那些容易被人错过的画面,去感受平常会忽略的小事。

“其实我拍摄缩时摄影的地方都是旅游景点,台湾人或旅客一定都会知道,但我比他们多花了一些时间去观察,捕抓了不一样的面貌,这也是缩时摄影的迷人之处。”



光华日报

【伊斯兰与儒家思想文明对话会】探索伊教儒家思想共同点 发现和而不同·和谐新元素

2019年12月06日

超过500名来自印尼、泰国、斯里兰卡、印度、美国等地的伊斯兰和华裔学者参与对话,大家正面探讨,反应热烈。

来自世界各地的重量级学者,成功在“伊斯兰与儒家思想文明对话会”中,寻找到伊斯兰与儒家思想之间的共同点,同时也发现到彼此可以“和而不同”的合作与和谐新元素。

筹委会主席拿督江真诚在受访时表示,这次对话会的内容丰富,其中,全世界的新儒家领袖杜维明教授就有分享说,他在1995年,第一次在马大参加文明对话,首次接触到伊斯兰教的理论,他从中发现到,其实有很多东西是可以跟伊斯兰教学习的。也是北京大学人文研究大学主任的他,这次提出了一个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即儒家可以从伊斯兰里学到什么?虽然他因刚动手术无法到场,但他通过视频分享的见解,深深启发了每一个人。

此外,他说,新加坡大学中文系主任李焯然教授也在这次的对话会中,把伊斯兰和儒家的“孝道”拿来作比较。他说,在孔夫子的孝道中提到“不孝有三,绝后为大”,所谓的不孝是指(一)孩子奉承父母,使到他们做错事,陷他们于不义,为不孝;(二)父母老了而且活得很穷,而你又不愿意去当官,让自己有能力养活父母,就是不孝;(三)应该结婚却没有结婚,也是不孝。

李焯然教授也分享了王岱舆,一个十六世纪的明朝穆斯林,在伊斯兰里“孝道”里提到的:不孝有五,绝后为大。拿督江真诚说,这5个不孝,包括不接受上苍、不尊敬圣人、没有跟有知识的人做朋友、没有好好照顾身体、没有好好读书。“李焯然在分享时说,伊斯兰把第5的没有好好读书看得很重要,因为他们认为,没有好好读书,就不认识字,看不懂可兰经,等于断了自己的后路。

儒家“礼”伊教“adat” 礼俗为2者共同点

James Frankel教授本身是美国穆斯林,也是香港中文大学的教授。他这次,把中国儒家的“礼”-礼貌和礼节,与伊斯兰的“adat” 和“ibadat”来作比较,并找出了它们的共同点。他说,它们的共同点,就是一个可以让老百姓互相往来、和平相处的“礼俗”。

拿督江真诚认为,从这次的对话会中,其实,华人儒家思想的“孝道”,应该要加入伊斯兰里的“好好读书”,鼓励我们华裔下一代要好好读书,不然就是不孝。他说,从James Frankel教授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儒家和伊斯兰是存有共同点,大家可以依据这个共同点寻求合作和和谐。

“至于不同的地方,其实彼此双方也可以通过互相了解,‘和而不同’,我们应该为了和平、和谐,学习去接受他人。当天,张添财教授也分享了他对伊斯兰、儒家及马来西亚多信仰文化的经验。当然,很多学者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方面的深入探讨,例如从艺术和文化的角度来比较儒家思想与伊斯兰。

他表示,将把这次讨论的成果,以及各位学者的语录,结集在一本书中出版,作为往后的参考。他补充,甚至可以考虑要把这些内容,翻译成为其他语文,让更多人可以了解。这次的对话会,除了主讲者,也吸引了8至12位学者的参与讨论,大家都非常积极地提问,也显示大家对儒家思想和伊斯兰的关注。

槟商企聚英协会赞助活动 许廷忠:汇聚各行业交流

这由槟城商企聚英协会(PPBEA)所赞助的对话会,是于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槟城会展中心举行。当天,成功邀请到重量级的学者主讲,包括香港中文大学文化与宗教研究系James Frankel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研究大学主任杜维明教授、新加坡大学中文系主任李焯然教授、拉曼大学中文系教授郑文泉教授、马大中文系副主任张添财教授、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大学国际伊斯兰思想与文化研究院(ISTAC) 的研究学者敏克勤教授以及马大中文系资深讲师吴益婷。

槟城商企聚英协会主席拿督斯里许廷忠表示,该会新成立,目前会员25人,主要是要聚集不同领域的人,包括商业、工业等,给各行各业的人有一个交流的平台,一起举办一些对政府、社会、国家有意义的活动,促进社会和谐。他说,这次的课题,也许很多人会觉得敏感,但是通过文明对话,我们可以帮助马来西亚解决问题,促进社会和谐与繁荣。

他说,这次的对话会,成功吸引了500多名来自印尼、泰国、斯里兰卡、印度、美国等地的伊斯兰和华裔学者参与,大家除了正面探讨主题,也提出了很多的例子,期待下次能有更深入的交流。他是在接受《光华日报》访问时,如是表示。当天出席有关访问者尚包括该协会成员即PENSUTRA主席张赐明。



开华教盛世,留壮志万年

2019年11月30日  董恪宁

马新两地,海南族群早岁之侨领,皆以郭巨川、镜川昆仲马首是瞻。励精图治,郭家子孙,代代的成就闪烁亮眼。“开”字辈中,既有中选多届芙蓉国会议员的郭开东,还有分守柔佛马华州联委会要津之郭开基。

出身名门望族,承接郭巨川、开基拓开之庞大家业,郭全强先生一生矜贵,峥嵘毕露。二战期间,寄居重庆入读南开中学,以后转往北京大学、湖南大学深造,韬光养晦,练就深厚的学养,深邃之眼界。

唯因父亲中年心脏病发猝逝,全强先生因此仓促返国,接手祖业,默默耕耘。早在60年代,已在乡团奔走。1964年,他是居銮琼州会馆的英文文书;翌年转任副财政。1966年至1970年,则是副总务。70年代起,他转在琼州联合会出任要职。

他先是琼联青主任,跟着担任琼联青顾问。1973年,43岁的郭先生为琼州联合会的总务,前后历经7年之久。1980年代,他升任琼联会的副会长。1989年祝清坤先生引退,他乃接任笫26届会长。

这段期间,郭全强先生积极推动美华合作社。身为合作社的副董事主席,他夙夜孜孜,奔走大城小镇;通过会馆的联系,个人之人脉,试图开出经济自救的另一条新路。可惜,政局慝险,大志未成,正待丰收的这门生意被收购了。

1993年,郭先生接替胡万铎先生,成为董总新任主席,长达16年。在任之日,宵旰忧勤,不遑寝食,群策群力,深耕易耨 。他引领团队苦心经营,一起见证新纪元学院的落成和开课,开启华教运动大气磅礴的新一页。

那段日子,他几乎是在华教上班。不仅这样,夫人梁丽明曾向记者透露,只要攸关捐助教育,全强先生从不迟疑,“每次从家里拿钱,无论是几百元,或是几十万元”,他皆慷慨成全。

1999年,郭先生领导11个华团,赶在同年大选之前提出涵盖17点主张的《华团大选诉求》,赢得2095个华团盖章联署;声势浩大,震惊朝野。出自谋略之计算,选前政府不得不安抚示好,委婉地原则上接纳华社的要求。

唯轻舟既过万重山,国阵重夺江山,时任首相的马哈迪医生转身炮轰《诉求》如同共产党云云。一时之间,风风火火。多年以后,郭全强先生回忆,当时“本身也已做好打算,随时准备好高血压的药、牙膏等物品,一旦被捉,就带着走了”。

说有准备,重提封尘往事,郭先生始终遮掩当时心情的忐忑不安:“遇到这样的事情压力很大,精神紧张,几天甚至整个月都睡不着,晚上听到汽车声响,会担心是不是当局来抓人了。”

正是身处如此这般的触目惊心,郭全强先生一路走过八千里路云和月,秉持民主,坚守底线,见招拆招;苦苦地撑起南中国海两岸的华校之发展,传承华教的一柱柱香火。

身在民间组织的前线,郭先生认真而踏实,一直把“大家”摆在第一位,甚至不惜让出本身的私隐和空间。过去散居国内外的家人曾经难得聚集庭院为他庆生,但因心挂民族之教育,往往唯独寿星公缺席,出外继续赶场去了。

唯在退隐之年,全强先生决意全部放下,把晚年的时间留给了家眷,过一段“管竹管山管水,宜醉宜游宜睡”的写意生活。纵然屡经多次的劝说,他也不再涉足大小社团的风风雨雨。

如今一代巨人走完篳路蓝缕的最后一里路,也完成那个时代的华教盛世。见贤思齐,但愿后辈择善从之,以一条街道留郭全强先生之芳名,点醒后人秉承他的壮志;继续他兢兢业业的未了步履,再建另一回合光洁万年的历史工程。

367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积分
127390

拿督准拿督太平局绅甲必丹部长局长良民软件功能探索比赛优胜者沙巴旅游达人旅游大使铜章(累积乐捐RM100以内)

30F
 楼主| 发表于 2020-1-15 21:11:00 | 只看该作者
诗华日报

大马最高收入群体 依然由华裔主导

2020年1月1日

根据世界不平均实验室发布的《马来西亚收入差距与种族鸿沟》报告显示,尽管华裔收入在过去13年负成长,但我国收入最高的1%人数,依然是由华裔主导。

该研究显示,从2002年至2014年期间,我国收入顶端1%的超富土著收入增幅最高,即8.3%,印裔则是3.4%,华裔不增反跌,下降0.6%。

2002年时,在我国收入最高的1%成人当中,华裔占了72%,但在2014年已跌至60%。相比之下,同期土著的比例从24%提高至33%,印裔则从3%翻倍至6%。

该报告是由代表国民大学的阿都卡立和巴黎经济学院的李阳(译音)联合撰写。阿都卡立目前也是首相经济顾问。他们在报告中指出,这是我国首份尝试透过国民账户等各种数据分析收入悬殊的研究报告。

报告分析,大马的收入悬殊在这段期间已有所减少,主要是因为顶端华裔的收入占比减少,和顶端及底层的巫裔收入提高。

“顶端1%富人的收入占比减少,主要是因为华裔的产业收入减少,即从2002年的9%降至2014年的3%,而土著在各方面,包括薪水、自雇收入及产业收入均有成长。”

报告指出,虽然大马的成长是包容性的,但在顶端10%富人中,土著的平均收入增幅为5.4%,比华裔1.2%和印裔4.6%来得高,而成长不均的情况在顶端1%更严重。

相较之下,在底层50%,土著的平均成长率为5.4%,比起华裔4.9%和印裔4.7%微高。

“虽然底层和中层阶级从经济成长中受惠,但处于顶端(1%和10%)的土著受惠最多,而顶端华裔的收入占比就减少。”

理科大学社会科学(经济)系副教授赛妲都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表示,根据她以往研究的家庭收入及支出调查报告,也发现相较于各种族之间,族群内的收入悬殊更严重,特别是土著之间,因此这也与莫哈末卡立的研究结果吻合。

“无论如何,华裔比起其他种族的收入更高。”

针对顶端1%土著的收入增长率远超过其他族群,她分析,这必须看回我国历史背景。在英国殖民时期采取的分而治之政策,马来人多数在农村、印裔在园丘,华人经商和采矿,而导致各族之间的收入差距很大。

她说,政府较后推出了许多乡村转型计划,也出现较专注扶持土著的争议性新经济政策。基于许多乡村人都是马来人,也打造了许多马来人中产阶级及缩小贫富悬殊。

“这群人之后在政府的收入重组议程中获得更多好处,因此顶端10%土著的收入增幅比其他族群来得高,并不出奇。”

她认为,虽然华裔的增幅负成长,但他们的实际收入依然比各族高,因为他们以往的收入较高,所以增幅就比较慢,收入原本较低的土著,收入增幅就会比较高。

须更透明政策 解决贫富悬殊

理大社会科学(经济)系副教授赛妲感叹,我国目前富者越富,穷者越穷,裙带和朋党主义虽然不明显,但该问题依然存在。

“这么多年来,虽然政府工程有进行公开招标,但往往都是落入特定群体的人手中。”

她说,无可否认的,我国的政策已提升各族之间的收入,即便收入增长主要是倾向顶端20%土著,但其他族群的收入也有所提高。

她认为,为了解决贫富悬殊问题,政府在拟定政策和财富分配方面必须更透明,经济成长也应提升人民的生活素质,以带来更平均的收入分配。

顶端10%富人 掌控全国39%收入

我国收入最高的10%富人,于2014年掌控了全国39%的收入!

《马来西亚收入差距与种族鸿沟》报告显示,在2002年时,我国的收入悬殊非常严重,当时顶端1%人口获得全国19%收入,顶端10%人口获得全国44%收入,此现象比美国和中国更严重。

“随著美国和中国的收入悬殊不断扩大,以及大马的收入悬殊减少。2014年时,大马的收入悬殊比美国低很多,与中国相差不多。”

报告指出,我国在2002年至2014年的经济成长率是包容性的。整体上,底层50%人口的实质收入增长率最高,达5.2%,40%中产阶级增长4.1%,顶端10%富人增长2.7%,顶端1%富人增长1.6%。

若以族群区分,土著平均增长4.9%,印裔4.8%,华裔2.7%。

报告显示,2002年时,在底层50%成人中,73%是土著、华裔17%、印裔9%,但这比例在2014年也相差不大,分别是75%、16%和9%。

根据该报告总结,我国目前的收入和财富数据缺乏透明度,导致评估收入悬殊和拟定政策时面对很大局限,希望未来能获得更多数据,如所得税数据和金融资产拥有权,以做出更准确分析。



几百年前华人已与巫裔分享财富 前首相署部长:只是都进马来权贵口袋

2020年1月5日

(吉隆坡5日讯)前首相署部长拿督再益指出,华人在过去数百年,一直都与他族分享财富,很多马来政治领袖因此致富。

“有人问,华人真的会与马来人分享国家经济发展果实吗?当然有,华人会。”

“华人在数百年前就开始这样做,只是以前那些财富都入了马来权贵的口袋。”

他举例,在霹雳州,锡米采矿业者与权贵合伙;在新经济政策下,华裔与马来政治领袖合作。

“我肯定你知道有多少马来政治领袖因为有华裔与印裔朋友而大富大贵。这点我不用多说。”

再益是在脸书撰文,这么指出。他说,在这个宗教国家,伊党领袖就呼吁马来人必须优先选穆斯林,然而他们自己却没有遵守教义。

“你必须知道,很多锡矿大亨以及发展商,主要是华人。伊党领袖也一样跟做生意的华人关系密切。”

“从这点来看,你看到华人是会与马来人分享财富的。”再益认为,平民百姓的马来人必须团结,形成新的政治力量,与非马来人打造纯生意伙伴关系。

“为何华人要跟这些‘中间人’(指马来权贵)交涉,而他们是可以直接与‘人民’交涉,分享国家财富与繁荣?”

他直言,是政治与宗教的马来领袖,一直都分化马来人与非马来人,这样他们才能继续扮演“权力掮客”(power brokers)的角色。

“独立60年了,我呼吁所有国人,不分种族,自己掌握这个国家的主权,不再让领导们利用种族政治与宗教来分化人民,自己却享受富有。”

再益说,当马来人与非马来人有真正的政治意愿来共同合作,就可以制定惠及全民的政策与计划,不用继续被那些投机政客以及公务员利用。

“马来人需要改变的是,抛弃他们对非马来人的恐惧。”“非马来人如富商叶亚来,一直都与马来人分享财富,我们要做的是改变方程式,团结马来人与非马来人,让政治与经济惠及全民,而不是只有权贵。”



光华日报

世界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阿兹敏贺大马总冠军得主

2020年1月12日

我国在世界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WIMO),以2项世界冠军、6金1银的最佳成绩,成为整体总冠军,获得经济事务部长拿督斯里阿兹敏阿里的祝贺。

他周日发文告祝贺这9名学生称,我们对此次在日本东京的成绩,感到无比骄傲。

“每一名学生,有些只有7岁,在世界舞台上竞争,并成功获得了奖牌,从而使马来西亚成为整体总冠军,并获得了2项世界冠军、6金1银的佳绩。”

除了祝贺得奖学生之外,阿兹敏也指出,教育是国家建设的基石,在首相敦马哈迪的领导下,希望联盟政府将继续采取新政策,以改革国家的教育体系。

“通过《2030年共享繁荣愿景》,我们将把重点放在教育上,这是缩小地区和社群的经济发展和收入差距的基本步骤。”

阿兹敏说,经济事务部也与教育部密切合作,与教育群体联系,以实施共享繁荣的原则和目标,以制定从2021年至2025年的第12大马计划。这是马来西亚未来5年的发展路线图。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临之际,我国须准备面对充满挑战的地缘政治和经济情况。我有信心,政府采取一致和全面的方针,以确保教育改革成功,造福下一代。”

得奖学生:

世界冠军及金牌得主:

1. 杨宇轩(光华华小)Yeoh Yi Shuen (SJK (C) Kwang Hwa)
2. 张兆喆(双溪大年明德华小)Teoh Zhou Zhe (SJK (C) Min Terk)

金牌得主:

3. 廖锦科(德威伸路州立华小)Alvis Leow Jin Ker (SJK (C) Jalan Davidson)
4. 朱诗豪(德威伸路州立华小)Brandon Choo Sze How (SJK (C) Jalan Davidson)
5. 蔡锋哲(德威伸路州立华小)Chai Feng Ze (SJK (C) Jalan Davidson)
6. 何佐丹(德威伸路州立华小)Hoo Jordan (SJK (C) Jalan Davidson)
7. 何欣怡(德威伸路州立华小)Hoo Xinyi (SJK (C) Jalan Davidson)
8. 唐羽璇(沙登新村华文小学二校)Tang Yi Xuan (SJK (C) Serdang Baru 2)

银錍得主:
9. 谢佐伊(椗城华小)Cheah Jor Wii (SJK (C) Perempuan China)



用鸦片烧起,晚清的希望

2020年1月15日  文:董恪宁

晚清年间一张张老照片,入镜的是一道道大相径庭的两极风景:一边是正襟危坐的朝官,展现威武升堂的气势;一边则是吸食鸦片的男子,懒洋洋窝在床上,沉溺幻觉之中,一脸的感觉良好。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自古皆然。唯民间贫困人家,不比T20的家庭,一旦不幸陷入毒海的泥沼,卖了妻儿,比比皆是。而一品的大官,瘾毒人心,渐不成形,排队沦为萎靡不振的东亚病夫。

可惜,上奏的情报,往往都是夹带洋洋洒洒的不吝溢美之词;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等到后来遽然发现举国皆毒,已经晚了。《清史稿·卷三百六十九·列传一百五十六》记林则徐之事迹,也正是这么一回事:

(道光)十八年,鸿胪寺卿黄爵滋请禁鸦片烟,下中外大臣议。则徐请用重典,言:“此祸不除,十年之后,不惟无可筹之饷,且无可用之兵。”宣宗深韪之,命入觐,召对十九次。授钦差大臣,赴广东查办……

林则徐一身都是忠臣的DNA,领旨遵令,雷霆万钧,尔后所行皆是玩真的:严申禁令,整兵严备;檄谕英国领事义律查缴烟土,驱逐趸船,呈出烟土二万馀箱,亲莅虎门验收,焚于海滨,四十馀日始尽。

置喙造句,可见当时的毒风之盛,确实难以想象。何况,除此冰山一角,粤东走私极之严重,福州、厦门,也建有不少秘密管道输送。层层叠叠,康雍乾盛世的八旗子弟,连站都站不起来了。

云贵总督沈秉堃在上呈朝廷的〈奏查明大员吸烟情形据实覆陈折〉之折,奏明贵州的大臣庞鸿书、藩司松鄂、学司陈骧、臬司严隽都“以大瘾著称”。既然如此,到了下面,夷烟流毒,处处都是;那还用说?

风气渐靡,后来林则徐的心意似乎也有所动摇了。有学者援引历史档案称,1847年初,林则徐一度经如此这般答复文海:至于变通之说,鄙意亦以内地栽种罂粟于事无妨。暂且不论林氏所言的脉络如何,据此可见,沉痾宿疾,变本加厉。

总的来说,种种迹象,尽是就将亡国的征兆。《末代皇帝溥仪自传》里,坦述了堂堂的末代皇后婉容亦沾染了毒瘾。知书识礼,雍容大度,自署“伊丽莎白”的婉容,自此精神病态,烟容灰绿,喜怒无常,生不如死,最终病逝在牢狱之中。

婉容的悲剧,不是大清王国唯一的感伤。紫禁城的里里外外,全是类似的画面。鸦片是这个王朝最后的辉煌。唯有烧起这一圈圈短暂的袅袅烟火,宫廷的遗老才能看到一丝的火红希望,因此坚信他们还是这片江山的主人。

可是,世界变了。自自闭的乾隆天朝,工业革命的号角,陆续吹遍欧西的大城小镇。锋刀利剑,不管用了。真枪实弹才是硬道理。借助赔款出走海外留学的精英,逐步体验了这个事实。可惜,前排的当权领导偏偏不思长进,仍然装睡。

晚清不是一个历史的时间点,而是国力的代词,也是企业的借镜。因为晚清的鸦片,我们看懂了,堕落是每个王朝必然的末路,麻醉则是每个命官沉沦的开始。水银灯下,他们追逐瞬间的欢乐和亢奋,门外鳏寡孤独的悲凉,就别提了,那多扫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风下之乡」沙巴论坛  

GMT+8, 2024-4-19 11:13 AM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Style by Coxx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